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6 毫秒
1.
通过在理论上和立法上区分意思能力与行为能力,既可简化对行为人意思能力的认定,又可在某些特定情形中保护行为人的个人利益。意思能力在青少年保护方面的作用体现在:未成年人的财产法律行为通常是无效的或者可撤销的,但是,当出现认定有关行为有效可以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利益的情形进,法官可以通过确认行为人在行为时具备相应的意思能力,进而认定有关行为有效。依我国现行法,未成年人不能作出遗嘱和遗赠。但考虑到未成年人的真实意思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法官司可以通过确认未成年人在表示有关意愿时具备相应的意思能力,从而认定其意思表示属于有效的遗嘱或遗赠。《收养法》实际上承认了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具有作出收养法律行为的行为能力,但有关规定仍须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犯罪问题》2009,(6):79-79,78
近日召开的黑龙江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了《黑龙江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条例》中将制止早恋行为列为家庭保护内容,规定父母或者监护人对未成人的早恋行为要进行批评、教育、制止和矫正。  相似文献   

3.
当前实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存在:组织不到位,专门教育不深入,预防矫治措施不落实,未成年人自我防范能力未见提高等问题。诱发问题的原因有,法律条文规定不明确,宣传发动不透彻,工作机制未建立等。认真贯彻《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切实提高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功效需:明确组织领导部门,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深入宣传发动,完善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4.
为了切实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基本规定和体现其立法目的,未成年人保护地方性法规不应当规定“自我保护”,而对于残疾未成年人、孤儿、留守未成年人等特殊未成年人人数较多、问题较严重、保护难度较大的省(市、自治区),则可以在其未成年人保护地方性法规中以专章形式规定“特殊保护”。专章设置“国家机关保护”虽然有利于强化国家机关保护未成年人的责任,但这种立法结构安排并不具有充分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二章至第六章,依次规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未成年人对犯罪的自我防范,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这五章根据未成年人犯罪发展过程的阶段性规律及其主客观作用,规定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五个方面,形成一个体系,具有我国社会主义特色,总的反映在完整的体系结构之中,更突出反映在预防犯罪的教育与未成年人对犯罪的自我防范这二章中。一、预防犯罪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基础与前提本法第二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这实际上…  相似文献   

6.
未成年人暴力倾向的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严重性意味着未成年人暴力倾向的严重性,为此我们应对暴力文艺娱乐品做限制性分级管理。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尽量防范少年暴力倾向并在学校教育中加强道德和纪律法制教育,注重完善人格和健康心理的培养;另外全社会都应积极参与遏制暴力倾向蔓延,未成年人自身也应注意自我保护。  相似文献   

7.
黄洁 《法制博览》2024,(12):51-5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智能设备的普及,未成年人越来越多地接触网络空间,网络隐私保护问题日益凸显。未成年人网络隐私保护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的复杂课题,如何增强未成年人自我保护能力,完善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引导,强化社会各界的责任担当,推动法规的完善和技术的创新应用,有效提升未成年人网络隐私保护水平,为未成年人提供一个更加安全健康的网络成长环境,需要家庭、学校、社会、政府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8.
资料显示中小学生被犯罪侵害的现状触目惊心。如何更好地实施犯罪预防已成为犯罪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当前我国主流的犯罪预防的思路包括主体预防和条件预防。增强未成年人应对犯罪的自我预防能力,需要一方面增强其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掌握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基本方法,增强条件预防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改,在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方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此次法律的修改,扩大了司法机关扩大收办权益保护案件的范围。增强了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的规定,增强了未成年人保护社会责任,这是建立在未成年人是成长中的独立主体和未成年人具有自觉能动性的科学理论基础上,也是吸纳我国理论研究和地方立法的原创性成果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促使其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事业组织,它能结合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对学生进行生活指导、青春期教育和心理教育教育,防止各种不良行为的形成。这显然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在《未成年人保护法》充分肯定中小学校在教育和保护未成年人应尽义务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了中小学校矫治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和预防其犯罪的重要义务。  相似文献   

11.
强索行为作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中一种普遍而又典型的行为,由于目前缺乏判断强索行为主观动机和暴力程度等因素的客观标准,增加了司法实务中处理的困难,经常会引起司法实践的困扰。对于未成年人的强索行为,有的主张按照传统刑法从严处罚;有的主张遵行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从宽处理。针对未成年人的特殊情况,将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融入到对具体涉罪未成年人处理办法中,建立统一适用的司法处遇标准,设计具有个别化的司法处遇措施,有助于统一对未成年人强索行为的法律适用和司法处遇,贯彻保护社会利益和未成年人利益的双保护原则。  相似文献   

12.
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的实践与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成年人因其生理、心理方面发育不完全等原因,而致其辨别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感知和表达的能力与成年人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在刑事诉讼中更应该注重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为涉案未成年人提供刑事法律援助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  相似文献   

13.
我们普遍意识到,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影响最直接、也最关键,但并不是每一位未成年人都能够生活在美好的家庭环境中,都能够接受最好的家庭教育的。我们看到,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许多未成年人缺少理想信念和基本道德规范,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言行举止表现出自私、任性和骄横;不少未成年人心理存有偏差,感情非常脆弱,不能承受人生道路上难免的各种挫折;更多的未成年人缺乏生活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弱,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甚至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我们不否认当今不…  相似文献   

14.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章司法保护确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普陀区看守所近年来始终坚持这一原则,并不断探索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进行司法保护的方法,确立了“寓管于教,寓教于管”的司法保护模式。去年以来,该所以此模式积极实施对在押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一、以“四种现象”为析点,创造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条件为了有效地实施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普陀区看守所在工作中逐步建立起了一整套规范程序,从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调查研究入…  相似文献   

15.
我国十分重视对未成年人的关爱和保护,但目前未成年人的刑事保护存在着刑事政策理解、刑事立法、刑事司法等方面的系列误区,因而大大减损了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应有效果,亟需匡正。一、 刑事政策理解误区匡正大家知道,我国对犯罪的未成年人追究刑事责任,实行“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这一刑事政策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而制定的,力求通过艰苦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感动、转化未成年犯罪人,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挽救失足的未成年人,减少和预防犯罪,维护社会…  相似文献   

16.
对非监禁刑未成年人及时予以复学安置,是教育、感化、挽救失足未成年人,预防失足未成年人重新违法犯罪的重要举措,也是政法、教育、未成年人保护等各部门沟通协作、合力保护未成年人健康发展的重要职责。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都有“非监禁刑未成年人在复学、升学等方面不得不受歧视”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17.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空前艰巨的事业。把未成年人教育好、培养好,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党和政府历来重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针对未成年人身心发育过程和思想行为特点,开展了大量工作,进行了有效培育。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婚姻法等相关法律的实施,使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纳入了法制化轨道。深入实施这些法律,能够帮助未成年人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有利于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对于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兴旺发达具有重要意义。未成年人成长受到社…  相似文献   

18.
很多情况下,未成年人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是造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诱因之一。因此,从根本上保护未成年人的基本民事权益,对于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未成年人民事权益受侵害的现状及原因;第二部分:未成年人民事权益保护方面的不足,如宪法性民事权益、基本民事权益、其他民事权益等方面的不足;第三部分: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民事权益保护的相关建议,主要包括相关立法、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司法保护等方面。通过一线的实践调研和一系列具体的调研数据来分析上述问题,用较强的说理性来分析这一社会不和谐的现状,最终寻求一种对未成年人民事权益特殊保护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无论是未成年人的教育保护工作,还是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工作,在社会转型、世纪转换、体制转轨的新形势下,都面临着一个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取得更好效果的问题。我从事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十多年了,其中最深刻的体会有一条,那就是在社会发展变化中,我们的思想观念不能因循守旧,工作方法不能一成不变。当然,我们要了解和掌握国外最先进经验,也要虚心学习兄弟单位成功的做法,但尤为重要和必要的是应当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研究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大胆进取、勇于开拓,创造性地开展未成年人教育保护和犯罪预防工作,从而形…  相似文献   

20.
儒家倡导的“恤幼”思想对中国古代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产生了深刻影响。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立法大致经历了“文革”前的探索时期、“文革”后到20世纪末的恢复重建时期及进入21世纪后的快速发展时期三个阶段。2012年《刑事诉讼法》增设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专章,这无疑对于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经过长期发展,中国已经形成一套与成年人有别,以“教育、感化、挽救”方针为指引,以对未成年人教育矫治和再社会化为目标,侧重对未成年人的权益保护和程序分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的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