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求知》2020,(5):63-64
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双衔接吉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忠双认为,脱贫攻坚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心里最牵挂的一件大事"。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首先要科学认识二者相辅相承的关系。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全面脱贫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条件、重要基础和坚强保障;另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效、扩大脱贫攻坚成果、取得脱贫攻坚全面、彻底、决定性胜利的根本策略。  相似文献   

2.
周孟亮  吴鹏 《理论探索》2023,(3):106-114
在过去十年,我国完成了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政策性金融在脱贫攻坚时期发挥了重大基础性作用,实现脱贫地区全面乡村振兴需要其持续发挥作用。我国政策性金融自身可持续性发展方面存在不足,政策性“存量”贷款大多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地方融资平台转型缓慢,可能影响支持乡村振兴的“增量”投入,依赖政府购买服务的还款模式在乡村振兴时期存在“合规性”风险,支持乡村振兴的资金存在市场化来源和政策性运用之间的矛盾,脱贫地区产业基础薄弱也不利于政策性金融支持。促进政策性金融支持脱贫地区全面乡村振兴,要顺应国家政策变化,加强政策性金融“存量”贷款管理,在创新中强化政策性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增量”支持,扩展政策性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低成本资金来源,加强“政银”在全面乡村振兴方面的沟通合作。  相似文献   

3.
2021年,随着我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三农"工作重心由脱贫攻坚转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近期深入燕山-太行山区、吕梁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和沂蒙山区等东中西部脱贫县区,全面了解脱贫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进展、成效与难点、痛点.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即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的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凸显了新发展阶段党中央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高度重视。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阶段性胜利绝非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新征程、新目标的起点。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前提与基础;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的延续与升级。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5.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要支撑.近年来,一批彰显地区特色的脱贫产业,正在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力支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调研发现,部分地区乡村产业中存在的"干部依赖症"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脱贫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通过科学规划、提升内生动力、坚持市场导向以及构建利益联结机制来促进脱贫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役"向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转换,要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沿循"谁衔接""衔接什么""怎样衔接"的思路,通过构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主体—内容—工具"的三维整体框架,揭示二者有效衔接需要多元主体联动形成衔接合力、五大内容协同促进提质增效、多维工具集成提供衔接保障,进而围绕"五大主体""五大内容"以及"三大工具"进行系统化衔接,以助益稳定长效脱贫、缓解相对贫困及促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7.
<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地方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等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要求。本刊记者就宁河区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采访了区委书记王洪海。  相似文献   

8.
朱靓 《瞭望》2022,(10)
在当前乡村振兴建设热潮中,广西防城港市港口区坚持党建引领,发挥组织优势,有效推动了基层党建和乡村振兴同频共振、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奋力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党建引领强保障,高位推进开新局.港口区夯实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政治责任,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各项衔接政策,迅速构...  相似文献   

9.
生态振兴在巩固脱贫成果、促进共同富裕方面具有基础性、可持续作用,是后扶贫时代治理相对贫困的重要路径。后扶贫时代乡村生态振兴的价值逻辑主要体现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根本价值追求、化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生态之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推力等方面。后扶贫时代乡村生态振兴需要攻克"物理"和"治理"两大难题。"物理"层面的难题可从自然生态、生产生态、生活生态三大领域系统推进;"治理"层面的难题需要构建乡村生态振兴治理的引导机制、合作机制、驱动机制、保障机制,以走出乡村生态治理的深层次制约,走向持续发挥绿水青山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瞭望》2021,(15):37-37
脱贫摘帽以来,广西龙州县以做好脱贫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契机.大力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龙州县把发展坚果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以奖代补、先种后补”的方式,加大对种植户、合作社,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围绕打造“全国最大坚果贸易加工交易基地”的目标,发挥沿边、口岸、资源优势以及国内外两个市场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引进龙州县大德亚内食品有限公司等坚果加工龙头企业,推进坚果精深加工有效促进坚果产业链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民主》2020,(8)
正农村集体经济弱、无钱办事,村两委"有心无力",一直是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事关农村基层组织稳固,事关巩固脱贫富民成果,事关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近年来,全国各地在脱贫攻坚战中,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引导村"两委"班子灵活运用"资源、资产、资金"三要素发展村集体产业增加村集体收入,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西部地区也涌现出了宁夏固原原州区杨  相似文献   

12.
张舒 《理论视野》2020,(8):69-72
近年来,乡村旅游快速增长,成为发展生态经济,带动农民收入增长,推动农村产业振兴的助推器。在抗击新冠疫情背景下,乡村旅游又助力复工复产、拉动了经济恢复和发展。新时代推动乡村旅游绿色发展,要进一步明确新时代乡村旅游功能定位,实现乡村旅游、休闲农业与乡村生态振兴、旅游扶贫脱贫、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3.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湖南、山东、山西等多省区采访了解到,脱贫地区大力推进乡村人才振兴,不断取得实效,为乡村振兴提供较为有力的人才支撑. 调研也发现,部分地区还亟须在"引人""留人""育人"上多下功夫,完善乡村人才振兴机制,消除一些地方普遍存在的人才引进难、农业农村工作专业人才缺乏、乡村人才流失严重等痼疾,以适配乡村经...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任务目标,社会工作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社会力量,基于民国乡村建设运动历史经验,当今社会工作理论和实务服务水平的提升、政府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工作职业目标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一致性,社会工作能够凭借助人自助的专业价值观和个案、小组、社区等工作方法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并在助力脱贫攻坚、服务困难特殊群体、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面开展专业社工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15.
县一级在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县域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一环。改革开放以来,从改革初期集中连片贫困重点片区和贫困县扶贫开发到21世纪初"国定贫困县"实施参与式扶贫,再到新时代"贫困县全部摘帽",县域贫困治理构成了中国减贫实践的独特进路。当前,在我国"三农"工作任务发生历史性转移的新阶段,仍需要以县域治理的独特进路持续巩固拓展"县域"脱贫攻坚成果、接续衔接"县域"乡村振兴实践。然而,既有研究成果未能从"县域治理"维度聚焦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性以及揭示增强"县域"乡村振兴自主性的政治经济学逻辑。因此,在新发展格局决策导向下,亟须找准县域乡村振兴突破口和切入点,塑造基于城乡经济社会大循环的"空间结构共生型"县域乡村振兴进路,完善乡村振兴县域治理框架。回顾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乡村振兴政策取向,推进县域乡村"产业—生态"协同振兴已成为地方政府的优选方案。这就要求深化新发展格局下县域乡村"产业—生态"协同振兴的逻辑框架、实践模型、实施原则和集成路径研究,为形成县域乡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贵州职业教育扶贫充分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推动脱贫攻坚取得显著的成效。与此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不足和问题有待加以研究。因此,本文通过具体考察贵州职业教育参与农村精准扶贫过程存在怎样的基本问题,分析职业教育参与扶贫存在怎样的实践困境,并从根源上分析影响因素。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探索有益于贵州职业教育参与乡村贫困治理的有效路径,进而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内生逻辑与提升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基层党建能否有效引领乡村振兴,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以及民族复兴大业的实现。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是坚持党的领导题中应有之义,是党的理论、历史、现实的内在要求。尽管党的基层组织历经了脱贫攻坚的锤炼,但引领乡村振兴仍然面临组织的治理能力不足、队伍活力不够、主体能力薄弱等现实问题。为此要通过夯实组织基础、提升党组织组织力、完善考核机制、加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措施来提高党建引领效能,有效地把农民群众组织起来,共建美丽乡村,现实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是云南省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以"两不愁三保障"为目标,回答了"扶持谁、谁来扶、如何扶、如何退"核心问题,以"直过民族"为重点,通过科学有效责任体系、内生型脱贫机制、精准施策创新扶贫模式和打造社会大扶贫格局,不仅实现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得到改善,贫困人口发展能力提升,精神面貌发生深刻变化,而且也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姜晓萍  郑时彦 《理论与改革》2023,(1):130-142+168
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是乡村振兴阶段巩固扩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基础和前提。本文通过提炼自然灾害频发、生命健康隐患、市场风险增多、政策执行偏差等乡村振兴中的主要风险点,总结可能引致规模性返贫风险的关键事件;基于“传统—现代”视野,从传统的持续影响与现代性的自反性两方面进一步解析乡村振兴中规模性返贫风险点的深层次诱因;归纳乡村振兴阶段结构与制度的变迁、风险环境、风险抵御机制与规模性返贫四大关键要素,通过分析其互动过程,揭示乡村振兴中规模性返贫风险的演化逻辑与发生机理;最后基于上述分析,从实现源头识别、转向合作治理、推进主体性重塑三个方面构建乡村振兴中规模性返贫风险的阻断机制。  相似文献   

20.
董雅俊  欧阳迪娜 《瞭望》2020,(19):36-37
截至2019年底,我国还有52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脱贫。已脱贫人口中有近200万存在返贫风险,边缘人口中有近300万存在致贫风险。当前,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不仅要努力克服疫情影响,还须系统建立防返贫和新致贫长效机制,接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