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朝核问题是冷战后东北亚地区的热点问题,一直影响着本地区的安全。并且,由于朝鲜半岛独特的地缘政治特性以及该地区的大国安全博弈,朝核问题的解决难度与日俱增。长期以来,韩国将美韩同盟视为朝核危机发酵期的安全保障,同时,朝鲜亦因美韩同盟的持续强化而极速推进核武力建设,最终导致朝核危局愈演愈烈。应当说,朝核危机与美韩同盟两者间已互为因变量。然而,美国作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其战略指向不仅是半岛无核化,更主要的战略意图是为其全球战略体系服务。因此,“美主韩从”性质的美韩同盟会使韩国本身的战略指向发生偏移,最终,非对称性质的美韩同盟可能会成为阻碍半岛和平繁荣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王帆 《外交评论》2002,(2):29-35
冷战后美国的亚太联盟体系经历了过渡与调整两个阶段。与冷战时期相比 ,延续大于变化。冷战后美国亚太联盟的深化与拓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联盟内部的功能性调整 ;二是双边同盟之间的协调加强。今后美国亚太联盟的变革仍将以渐进方式进行 ,突出制度化建设 ,同时增加联盟合作的高技术含量。  相似文献   

3.
冷战结束后,尤其是"九一一"事件爆发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以"全球反恐"为借口,在全球推行美式的"民主、价值、人权观",并加大了亚太在全球战略中的分量,而美日同盟作为美国全球霸权的两大支柱之一,在亚太地区的作用就突现出来了.  相似文献   

4.
日美同盟是冷战时代的产物。随着冷战的结束,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增强,日美同盟在国际社会的角色转型、性质定位正逐步发生变化。日美同盟作为冷战的衍生物,在国际社会尤其在东亚地区的作用并没有削弱,相反却日益强化,这对于当前方兴未艾的东亚区域合作具有双重性的影响。虽然日美同盟对东亚区域合作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平衡器”的杠杆作用,但从整个东亚区域合作的整体布局来看,日美同盟的消极作用日益明显,严重阻碍东亚区域合作的发展进程。因此,要推动东亚区域合作,必须正确处理好与日美同盟的关系,积极引导日美同盟发挥建设性作用,规避其消极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5.
冷战后,美国的战略分析家就预言,由美国和欧洲组成的西方将主宰整个世界。然而历史并没有按照他们的设想和愿望发展,后冷战时期,国际格局的确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美欧同盟关系的调整有可能超过其他矛盾,成为这场变革的最主要内容。建构主义是 20世纪 90年代以来崛起的国际关系理论派别。关于它的理论方法和基本观点国内学者以多有论述。本文试图从建构主义的认同视角,对比冷战时期的美欧认同,探究特别是伊拉克战争后美欧矛盾中的深层问题,并以此为基点,试窥美欧关系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苏东剧变、冷战结束,美国凭借其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开始重新规划其全球霸权战略.去年3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发动对南联盟的侵略战争,标志着美国新战略的最后形成.为了实现其跨世纪的战略目标,美国在控制中东和向中亚渗透的同时,正加紧从东西两面对欧亚大陆进行战略钳制.今日之美国犹如一个张开双臂要拥抱全球的狂人,其右臂是美欧联盟,东扩中的北约是其右拳,指向俄罗斯;其左臂是东亚双边军事同盟体系,强化中的美日同盟是其左拳,对准中国.  相似文献   

7.
冷战结束后,美日同盟经历了调整阶段和强化阶段,钓鱼岛争端随着美日同盟的紧密而逐渐升级。美国"重返亚太"和日本民主党上台后,美日两国因相互利益在钓鱼岛问题上密切配合。中国一方面应意识到美国的国家利益在于中日之间的相互钳制,不会为日本夺取钓鱼岛冒风险;另一方面应进一步加强军事实力,同时做好应对钓鱼岛危机的军事准备,为维护国家主权提供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8.
日美同盟的调整与中国外交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美同盟是冷战时代的产物。随着冷战的结束,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增强,日美同盟在国际社会的角色、性质正逐步发生演变,并出现日益强化的趋势。冷战后时代,日美同盟的调整对中国的外交战略构成重大挑战,对中国和平发展构成威胁,同时日美同盟以台湾问题为利益指向,严重干涉中国主权、阻挠中国和平统一。面对日美同盟的挑战,中国外交战略应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合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与日美建立更多的“共生利益”,加强相互依存度;正确处理台湾问题,维护我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实施“伙伴战略”,推进中国外交战略建设;更应坚定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增强综合国力,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9.
在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美国高调实施重返东南亚战略,全方位重返东南亚.美国重返东南亚战略既是对以往相对忽视东南亚政策的矫正,更是美国维持全球霸主地位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重返东南亚战略的主要目的是防范和遏制中国,主要手段和策略就是强化美菲同盟.美国重返东南亚战略背景下,美菲同盟强化出现了一些新动向:军事合作不断加强,防务合作更趋务实和灵活,经济合作不断加强,非传统安全合作范围不断扩大.美菲同盟强化将给中国带来深远影响:致使南海局势更加复杂,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构成极大压力,完善美国的亚太同盟体系,挤压中菲经济合作空间.中国必须积极应对美菲同盟强化造成的不利影响,有效维护国家利益.主要对策是:借鉴新中国成立以来解决陆地边界问题的经验,坚持矛盾双方直接和平谈判原则,实现矛盾双方利益的和谐,把解决边界问题作为国家外交战略的重要任务,最高领导人发挥大智慧和大魄力,增强自身实力与消除中国威胁论并举,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积极参与亚太地区多边合作机制和区域组织,积极开展软实力外交,积极改善与菲律宾的关系,削弱美菲同盟的利益基础.应对美菲同盟强化及相关联的中菲南海争端问题,应警惕国内激进民族主义倾向,不能反应过度;应讲究策略,坚持同菲律宾进行直接、和平、平等的协商.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50~70年代,中越同盟从形成、唇齿相依到最终的兵戎相见,主要源于两国对各自国家利益的不同认知和在意识形态领域内的分歧,但在冷战和中苏同盟分裂的背景下,苏联的外部作用也不容忽视。苏联的主要作用表现在:它在援越抗法时期促成了中国对越援助,是中越同盟的促成者;它凭借对越南的大量援助,实施离间战略,致使越南日益离心中国,是中越同盟的离间者;它依靠对越南的老挝政策、柬埔寨政策的支持,导致中越同盟完全破裂,是中越同盟的终结者。  相似文献   

11.
冷战结束后,西方情报机构迅速调整其战略和目标,强调信息技术的运用在情报和反情报上的价值,并借此完成情报功能和手段的转型.美国凭借其科技和信息优势,在全球范围内主导情报冷战的部署和实施.冷战时代,中国一直是西方情报机构预警的对象,目前又成为西方挑起的这场新冷战的重要目标之一.可以预见,中国在新世纪面临的信息和情报安全环境不容乐观,中国信息和情报系统将担负全线防守和出击的双重重任.  相似文献   

12.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国会日益成为掌握美国对外政策的"锚"和"舵",是影响中国台湾问题的至关重要的因素.研究美国国会,有助于深入理解冷战后美国对台政策,开展国会外交,有助于促进冷战后中美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苑崇利 《外交评论》2009,26(2):105-113
石桥湛山是20世纪日本国际政治思想发展中的一位重要人物。在冷战时期,石桥秉承他战前一贯的“小日本主义”的反战和平立场,阐发了日本“自主外交”的政策主张,进而提出了基于共同利益的“日中美苏”和平同盟的构想,并对冷战两大阵营的意识形态对立和冲突进行了深刻的反省和批判。石桥湛山在冷战时期的“脱冷战”的思想见解,不仅具有历史价值,对现实的国际社会也不无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朝核问题久拖不决,一直困扰东北亚安全,并呈愈演愈烈之势,朝鲜不顾国际社会反对和制裁继续公然进行核试,为朝鲜半岛安全局势增添变数。朝核问题久拖未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朝鲜的决心拥核和美国的借核离间是重要原因。目前双方态度均毫无退让,对于国际社会制裁朝鲜并未释放缓和立场的信号,美韩也在就下一步对策进行沟通,不排除武力打击的可能性。针对朝核问题中国选择做好最坏的打算,但做最大的努力呼吁有关各方保持冷静和克制,充分考虑中国提出的"双暂停"和双轨并进思路的合理性,回归谈判桌,以和平的方式解决朝核问题。  相似文献   

15.
美国与“冷战”的缘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与“冷战”的缘起苏格“冷战”结束了,但影响世界历史进程达40年之久的美苏冷战,却继续给人们留下回忆并增添思考。①一般来讲,冷战时期的美国学术界关于冷战的缘起问题有三种学派。第一种是将责任归咎于苏联的“正统”学派;第二种是检讨美国责任的“修正”学派...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较为严峻,表现为:美日同盟深化,中日关系紧张,中国在中美日三角中处境不容乐观;美印关系实现新突破,日印相互借助,美日印“新三角”发展态势令人关注;“法理台独”威胁进一步增大,美日台三边安全“准同盟”暗流涌动;美朝矛盾加剧,致使“朝核”久拖不决,美韩、美蒙关系的发展为东北亚局势增添新的变数;伊朗核问题临近“摊牌”对中国的挑战。总之,大国互动、“台独”、核扩散是中国在周边安全环境中面临的三大挑战。  相似文献   

17.
朝鲜第三次核试验导致朝鲜半岛局势持续升级,新一轮朝核危机爆发。中关两国围绕本轮朝核危机,开展了新一轮政策互动,呈现出合作态势,这对化解朝核危机,增进中关战略互信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双方就朝核问题的责任区分和解决路径仍存在明显分歧,这又给朝核问题的解决以及中关关系的稳定增添了不利因素。中关双方有必要就如何应对朝鲜半岛的潜在冲突开展对话,共同维护地区稳定;尊重彼此的利益关切,在中国的周边安全利益与美国的同盟安全义务之间寻找平衡,最。从长远看,中美两国存在目标上的一致性,而当前中关两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决议的框架内对朝鲜进行了制裁,双方有必要对制裁的后果做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18.
2011年12月底,美国通过针对伊朗的金融制裁,为了增加制裁的实效,美国构建以美欧和部分波斯湾国家为主的制裁联盟,采取高压态势逼迫伊朗在核问题上做出重大让步.面对来势凶猛的制裁,伊朗积极采取多种反制裁措施,以平抑金融制裁和石油禁运带来的经济、政治和外交冲击.制裁同盟存在的内在缺陷,也将使美国发起的制裁大打折扣.伊朗核问题仍将是摆在奥巴马政府面前的一道难解.  相似文献   

19.
美国是当今世界的超级大国,其全球战略目标的调整对于国际政治的走向和国际格局的变动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冷战后,美国处于国家战略调整时期,对外战略调整频繁.9.11后,美国将反恐战略放在第一位,极力打压恐怖主义.美国对外战略的调整,是为美国全球战略的总目标服务的,即保持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维护和加强美国对世界的领导权.  相似文献   

20.
自美国提出重返亚太以来,强化亚太同盟体系成为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支柱之一。其中,美日同盟因历史和现实地缘政治的原因,又成为美国众多同盟中的基石。因此,从美日同盟的变化发展可窥探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走势。在新时期,受国内外因素的影响,美国"亚太再平衡"政策出现了"预防性外交"的趋势,呈现出了一定的疲态。中美外交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