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梅兴无 《红岩春秋》2023,(10):50-53
<正>2023年7月,百岁高龄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远渡重洋,再度访华。52年前的1971年7月9日,时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基辛格转道巴基斯坦,对中国进行了一次秘密访问,开始了中美关系的“破冰之旅”。基辛格由巴基斯坦飞往中国时,赴巴迎候基辛格的是中国外交部西欧北美大洋司司长章文晋,他带领一个4人接待组专程前往巴基斯坦,是第一个与基辛格握手的中国外交官。  相似文献   

2.
<正>1973年11月10日,美国国务卿兼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抵达北京。这是他同年的第二次访华。11月12日下午,周恩来陪同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基辛格。会谈时,毛泽东谈到台湾问题。基辛格表示,美国不能立即断绝同台湾的"外交关系"。美方态度暧  相似文献   

3.
万强 《党史文苑》2004,(7):40-41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与周恩来在北京握手,标志着相互敌对几十年的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解冻。尼克松在华期间,中美双方达成了多项共识,并发表了联合公报。尽管美国政府承认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但仍不肯轻易放弃其在台湾的影响,将其划在了他们的“核保护”之下。台湾问题仍是横亘在中美两国之间的一道巨大障碍。1973年11月,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再次访华,谋求解决办法。正是他的这次来访,使周恩来遭受了一次不大不小的厄运。不速之客基辛格成为周恩来挨整的导火索基辛格这次访华受到中方高度重视。周恩来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亲自同他进…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与基辛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泽东与基辛格○王永钦不少人对基辛格博士的了解,是从他1971年7月秘密访华时开始的。周恩来曾称他是恢复中美关系的“先导”,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基辛格第一次访华,毛泽东没有同他见面,但是毛泽东密切关注着他这次来访的情况。不管每天会谈多晚结束,他...  相似文献   

5.
四、中美建交对台湾的影响 1969年10月,尼克松在联大公开表示愿与中共谈判。1971年4月,美国乒乓球队来华访问。7月,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博士秘密访华。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驱逐台湾政府,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力。1972年2月27日,中美公布尼克松访华的《联合公报》。1975年4月5日,蒋介石病逝,它标志着一个时  相似文献   

6.
1973年9月22日,曾为中美关系的改善作出了重大贡献的基辛格博士就任美国第56届国务卿。尼克松总统在基辛格就任仪式上说,基辛格是在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时刻,执掌这个部门的工作的;基辛格也是第一个在任命前就访问过北京和莫斯科的国务卿。这番话说明了基辛格在美国对外政策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世纪桥》1998,(1)
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周恩来与基辛格进行了会谈。最后要草拟一个谈判声明。基辛格拿出的声明草案中写着:“中国政府向尼克松发出访华邀请,尼克松表示乐于接受。”我们不接受这个句子。我们希望改写:“尼克松愿意访华,我们就提出邀请。”美方不同意。双方谈了几个小时就僵在那儿。这时候,留下黄华和他谈。第二天早上,会谈再度进行,基辛格有点儿急了。因为他中午就得离开。在华期间又不能和美国通话。如果声明没谈成,就都吹了。这时,周恩来也急了,马上召章文晋去汇报。他一看草案,就说:“这问题很简单,在我方的字句…  相似文献   

8.
徐振光  孙芹 《党建文汇》2002,(10):21-21
1971年7月16日,中美两国同时宣布尼克松总统将于1972年访华。中国总理周恩来很快就约见阿尔巴尼亚驻华大使罗博,详细介绍中方与基辛格会谈情况,说明中国邀请尼克松访华的想法和对美国的政策,说明这是中美之间的“谈判升级”,是美国“找上门来的”。特别强调中国反对帝国主义的基本原则不动摇,不会拿原则作交易。阿大使回国汇报返回北京时.  相似文献   

9.
徐忠 《世纪风采》2010,(9):10-14
1973年11月下旬,已经患了膀胱癌的周恩来和叶剑英因为同美国国务卿兼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的一次会谈,受到毛泽东和政治局的严厉批评。  相似文献   

10.
苏振兰 《党史博览》2010,(10):16-18
1971年10月,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亨利·基辛格第二次访华.时任海军常务副司令员的吴瑞林陪同周恩来、叶剑英一起参加了会见。会见时,基辛格敬佩地说:“吴瑞林这个名字,我们美国人并不陌生。特别是你那个绰号,我们美国人更熟悉。……美国将军一听到吴将军都感到头痛,麦克阿瑟、李奇微都感到棘手。”  相似文献   

11.
(五)首次会晤——基辛格说,今天全球的趋势使我们相遇在这里.周恩来平静地相告:你来了,我们在分歧的道路上相遇,但又要平等地解决问题.1971年6月,中美两国经过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的多次传话,双方商定,基辛格将于7月9日至11日秘密访华.基辛格假借意大利探险家马可·波罗在13世纪末从水城威尼斯出发,历尽千难万险,走了3年多时间,终于来到中国的故事,把他这次访华取代号为“波罗一号”行动,以此来暗喻他当时“心潮起伏”,“吉凶未卜”,既要绝对保密又不能不冒险一行的心态.  相似文献   

12.
速览·国际     
美国在亚洲密集展开“平衡中国外交” 7月10日-11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访问越南,这是她就任美国国务卿以来第三次访越。11日,希拉里成为57年来第一位访问老挝的美国国务卿。13日,希拉里在柬埔寨金边出席东盟峰会湄公河下游行动计划部长级会议。在此之前,希拉里先后密集走访了日本、蒙古国、越南和老挝4个中国的邻国,毫不掩饰“平衡中国”的外交特点,  相似文献   

13.
耶路撒冷有一间名叫“芬克斯”的酒吧,面积不大,约30平方米,在一位名叫罗斯恰尔斯的犹太人老板的苦心经营下,生意兴隆,在当地声誉颇高。有一天,正在中东访问的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来到耶路撒冷,完成公务后,突然想私下光顾一下当地酒吧。在朋友的推荐下,他选择了“芬克斯”。为给对方一个惊喜,基辛格决定亲自打个预约电话。自报家门后,他以婉  相似文献   

14.
1973年2月,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第5次访华。周恩来总理、姬鹏飞外长等同他举行了会谈。双方重申了1972年2月发表的联合公报的各项原则和为实现关系正常化所共同承担的义务,一致认为  相似文献   

15.
互设联络处——改善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步骤王永钦1973年2月,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第五次访华。周恩来总理、姬鹏飞外长等同他举行了会谈。这次会谈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中美双方达成互设联络处的协议。互设联络处协议的达成,是中美关系改善的一个重要标...  相似文献   

16.
令世界折服的外交家 我是1980年8月16日被解放军总医院派到邓小平同志身边工作的。在给首长做专职保健医生的3年时间中,小平同志先后会见外宾187次,接受外国记者采访7次。我曾多次亲眼目睹小平同志接见外国元首和接受记者采访的各种场面,他的外交家风采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记忆最深的是他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利比亚  相似文献   

17.
传统“断代”和现代“独行”——美国人的思维方式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美国,我不太关心它的物质涌流、科技发达、军事强盛……,那是人家家底;再说中国也在大步前行。实力是体制环境的产物,体制是思维文化的结晶。仅200多年历史的“老美”靠什么变得强大?他们的“头脑”怎么运转、装了些什么?———美国人的文化心理和思维方式,是我21天访美考察的主要关注点。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的秘书凯瑟琳女士,是当年随尼克松总统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的成员之一。她讲课一开篇就先分析美国人的历史———从欧洲人1492年踏上美洲土地到1776年美国独立战争结束的200多年时间里,美洲大地上一直没有政府。发现“新大陆…  相似文献   

18.
我是1980年8月16日被解放军总医院派到邓小平同志身边工作的。在给首长做专职保健医生的3年时间中,我曾多次亲眼目睹小平同志会见外国元首和接受记者采访的各种场面,记忆最深的是他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意  相似文献   

19.
1994年春天,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带着克林顿的“最惠国待遇”牌和“人权”大棒访华。作为外交部发言人,吴建民在中国领导人与克里斯托弗会谈后举行了一个“吹风会”。  相似文献   

20.
1971年7月9日,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基辛格秘密访华。中美会谈结束后,周恩来立即向中国当时仅存的3个盟友进行了通报和解释。7月13日,周恩来前往越南河内进行通报,随后又马不停蹄地回到北京,会见了阿尔巴尼亚驻华大使罗博。紧接着,他赶往朝鲜平壤,在7月15日的两次会晤中,向金日成作了长达7个小时的通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