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在大都市区政府治理模式上,美国是典型的多中心体制,而加拿大则通过合并重组建立了单极体制。北美的大都市区改革经验对我国京津冀一体化有着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构建京津冀大都市圈内网络化的多层次治理体系,理顺京津冀大都市圈内城市政府职能关系,破除京津冀大都市圈内城市行政管理制度的障碍,处理好行政区经济和大都市区发展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打造创新平台和新增长极。京津冀区域协同是新时代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国家战略,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不仅关系到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高效疏解,实现该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协调发展,构建新常态语境下具有可持续发展动能的区域增长极,而且影响到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以及经济增长方式有效转变。基于区域协同创新理论和增长极理论,在阐释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对企业创新和国家经济发展影响基础上,分析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的现状及困境,并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肖金成 《瞭望》2020,(15):14-15
2020年中央财经委员会的第一次会议聚焦“成渝”,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这意味着继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之后,成渝地区成为国家重点支持和发展的地区。中央做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决策既是成渝地区担当国家使命的政治任务,也是成渝地区在历史交汇期迎来的重大战略机遇。  相似文献   

4.
西咸新区——划定范围为西安和咸阳两市接合部,区域定位是门户新区。即依托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发展现代物流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国际性空港和国际物流中心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西部地区国际经济交流的平台,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新的增长极和助推器,其功能定位为科技新区。  相似文献   

5.
大都市区是城市化发展到较高阶段时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近年来成都市人口、产业和城市空间布局变化的情况表明,大城市向大都市区发展,能够对一个特定区域的产业、人口和基础设施进行有效配置,防止产业和人口向中心城区过度集中,促进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大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人口空间结构问题凸显.本文在京津冀城市群的视角下验证了区域经济重心与人口重心之间的相关性及人口重心转移的滞后性,并运用洛伦茨曲线对北京市人口空间均衡度和集中度进行测量,探讨了其全局和局部的人口空间关联模式,即人口空间分布不均衡性加剧,流动人口强聚集圈层、弱聚集圈层、中间过渡圈层的分布特征明显.最后,结合东京都市圈和多伦多大都市区人口空间模式的历史演变,提出不同发展阶段下城市人口空间结构由线性到非线性、由"倒U型"向"M型"双峰曲线转变的特点,明确了30公里圈对大城市人口分布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求知》2017,(3)
<正>在前不久闭幕的全国两会上,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静海区作为"津南门户"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承接区,如何加速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格局,谋划好2017年工作?对于这些问题,日前,静海区委书记冀国强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记者:加速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格局,静海区面临什么样的机遇与挑战?冀国强:我们不能就静海论静海,必须要跳出静海看静海,把静海放在背靠大都市、融  相似文献   

8.
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相比,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今后城市化道路选择提出了更高要求。综合考虑世界各国城市化发展的国际经验,产业集聚与城市化双向推动理论,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和谐发展战略,区域经济增长极的重新布局四方面发展要求,金融危机后我国城市化道路的理性选择,应是以大中城市为主的区域经济增长极城市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反推拉”理论与西部民族地区本土化就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推拉理论”认为,人口会往能改善生活条件的地方迁移,全国人口流动的总体趋势也印证了“推拉理论”。但西部民族地区的人口流动却存在着“反推拉”模型,即贫困落后的西部民族地区对当地人有着“拉力”而非“推力”,发达地区对西部民族地区人口有着“推力”而非“拉力”。这种“反推拉”模型决定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就业问题难以依靠人口转移得以根本解决,而依据西部民族地区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本民族地区的自然资源优势和民族文化优势,发展民族地区的本土特色经济,以解决本区劳动力的就业反而具有更为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当前,京津冀地区经济合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却明显落后于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缓慢是制约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的“瓶颈”。京津冀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完善发展的举措有:抓住滨海新区、曹妃甸建设的机遇,促进京津冀物流一体化;制定京津冀经济圈交通系统的整体规划;大力发展京津冀地区绿色物流;建立健全京津冀区域综合物流平台。  相似文献   

11.
本世纪以来,特别是2010年以来,我国人口迁移流动和城镇化表现出的特点是:流动人口数量继续增长,人口流动向东部地区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转移,人口迁移流动存在“南强北弱”和“北人南迁”趋势,人口城镇化水平继续提高和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增长更快,人口更明显地向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集聚,带来超大、特大城市数量增加,并在此基础上带动若干核心城市都市圈和城市群发展等。结合人口迁移流动态势,直面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所面临的战略任务,提出应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和流动人口的市民化,在城镇化过程中实现更加平衡的国家发展,以及在不同地区实践多样性和因地制宜的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京津冀三地视察调研时明确提出:"加大力度推进河北省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发挥好京津对口帮扶机制的作用,确保2020年京津冀地区贫困县全部摘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对开展天津与承德(下称"津承")对口支援与扶贫协作工作,具有强烈的指导意义。一、津承对口帮扶的实践回顾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和推动的一项重大国家战略,其目的在于打造中国北方经济增长极,实现南北发展相对均衡。  相似文献   

13.
(一)从溯源的意义上说,上海是个移民城市,开埠使得大量的外地人涌入并占据了上海的中心区域,真正的本地人反而边缘化了。从城内近代化的进程看,人口作为生产、消费的载体;作为精神聚合的文化群落,他的流动不仅是简单的人口转移,而且是社会生产(包括精神产品的生产)和市场消费(包括文化消费)活动的转移。通常情况下,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也是经济文化发展最迅猛的地区。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萧灼基就此提出了“人口的有序流动是国民经济增长的原动力”的理论。解放以后,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较大规模的人口…  相似文献   

14.
大都市区是城市化推进到高级阶段出现的产物和呈现的形态。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大都市区也在我国不断形成并且日益扩展。大都市区的形成、扩展及其带来的各种问题,需要有效的治理予以应对,而有效的治理又离不开理论的指导。系统梳理国内大都市区治理的相关研究文献,对于完善大都市区治理体系,提升大都市区治理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大都市区的实践发展与挑战需要继续深化大都市区治理研究,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当进一步加强多学科和多研究视域的结合,突出政府过程视角的研究,注重研究方法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求知》2017,(5)
<正>京津冀协同发展要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增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破除限制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障碍,最终实现京津冀一加一大于二、一加二大于三的效果。区域人才队伍的建设与共享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动力与保障。2016年2月,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部际协调小组会议召开,启动了人才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对于破解区  相似文献   

16.
一、“跳跃式”发展理论区域经济学理论普遍认为梯度推移符合空间推移的一般规律,但同时指出这又不是绝对的。因为在低梯度的不发达地区,也存在两种情况:第一,少数增长极已形成一定的技术场、资金场和市场场,因而它们对新技术、新产业的吸引力很有可能大于处于高中梯度地带内的非增长极地区;第二,低梯度地带内有些地区具备较强的资源场,如某些关键性的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等。这两类地区都有可能吸引资金、新技术,开发出高层次的产业、产品,实现地区的跳跃式发展。我国西部地区不仅具有能源优势,而且一些城市如西安、成都等高素质…  相似文献   

17.
李鸿 《各界》2009,18(4)
十七大报告未来区域发展指明了方向,其中指出要培育新的增长极,这为中小城市融入都市圈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新机遇.本文从谈中小城市融入大都市的政策依据和理论基础着手,以富阳市为例,总结和归纳了富阳融入杭州都市圈的一些具体措施;阐述了构筑有序空间结构、协调区域统筹发展是中小城市融入都市圈的必然路径选择,对其他中小城市发展有一定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取得了人口有效控制和经济陕速发民两大奇迹。上海作为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较好的城市在全国率先实行计划生育,最早出现人口转变,在改革开放发展进程中,率先探索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努力推进上海国际大都市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19.
《求知》2015,(12)
<正>在"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的京津冀空间格局中,武清区是北京、天津"双城"的连接点,位于"三轴"中最重要的"京津发展轴"上和"四区"中的"中部核心功能区"内。京津"双城"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要引擎;"京津发展轴"将打造京津冀地区科技研发转化、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发展带和主要城镇聚集轴;"中部核心功能区"将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区域。京津冀协同发展使武清区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发展机遇,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有利于武清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上充分发挥优势。  相似文献   

20.
正为落实中央党校校委关于加强社会调研的要求,2014年6月21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赴天津滨海新区,就"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主题进行调研。经过调研,我们认为,应以创新驱动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问题区域间的经济合作与协同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指出,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大城市群,以2.8%的国土面积集聚了18%的人口,创造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