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2 毫秒
1.
荒诞的律师     
“踏平坎坷荆棘,走过冷雨寒风,我们走向辉煌和光明”嘹亮的中国律师之歌,动人心魄,催人奋进。作为一名律师,我曾深深为歌声所鼓舞。中国律师,这是多么辉煌的职业;中国律师,必定会有灿烂的未来。我是怀着无限的憧憬与希望加入律师队伍的。  相似文献   

2.
千古洲 《中国律师》2005,(11):12-15
作为“国际访问者”,我第一次来到了被称为“住在这里的100个理由”的纽约。对于纽约,有人说是天堂,也有人说是地狱;有人非常迷恋它,也有人非常厌烦它;有人说“我有100个要住在纽约的理由”,也有人说“我有100个搬离纽约的理由”。爱也好,恨也好,全在于每个人的心态。其实纽约还是纽约,纽约还是没变,纽约还是在与时俱进地变。对于我这个短期访问者来说,来到纽约还无法谈到对这个城市是爱还是恨。主人告诉我们,希望我们看到“真实的美国”。这个“真实的美国”,当然也包括真实的纽约,一个真实得有人爱有人恨的纽约。同时“,真实的美国”当然也包括美国人天天挖苦、揶揄又天天离不开的美国律师。我们知道,在百万美国律师中也有不少华人律师、不少被人赞誉有加的华人律师。此次在纽约,我就见到了一位老朋友、一位华人律师。这位华人律师就是远近闻名、内外皆夸的胡知宇律师。去年冬天,在北京建元律师事务所,我见到了这位由鲁哈达律师介绍相识的华人律师,这位应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之邀回国访问的法律界知名人士。此次纽约再见,自然高兴万分,兴奋异常。胡知宇律师给我留下印像最深的并非他高超的办案能力、精深的研究能力、周到的活动能力、长远的判断能力……而是他对“命运”的解读能力。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中国律师的使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平 《中国律师》2001,(1):18-21
从我们整个世纪来看,中国律师走向新的世纪,被赋予了一个新的历史使命,就是要走向政治。律师如果不关心政治,如果不跟政治相结合,如果不走向政治,那么律师也就仅仅只是一个服务。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律师制度的作用是什么呢?谈到律师的制度的作用,应该说它是多方面的,多功能的,多方位的。前不久由一位中国律师报的编辑编了本《中国大律师》,让我写一个序,我里面就有这么一段话,我说:“成败、苦乐、善恶、兴衰写就了50年残缺不全的律师史和律师任务。”(全文见本期64页,此处略,编者。)我想我为什么要发表这一番感慨呢…  相似文献   

4.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每当我读着艾青的这两句诗,便常常想起那些为了脚下这片土地的洁净,长年累月默默奉献的纪检监察干部。他们很普通,茫茫人海中,从他们身上几乎找不到一点特殊的地方。但他们凭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和热爱,查处了一个个腐败分子,维护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拂去了人们。心中的阴影。 纪检监察工作是份得罪人的活,有时甚至还要冒着丢官舍命的风险。金平县纪委常委、监察局副局长李建忠,从不办关系案、人情案,不管是谁,只要违反了党纪政纪,都要一查到底。案子办了几十个,得…  相似文献   

5.
“‘天伦律师杯’我来修改《律师法》征文大赛”“‘天伦律师杯’我来修改《律师法》征文大赛”已于年初正式开锣。自从年初征文启事刊出后,不少律师本着从中国律师业长远发展着眼,提出自己对《律师法》修改的见解,见仁见智,其中不乏精彩之处。根据有关部门透露的消息,《律师法》修改经过反复酝酿,已经进入最高司法行政机关的工作日程,在可以预见的时间里,将提交国务院法制办,并由其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本刊和广东天伦律师事务所共同举办的“‘天伦律师杯’我来修改《律师法》征文大赛”,旨在希望通过征文的方式,将律师中,带有普遍性的意见传递给相关部门,以期在《律师法》修改中得到回应。修改《律师法》是推进中国法制建设的要求,关乎12万中国律师的根本,欢迎广大律师和关心律师事业的读者踊跃参加大赛,详情见本刊第2、3期征文启事。———编者  相似文献   

6.
王海云 《法治研究》2006,(10):16-17
近期,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一股“律师文化”之风。我是律师,而且是一名从事律师工作25年的律师。听到“律师文化”四个字,感到很新奇,也很激动——我们中国律师终于也有了自己的文化了!  相似文献   

7.
“‘天伦律师杯’我来修改《律师法》征文大赛”“‘天伦律师杯’我来修改《律师法》征文大赛”已于年初正式开锣。自从年初征文启事刊出后,不少律师本着从中国律师业长远发展着眼,提出自己对《律师法》修改的见解,见仁见智,其中不乏精彩之处。根据有关部门透露的消息,《律师法》修改经过反复酝酿,已经进入最高司法行政机关的工作日程,在可以预见的时间里,将提交国务院法制办,并由其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本刊和广东天伦律师事务所共同举办的“‘天伦律师杯’我来修改《律师法》征文大赛”,旨在希望通过征文的方式,将律师中,带有普遍性的意见传递给相关部门,以期在《律师法》修改中得到回应。修改《律师法》是推进中国法制建设的要求,关乎12万中国律师的根本,欢迎广大律师和关心律师事业的读者踊跃参加大赛,详情见本刊第2、3期征文启事。———编者  相似文献   

8.
“江南一怪”,是什么?这既不是金庸笔下的武侠墨客,也不是NBA赛场上的灌篮高手,而是一部刚刚出版发行的图书(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严格意义上说,这不是或不仅仅是一部图书,而是对一位律师的爱称。更严格意义上说,这是一位将军对一位律师的爱称。这位将军就是曾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李德生将军。那位被将军称为“江南一怪”的律师就是浙江思源昆仑律师事务所主任吕思源律师。本书作者是浙江省司法厅干部钟一林同志。见过钟一林的人大概都会仅仅以为他就是一个摄影高手,绝不会想到他开始盯上了纪实文学。因为他曾参与了司法行政系统许多摄影…  相似文献   

9.
江平 《中国律师》2002,(4):69-69
我曾在国栋主编的《中国大律师》一书中写了一个序,题名为“律师兴则国家兴”,为我国律师制度在国家民主化、法制化中的作用呐喊。两年后,国栋又拟主编《律师文摘》,我想为律师的气质呐喊。美国前总统卡特曾说过一句话:“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律师,但我不能说我们拥有的正义就最多。”这句话颇值得我们深思。律师是国家民主法制中重要组成部分,而众多的律师又恰恰不能必然说明民主法制的加强,这只能有一个解释,那就是律师本人的素质与气质不同。在我们今天的律师队伍中也确实存在极大差异,有些律师是民主法制的破坏者,是邪恶的支…  相似文献   

10.
高树 《中国律师》2003,(10):75-76
还是几年前,我在1999年第5期的《中国改革》杂志上读到一篇题为《律师为什么而辩》的署名文章。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引用了法学家江平教授的一句话:律师的形象在社会上每况愈下。之后,作者在这篇短短千字的文章中,提出了一个颇为奇异的概念———“勾兑律师”,意即律师通过钱、物、色、酒席等手段与法官“勾兑”案子,交换各种司法权力。同时作者还认为当下律师的特长在于庭外设法,律师操盘设计假破产、假离婚、假合资,设计“精妙”逃债。在文章的最后,作者断言律师是当前中国先富起来的群体,而先富起来的秘诀又有五:一是高收费,二是乱收费,三…  相似文献   

11.
田育 《中国律师》2003,(10):67-70
衡量一个律师成功的砝码是什么?是显赫的头衔、多得数不清的社会兼职,还是鼓涨的腰包,堂皇、体面的硬件包装?这些,他一件也没有。他拥有的是:广泛的社会知名度、众口一词的当事人的美誉和一颗富于同情和正义感的良心。他在自己的创业史上书写了若干个第一:承办“中国第一搜身案”,发起设立全国首家“业主房屋交易代理中心”,代理全国首宗商品房“双赔”案,第一次改写广州仲裁委对商品房逾期交楼违约纠纷案的仲裁历史,创广州律师媒体“曝光率”之最……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2005年全国优秀律师的评选活动落下了帷幕.天津津安信律师事务所的王继民律师榜上有名。尽管天津律师协会的表彰会还没有举办,但我还是经由可靠渠道.提前得知了这个奸消息。既然是个令人愉悦的消息,那么当我在初夏的天.与之相见的时候,便忍不住透露给他。而这位年已六句的老律师对此只是淡然笑.他说“能获得这个奖我很高兴.事实上有些工作我只是稍稍多做了那么点点。”  相似文献   

13.
感谢领导和同行的信任,当选为江西省第一任执业律师身份的会长,我自然感到莫大的光荣,但我更真切的感受是责任的重大。江西,这是一片深情而神奇的土地。在这片红土地上,有着厚重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在这片红土地上,共产党人点燃了革命的星星之火,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万里长征;在这片红土地上,曾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制定革命根据地第一个宪法性文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84年,又是这片土地首创了全省律师资格统一考试制度,为中国律师业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因此,在这片土地上做一个律师行业的排头兵,我更多的是觉得肩上担子的沉重,…  相似文献   

14.
王芳 《中国律师》2005,(10):63-63
我已经前前后后举办过十多次的律师助理招聘会,每次面试时,我总是要问应聘人员两个问题:“你认为什么样的律师才是一名成功的律师?”另一个问题是:“你认为做一名合格的律师,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在所谈过的上百名法律专业的面试者中,大部分人的回答是:有名气、收入高、办过大案要案是成功律师的标志。而合格律师最重要的素质,要么说是专业理论知识、要么说是雄辩的口才、要么是社交能力等等。坦率地说,大部分应试者的回答都不能让我满意,甚至可以说是有些失望。但也有极少数人说出了与我心中一样的理念,那就是:我认为一名成功律师的标志不…  相似文献   

15.
作者题记:作为律师队伍中的新手,我曾怀着极大的兴趣,对星韵所的发展史作了一番探究,深感其重视人才培养、重视文化建设、重视制度创新的特点,就是其15年发展的根本所在;当我们来到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参观时,除了发现这些规模所在发展过程中的共同特点外,还从大成所年轻主任的谈话里,领略到他们并不满足现状,而是在不断地思考律师事务所未来的发展问题,我不禁由此萌发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写点东西的念头,以期抛砖引玉。 编者按:多棱镜的美妙之处就在于不同的角度会折射出不同的光线。从刊物的视角来反射律师,是我们一直追求和为之努力的,从律师的视角来反射刊物,是目前不少律师事务所正在探索的。为了促进律师的文化建设,并为自办刊物的律师事务所提供一个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本刊特开辟“律师视界”栏目,旨在每期刊登部为“内部刊物”的优秀文章。我们希望通过这一栏目,能够给律师们一种新的思维理念,也希望要多的律师事务所关注“律师视界”并将本所的自办刊物寄给我们。期待着您的参与!  相似文献   

16.
燕子 《中国律师》2009,(12):21-24
在和一个河南律师朋友小聚时,谈到律师的行政管理.他对省司法厅上任不久的厅长赞不绝口,这让记者有些惊讶、有些好奇。于是,第一时间上网搜索这位好评不断的王厅长,果如那位律师所说,王文海厅长虽上任不久。但对律师工作十分重视并大力支持,在各类会议上,讲得最多的是“创新工作方式”,强调最多的是“会上不提成绩”。这样一位实干型的厅长不得不让记者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17.
骆轩 《中国律师》2004,(7):8-12
今年,律师制度在中国已经恢复了25年。在过去的25年里,“依法治国”的方略已经深入人心,曾经遭受非议的律师行业,也逐渐为社会所了解。在中国律师制度的恢复重建过程中,是北京最早成立的律师协会、最早实行律师机构组织形式改革、最早对律师行业实行“两结合”的律师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8.
罗伊·格鲁特曼在《律师和贼》中说:“一名律师是一套餐具。比如一副刀叉。无论上次谁用它吃饭,都没有什么关系,只要在两餐之间进行充分消毒即可”。律师就是这么一个平凡得让人可怜的职业,他和其他职业没有什么两样.除了他的地位低微一些。那些认为律师很有钱、律师有口才、律师很自由、律师很潇洒的说法,无疑是对律师生活的不了解,对中国律师制度和律师现状的不了解。  相似文献   

19.
打得赢:军队律师的新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我国律师队伍的一种独特力量、一个不同一般的方面军,军队律师对我们不少读者来说,可能还有些陌生,可能还有些稀奇。值逢又一个“八一”建军节来临,我们不妨翻开《中国律师》,看看几位军队律师的介绍和告白……  相似文献   

20.
作为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大成律所)创始人的彭雪峰,是我国律师制度恢复后首位当选全国政协常委的执业律师,被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授予律师行业最高荣脊之一的“中国律师行业特殊贡献奖”,还是全国“五-劳动奖章”获得者……面对这些荣誉,他却始终保持谦逊与温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