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区域特许经营结构和责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区域特许经营是一种新的特许经营模式。将特许权定性为 新型权利形态,既可与近似权利区分,也可明确次特许权的范围。构建区域特许 经营的对外和对内的责任体系,不仅利于各方当事人合理承担责任,也利于促进 区域特许经营的推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特许经营中限制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对特许经营的基本界定对特许经营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代表性观点:国际特许经营联合会(IFA)在其章程中将特许经营表述为“一种特许权人与被特许人间的合同关系。在这种关系中,特许权人愿意或有义务对被特许人的经营在诸如专有技术和培训等方面给予不断支持;同时,被特许人利用特许权人所拥有和控制的共同一致的商号、运作方式或方法进行经营。在这个关系中,被特许人利用自有资金对自己的企业进行实质性投资。”欧洲特许经营协会联盟(EFF)在其章程中对特许经营作了如下定义:它“是  相似文献   

3.
特许经营基本法律问题探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任学青 《法学论坛》2002,17(4):56-62
由于特许经营相关法律问题研究的欠缺 ,阻碍了我国特许经营的规范发展。本文研究分析了特许经营的概念和法律特征 ,剖析了特许权是一种新型的知识产权 ,大多数国家出于对特许权经济价值的认可而给予特许权一定的法律保护 ;阐明了特许经营关系是建立在特许权许可使用基础上的复合合同关系 ,揭示了特许关系不同于代理关系、合伙关系、连锁经营关系的实质。  相似文献   

4.
马颜昕 《中外法学》2023,(2):328-345
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作为公共数据要素供给的一种新渠道,已经形成了多样化的实践形态。当前所谓的“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实际是多种不同性质制度的混合体,其有助于实现安全与利用的平衡,激励公共数据供给,但存在公益性与经营性以及不同政府职能之间的内在冲突,有必要通过类型化研究予以厘清。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包括政府采购模式与特许经营模式两大类型,前者侧重于政府的狭义公共服务职能,涉及事业性业务,属于行政委托;后者侧重于政府的公共资产增值职能,涉及经营性性业务,属于特许经营。两种模式在法律性质、法律适用、应用场景等方面存在许多区别,应当在类型化的基础上,对目标设置、费用收取、收益分配、主体准入、行政监管等具体制度展开构建。  相似文献   

5.
隋飞 《法制与经济》2008,(22):60-61
特许经营权作为新型权利的一种,以非常复杂的法律关系为背景,它产生于政府对特许权人的行政授权,这一授权以特许权合同的方式表现出来,同时又衍生出很多关联的法律关系。文章主要介绍了特许经营权的属性,变动原因及其具体的形态。  相似文献   

6.
《商务与法律》2005,(1):28-29
为规范商业特许经营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商业特许经营健康有序发展,商务部于2004年12月30日颁布了《商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自2005年2月1日起施行:《办法》对1997年原国内贸易部发布的《商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试行)》作出较大修改和完善,在此基础上,吸收了国际通行的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方式。《办法》共9章42条,除总则和附则外,分别对特许经营当事人.特许经营合同、信息披露、广告宣传、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7.
【裁判摘要】在确定铁路运输法院专门管辖案件的级别管辖时,一方当事人住所地在铁路运输法院辖区,一方当事人住所地既不在铁路运输法院辖区,又不在铁路运输法院所在省份行政辖区.属于“当事人一方住所地不在省高级人民法院辖区”案件,即铁路运输法院辖区也是所属省高级人民法院辖区。  相似文献   

8.
双方当事人签订合同,约定以一方当事人的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作为合同生效条件的,该方当事人即负有及时报请其上级主管部门审批、促使合同生效的义务。如果该方当事人怠于履行上述约定义务,在合同业经双方当事人签字盖章成立.合同内容不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不损害他人利益且已部分履行的情况下.应当认定合同已经生效。  相似文献   

9.
“欺诈合同”与“因欺诈订立的合同”虽均由欺诈行为所引起,却并非同一类合同。前者系双方当事人间恶意串通所订立的,旨在欺诈第三方的合同;后者系一方当事人因欺诈行为发生错误认识,而与欺诈人订立的合同。 一、概念上的区别 欺诈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均有欺诈的故意,其所共同实施的欺诈第三方的行为属违法行为。大陆法上的欺诈合同为虚伪表示合同.虚伪表示指表意人对非真意有认识.且与相对人通谋而为的意思表示。虚伪表示的一个重要构成要件即表意人与相对人通谋订立合同.所谓通谋.指表意人与相对人均具作出非真实意思表示的故意.且…  相似文献   

10.
特许经营权作为新型权利的一种,以非常复杂的法律关系为背景,它产生于政府对特许权人的行政授权,这一授权以特许权合同的方式表现出来,同时又衍生出很多关联的法律关系。文章主要介绍了特许经营权的属性,变动原因及其具体的形态。  相似文献   

11.
行政法学应重视行政相对人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行政法学应重视行政相对人的研究方世荣一、行政法学在行政相对人理论研究上的缺陷在行政法学领域,行政相对人是行政法律关系的一方主体,即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一方当事人。对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学界有两种见解:一种认为,行政相对人只是指与行政主体无隶属关系的社会...  相似文献   

12.
爱刑人特许权,是受刑人权利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后,监狱学界提出的一个权利概念。该概念的提出与发展,对监狱丰富现有的改造受刑人的手段、激励受刑人积极接受改造等方面,在理论上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一、受刑人特许权的含义特许权,英文是 Privilege,其含义为不同于其他公民所享有的,而由某个人、组织或者阶级、阶层所单独享有的利益或者好处,是一种特殊而非普遍的权利(或者权力)。国内学界对特许权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特许权的主体,是监狱及其工作人员。另一种观点认为,受刑人的权利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法律明确赋予的权利,二是受刑人特许权。即特许权与法定权共同构成服刑人员的下位概念。很明显,第一部分学者主张的特许权是公权力。笔者更倾向于第二种观点,理由为:第一,通过受刑人的特许权,比如与配偶的同居权,可以折射出监狱管理部门的权力范围;第二,特许权享有主体是受刑人时.才能将特许权的利益价值体现出来,即它能给受刑人带来某种利益;第三,权利(力)应主要是弱者的权  相似文献   

13.
【裁判要旨】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8条第3款和第74条的规定,在不涉及身份关系的民事案件中,对一方当事人陈述的案件事实,另一方当事人的一般授权代理人和特别授权代理人存有分歧时,人民法院应当采信特别授权代理人对案件事实表示明确承认的陈述。对于商业银行法规定的为储户保密的原则应当全面理解。为储户保密,不仅是指银行应当对储户已经提供的个人信息保密,也包括应当为到银行办理交易的储户提供必要的安全、保密的环境。银行如果没有履行该义务,即构成违约,应当承担相应违约责任。  相似文献   

14.
行政程序法中的程序中立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作为一项原则的程序中立程序中立作为程序正义对法律程序的一项基本要求几乎是显而易见的。如果程序不是中立的,例如程序制度对一方当事人有利而对另一方当事人不利,或决定制作者偏袒一方当事人,都会使人产生一种感受:即程序没有给予所有的人以平等的对待。程序中立的核心价值就在于,承认所有的程序参与者是具有同样价值和值得尊重的平等的道德主体,因此必须给予他们同等对待,否则就意味着存在偏私。程序中立在制度上最主要的是要求有一个不偏不倚的决定制作者,这一点在现代法治社会中已被普遍认同。联合国于1996年通过的《…  相似文献   

15.
【裁判要旨】以特许经营形式侵犯知识产权,应根据加盟合同约定和履行情况决定是否合并审理及判定侵权行为主体。被特许人在特许授权范围内行为的民事责任与特许人共担,超越授权则自行担责。责任判定时,从重处罚不正当竞争复合侵权行为,兼顾单项行为责任判罚,复合侵权责任不  相似文献   

16.
合同一方当事人构成根本违约时,守约的一方当事人享有法定解除权。合同的解除在解除通知送达违约方时即发生法律效力.解除通知送达时间的拖延只能导致合同解除时间相应后延,而不能改变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当事人没有约定合同解除异议期间,在解除通知送达之日起三个月以后才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相似文献   

17.
委托公证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京杰 《中国公证》2007,(11):33-35
委托公证是公证机构的常态业务之一,包括单方法律行为的委托公证即委托书公证和双方法律行为的委托公证即委托合同公证,其中以第一种最为常见,本文所探讨的委托公证也仅限于委托书公证。委托书公证是指公证处根据当事人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申请,依法证明其单方授权行为真实、合法的证明活动。委托书公证的单方性,  相似文献   

18.
一是在鉴定的启动方面。委托鉴定的提出或决定,可以是审理案件的法官,民事案件中的当事人;自行鉴定启动的主体,既包括法院立案前一方诉讼当事人,又包括立案后未经法院而自行委托鉴定的一方当事人。  相似文献   

19.
裴苍龄 《中国法学》2008,(1):93-102
刑事案件的当事人不是诉讼参与人,诉讼参与人只是参与诉讼,而当事人却是对诉讼的产生和存在均有决定性影响的人。本文划清了司法主体、诉讼主体和参诉主体这三种主体的界限。当事人不等于诉讼主体,诉讼主体是由诉讼法律关系产生的,而当事人在诉讼发生前早已存在;当事人是实体法律关系的主体,即案件实体中的两方主体。诉讼当事人是指案件实体中的当事人,诉讼并没有创造出新的当事人;程序意义上的当事人应称为当诉人。当事人是身当其事的人;当诉人是身当其诉的人。  相似文献   

20.
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就其性质来说,是具有强制性的。即在负有义务的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情况下,人民法院根据另一方当事人的申请或依职权,强制其履行义务。由于法律的强制性和负有义务一方当事人的对抗性发生在同一个矛盾体中,在执行中处理不好就会出现僵持、对峙,甚至冲突等矛盾撞击现象。然而,发生这种“矛盾撞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