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政     
《群众》2019,(24)
<正>上海:授信千亿元解科创企业融资难题为支持科创企业高质量发展,上海正式发布"科创企业上市贷"企业服务方案,为科创企业提供总授信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的银行贷款。"科创企业上市贷"服务对象要具备科创属性,重点聚焦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上海科技创新企业。针对上市不同阶段的企业,结合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股权基金投资金额等因素,商业银行建立审批绿色通道;在坚持利率市场化前提下,鼓励商业银行进一步降低融资  相似文献   

2.
2021年12月3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指导意见》,要求商业银行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信用贷款、首贷和续贷投放力度.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将科技创新提升到战略高度.在服务科创企业的金融大军中,郑州银行作为立足河南的本土银行,紧...  相似文献   

3.
正在"三城一区"规划实施过程中,目前除在中关村科学城民营科创企业相对活跃外,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的民营科创企业尚缺失,创新活力不足,尤其在两城建设的项目上民营资本引入更不足。分析原因,一是对民营科创企业政策支持力度不足,例如一些行业市场准入和政策针对性比较强,仅适用于体制内科创主体,形成了一定的壁垒。体制内的科创主体几乎包揽了国家重金投入的基础性技术课题和国家  相似文献   

4.
《群众》2020,(14)
正中小企业是最活跃的市场主体,是中国经济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金融则是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血脉。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小企业困难更加凸显。苏州市吴中区积极构建多元金融支持体系,聚力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有效纾解了中小企业"融资之渴"。精准供给产品,赋能中小科创企业  相似文献   

5.
陆岷峰 《群众》2023,(2):19-20
<正>党的二十大提出将发展经济的重点放在发展实体经济,并通过科技创新这一方式来支持实体经济。小微科创企业是科技创新重要主体之一,数量众多,创新动能强,市场反映灵敏,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数字科技金融是科技金融的升级版,是新时期实现小微科创企业目标、解决资金困难的有效路径。数字科技金融融合了数字技术与科技金融。  相似文献   

6.
《北京观察》2023,(3):36-37
<正>作为科技创新主体的企业,是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力量。因科技创新具有成本高、周期长、风险大等特点,从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应用,再到市场开拓,每个阶段都离不开金融服务的有力支持,如何推动金融更好服务科创企业发展成为完善创新支持体系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创新是当今时代的重大命题,科创园区是集聚创新资源、培育新业态、释放新动能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科技园区在科技自立自强中承担着重大而光荣的历史使命,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接,加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不断以新技术培育新产业、引领产业升级。”天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高标准建设天开高教科创园,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机构基础研究主力军作用,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机制.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成都通过搭建"科创通"服务平台,创新财金互动新机制,引导促进金融机构、创业投资等各类资本参与,开发了科创"投、贷、保、券、贴"等"一揽子"科技金融产品,帮助轻资产、初创期的科技型企业解决融资"堵点""痛点"。  相似文献   

9.
<正>晋政办发〔2023〕95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办、厅、局: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晋创谷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工作部署,经省政府同意,现将《晋创谷创新驱动平台科创团队及企业入驻支持政策措施》《晋创谷创新驱动平台科技创新支持政策措施》《晋创谷创新驱动平台产业落地支持政策措施》《晋创谷创新驱动平台科技金融支持政策措施》《晋创谷创新驱动平台公共服务支持政策措施》等5个配套政策措施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10.
正以科技创新引领金融创新,用金融创新服务科技创新,努力建设科创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是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路径。北京市历来高度重视创业投资的发展,采取了财政资金引导、实施风险补贴、加强资本对接等一系列措施,支持创业投资行业发展壮大,引导资本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领域中具有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或消化吸收再创新属性的初创期、早中期创新型企业。  相似文献   

11.
陈慧 《传承》2013,(13)
依托大学生科创园开展一系列工作以对大学生进行创业创新教育,这是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的新载体。近几年来,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依托校园内的科创园,实现了对学生进行有效创业创新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张继艳  陈慧 《传承》2013,(11):112-113
依托大学生科创园开展一系列工作以对大学生进行创业创新教育,这是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的新载体。近几年来,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依托校园内的科创园,实现了对学生进行有效创业创新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促进北京科创中心的建设,必须要"两手抓",即一手抓中、小科技企业创新,一手抓大型企业创新。北京科创中心的建设是党中央在新的发展阶段确立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这次党中央给北京科创中心的目标,与改革开放初期中关村发展科技创新是不同的。中关村崛起时代,我国与国外先进技术差距巨大,中关村科技园主要集中在应用创新、模式创新和科技经营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4.
正一、制定背景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打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安排,坚持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两手抓、两不误",充分发挥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在帮助企业抗疫情、强创新、促生产中的科技创新支撑推动作用,我局制定了《关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加强科技帮扶企业的若干举措》,对当前科创平台(企业)有序复工提出指导和服务意见,并从支持企业顺利复产、加大科技金融支持力度、支持企业创新发展、指导开展重大科研攻关和优化科研管理服务等五个方面,提出科技帮扶企业15条具体措施,助力企业渡过难关,提振创新发展信心。  相似文献   

15.
《天津政报》2023,(Z5):2-6
<正>津政规〔2023〕3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现将《关于支持天开高教科创园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印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2023年4月11日关于支持天开高教科创园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为加快推进天开高教科创园(以下简称天开园)建设,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科研成果孵化器、科技服务资源集聚区,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制定如下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刘燕 《求索》2023,(3):137-144
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政府支持对企业创新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探索式创新和开发式创新已成为我国企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以企业创新意愿作为政府支持与企业创新之间的中介变量,构建政府推动企业探索式创新、开发式创新的逻辑框架,可以分析政府在人力要素、资本要素和环境要素三个维度的支持行为对企业意愿的影响,并探求政府推动企业二元创新的形成机理。最后,从聚焦创新需求、提供差异化的供给和营造企业自主创新环境三方面,提出实现企业开发式创新和探索式创新动态协同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7.
创新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支撑引领作用。加强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建设,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的重要保障。目前,吉林省创新生态系统建设现状主要包括创新企业数量快速增长、科技创新成果提质增量、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构建有序推进和国家级高新区建设取得突破,但仍存在科技创新人才匮乏、研发投入强度处于较低水平、科创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缺乏科技创新服务中介机构、科技创新扶持政策和机制有待完善等方面的不足。加快吉林省创新生态系统建设,下一步亟须在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大力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建设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强化科技创新金融支撑、完善科技创新中介服务机构、营造科技创新人文氛围以及深化科技创新机制改革等方面进行完善和优化。  相似文献   

18.
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推动环太湖地区打造世界级创新湖区,已上升为区域协同发展、共建科技创新策源地的目标追求。2020年12月,国家科技部印发《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支持环太湖科技创新带发展。江苏“十四五”规划确定要强化沿太湖地区的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建设世界级生态湖区、创新湖区。地处环太湖核心区域的无锡积极谋划,全力推进太湖湾科创带建设。  相似文献   

19.
当前尽管中国经济恢复了高增长的局面,但仍面临严重过剩、成本上升、内需增长不足、增长粗放等问题。最新内生增长理论文献表明,产品创新与需求的互动是驱动经济内生增长的根本力量。假说推演的分析表明,中国当前应确立以支持企业产品创新和相关技术进步为重点的科技创新政策,通过产品创新来创造新需求、开拓新市场、消化过剩、提高产品附加值和降耗减排治污,促进经济向以市场供求互动为基础的内生型良性增长模式顺利转型。  相似文献   

20.
彭雷 《群众》2023,(10):29-30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2020年以来,南京市玄武区以“建设最具竞争力的创新高地”为奋斗目标,逐步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道,不断放大科创平台在人才培养、企业孵化、产业培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努力探索以平台激发创新、以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2022年成功跻身全国创新百强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