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医鉴定属专业性、技术性极强的工作,也是司法程序中相关技术工作的重要内容;其鉴定结论更是三大诉讼法的重要证据种类。但是,在法医鉴定的实践工作之中却客观地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检查详尽、鉴定机构重叠、鉴定时机不适宜等。本文就法医鉴定中现存问题剖析,并提出了相对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1 鉴定结论的证据特征《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均将鉴定结论作为一种诉讼证据.法律意义上的鉴定结论是指:鉴定人根据侦查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的指派或聘请,运用自己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就案件中某个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定后得出的书面意见.鉴定结论具有所有证据共有的基本特征,即客观性、内在关联性和合法性.客观性是指鉴定结论必须是客观事实的反映.内在关联性是指作为诉讼证据的事实材料与本案有内在的联系,表现为证据的事实材料本身就是待证事实的组成部分,或作为证据的事实材料虽不是待证事实的组成部分,但与待证事实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并能够为待证事实提供证明情况.合法性是指实体法所要求的特定形式,如书面形式、公证证明形式;证据的收集、保全、鉴定和判断必须符合诉讼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的程序.鉴定的过程、使用的方法本身是科学客观的,鉴定结果自然具有客观性.鉴定人是完全按照委托人的要求进行各项技术鉴定的,鉴定结论必然与所证明的案件事实有内在关联性.鉴定结论的合法性主要体现在,出具结论的部门为法定部门或指定部门;鉴定人具有鉴定资格,是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自然人.用于鉴定的物证材料的提取、收集符合法定程序;出具鉴定结论的形式为书面形式.  相似文献   

3.
论“鉴定人——专家”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明确规定,鉴定结论是民诉讼的法定证据。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二条第一款规定:人民法院对专门性问题认为需要鉴定的,应当交由法定定部门鉴定;没有法定鉴定部门的,由人民法院指定的定部门鉴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定第61条第一款规定:“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由至二名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出庭就案件的专门性问题行说明。人民法院准许其申请的,有关费用由提出申请当事人负担。”学界内普遍将该司法解释所规定的“具有门知识的人员”称为“专家辅助人”。众所周知,我国现行的民事鉴定制…  相似文献   

4.
通过近年来对法医鉴定书的文证审查和对有争议的鉴定结论的重新鉴定,以及对检察技术部门案件质量检查发现,法医鉴定书存在一些不规范问题,影响了鉴定结论的准确性和采信。本文的目的是针对这些问题,从理论的层面就法医鉴定书的规范制作、制作鉴定书的基本要求、基本原则、正确引用临床病历资料、正确选择鉴定时机、鉴定结论的正确表述等方面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以提高法医鉴定结论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近年来对法医鉴定书的文证审查和对有争议的鉴定结论的重新鉴定.以及对检察技术部门案件质量检查发现。法医鉴定书存在一些不规范问题.影响了鉴定结论的准确性和采信。本文的目的是针对这些问题.从理论的层面就法医鉴定书的规范制作、制作鉴定书的基本要求、基本原则、正确引用临床病历资料、正确选择鉴定时机、鉴定结论的正确表述等方面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以提高法医鉴定结论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郭敬波 《法学杂志》2001,22(6):47-49
刑诉法第 1 1 9条规定 :“为了查明案情 ,需要解决案件中某些专门性问题的时候 ,应当指派、聘请有专门知识的人进行鉴定。”在司法实践中鉴定结论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案件的性质 ,特别是人身伤害案件更是把伤者的损伤程度作为定罪、量刑的主要证据。但由于我国目前证据立法滞后 ,有关鉴定标准和程序不完善等原因 ,导致鉴定结论变更率较大 ,使采信错误鉴定致错拘、错捕、错判时有发生。一、鉴定结论变更原因鉴定结论变更原因除了鉴定人违法违纪、鉴定人业务素质不高出现检查诊断错误及引用标准不当外 ,还有不可避免的原因和立法不完善等因素。…  相似文献   

7.
诉讼法规定鉴定结论是诉讼证据。本文分析表明:司法会计鉴定与鉴证业务存在本质差异,以审计结论或鉴证结论作为司法会计鉴定结论使用,并以审计报告或鉴证报告代替司法会计鉴定文书,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8.
谷晓峰  周炜 《河北法学》2000,(1):119-121
鉴定结论是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七种法定证据之一.《民事诉讼法》第72条也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对专门性问题认为需要鉴定的,应当交由法定部门鉴定.没有法定鉴定部门的,由人民法院……  相似文献   

9.
李永良 《证据科学》2012,20(3):353-369
本文通过对634例死刑复核案件中法医鉴定结论审查情况的回顾性分析,发现死刑复核案件中法医鉴定结论具有5个特点:(1)死刑复核案件中法医鉴定结论需要移交法医审查的数量较多:(2)死刑复核案件中法官对鉴定结论或其他技术性问题审查的能力普遍不足,且差异很大:(3)死刑复核案件中法医鉴定结论质量差异较大,经过一审、二审审理,死刑复核案件中的法医学鉴定结论仍然存在各种问题,其中结论依据不足,可能需要补充鉴定、重新鉴定或无法继续鉴定的约占8%左右;(4)死刑复核案件中法医鉴定结论是否需要移送法医审查,受鉴定结论本身和法官个人因素的影响:(5)随着死刑复核工作的开展,法官对法医鉴定结论审查的能力有所提高。根据统计的结果,本文对目前死刑复核案件中法医鉴定结论的审查模式给予了一定的肯定,并对审查模式的不足进行了初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死刑复核程序中鉴定结论审查内容、审查程序,提高法官鉴定结论的审查能力,建立技术法官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社会分工的细化以及复杂化,一方面传统的鉴定制度已经无法满足部分类型纠纷的解决,另一方面法官也需要专业知识来辅佐其在审判中认清事实。因此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规定"有专门知识的人"可以出庭"就鉴定人作出的鉴定意见或者专业问题提出意见",然而条文除了原则性的规定外,对其具体的意见效力、资格等并未明确。本文试图为"有专门知识的人"分析其制度归属和职能,并对提出具体相关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笔者在接触伤害案件中曾遇到两种情况:一是法院在审理公诉伤害案件时,对公安机关法医鉴定结论与检察机关法医鉴定结论不同发生争议的,择其中之一送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医院重新鉴定,对另一方鉴定材料完全不用;另一种是办案部门对只经公安或检察机关法医作过一次鉴定感到可能有误的,径直送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鉴定。上述做法的理由是依法律规定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是重新鉴定的部门,它出具的鉴定结论是最终结论,对有争议的鉴定,无论将哪一方的鉴定结论送去重新鉴定都会有一个正确结论,还省时省物省费用。笔者认为上述两种做…  相似文献   

12.
正新《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公诉人、当事人和辨护人、诉讼代理人可以申请法庭通知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就鉴定人作出的鉴定意见提出意见"。对于一个专家型法医来说,可以作为"具有专门知识的人"被申请出庭,对其他法医鉴定意见提出意见,这就是通常所谓的"专家证人出庭制度"。但是非专家型法医是否也可以出庭对其他法医鉴定意见提出意见呢?在《刑事诉讼法》修订前这个  相似文献   

13.
法医学鉴定结论的理解与采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医学是研究与法律有关的医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一门科学。法医学不仅为刑事、民事诉讼服务 ,也为立法咨询、医疗、环保监督、人身保险以及工伤事故、灾害赔偿等非常事件服务 ,而且在解决民事纠纷、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排解疑难、澄清是非中也发挥重要作用。法医学的作用是通过法医鉴定人及其他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 (如医生 )对人身、尸体及其与人体有关的生物学检材的检验鉴定来完成的 ,是通过法医学检验鉴定文书的形式来表达的。在同一案件中 ,时常会有几份法医学鉴定文书、同时存在几个不相同的鉴定结论 ,公安司法机关的办案人员究竟应采信…  相似文献   

14.
<正> 法医文证审查,是检察机关法医参与诉讼办案、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重要手段。法医文证审查,既有活体损伤鉴定,也有死因鉴定;既有来自基层公安的法医鉴定,也有来自法院及大专院校的法医鉴定。由于这些鉴定结论作为证据,直接影响司法机关办案质量和办案效率,以及当事人合法权益是否得到保障,按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二条规定:“证据必需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文证审查作为查证的手段之一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作者将近年来法医文证审查的案例予以分析,以寻找发生错案的原因,提出法医鉴定应注意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5.
司法鉴定是指鉴定人接受侦查、审判机关的指派或聘请运用专门知识和技能对案件中需要解决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的一种活动。鉴定后,作出的书面结论,叫鉴定结论。经有关侦查、审判机关审查研究,认为正确后,即可作证据使用,成为法定证据的一种。通常的司法鉴定有:法医鉴定、痕迹鉴定、化学鉴定、书法鉴定、会计鉴定、亲子鉴定、司法精神病鉴定、技术鉴定、经济鉴定、心理鉴定、生物鉴定等等。从上可见,司法鉴定不仅是侦查、审判工作中一项很重要的工作,而且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不仅应用范围非常广泛,而且科学技术性很强。大家知道,通过司法鉴定所要  相似文献   

16.
新《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公诉人、当事人和辨护人、诉讼代理人可以申请法庭通知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就鉴定人作出的鉴定意见提出意见"。对于一个专家型法医来说,可以作为"具有专门知识的人"被申请出庭,对其他法医鉴定意见提出意见,这就是通常所谓的"专家证人出庭制度"。但是非专家型法医是否也可以出庭对其他法医鉴定意见提出意见呢?在《刑事诉讼法》修订前这个  相似文献   

17.
鉴定结论是鉴定人接受委托或聘请,运用自己的专门知识或技能,借助一定的方法和仪器,对与案件有关的专门性问题进行研究、检验、分析、判断后作出的结论性意见。在我国,《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都将鉴定结论列为一种独立的证据种类。鉴定结论作为“科学证据”,在诉讼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常常具有支配或左右整个诉讼及审判结果的影响力。文书检验,是诉讼中常见的一种鉴定技术手段,因其较强的专业性,统一规范的技术标准尚未建立,鉴定过程没有标准控制,易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等原因,给办案人员在审查与采信工作带来了难…  相似文献   

18.
鉴定结论的证据地位与当事人的质询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冰 《行政与法》2005,(6):86-88
我国民事诉讼法中关于司法鉴定制度的规定很少且可操作性差,而法院对鉴定结论的随意取舍更加严重影响了司法公正的实现,我们在现有的鉴定制度条件下,应正确认识鉴定结论的证据地位和当事人在鉴定阶段的诉讼权利,从程序方面保证鉴定结论的公正性,充分运用司法鉴定的手段,审查判断证据,及时查明争议事实,正确发挥司法鉴定结论的证据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2012年全国人大修改并通过的《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已于2013年1月1日正式实施。两大诉讼法的修改均涉及到有关鉴定内容。本文就两大诉讼法中对鉴定的不同规定进行探讨,分析比较两者之间的异同,提升司法鉴定人员对目前我国司法鉴定体制的认识。1从"鉴定结论"到"鉴定意见"  相似文献   

20.
2012年全国人大修改并通过的《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已于2013年1月1日正式实施。两大诉讼法的修改均涉及到有关鉴定内容。本文就两大诉讼法中对鉴定的不同规定进行探讨,分析比较两者之间的异同,提升司法鉴定人员对目前我国司法鉴定体制的认识。1从"鉴定结论"到"鉴定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