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2 毫秒
1.
我所认识的彭总刘克东十斤粗糠和两碗小米饭1947年3月,国民党向陕甘宁边区发动了重点进攻。为了诱敌深入,在运动中消灭敌人,党中央主动极高延安,转战陕北,彭德怀副总司令承担了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保卫陕甘宁边区的重任。当时,我任电台台长,与彭老总朝夕...  相似文献   

2.
一场血与火的较量在中国的黄土地上拉开了帷幕。 1947年2月28日,蒋介石把他的西北军政大员胡宗南召至南京,面授机宜:对延安和陕甘宁边区采取“犁庭扫穴”行动,在国民党三中全会开幕前,拿下延安!胡宗南飞回西安,加紧调动和集结部队。他以近百架飞机对延安及附近地区狂轰滥炸,采取钳形攻势直扑延安。 面对国民党的进攻,陕甘宁边区积极行动起来,决心誓死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然而就在这时,传来中共中央的指示:全部撤出,留空城一座! 部队和群众想不通,仗还没打,为啥就撤?毛主席微  相似文献   

3.
正全国"两会"胜利闭幕之际,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弘扬伟大的延安精神,3月20日,中共山西省委党史办公室机关党委组织党员干部赴革命圣地延安开展"弘扬延安精神写好红色家谱"主题党日活动。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是中国大地上令人神往的红色景观。延安曾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党中央、毛主席在这里战斗生活了13个春秋,杨家岭、枣园  相似文献   

4.
邓大姐在延安(上篇)金凤延安,中国的革命圣地。1937年到1947年,党中央、毛主席曾驻在这里,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中国革命事业谱写了光辉的篇章。许多老一辈革命家也在这片具有光荣传统的土地上,工作、学习、生活和战斗过,不仅与延安和延安人...  相似文献   

5.
我1938年参加革命,曾在359旅度过了难忘的战斗岁月。在此期间,曾两次见到毛主席。那幸福的情景使我一生都不能忘记。 毛主席欢迎359旅到延安 1943年冬,奉中共中央的命令,我们359旅在王震旅长率领下移防陕甘宁边区,以打击来犯的国民党新编26师,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  相似文献   

6.
运城是山西建党较早的地区之一,运城党组织始建于大革命后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运城一度是山西党组织开展革命活动的中心。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是通往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咽喉和交通要道,特别是解放战争时期,运城人民为晋南战役、运城攻坚战,支援陕北解放区,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解放全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为民主革命壮烈牺牲的运城儿女达6100余人。  相似文献   

7.
1937年冬,我回到了昼思夜盼的革命圣地、毛主席和党中央所在地——延安。组织上决定要我参加“抗大”学习。我作为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的插班生,被编入第二大队六队。学习期间,我有幸聆听过毛主席的教诲。他那高大魁梧的身影、和蔼可亲的面容,以及充满智慧哲理的妙趣横生的马列主义演讲,都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成为鼓舞我在以后几十年的革命征途上“坚贞不渝跟党走”的巨大动力。  相似文献   

8.
王治国 《学习导报》2011,(14):38-39
1947年3月,国民党调集优势兵力向我陕甘宁边区发动“重点进攻”,企图一举消灭我军主力,夺取延安。为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中央军委和毛主席制定了英明的战略决策,于3月19日主动撤离延安。战争的气氛笼罩着整个陕北高原。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结束后,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发动了内战。在全面进攻解放区失败后,被迫从1947年3月起,改为对山东和陕北实施重点进攻。在西北地区,集中了34个旅25万余人,准备进攻陕甘宁解放区,占领延安,摧毁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的指挥中枢。这时,王尚荣任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独一旅旅长,执行保卫陕甘宁、保卫党中央的任务。他指挥的部队英勇顽强,机动灵活,能攻善守,攻无不克,守无不坚。1947年3月26日,青化砭战斗后,胡宗南命令整编第一、第二十九军主力共11个旅,由安塞、延安等地分三路向延川、清涧地区进犯,…  相似文献   

10.
毛主席在我家李文谋口述李宗江整理1947年国民党以23万的兵力向陕北发动了重点进攻,为了诱敌深入,在运动中歼灭敌人有生力量。3月18日毛主席、党中央主动放弃延安,踏上了转战陕北的征途。农历9月初8,毛主席从谭家坪来到南河底村住在我家。毛主席住在东边第...  相似文献   

11.
“敢打没有命令的仗”这是毛泽东对王近山将军的评价。 那是1943年10月,国民党发动了第三次反共高潮,进攻矛头直指陕甘宁边区。为此,中央急调386旅旅长兼太岳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王近山率所部一个团立即奔赴延安,担负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的光荣任务。 部队出发前,陈赓把28岁的王近山旅长叫到了面前,再三叮咛:“你部尽快赶赴延安是最重要的任务,不要在半路上求战,如遇战斗,要力求速战速决速离,你要切记啊!”  相似文献   

12.
5月26日至6月1日我们中青班的学员到我国的革命圣地——延安进行社会实践,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我们先从深圳坐飞机到西安,再从西安驱车三百多公里到达延安。虽然旅途很疲惫,但是到了延安我仍然很激动。很小的时候就读过《保卫延安〉)这部长篇小说,知道延安是中国的革命圣地,中国共产党曾经在这里指导中国革命一步步走向胜利。  相似文献   

13.
正北安和延安有着重要的红色基因传承关系。这段历史虽然不为很多人所知,却放射着耀眼的光芒。北安与延安,一个在东北(黑龙江),一个在西北,相距几千里,相隔万千重,是伟大的革命斗争把两地紧密联系起来,并铸就薪火相传的红色血脉——1945年11月15日,受党中央派遣,延安干部团195人来到北安,这一骨干力量领导创建了老黑龙江省根据地,使北安具有了源自革命圣地延安的纯粹红色基因,成为东北"红色之都",从而书写了红色北安辉煌的历史,也使北安拥有了"塞北延安"的美名。  相似文献   

14.
从接到去革命圣地延安采访任务的那一刻起,心中就一直忐忑不安,因为对延安的认识实在太浅,头脑中存留的只是中学课本中的一些印记,威武雄壮的《保卫延安》,令人神往的"滔滔延河水,巍巍宝塔山",窑洞口扎白羊肚的陕北老农,山腰上唱着信天游的庄稼汉子,还有伴随着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小米加步枪……除此,脑海中对于延安的认识是模糊的,隐  相似文献   

15.
井冈山、瑞金、遵义、延安和西柏坡,是举世瞩目、令人向往的革命圣地,而西柏坡这个小山村,则是毛主席和党中央在革命胜利前夕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对于西柏坡,周恩来总理曾这样说过:“西柏坡是毛主席和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指挥三大战役在此,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此.”西柏坡这个原本不知名的小山村,正是由此而名扬天下.  相似文献   

16.
1946年6月,国民党蒋介石公开撕毁了停战协议,向我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了。1947年3月,蒋介石在全面进攻的计划破产后,令胡宗南纠集25万兵力向我党中央驻地延安发起攻击,党中央毛主席为了诱敌深入,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决定主动撤离延安。中央机要处作为中共中央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组织,同中共中央一同离开了延安。转战途中的中央机要工作中央机要工作的使命,是用密码通过无线电,秘密、迅速、准确地传达党的指示,军队的作战部署,以及党、政、军各系统下属机关向上级的请示报告。战争年代,我党的通讯联络主要依靠无线电密码…  相似文献   

17.
正延安,是一块饱经沧桑而又充满神奇的红色土地,是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根据市委和市委组织部的安排,2014年6月9日至6月15日,我有幸参加了桂林市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执政为民"第四期赴延安专题培训班学习。通过在延安的课堂讲授、现场教学、互动交流,使我切身感受到了革命圣地延安给自己心灵带来的震撼和教育,受益匪浅,终身难忘。感悟之一:党中央在延安13年的光辉历程  相似文献   

18.
延安琐忆     
葛瑜 《广东党史》2000,(1):29-31
在八年抗战中,我有幸长期生活、工作在延安,在党中央首长周围。中央首长平易近人,与群众平等、友爱、和谐、一体的关系,桩桩件件,感人至深。 在主席家做客 1940年,19岁的我是延安女子大学的学员。一天,和我一起入党宣誓的同班同学黄肖潜(徐特立的外孙女)邀我说:咱们到毛主席家去玩好不好?我说,当然好。于是兴奋地随她就走。她和毛主席很熟,喊毛主席为“伯伯”,而在我心中,毛主席是领袖,是人民的救星。见到毛主席既兴奋又紧张,我只知瞪大眼睛望着毛主席,竟不知说什么好。主席用他巨大而温暖的手摸着我的头顶问:你是…  相似文献   

19.
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发动对延安的重点进攻,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随后,党中央决定,由刘少奇、朱德等组成中央工委去晋察冀开展工作,与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组成的前委、叶剑英、杨尚昆组成的后委遥相呼应。我当时在中央军  相似文献   

20.
从1947年3月开始,国民党军队在全面进攻受挫的情况下,改为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蒋介石调动胡宗南等部向延安发动突然袭击,企图一举拿下延安,摧毁中共首脑机关。面对严峻的形势,党中央和毛泽东审时度势,确定在陕北我军的基本作战方针是诱敌深入,必要时放弃延安,在延安以北的山区周旋,在运动中寻机歼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