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正>1964年1月27日,是中法两国关系史上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这一天,中法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宣布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法国成为西方大国中第一个同中国正式建立完全外交关系的国家。中法建交冲破了美国和国际反华势力的包围、封锁,对孤立中国的图谋在西欧打开了一个缺口,是发展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突破。毛泽东、周恩来、戴高乐、富尔都为此作出了积极贡献,这其间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幕……  相似文献   

2.
1964年1月27日,是中法两国关系史上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这一天,中法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宣布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法国成为西方大国中第一个同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中法建交冲破了美国和国际反华势力的包围、封锁,从而对孤立中国的图谋在西欧打开了一个缺口,是新中国外交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毛泽东、周恩来、戴高乐、富尔都为此做出了积极贡献,这其间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幕……  相似文献   

3.
佚名 《党员文摘》2009,(7):11-12
只有两句话的《中法联合公报》 格林威治时间1964年1月27日11时,北京与巴黎两地同时发表了一份仅有两句话的《中法联合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两国政府商定在三个月内任命大使。”  相似文献   

4.
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法国也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正值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中国前驻法大使、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吴建民近日回顾了50年来中法建交历程。  相似文献   

5.
国 际 1月1日 中国正式成为专利合作条约成员国。 4日 新华社报道:1993年12月出版的美国政府刊物《联邦纪事》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确认,中国未出口监狱劳动产品。由美国众议员沃尔夫1991年炮制的所谓“中国北京第一监狱向美出口案”终于得到符合事实的了结。 10—11日 北约首脑会议在布鲁塞尔举行。会议通过美国提出的准备同中、东欧国家和俄罗斯建立“和平伙伴关系”的方案。 12日 中、法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公报认为,中法两国应在建交原则的基础上,恢复传统的友好合作关系。 12日 中国和莱索托王国恢复外交关系。  相似文献   

6.
1964年1月27日.中国和法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这是中国和西方大国关系的重大突破.沉重打击了美国敌视中国的政策.成为新中国外交史和当代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事。中法建交在当时国际上产生了轰动的效应.西方媒体喻之为“外交核爆炸”。  相似文献   

7.
在中美关系曲折发展的历程中,台湾问题一直是最为核心的问题。就在中美建交不久的1979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违反建交公报精神、干涉中国内政的《与台湾关系法》。此后,美方以此为依据,继续向台湾大量出售武器。经过中方的坚决斗争,两国政府于1982年8月17日就分步骤解决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问题发表了联合公报,即《八一七公报》。《八一七公报》和《上海公报》、《中美建交公报》一道,为中美关系的长期稳定和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信息网站     
上月要闻胡锦涛欧非之行取得五大成果从1月26日至2月4日,胡锦涛主席应邀对法国、埃及、加蓬和阿尔及利亚进行国事访问。胡锦涛主席此次访问,取得了五大成果。以庆祝中法建交40周年为契机,将两国关系提高到新水平。法国是西方大国中第一个与新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国家,40年的风雨历程使两国关系日臻成熟。在中法建交40周年的当天,胡锦涛同希拉克签署联合声明,提出了发展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指导方针,确定了两国加强合作的领域,标志着中法合作进入了发展新时期。以成立“中阿合作论坛”为标志,推进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关系的全面发展。埃…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诞生不久(1950年1月到3月),英国、挪威、丹麦、芬兰、瑞典、瑞士和荷兰等西北欧国家都先后承认中国,并与中国建立不同层次的外交关系。但作为西方大国之一的法国,却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将近15年后才予以承认。中法建交可谓起步艰难,过程曲折。 1表面上,中法建交的最初障碍是来自印支殖民战争和朝鲜战争。当时法国乔治·皮杜尔政府,以中国承认越南民主共和国和支持越南人民的抗法斗争为由,拒绝效法西北欧一些国家承认中国政府。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  相似文献   

10.
翟强 《中共党史研究》2012,(8):14-27,52
196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法国建立外交关系。中法建交对冷战格局有重要影响,它代表了中法两国联手挑战美苏在世界事务中的主导地位。为什么法国在1949年就表示愿意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但中法建交拖到1964年才实现?导致1964年中法建交的因素是什么?本文利用中国外交部档案馆新近解密的文件,梳理1949年至1964年间中法关系演变的脉络,考察中国领导人对法国态度的变化,分析他们最终决定与法国建交的战略动机和考虑。  相似文献   

11.
《党史文汇》2001,(10):F003-F003
中美在上海签订《联合公报》后,两国政府领导人继续就建交问题进行会谈。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了中美建交三原则:美国政府必须断绝同台湾的所谓“外交关系”,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一个省,早已归还祖国,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别国无权干涉,  相似文献   

12.
在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政府经过6年的接触和谈判,终于在1978年12月16日发表了《中美建交联合公报》,从1979年1月1日起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作为一代伟人的邓小平,对中美两国关系的正常化起了历史性的推动作用,在中美两国关系发展史上写下了举世瞩目的篇章。  相似文献   

13.
苏泊 《党史纵览》2010,(10):54-54
2010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加拿大建交40周年.加拿大是继英国和法国之后.第三个与新中国建立的西方重要国家。1970年10月13日.中加双方同时在各自首都公布建交公报。中加建交,被称誉为上世纪70年代的“报春花”.紧随其后,多个国家与新中国建交或发展关系.在国际上掀起了一个承认新中国的高潮。  相似文献   

14.
曲星 《党史文汇》2013,(8):11-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后,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是苏联。1949年10月1日,中国外交部部长周恩来向各国政府发出中央人民政府公告,第二天苏联政府就发来照会,决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并互派大使。3日,周恩来复电,表示热忱欢迎中苏建交并互派大使。中苏建交,带动了一批新民主主义国家同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相似文献   

15.
1990年7月21日,中国和沙特签署建交公报和谅解备忘录,宣布两国建立外交关系。沙特是中东海湾地区最后一个跟中国建交的阿拉伯国家。1999年底,江泽民访问沙特,促成中沙各领域里的双边合作全面发展,揭开了中沙友好合作关系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6.
在70年代,中国和美国经多年谈判,于1978年12月16日发表两国间《关于建立外文关系的联合公报》。公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商定自1979年1月日起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公报对于中美两国和整个世界所产生的影响,是深远和巨大的。翌年1月29日,根据中美建交谈判时达成的协议,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正式访问美国的第一位高级领导人,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喜庆气氛中抵达华盛顿。这是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访问,也是一次非同寻常的历史性突破。  相似文献   

17.
正中德(联邦)建交:既漫长又短暂1958年,新华社同联邦德国德新社达成互派常驻记者协议。随后,中国在当时的联邦德国首都波恩建立了新华分社,成为新中国在联邦德国唯一的常驻机构。当时,联邦德国虽然同台湾有一般往来,但未与之建立官方关系,这为中德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减少了不少麻烦。1964年中法建交的核爆炸冲击波在  相似文献   

18.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宣布了新中国的诞生。中国政府同时向世界各国表达了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的立场和愿望。从此,新中国与很多国家陆续建立起外交关系。在新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外交关系中,与英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时间最早,但在很长的时间里却处在半建交状态。英国率先承认中国早在1949年3月,周恩来就得到一条重要消息:英国有意承认新中国。7月28日,英国外交大臣贝文在联合国的发言中宣告:“英国政府将不干涉中国选择它的政府,但是中国曾经承诺了的某些国际义务必须遵…  相似文献   

19.
1955年8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团和尼泊尔王国政府代表团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发表联合公报,两国政府同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应该说,尼泊尔是较早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之一,两国之间的关系是友好的。 为将两国关系推向新的台阶,在中缅边界问题得到圆满解决的同时,周恩来总理便着手处理中国和  相似文献   

20.
“一个中国”原则在发展中法关系中的灵活运用 法国是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完全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也是唯一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而不首先宣布同台湾断交的国家。 1963年10月,受重新上台执政的戴高乐将军的委派,法国前总理富尔第二次来华访问,就两国建交进行正式会谈。 在富尔与中国领导人的会谈中,双方争执最大的仍是台湾问题。对于法国来说它毕竟是个老牌的殖民大国,要它放弃执行多年的外交政策是困难的。果然,富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