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东三省,继而又策动汉奸成立伪“满洲国”。之后,加紧染指华北。中华民族危急蒋介石却顽固地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投降卖国政策。富有爱国心的续范亭将军对此深表不满,心情极度苦闷,深感民族危机的严重,1935年亲赴南京,想以一个老国民党员的身份,向国民党各方人士和国民党中央呼吁抗日,以期早日实现抗  相似文献   

2.
遗失声明     
王春华 《求贤》2007,(8):48-48
学生打工,对于中国孩子来说还是比较新鲜的事情;而在日本就太平常了。在日留学期间,当我告诉一起打工的日本伙伴,在中国我干过的兼职仅仅是教钢琴、教外语时,对方表现出“小巫见大巫”般的不屑。因为他们一般从中学甚至小学就开始自己打小工挣零花。像我打工的酒店“横滨亭”老板的女儿梨玉,因没有出嫁,现在仍旧和我一块打工。  相似文献   

3.
爱晚亭是我国四大名亭之一,坐落在湖南省岳麓山、岳麓书院后清风峡的一座小山上.原名“红叶亭”,后改为“红枫亭”,也称“爱枫事”,最后才定名为“爱晚亭”.始建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或称当时重建,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爱晚亭建在风景如画的岳麓山中,又临近学人云集的岳麓书院,享有盛名.传说此亭是乾隆时岳麓书院的院长罗典所建.罗典是个治学严谨、很有名望的经学家,有很多弟子跟他从学.他在讲学之余,经常到岳麓山中游览,清风峡则更是他常去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抗战初期,中日民族战争敌强我弱这一状况,除与双方由于历史因素造成的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政策有关外,日本的“智”性文化和中国的“德”性文化,海洋中的开放性岛屿日本和以陆地为主的封闭性中国这一特殊的地理条件,也是抗战中双方进攻和防御态势变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刘战 《世纪桥》2012,(16):46-51
东北沦陷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强制推行“国策文艺”,力图以殖民主义思想文化来同化东北人民。为此,日本侵略者全面加强了对伪满文艺界的操控力度,将伪满文艺紧紧地限定在殖民主义文化所允许的范围之内。面对在日本殖民统治之下黑暗的社会现实,东北人民并没有相信“国策文艺”虚假的欺骗宣传。  相似文献   

6.
李克农是我党隐蔽战线的卓越领导者,被称为中共“特工之王”,他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发挥了党和军队“守护神”的特殊作用。尤其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李克农赴洛川与张学良会谈,拉开了“两安事变”的亭幕;抗战爆发后,他转战南京、武汉、桂林,指挥抗日情报战,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肖霞 《理论学刊》2002,(3):114-116
日本文化是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她承传于中国文化,却又深深植根于日本社会,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本文从儒家“家”文化的遗传与变异——日本的“家户”观念入手,试图对现代日本社会企业集团意识的由来、表现及其对日本社会发  相似文献   

8.
1966年11月,发生在上海安亭车站的中断交通事件,标志着“文化大革命”已经从“文化”领域扩展到工交及其他一切领域,也标志着各行各业“夺权”的开始。从此以后,上海乱了,全国也跟着乱了。对此次事件的深入发掘,可以窥见许多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  相似文献   

9.
陆洋 《党建文汇》2005,(10):41-41
与中国分道扬镳 至今,对于日本文化是从中国唐朝学来的,日本人从不讳言。他们甚至说,日本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分支。然而,历史的车轮滚到19世纪中叶,“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中国和日本封建王朝,被西方列强的炮火“炸开了眼”。它们在反抗与反思之后,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路下桥民众会暴动纪念碑”和“纪念亭”于一九八六年元月二十九日在松溪县革命烈士陵园落成。纪念亭呈六角形,高五米。纪念碑立于其中。正面碑名“路下桥民众会暴动纪念碑”是原中共建(瓯)松(溪)  相似文献   

11.
《党课》2014,(7):126-127
日本的茶道诞生于战乱年代,它是对乱世的一种“禅”悟。日本的武士除了讲究技术、身体和勇气的训练外,还讲究“禅”法。茶道与武士道是日本文化的两大重要内容,武士道是关于“死”的哲学,而茶道讲的是“生”,两者构成了日本的生命理念。  相似文献   

12.
公共文化产品的提供以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是日本“文化立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的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最初是完全的“政府主导”模式,但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私人部门对公共文化赞助的热情与日俱增,逐渐形成了以政府主导的多元化供给模式.日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设施发展迅速,各种文化场所硬件设施齐全,分布广泛,能够便捷地满足人民的公共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13.
在对日本文化的研究中 ,许多学者和研究者提出了对日本文化性质的基本见解 ,把日本文化称为诸如唯美文化、武士文化等 ,这些都只能从一个方面理解日本文化。事实上 ,日本文化内涵的深层特性 ,则在于它充满“变异”的活力 ,因而 ,如果非要判定日本文化的本质特点 ,那便是它“变异性”。我们知道 ,文化是属于一定社会的文化 ,特定的人类族群产生特定的文化 ;文化又是属于一定时代的文化 ,特定的历史阶段产生特定的文化。作为文化的一部分 ,文学自然具有人类生活共同性的层面 ,即世界性 ,也具有各民族各具个性的层面 ,既民族性 ;即具有历史连续…  相似文献   

14.
“文化有因民族而异的个性差,同一民族的文化也有因时代而异的个性差”,日本文化具有吸收选择性和创造性的特征,日本文化的这些特征对日本的民主化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些民主化的进程中深深体现了日本文化的特征,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  相似文献   

15.
<正>“正阳门外琉璃厂,衣锦坊前南后街”。“三坊七巷”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和“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在这个街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青瓦、结构严谨,房屋精致、匠艺奇巧,不少还缀以亭、台、楼、阁、花草、假山,融人文和自然景观于一体,集中体现了闽越古城的民居特色,是闽都文化的荟萃之所。漫步在这悠长而又静谧的坊巷之间,回首处,点点茉莉悄然绽放,细细聆听之下,仿佛听到了福州城市精神——“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声音,悠长而又悠长……  相似文献   

16.
叶朗 《新湘评论》2012,(6):56-58
亭子在中国的历史十分悠久,但古代最早的亭并不是供观赏用的建筑。如周代的亭,是设在边防要塞的小堡垒,设有亭吏。到了秦汉,亭的建筑扩大到各地,成为地方维护治安的基层组织所使用。《汉书》记载:“亭有两卒,一为亭父,掌开闭扫除;一为求盗,掌逐捕盗贼。”魏晋南北朝时,代替亭制而起的是驿。  相似文献   

17.
叶朗 《学习导报》2012,(6):56-58
亭子在中国的历史十分悠久,但古代最早的亭并不是供观赏用的建筑。如周代的亭,是设在边防要塞的小堡垒,设有亭吏。到了秦汉,亭的建筑扩大到各地,成为地方维护治安的基层组织所使用。《汉书》记载:“亭有两卒,一为亭父,掌开闭扫除;一为求盗,掌逐捕盗贼。”魏晋南北朝时,代替亭制而起的是驿。  相似文献   

18.
郭玲  于洪波 《理论学刊》2006,(5):108-110
本文试图从史实和学理两个方面分析日本文化的两个悖论:在近代以前与中国文化同文同种的日本文化,为何在近代以后结出了异花异果?明治维新以后在“脱亚入欧”的现代化过程中,日本文化为何没有全盘西方化?文章认为,正确地解读这两个文化悖论,是把握日本教育性格特征及其目前改革脉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在四川西部郫县,有个驰名中外的农科村。唐代大诗人刘禹锡《陋室铭》中名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的“子云亭”指的就是这里。 这里,是西汉大文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杨雄先生  相似文献   

20.
“这个人很有骨气”──毛泽东与续范亭的革命友谊穆欣著名的爱国将领续范亭,青年时代即以一个朴素的爱国主义者走上战场,始终为挽救垂危的民族奔走呼号,执着地追求进步,寻找真理,经过长期、曲折、艰辛的道路,终于从一个彻底的民主主义者,成为坚强不屈的共产主义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