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卫国 《党史纵横》2003,(10):27-29
1973年,冀朝铸正式离开翻译岗位,正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名外交官,这当然也是周总理亲自过问、安排的结果.这年4月,冀朝铸跟随黄镇、韩叙赴华盛顿,出任我驻美联络处的参赞.互设联络处,是中美关系改善的重要标志和举措.出发前,毛主席、周总理专门接见黄镇一行,就驻美联络处的使命和工作问题作了重要的指示.毛主席还幽默地说:"联络处比大使馆还大使馆."作为中国外交官重返生活过12年的美国,冀朝铸感慨万分.  相似文献   

2.
(十一)曲折建交——邓小平明确表示,要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干干脆脆就是三条:废约、撤军、断交;卡特盘算着:如何既同中国建交,又能“同台湾保持足够的联系”中美两国建交,走过了曲折的路.1972年尼克松访华,承认了“一个中国” 的原则,并承担了最终从台湾撤军的义务,打算在第二届任期的头两年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1973年,中美双方互设联络处,这是改善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步骤,为建立两国间的直接联系,进行了有效的工作,并为中美建立长期友好合作关系打下了基础.正当中美关系顺利发展的时候,双方国内都发生了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3.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美国政府采取敌视政策,致使双方隔绝,对峙了20多年。1972年2月,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为标志,中美关系解冻。两国关系获得迅速发展,在政治、经济、贸易和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也日益频繁。1973年2月,中美双方同意互设联络处。同年5月1日,双方联络处正式开始工作。中国派黄镇担任首任主任,任职到1977年11月。而美国到1977年5月,则先后派出三位主任:戴维·布鲁斯、乔治·布什(即老布什)和小托马斯·盖茨。第四任伍德科克的主要工作是负责与中国进行建交谈判。  相似文献   

4.
向洋 《新湘评论》2002,(4):14-15
今年2月21—22日,美国总统布什对我国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工作访问。江泽民主席同布什总统进行了会谈,双方就中美关系和重大的国家及地区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达成了许多重要共识,取得了多方面的积极成果。然而在随后的3月份,美国却做出了一连串严重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举动,特别是美国防部在向国会提交的报告中竞鼓吹在台海发生战争时使用核武器。那么,如何看待当前的中美关系?  相似文献   

5.
(十)哲学对话……毛泽东说,我们两家出于需要,HAND-IN- HAND(手握手);基辛格想,同两个首都周旋,可以既干茅台又喝伏特加酒在双方达成互设联络处的协议后,毛泽东于2月17日晚会见基辛格,双方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坦率的交谈.基辛格把它称之为“外交哲学”的讨论.毛泽东是一位举世公认的哲学家,基辛格是哈佛大学毕业的哲学博士.两位大家谈起哲学来,自然都是如鱼得水.谈话是从美国的两位前总统杜鲁门和约翰逊不久前相继去世这件事开始的.  相似文献   

6.
汪辜会谈     
1993年4月27日,是海峡两岸关系史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日子。这一天的上午10点06分,在新加坡海皇大厦会议厅,大陆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与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的双手紧紧握在了一起,从此,隔绝40多年的海峡两岸关系终于跨出了重要的一步。经过两天的会谈,双方就两岸民间经济与文化往来达成了一致协议,并签署了《汪辜会谈共同协议》、《两会联系与会谈制度协议》、《两岸公证书使用查证协议》和《两岸挂号函  相似文献   

7.
今年2月21—22日,美国总统布什对我国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工作访问。江泽民主席同布什总统进行了会谈,双方就中美关系和重大的国家及地区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达成了许多重要共识,取得了多方面的积极成果。然而在随后的3月份,美国却做出了一连串严重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举动,特别是美国防部在向国会提交的报告中竟鼓吹在台海发生战争时使用核武器。那么,如何看待当前的中美关系?风风雨雨三十年,中美关系历经反复30年前,以尼克松总统访华和上海公报的发表为标志,中美两国结束了相互隔绝和敌对,开始了交往与合作的进程。30年…  相似文献   

8.
洪梦 《世纪风采》2010,(7):31-35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两岸关系走势如下:1992年,“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确立;1993年4月27日,汪道涵与辜振甫在新加坡正式举行第一次会谈,达成了四项协议;1995年,李登辉以私人名义访美,在国际上进行“台独”分裂活动,两岸关系跌至冰点;1997年,香港顺利回归,应新形势,大陆方面采取主动,推动第二次汪辜会谈;  相似文献   

9.
(九)热线联络——基辛格正式建议:两国互设联络处;周恩来坦然相告:我们早就设想过周恩来早就说过,中美两国都是大国,不能不有接触,要接触就要有一定的渠道.中美两国从1955年开始的大使级会谈,先是在日内瓦,后来改在华沙,一谈就是15年,直到1970年,谈了136次,没有什么大的进展.1969年后,双方都感到通过华沙举行大使级会谈的方式进行接触已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从1970年下半年开始,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双方通过巴基斯坦等多条渠道相互传递信息,进行间接联系.在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的精心周密的安排下,终于导致基辛格的这次来华.  相似文献   

10.
应国家主席胡锦涛邀请,美国总统布什19日晚乘专机抵达北京,开始对中国进行访问。这是布什在第二届总统任期内首次访华,也是中美元首今年的第5次握手。20日上午,胡锦涛主席在人民大会堂与布什总统举行了会谈,就中美关系和重大国际及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了广泛而重要的共识。两国元首一致同意,增进了解,扩大共识,加深互信,全面推进21世纪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随后,两人共同会见中外媒体的记者,就双边关系等问题阐述看法。会谈中,胡锦涛积极评价近年来中美关系取得的进展,并就进一步发展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提出五点建议:第一,保持两国高…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中美建交联合公报》发表20周年。新中国诞生以后,由于美国政府固守敌视、颠覆、封锁、禁运的立场,致使中美关系出现了持续1/4世纪的冻结局面。作为当代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经济强国,中美关系的状况对于世界和平与发展意义重大。从日内瓦会议开始,两国政府进行了旷日持久、历经波折的解冻努力,其间不乏饶有趣味的插曲和堪称经典的外交智举。“绿灯”向美国记者闪亮日内瓦会议以后,中美两国由领事级会谈上升为大使级会谈。在1956年8月的大使级会谈初期,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即两国新闻记者相互交流的问题。中国方…  相似文献   

12.
宫力 《党的文献》2002,(2):67-78
中美上海公报发表之后,中共中央对中美最高级会谈的结果进行了评估,把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任务提上了议事日程.为加快推进中美关系正常化,毛泽东提出了"一条线"的战略构想.邓小平坚持中美建交三项基本条件的坚定立场,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美国政府指望中国在台湾问题上作出较大让步的不切实际的幻想.中美建交谈判的最后协议是中美双方互谅互让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1955年9月10日,中美大使级会谈达成两国平民回国协议,这是中美大使级会谈中达成的唯一协议。由于两国大使就这个问题进行谈判和达成协议,1955年下半年至1965年底从美国返回中国的科学家有130多人,其中有钱学森等著名科学家。在1955年8月1日以后的4个多月时间里,有16名美侨离开中国回国,中国释放了26名在中国服刑的美国人。日内瓦会议上的接触1954年4—7月,中美苏英法五国及有关国家  相似文献   

14.
中美建交是1978年7—12月间中美双方近半年会谈的结果。在建交谈判的最后阶段,邓小平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通过邓小平与伍德科克在12月13—15日间的多次会谈,美方同意在《中美建交公报》中增加一条反对霸权主义的条款,双方还就《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的废除问题达成了一致。与此同时,邓小平果断决策暂时搁置中美双方在美国对台军售问题上的争议,排除了公报如期发表的最后障碍,促使中美关系最终实现正常化。  相似文献   

15.
林晓光 《世纪桥》2004,(3):52-55
1949年8月,在中国人民革命走向全面胜利的关键时刻,受中央委托组建新中国人民空军、后来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一任司令员的刘亚楼率领一个小型代表团秘密访问了苏联,与苏联空军总司令维尔希宁举行了3次会谈,达成了苏方向中方提供飞机和教官,帮助建立航空学校,培养空、地勤人员的协议。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谈判,又叫会谈,是有关各方为了各自的利益,进行有组织、有准备的正式协商及讨论,以便互让互谅,求同存异,以求最终达成某种协议的过程。谈判以地点分为主座谈判、  相似文献   

17.
国家主席习近平9日在人民大会堂同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谈.两国元首就中美关系及共同关心的重要国际和地区问题广泛、深入交换意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出席.  相似文献   

18.
特使万斯企图力压中国达成协议,邓小平断然拒绝,粉碎美国强势战略1977年1月20日,卡特出任美国第39任总统。由于苏联的扩张趋势对美国构成了威胁,美国急于和中国改善关系,借以抗衡苏联。8月,美国国务卿万斯访华。8月24日,邓小平接见并宴请了万斯。万斯表示:中国必须以公开或默许的形式,作出在台湾问题上不使用武力解决的承诺;中美关系正常化后,美国还要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实施“倒联络处”方案,即中美之间的联络处升格为大使馆,而美国驻台“大使馆”降格为联络处。尽管他尽力保持语气的轻缓,但其“美国式”的霸气和强硬仍然表露得相当刺  相似文献   

19.
文进 《世纪风采》2006,(12):19-19
1936年12月12日,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22日,宋子文、宋美龄飞抵西安开始与张学良、杨虎城及中共代表会谈。24日,双方达成了改组国民党与国民政府、驱逐亲日派、容纳抗日分子、释放上海爱国领袖、释放一切政治犯、保障人民权利、联共抗日等多项协议。  相似文献   

20.
1971年的南亚危机是冷战时期一次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地区危机,此次危机不仅改变了南亚次大陆的政治格局,而且对中、美、苏等国的对外战略及大国关系调整产生了深远影响。由于种种原因,南亚问题与中美关系正常化两个看似不相关的事件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南亚问题不仅成为中美双方多次会谈的重要议题,而且中美关系的缓和也通过此次危机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