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三峡地区体育旅游经济圈的构建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育旅游已成为现代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开始打造体育旅游圈。将体育旅游作为长江三峡旅游的一个重要形式,对三峡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构筑三峡体育旅游经济圈,应以“三峡山水、民族文化、旅游度假、休闲健身”为特色,发挥长江三峡地区旅游景点多、文化内涵深、都市和山水风光互补的优势,促进形成三峡地区体育旅游的持久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论“大区域旅游观”与大三峡旅游整体开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三峡工程对大三峡旅游的影响以及当前三峡旅游开发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用大区域旅游观统率大三峡旅游开发的若干建议与对策 .  相似文献   

3.
《公民导刊》2011,(1):258-259
她是一颗璀璨光芒的三峡明珠,她是人文奇观与自然奇观的完美合璧,她将地球的进化史与人类的进化史集于一身,是三峡的灵魂所在。她就是奉节。作为长江沿线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县,早在清代,诗人张问陶就有:"便将万管玲珑笔,难写瞿塘两岸山"的名句,当代文豪郭沫若更是给出了"若言风景异,三峡此为魁"的赞美。  相似文献   

4.
三峡文化与三峡旅游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三峡文化与三峡旅游业之间的密切关系,说明了研究三峡文化对促进三峡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现实意义,提出了三峡文化旅游开发的战略性对策。  相似文献   

5.
长江三峡作为世界公认的中国三大黄金旅游线路之一,不仅承载着流域经济发展的使命,更肩负着三峡库区百万移民脱贫致富的重托。从急流险滩到高峡平湖,新三峡风光同样令人荡气回肠。然而,蓄水前后一度红火的三峡旅游业却很快跌入了低谷。  相似文献   

6.
三峡山水景观旅游资源深度开发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峡山水景观旅游资源深度开发应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实施保护性开发,坚持国际市场导向和地方文化导向,积极开发生态、文化、渡假、体育、科考等旅游项目,促进三峡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琴 《半月谈》2003,(20):57-59
“十一”黄金周期间,三峡旅游再现热潮。然而,记者以一名普通游客的身份随团游览三峡时却发现,不时发生的一些怪现象和荒唐事让游客的心情蒙上了一层阴影。  相似文献   

8.
廖兆光  肖鸾 《理论月刊》2004,(10):69-70
文章分析了三峡·神农架·武当山区域旅游发展一体化建设的必要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若干 促进三峡·神农架·武当山区域旅游发展一体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江莹 《重庆行政》2014,(1):59-61
正重庆市巫溪县属渝东边陲县,位于长江三峡风景名胜"金三角"旅游区,东邻湖北,南依长江,北傍陕西,西通渝州,古为"巴夔户牖,秦楚咽喉"。人文历史悠久,源起巫巴文化,史创盐业盛景,故名"巫咸古国,上古盐都"。境内有大宁河等15条主要河流,生态环境优越,自然风光秀丽,民风淳朴友善。一、依托资源,合理定位(一)旅游资源优势突出且独具特色。巫溪旅游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国旅游消费需求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和全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深入推进,宜昌旅游业正在进入一个大发展、大提高、大跨越的黄金机遇期。为此,我们要按照新时期旅游发展新形势的要求,紧紧依托三峡旅游核心品牌,进一步抢抓发展机遇,转变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是举世瞩目的一流工程。它的建设不仅能给我国的防洪、发电、航运带来巨大的效益,同时作为世界最大的水电工程、人文景现,也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1994年三峡工程正式动工,坝区旅游业便列入议事日程,宜昌三峡工程实业总公司具体负责坝区旅游的经营管理工作,同时成立了宜昌大三峡国际旅行社,从此三峡坝区旅游业随着三峡工程的顺利进行而逐步走向  相似文献   

12.
王耀辉 《政策》2003,(8):12-15
湖北位于长江中游,地处祖国中心腹地。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山水名胜绚丽多彩。从誉为"仙山琼阁"的武当山,到号称"华中屋脊"的神农架,湖北的山,绵绵莽莽,峰峦叠嶂,气象万千;从雄伟壮丽、气势磅礴的长江三峡,到婀娜多姿、妩媚迷人的武汉东湖,湖北的水,浩浩汤汤,柔情千种,风韵万般。  相似文献   

13.
崔进 《理论月刊》2002,(11):84-85
民俗文化是一种宝贵的旅游文化资源,以其独特形式出现在今天的旅游舞台上,在旅游活动中精彩纷呈。本文重点论述了民俗文化与旅游的关系,三峡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内容及开发原则以及开发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4.
梁农 《长江论坛》2000,(2):51-54
(一)武汉旅游区位与资源分析 武汉地处成都平原游览区、重庆游览区及长江三峡游览区所构成的长江上中游大旅游圈内,扼入川之水陆咽喉,具有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条件,其发展潜力是不可估量的。但同时也存在不可忽视的不利因素。这些条件和因素将促使我们扬长避短,以营构具有武汉特色的旅游品牌。宗教文化旅游正是基于这一分析的必然产物和新的选择。 l.就其地理位置而言,武汉旅游业存在着区位上的相对优势和随着交通发展而转变成相对劣势之间的矛盾。便捷的交通能提高对旅游地的可进入性。武汉得两江之便,长江流域东西横穿,京广铁…  相似文献   

15.
桂慧樵 《小康》2006,(10):38-42
长江三峡旅游公司对三峡大坝和公路进行封锁,三峡库区沿线其他数百家旅行社、游船及景点经营公司因此获利甚少,有的甚至濒临破产,一些靠旅游为业的三峡移民,也因此生活无着……  相似文献   

16.
《半月谈》2003,(24):51-51
《半月谈》2003年第20期刊发《别让旅游“顽疾”脏了长江三峡的“脸”》一文后,引起了重庆市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入世已是大势所趋。虽然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武汉旅游业已经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和格局,但是武汉旅游业在运作方式、科技装备、资产实力等方面同发达国家、国内热点旅游地区相比尚有一定差距。因此入世对武汉旅游业而言,仍将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一、武汉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1.旅游区位 武汉处在全国七大旅游区的中心位置,是国际旅游热线“长江三峡线”和“三国旅游线”的起点和终点,是湖北及长江中游地区旅游网络中心,也是湖北省境外游客的主要出入口岸和旅游集散地。但是入鄂旅游者多数是为了游览长…  相似文献   

18.
三峡工程的建设,为三峡旅游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三峡大坝建成蓄水,虽改变了部分次级景点景观,但三峡旅游线上的主要景点未受影响。“高峡出平湖”的系列变化,使许多次级河流形成的秀美风光和“久藏深闺无人识”的景点逐一展现,这既为天生丽质的长江三峡锦上添花,又为三峡旅游空间向腹地拓展奠定了无可比拟的资源基础。按照《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将三峡旅游建设成以新三峡为品牌,以自然生态观光和人文揽胜为基础,以休闲度假和民俗体验为主体,以科考探险和体育竞技为补充,融生态化、个性化和专题化为一体,具有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重庆行政》2013,(6):I0016-I0021
云阳县位于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腹心地带,是一座被山水与人文浸润的美丽城市。  相似文献   

20.
胡静 《政策》2013,(2):54-56
<正>随着"中三角"战略构想深入实施,湖北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黄梅小池开放开发的意见》,要求把黄梅县小池镇打造成湖北的"经济特区","着力发展小池镇文化旅游",将其建设为"集休闲度假、佛教文化于一体的休闲旅游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