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五个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中期以来 ,中国的家庭教育领域遇到两个强有力的挑战 :一是独生子女的普遍化 ;二是社会“双休日”制度的实行。由此家庭教育在时空方面进一步拓展 ,家庭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所强化。中国的家庭教育问题正在变得日益复杂 ,家庭教育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的任务更加繁重。国内外的一系列研究表明 ,家庭环境和家长教育态度对独生子女的身心发展有重要影响 ,独生子女教育已成为广大家庭面临的头等大事。因此 ,利用家庭教育中的有利因素 ,排除不利因素 ,使独生子女健康成长 ,便成为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必要前提。正是在这一思…  相似文献   

2.
“独生子女”是我国“第五代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国有3亿多个家庭,7000多万“独生子女”。1995年后大学校园“独生子女”开始成为主体。第一代“独生子女”已经进入社会。最近,我国医学研究人员用国际公认的儿童智力研究方法,经过10年跟踪研究,逐一分析了影响儿童智力的43个环境因素,证明家庭教育对儿童智商影响最大。研究证明,中国“独生子女”的智力明显优于非“独生子女”。由于“独生子女”生长在一个越来越开放的市场经济社会中,他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追求、美学趣味和时空观念与前几代人不同。跨国的调查比较研究发现,当代中国的“独生子女”中学生与日本、韩国、美国的中学生相比,也具有自身的优势和特点。  相似文献   

3.
家庭道德教育行为偏差与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是子女成才的源头。家庭教育是个非常古老的话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国古代把“齐家”作为“治国”的重要前提条件。家庭具有重要的教育职能,家庭教育、家庭道德状况如何对子女的健康成长有着极大的影响。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发挥家长的主导作用,已成为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一、家庭教育偏差种种1.家长对子女包办代替。由于中国特有的独生子女现象的出现,以及传统的家庭观念,子女“成龙”、“成凤”是家长的共同心愿。他们对子女的期望值往往过高,急于求成思想严重,很多家长对子女的生活、学习包办…  相似文献   

4.
教育生态视域下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及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主要是伴随我国计划生育政策而产生的一个社会问题.解决当前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除了要遵循一般家庭教育规律外,还要善于从主体与环境关系入手,发现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的突出矛盾;从各自家庭教育环境入手,寻找制约家庭教育中的限制因子;从主体入手,采取适当方式以补救独生子女家庭生态缺位.  相似文献   

5.
我国“网络与青少年”研究述评沈汝发/青年探索.-2001,(6)提要:21世纪是一个网络的时代,青少年是网络社会的主体。网络对青少年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影响已引起许多青年学者、社会学者和教育学者的关注。本文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总结并简要分析了我国学者关于网络与青少年的研究成果,以推动此类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城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比较研究罗凌云、风笑天/青年探索.-2001,(6)提要:本文从家庭互动、家庭期望、家庭观念和家教方式四个方面比较了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现状。发现“四过”现象仍然…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独生子女的社会行为取向之“个我取向”形成的结构性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社会的变迁与转型、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以及家庭教养方式是独生子女的社会行为之“个我取向”的结构性原因。  相似文献   

7.
成年独生子女死残的困境与政府责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独生子女家庭本质上是风险家庭,其养老功能比多子女家庭要相对弱小,而且所有的独生子女家庭都具有风险家庭的性质。之所以说独生子女家庭本质上是“风险家庭”,是因为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支持具有唯一性,这和多子女家庭多支柱的养老支持显著不同。独生子女家庭缺乏起码的回旋余地。如果独生子女迁移、外出或者出现意外事故,独生子女父母就缺乏可替代的家庭养老支持,不存在其  相似文献   

8.
独生子女家庭应加强伦理道德教育上海社会科学院苏颂兴独生子女在成为一种新的国情之后,家庭伦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首先是成员关系简单化。城市独生子女家庭中,目前已没有兄弟姐妹,若干年后也将不存在兄嫂弟媳、姐夫妹夫的概念。儒家伦理主张长幼有序,“孝梯”的“梯...  相似文献   

9.
浅谈离异家庭中的独生子女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浅谈离异家庭中的独生子女教育邬小平当今独生子女的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这是因为独生子女的教育难度大于非独生子女,而离异家庭的独生子女教育难度更大。所以,研究探讨离异家庭的独生子女教育问题,对于家庭和社会都将是十分有益的。在此,我想结合自己的实际体...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2005年度上海市2163位拥有0-25岁子女的父母问卷,用年龄模型分析了现阶段上海各年龄段城市独生子女的比例。研究发现1979年以前出生的独生子女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比例,1979年以后迅速增加,成为城市未成年人口的主流。而在夫妻一方或双方为独生子女的“独生父母家庭”中,以祖辈为主照料的育儿模式远远高于非独生父母家庭。  相似文献   

11.
对城市中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职业观念及其影响因素尽管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二者的差异之处要远远少于其共同之处.在职业观念的影响因素方面,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都受个人的性别、家长的职业观念、老师的性别观念以及媒体中表现的性别角色的显著影响,但在具体细节方面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2.
陈雯  何雨 《青年探索》2006,(4):54-57
“人口安全”是在我国人口政策一波三折的演进历程中和汲取“SARS”危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中国政府提出的一个新的安全范畴。本文参考政府和学术界对“人口安全”内涵的阐释并加以总结,根据我国独生子女生育政策以及独生子女人口发展现状从个人、家庭、社会以及国家利益的角度分析独生子女对我国人口安全的不利影响,提出从普及人口安全理念、适度适时调整生育政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等重要方面入手缓解独生子女对人口安全造成的压力,把隐患和矛盾扼杀在萌芽之中。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广州市20世纪70年代起政府实行“晚婚晚育,计划生育”政策后出生的部分城市青年独生子女的调查,反映出这一代独生子女以家庭的形式照料老人的现状。指出了他们的困难与问题并提出了建议。调查表明,独生子女家庭养老负担重、问题多,它将直接影响社会发展,成为今后我国普遍的社会问题。为此,全社会应及早重视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家庭教育面临的挑战、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发现,中国的家庭结构不再是影响子女成长的关键因素,而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更为重要。环境变量成为影响家庭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由于独生子女社会背景,当前中国不少父母对孩子教养方法上的主要问题有:交往上的“过度保护”;生活上的“过分溺爱”;学业成绩与未来职业上的“过高期望”。究其原因,(1)家长在家庭教育观上存在偏差,父母的“知”、“行”分离现象突出。(2)当前家庭教育缺乏科学理论指导。(3)应试教育理念仍较深地影响着中国父母。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的独生子女死亡家庭已达100万个。由于独生子女死亡或伤残,致使他们在生活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比较突出。一是家庭经济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收入来源减少,甚至还要背上照顾患病、伤残子女的重担,出现生活困难;二是家庭承受着巨大伤痛,精神上孤独寂寞,对生活失去信心;三是养老、医疗出现困难,面临无人照顾的困境;四是现有补助标准过低,难以有效保障家庭的基本生活和医疗问题。自2008年以来,国家开展了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特别扶助工作,独生子女死亡父  相似文献   

16.
从70年代末期开始,由于人口膨胀的压力,中国将计划生育列为国策,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如今,独生子女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一个庞大的群体。据统计,目前全国有7000万独生子女。这一群体的出现,引发了家庭结构、家庭成员关系等方面的变化,同时也带来一些社会问题。人们都在关注这样一个问题,独生子女能够适应社会吗?独生子女是“问题子女”吗?有人说,中国的独生子女是“问题子女”。这种说法并非中国人的专利,独生子女在不同的国家里,从一开始都是被当做“问题儿童”来研究的。100年前,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尔曾经提出令人震惊…  相似文献   

17.
“亚丁克”是指年轻夫妻因传统观念、家庭压力或其他因素所迫“非自愿生育”,之后将孩子交给自己的父母照顾,夫妻重回二人世界,从而使得婚姻关系中本应成为重心的纵向“亲子关系”转向横向的“夫妻关系”.一方面,核心家庭获得来自更大家庭的物质、情感、劳力支持,呈现育儿支持系统的“外扩”;另一方面,因为孩子的暂时“缺席”,家庭关系又被“内缩”为以两性婚姻关系为主线的结构.该研究有助于探讨当代独生子女婚姻在社会转型背景下形式和功能的嬗变.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独生子女家庭是与计划生育政策密不可分的一类特殊家庭。随着目前独生子女家庭数量的增加,家庭结构和亲子关系的变化,对国防建设产生了影响;成年独生子女投身国家安全事业也给家庭安全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风险,本文考察与研究了独生子女家庭的国防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南京市六所高校近500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研究,试图通过婚恋年龄,择偶标准,恋爱原因,经济支出等几个方面的调查来探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婚恋观和恋爱现状之间存在的异同。结果表明当代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婚恋观及现状存在很多相似之处,如都在形成谈恋爱早而结婚晚的“早恋晚婚”的新型婚恋态度,而未呈现较大的差异。本文还就其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独生子女“代”已成为了中国一个独特而庞大的社会群体。独生子女“代”的概念的形成,也预示着一个全新的社会家庭结构正向我们走来。当代家庭的结构和规模、功能以及成员间的关系也都因此正在发生着改变。中国的家庭结构所发生变动,它对整个社会将产生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