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五四运动既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又是一场文化启蒙运动。近年以来,其反封建文化启蒙的任务,特别受到大家的重视和关注。目前研究者流传着近代文化变革三阶段的论点。所谓“三阶段”,即指中国跨入近代社会以后,中西方文化发生激烈冲突,中国的旧文化节节败退,发生变化。洋务运动时期,文化的物质层面发生了变革,戊戍变法和辛亥革命时期,文化的制度层面发生了变革,到了五四运动时期,文化的观念和心理层面又发生了变革。这三个阶段递次演进,由浅入深,构成了中国近代首尾相贯,连绵不断的文化变革进程。五四新文化运动触及了社会最深处的观念和心理层面,因此,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最深刻、最猛烈的撞击。这一撞击是如何发生的?它的背景和结果究竟如何?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如何进行文化选择?  相似文献   

2.
日本近代意义上的"国学"概念与日本近代的学术有着不解之缘,而日本近代的学术被中国学界称之为"东学"。梁启超在很多场合以"东学"特指"日本学术"。梁启超流亡日本之时,正值日本明治维新后发展旺盛的时期,而梁启超对于当时日本的政治文化思想和明治维新的成功经验有着浓厚的兴趣,因而"东学"给了梁启超很大影响。梁启超汲取了"日本学术"的精华,并成为最早倡导中国近代"国学"的人物之一。"东学"对梁启超"国学"思想的影响,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国学"地位之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对"国学"研究路径的阐释。此外,"东学"中的民族主义对梁启超思想的熏染也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十五世纪以后科学技术为什么急剧地从先进变成了落后?为什么近代科学诞生在欧洲,而不诞生在中国?对此,中西方学术界见解纷纭,长期以来不能取得共识。归纳起来,大致分为外因论和内因论。外因论的几种观点外因论者认为,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根本原因,不在于中国传统的科技体系本身,而在于西方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的压制;在于中国封建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束缚。具  相似文献   

4.
近代日本军国主义对外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给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各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的历史灾难,并且至今仍阴魂不散。军国主义在日本有深厚的文化渊源。本文就日本文化对其侵略扩张的影响作一个粗浅的探析。  相似文献   

5.
正每一次公务员涨工资,也几乎都会带来社会舆论的一片质疑之声;而长时间不涨工资,又在公务员群体内部带来一片抱怨之声。背后是两个"悖论":一个"悖论"是在公务员抱怨收入低、福利差的同时,争夺公务员"铁饭碗"的竞争却越来越激烈;另一个"悖论"是公务员拿来比较的统计数据显示其他职业收入增长快,而被拿来比较的人们却抱怨"无感""被增长"。问题的实质,一是公务员的工资标准究竟该如何确定?二是公务员的工资调整究竟应该遵循怎样的程序?  相似文献   

6.
人类社会在向前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是近代以来,明显地表现出悖逆性,引起了众多思想家的批判,能够科学解释这种现象的,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发展的悖论与人类的实践活动的二重性和人类社会所具有的生产方式密切相关。社会发展的悖论归根结底是由于生产力还不够发展,共产主义社会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将实现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社会发展的永恒悖论最终归于消亡。  相似文献   

7.
解读日本     
推卸战争责任,朝拜靖国神社,修改教科书……日本究竟是一个什么性质的国家?日本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国家?对外交往相对欠缺近代以前,日本对外交往零散有限。受海洋天然屏障阻隔和交通运输条件低下的限制,日本曾经长期处于与外界隔绝、半隔绝状态,与大陆国家交往仅限于“遣汉使”、  相似文献   

8.
"资本主义批判"是马克思、韦伯和西美尔等经典社会学家共同面对的问题域。马克思把"异化"理解为资本主义的基本困境,并对资本主义的异化展开了人本主义批判和政治经济学批判;韦伯认为"合理化"是资本主义的根本特征,他从文化和社会两个方面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危机和自由困境;西美尔批评资本主义文化的客观化趋势,把资本主义困境归结为客观文化与主观文化之间的悖论。  相似文献   

9.
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刻反思的潮流正席卷着我们的时代: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猛烈冲突不能不促使当代中国人再次深入思考传统文化的功过得失与发展前景。其中为什么中国的科学技术在近代落后了?文化背景与科学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作为文化核心的哲学对科学技术产生了什么影响等问题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兴趣。本文将从哲学史的角度,分析我国所以不能产生近代科学的本体论、方法论原因,讨论传统价值观对科技发展的消极影响,期望得到指教。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12,(5):21-22
文化强国战略几乎是所有发达国家在经济快速发展后的理性选择。日本近现代以来的国家战略分为三个阶段:军事立国战略(明治维新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经济立国战略(二战以后至20世纪80年代)和文化立国战略(20世纪90年代以来)。  相似文献   

11.
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东方邻邦,两国人民之间有着悠久的交往历史,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产生了深远影响.近代伊始,中日两国又先后遭到西方列强的侵略.明治以来,日本维新志士发愤图强,师夷长技,大办实业,发展教育,增强军力,使日本一跃成为资本主义强国.日本的崛起,对于正在苦苦探索救亡图存路径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康有为、孙中山开始,中国进步人士就发出了向日本学习的呼声.陈独秀从1901年留学日本开始,就了解、认识到日本强大的因素,也主张学习日本以自强,并对中国的近代化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史少博 《理论学刊》2015,(12):102-108
日本国学是以日本原有的《古事记》、《日本书纪》、《万叶集》等古典书籍为对象,研究日本固有的思想、精神,阐释其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学术体系。纵览历史,日本国学大致可以划分为形成时期、昌盛时期、衰落时期、畸形发展时期和新形式国学的兴起时期。宏观分析,日本古代、近代和现代的国学,从内涵与外延来看各有不同,也各具特点。日本近代的一些国学研究者曾极力排斥外来文化,否认近代以前对国学的界定,从而导致了当时日本国学的畸形发展。而在近代日本国学衰落之后,新时代日本的国学正在以新的形式悄然兴起。  相似文献   

13.
资产阶级的宪政思想,在中国近代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其主要内容和实质是什么?起过什么作用?有何局限?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一粗略概述。(一) 一八四O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沦。对外没有独立,对内没有民主。铅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主义支配着清王朝统治下的中国。这种封建  相似文献   

14.
"严复悖论"的实质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上的"两难"写照:历史规律的需求与现实国情缺乏实现这一需求条件之间的"悖论".它给我们带来的根本启示是:解决这一"悖论"的质底不在于现代化学理的"启蒙",而在于脚踏实地的现代化实践.这包括三个具体的历史启示:其一,中国的现代化不能离开作为"国性"的传统文化,只有将传统文化作为现代化的中介,才能现实地展开现代化实践.其二,引入外来的现代化思想必须能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而能胜任这一历史任务的只能是马克思主义.其三,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根本途径在于实现社会存在的"现代化",在中国的现实中,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使之具有实质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阳明文化东传日本是浓墨重彩的一笔。王阳明作为明代著名哲学家、心学集大成者,其心学思想是如何传入日本,并被日本人认知、吸纳和改造的?对日本社会和思想道德建设起到怎样的作用?记者就此专访刘金才教授。  相似文献   

16.
金一南 《当代贵州》2013,(18):63-63
若说中国与哪一个国家的关系最难说清的话,恐怕就是日本。从历史上看,没有哪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给日本以如此巨大的影响。从汉字到围棋,从《论语》到《法华经》,日本人几乎一成不变地从中国学去了这些文化精髓。近代以来这种影响又反了过来。明治维新之后,西方先进的思想通过日本源源不断流向中国。中日两国一衣带水,相互间的影响使双方都受益匪浅。一衣带水必然联系方便,影响方便;一衣带水也还  相似文献   

17.
《求是》2014,(17)
<正>谁是近代中国的破坏者?中国有着辉煌的过去,然而在近代却遭到了空前惨烈的破坏。这到底是谁之罪?是革命者还是革命的对象?这个问题只能由历史的事实来回答。众所周知,中国近代史始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从那时起到1945年,英、法、德、日、美、俄等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的大小侵略战争绵延不断。除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日本侵华战争以外,所有这些战争无一不以中国失败而告终。失败的结果,就是任人宰割和蹂躏。  相似文献   

18.
<正>靖国神社究竟代表什么意识形态?对此,不但对日本文化缺乏了解的人,即便一些钻研日本文化的学者也未必注意。基于这个原因,日本政府得以用"悼念阵亡者是各国都在做的事情,日本按照传统习俗方式悼念阵亡者没有错"的说辞来混淆视听。例如,2006年,时任日本官房长官的安倍晋三在《致美丽的国家》一书中,就说参拜靖国神社系日本  相似文献   

19.
高晓莉 《世纪桥》2002,(6):57-59
中国近代历史自鸦片战争以来外患频仍,地处祖国边陲的东北首当其冲,饱经百年忧患。沙俄首开恶端,强占外兴安岭及乌苏里江以东到海近60余万平方公里的我国领土。日本接踵而至,接连挑起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抢走了沙俄在东北南部的殖民权益,开始了日俄两个殖民强盗在我国东北争夺  相似文献   

20.
王明美 《求实》2005,(10):65-69
江西起码从近代(鸦片战争)以后便开始衰退、落后了。新中国成立以后,江西一直落后于全国的平均发展水平;改革开放以后,江西进一步拉大了与全国的差距。江西落后的主要原因有三:交通要道地位的丧失是其落后的物质因素;山区小农耕文化是其落后的精神因素;极左思潮空头政治则是其落后的现实因素。在提出促进江西崛起的三大对策建议之后,作者认为,江西崛起有望但要作长期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