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俄国远东地区华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皇俄国通过<瑷珲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中国领土100多万平方公里,还不包括大面积海疆.为了巩固、开发这一地区,在劳动力奇缺情况下,沙俄不得不招募数十万华人.这件事情在中国人口迁移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相似文献   

2.
尼赫鲁曾经在他的代表作<印度的发现>中对中国文化作过多方面的专门论述,他对中国文化有一种亲切之感.他还探讨了中印文化交流的问题.尼赫鲁晚年对中国文化的疏远来自于印度现实政治发展与国际政治局势的制约.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步入21世纪的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年来,在中俄领导人的共同努力下,两国关系得到全面的巩固和发展.2000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签署和"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更标志着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已步入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中俄新型国家关系的建立与发展,必将对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肖兰 《国际交流》2004,(4):24-24
进入9月的北京,刚刚告别了盛夏,清风送爽,景色宜人。应交流协会邀请,德国弗里德里希&#183;艾伯特基金会国际发展合作部部长恩斯特&#183;克尔布什先生及新任驻京代表罗兰德&#183;费希特先生于8日至11日访问了北京。在此期间,外宾同交流协会等中方伙伴就加强合作进行探讨,了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并介绍德国当前政治经济形势,还就一些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看法,增进了解和友谊、深化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5.
2005年9月29~30日,在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举行的非洲第二届科技部长会议通过了<非洲科技整体行动计划>.这是非洲国家为实施<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做出的一项重要而实质性的努力,它为21世纪非洲科技发展构建了一个全新的战略平台.该计划如能逐渐付诸实施,将对改变长期以来非洲科技极其落后的状态和促进非洲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产生多方面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末为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创建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过去20多年间,意气风发、激扬文字、评点千秋、继往来开并在东南亚研究领域各有所建树的一代学人,今天或已离退休,或已辞世,然令人欣慰的是,前辈们以他们严谨、踏实的治学精神和卓有成效的学术研究,为他们所开创的广西东南亚研究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后继者发扬光大积累了丰富而珍贵的经验和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7.
20世纪阿拉伯民族主义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拉伯民族主义有六个主要特点第一,从思想特征和政治实践上看属于文化民族主义的类型;第二,关于“阿拉伯民族”的概念经历了一个逐渐扩大的发展过程;第三,其主要和共同的目标是争取民族自决,而在独立后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政策方面存在重大分歧,并表现为不同的发展阶段;第四,阿拉伯民族主义与国家民族主义、地区民族主义和教派主义之间存在着复杂关系,阿拉伯民族的统一和合作因此受到妨碍;第五,阿拉伯民族主义与伊斯兰教和泛伊斯兰主义之间也存在着复杂关系;第六,战后阿拉伯民族主义在目标上的多元化与经济合作的迟缓.  相似文献   

8.
在荷印殖民统治时期的吧城,华人始终是构成当地各种族居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利用正在整理并陆续出版的吧城华人公馆<公案簿>档案的记载,并结合相关的历史文献资料,对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吧城华人与当地民族的关系进行具体案例的分析,从中了解荷印殖民统治时期吧城华人与当地民族关系的真实状况.  相似文献   

9.
论日本"和平国家"性质的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战败后在军事领域的发展受到国内外的多方限制,从而确保了日本的"和平国家"性质.然而,半个世纪以来,保障日本作为"和平国家"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机制发生渐进性蜕变,或被架空或遭蚕食;国家防卫战略发生二次根本转向防卫方针外向化,应对范围扩大化,战略遏制对象具体化--锁定朝鲜与中国.这一切使得日本"和平国家"性质发生演化.今后日本向何处去,值得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扼要分析了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英属殖民地新加坡华人的职业结构。大体而言,华人的职业主要为商、工(工匠和劳工)两大类。新加坡华人的职业和方言群之间存在着一些密切关系:从事商业活动的多为福建人(闽南人);潮州人主要从事甘蜜和胡椒种植业;广府人和客家人以工匠居多;海南人则是雇员。造成这种现象的出现,有其必然原因。  相似文献   

11.
早期伊朗民族主义是在什叶派伊斯兰文化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独特的宗教-民族主义,具有自身的特色.由于伊朗与伊斯兰教什叶派的特殊亲缘关系,伊朗反封建、反殖民的民族主义一直与伊斯兰教什叶派自成一体,具有鲜明的宗教色彩.自近代以来伊朗民族主义思潮与运动发端之际,伊斯兰教什叶派就构成了影响伊朗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伊朗民族主义在发端年代与伊斯兰教什叶派所形成的这种特殊联系,决定了伊朗民族主义运动难以摆脱伊斯兰教的束缚与羁绊,正是伊斯兰革命这一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的标志性事件得以在伊朗取得成功的历史积淀所在.  相似文献   

12.
非洲百年巨变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象 《西亚非洲》2000,(1):24-26
20世纪非洲巨变的特征是觉醒、独立和发展。从整体看,20世纪前期是非洲觉醒的年代,后期是独立的年代,发展仅是开始。21世纪将是非洲大发展的世纪。要发展必须改革,必须维护民族主权,注重生态环境问题,抵制新的经济殖民主义威胁。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 ,社会主义国家取得了辉煌成就 ,但也有严重失误 ,主要原因在于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次大战后 ,资本主义表现了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但垄断资本主义本质及其固有矛盾并无改变。发展中国家面对经济全球化必须坚持独立和主权 ,加强合作。马克思主义仍具有强大生命力 ,在二十世纪有新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的原则反映了对这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和根本利益的认知。墨西哥外交政策的演变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20世纪70年代以前,墨西哥政府采取比较被动的、防御性的外交政策,其重心是维护国家安全和主权。这一时期外交政策的突出特点是以墨美关系为核心,较少与西半球以外的国家发生联系。(2)从70年代到80年代初期,墨西哥的对外关系逐渐走出孤立状态,外交上摈弃了过去的防御性政策,转为更加积极地介入国际事务,提倡第三世界的团结,最突出的表现是强烈的多元化色彩。(3)80年代中期以来的墨西哥外交政策的重心逐渐转向经济领域,其政治色彩趋于淡化,突破了外交政策传统的界限,对国家安全予以新的解释,这与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肖彩雅 《东南亚》2011,(2):67-72
中国人移居缅甸历史悠久,尤其在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华侨不断地涌入缅甸,缅甸华侨社会由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时期仰光华侨社会的变化与19世纪缅甸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特别是三次英缅战争(1824~1826年,1852年、1885年)有着密切的关联。在这一时期,仰光华侨社会随着缅甸社会的变化而变化,诸如华侨的籍贯构成、经济活动、人口分布、社会组织关系等。在移民与贸易的互动作用下,这一时期仰光华侨网络逐渐形成并成为缅甸华侨网络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作为印尼穆斯林社会的重要构成,伊斯兰教育在20世纪经历了深刻变化。一方面,伊斯兰现代主义推动印尼伊斯兰教育现代性的发展,另一方面,独立后印尼政府去伊斯兰化政策促进了伊斯兰教育的世俗化与非政治化发展。在后苏哈托时期,伊斯兰教育面临伊斯兰多元主义的挑战,尤其如何应对伊斯兰激进主义成为印尼伊斯兰教育改革不可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19-20世纪初俄国实行等级制度,收入存在等级差异.官吏、僧侣以及自由职业者不同等级间收入差距明显,且同一等级内部收入也有分层.官吏的收入有薪金和各类补贴等,加起来相当可观.僧侣的收入来源包括土地、政府拨款、信徒缴税、主持圣礼等,收入也属上游;与前两个特权等级相比,自由职业者包括教师、医生和画家等,是社会的下层,总体收入较低.但高薪官吏只是极少数,大部分官吏不过是官僚集团可怜的雇佣;也并不是所有的自由职业者都低薪,部分医生、教师属于国家公职人员,是官僚集团的一分子,收入丰厚.  相似文献   

18.
论20世纪中东国家的民族构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民兴 《西亚非洲》2006,48(9):12-18
从民族构建的角度看,伊斯兰传统的社会政治体制和思想有其自身的特点。在近代,土耳其等国进行了初步的现代化改革,传统的伊斯兰制度出现裂缝。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中东多数民族国家的疆界基本确立,而各国的社会变迁为国家政权提供了政治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东民族构建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政治层面;社会经济和文化层面;国际层面。战后中东国家的民族构建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各国依然带有传统伊斯兰体制的痕迹,其民族构建进程遭遇了重大挫折。中东的民族构建之路仍然漫长而曲折。  相似文献   

19.
尹锡南 《东南亚》2010,(1):76-80
20世纪以来,印度汉学界对中国文学和历史的研究呈现了如下特点,在文学研究方面,论文多专著少,重现当代文学轻古代文学等。在历史研究方面,印度学者最初主要围绕古代中印文化交流史展开论述。随着时间推移,印度学界开始撰写通史或断代史性质的中国历史著作,他们对于研究中国近现代史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们对于中国当代热点问题也进行追踪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