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保护举报权的民主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员公民以举报方式参与反腐,是当今中国建设清明政治的一条重要路径。而数量居高不下的公民举报,在反映腐败情势、彰显反腐诉求的同时,也使公民举报权本身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有统计表明,向检察机关举报涉嫌犯罪的举报人中,约有70%不同程度地遭受打击报复或变相打击报复。这一令人忧虑的事实表明:如何保护公民的举报权,不仅涉及公民的权利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2.
叶燕 《现代人事》2000,(8):31-32
举报政府官员贪污腐败、贪赃枉法的行径,是每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神圣权力,也是清除我们党和政府内腐败分子的极好途径,更是公民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实行监督、批评的有效手段。近年来,通过群众的举报,司法机关破获了不少大案要案,纯洁了党的队伍和政府机关。然而,在举报这条道上,举报人付出的代价也十分沉重,有泪、有血、甚至是生命!  相似文献   

3.
如果没有实名举报,如果实名举报的是普通公民,而不是坚持不懈的媒体记者。刘铁男可能还风光地在其位、谋其政。  相似文献   

4.
关于举报制度的政治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举报制度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为配合反腐败斗争制定的一项制度。举报制度的制定完善、举报法的建立属于法学研究的范畴。举报权作为公民的一项民主监督权利 ,开辟了一条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举报制度的建立完善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提高公民政治意识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5.
曹刚 《民主与法制》2007,(9X):10-10
举报,既是公民享有的一项民主权利,也是公民应尽的道德义务。但上述案例似乎表明,我们这些普通百姓要行使权利,却难以得到强有力的保护,我们愿意尽义务,却要付出惨痛的代价。那么,如果我们不幸碰到类似违法乱纪的官员,还会去举报吗?  相似文献   

6.
顾相伟 《前沿》2009,(8):73-76
“有腐败,无举报”现象的发生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现实原因、复杂的社会背景和无奈的制度缺陷。破解“有腐败,无举报”这一难题,需要标本兼治,既要在短期内扎扎实实地完善公民举报制度,理顺举报法律关系和法律规定,又要高瞻远瞩立意长远,逐渐培养起包括领导干部在内的所有公民的法治意识,用法律至上的武器摒除权大于法的陋习,破除官本位思想,坚决消灭法外特权和法外之人。使法治思想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7.
正公民公益性举报是指公民为维护公共利益,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向行政机关反映他人违法情况的行为。近年来,随着公民维权意识的提升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沉寂在法律中的公民举报条款逐步被激活。公民将发生在身边的违法行为向行政机关进行反映,以请求行政机关依法履行法定的职责。政府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和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也在鼓励公民积极地行使宪法与法律规定的举报  相似文献   

8.
举报政府官员贪污腐败、贪赃枉法的行径,是每个中国公民的神圣权力。近年来,通过群众的举报,司法机关破获了不少大案要案。然而,在举报这条道上,举报人付出的代价也十分沉重,有泪、有血、甚至是生命! 举报路上坎坷知多少? 举报,是群众或下级对上级领导存在问题的控诉和揭发,但常常会遭到被举报人的打击和报复。因此,举报人必然冒着很大的危险。一些腐败分子,在举报的路上,设下了一道道难以逾越的沟沟坎坎。 打击报复,置举报人于死地。被举报人大多是在职领导,手中掌握着一定的权力,他们有能量对举报人实施打击报复,而且打…  相似文献   

9.
第一条 为保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行使举报价格违法行为的权利,规范价格主管部门对价格违法行为举报的处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10.
公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犯罪行为的举报被宪法明确规定为权利,而对私主体的举报,法律则没有予以明示。从现有的法律来看,公民对私主体的举报不能笼统地定性为权利或义务,而应以具体事项来界定。在明确其性质以后,更为重要的问题是应适当地使用该种举报手段,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举报人和监督举报行为,以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相似文献   

11.
据统计,七成立案侦查的案件源自举报。肃然起敬之余,亟待做好关爱举报人的工作呵。这是食品安全乃至整个社会安全的重要二环。某些地方曾出现的“公民举报贪官,举报信却‘回到’贪官手里”的怪象绝不能再冒头。  相似文献   

12.
视点     
《今日浙江》2013,(14):5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布举报电话12377国家互联网信息办日前公布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电话,欢迎社会各界举报网上谣言、侵犯公民个人隐私以及传播淫秽色情低俗信息等行为。受理举报的电话是12377;举报网址是http://net.china.com.cn;举报邮箱是jubao@china.org.cn。  相似文献   

13.
杨辉解 《求索》2007,(8):98-99
我国相关法律法规都对公民的举报行为作了保护性规定。但是当前针对举报人的报复陷害案件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既有立法上的缺陷也有制度上的漏洞。如相关法律对举报人的保护规定过于抽象、笼统,对报复陷害的主体、对象规定过窄,举报程序不规范,奖励不到位,重惩罚轻预防等。为此,应加快制定《举报法》,强化举报受理机关责任,完善举报人保护措施,加大报复陷害案件查处力度等。切实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许士光 《人大论坛》2008,(11):27-27
这些年,一些公民因举报官员腐败而遭到打击报复、威胁恐吓、工作被辞甚至被迫害致伤、致残、致死的案件时有发生,令人扼腕痛惜!  相似文献   

15.
“举报”即检举、揭发之意。在我国,举报是指公民或组织向检察机关或纪检监察部门提供腐败行为人的腐败证据或线索,由有权调查、侦查的机构对举报的事实进行查证、核实,纪检监察部门或检察机关根据查证情况对腐败行为人进行相应处理的行为。举报是群众参与反腐败的重要方式,是有关机关获取腐败线索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6.
检察举报制度是保障公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检察机关直接依靠人民群众同职务犯罪行为作斗争的重要武器,在保障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检察院立足检察职能,采取多项措施,不断加强举报工作,初步建立起构建举报网络、建立线索评估、完善内部配合、健全举报保护等4项相对完善、相互配套的运行机制,使  相似文献   

17.
法博士信箱     
编辑同志:去年下半年,我所在的H县工商局在县电视台播放了一则公告,称为加大打假力度,凡举报造假、售假线索经查证属实的,按罚没总额的5%对举报者予以奖励,并为举报者保密。离我住所不远的地方,有三名外地人租用一农家院子,利用山泉水制造假矿泉水和饮料。今年年初,我将此情况向县工商局举报后,县工商局一举捣毁了这个造假窝点,并对造假分子罚款两万元。然而,县工商局却迟迟未兑现举报奖金,我前往询问,他们总是应付,一会儿说举报造假、售假行为是公民的义务,既然是义务就不应当有奖金。一会儿又说,悬赏公告今年已经撤销…  相似文献   

18.
《价格违法行为举报规定》已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04年10月1日起施行。主任马凯二○○四年八月十日《价格违法行为举报规定》已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04年10月1日起施行。主任马凯二○○四年八月十日价格违法行为举报规定第一条为保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行使举报价格违法行为的权利,规范价格主管部门对价格违法行为举报的处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第二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下…  相似文献   

19.
■举报已经成为近年来我国法制建设中的一个亮点 ■面对腐败很多群众是有举报的心却没有举报的胆 ■我国目前法律体系缺乏对举报处理的程序性规范 ■举报人遭受打击报复的有权获得政府的特殊援助群众监督是宪法赋予每个公民的神圣民主权利,而举报正是群众监督的一种具体方式,是惩治腐败、强化法治、激浊扬清、揭露犯罪的有效手段之一。北京市人民检察院今年出台关于提高奖励举报人标准后,全市首批举报贪官有功单位和个人,2004年10月13日在海淀区人民法院领取了奖杯和数万元的奖金。这是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对近5年来受理的举报线索经…  相似文献   

20.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令第17号《电力监管机构举报处理规定》已经2006年1月17日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主席办公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4月1日起施行。主席柴松岳二○○六年一月二十四日第一条为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行使举报权利,规范举报处理工作,根据《电力监管条例》,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及其派出机构(以下简称电力监管机构)处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违反有关电力监管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行为的举报。第三条电力监管机构处理举报应当依法、公正、及时。第四条电力监管机构应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