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智海 《群众》2008,(9):58-59
“心态浮躁,追名逐利,一事当前,总是算计个人得失,习惯于做表面文章,热衷于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脱离实际,劳民伤财”,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对领导干部中存在的浮躁之气的深刻剖析和严厉斥责。古人云:“心浮则气躁,气躁则神难凝。”领导干部浮躁之气是作风建设的大敌,是干事创业的大忌,如不高度重视、彻底摒弃,必将败坏党风政风、损害干群关系,  相似文献   

2.
宇文正 《台声》2013,(9):59-60
幼年时我住的影剧六村有个公共厕所,后来看相声瓦舍“战国厕”的段子,拿咱们村子来消遣。他们已经藉“影剧六村”之名编了一系列眷村故事了,我笑说:“冯翊纲又在糟蹋我们村子了!”儿子追问:“你们眷村真的有公共厕所吗?”这等于坦白自己出生于如何古早的年代,我很不情愿地承认:还真的有,  相似文献   

3.
也说“潇洒”季明志目前有一个词儿很流行,这就是“潇洒”。常听人说“要活得满洒些”。究竟何谓潇洒?笔者查《辞源》.《辞海》等,满洒一词,大体上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清高脱俗,如李白《王右军》:“右军不清真,萧洒在风尘”。杜甫《饮中八仙歌》:“宗之潇洒美少年...  相似文献   

4.
眼下,浮躁已成为一种“流感”,传染了一些领导干部。一些领导干部的浮躁,从浅层次看是一种烦躁不安的情绪和心态,从深层次看,则是为人做事的一种不良“做派”。古人云:“心浮则气必躁,气躁则神难凝。”所谓“神难凝”,引申来讲,就是做人不踏实,做事不扎实,心猿意马,志大才疏。  相似文献   

5.
汉字是美奂绝伦的,其妙往往不可尽言。仅一个“正”字,不但造型方方正正,尽得天地之正气,而且“正”字象征着人的五官端端正正,占有万物之端品,真是妙哉、美哉。“正”字,在浩如烟海的汉字里,显然是一个佼佼者。在组词时,只要词头冠上一个“正”字,这个词便意义不凡。如:人以“正大”为高尚,物以“正品”为荣耀,事以“正义”得人心,是非以“正确”为真理,民族以浩然“正气”为脊梁,社会以光明“正道”为沧桑,就连乘车坐船也以“正点”到达为吉顺……至于“正史”、“正位”、“正宗”、“正统”那就更有讲究了。古往今来,…  相似文献   

6.
傍“大哥”     
笔者写过“时髦三傍”:傍大款,傍大官,傍大师。生活千变万化,世象千姿百态,“三傍”还漏掉一傍,曰“傍大哥”。“大哥”者谁?黑社会恶势力黑老大是也。行帮之中,江湖之上,团伙之内,“大哥”是个很有权柄,也很叫人敬畏的称谓。在带有黑社会性质的团伙里,“大哥”或幕后指挥,或披挂上阵,扮演的都是“龙头老大”的角色。能坐上“大哥”这把交椅的,无一不是心狠手辣、满腹杀机、罪恶累累的惯犯、要犯和首犯。打击犯罪团伙,惩治邪恶势力,首恶必惩,首恶严惩,对这个“大哥”就不能心慈手软。然而,事实总没有字面好看。在不少地…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报刊杂志,座谈会、课堂上,在学生的习作中,“子不嫌母丑”,“子更不甘母丑”这两句话成了爱国的“豪言壮语”,我对此有点另外的看法。从现实的生活角度来讲,这两句话是不真实的。“世上只有妈妈好”,但嫌母亲穷者有之,嫌母亲老了无用者有之,而嫌母丑而弃之,则闻所未闻。其实,母亲在儿子的眼里,是不存在丑的。有谁听到过一个儿子对人说我母亲长得很难看?  相似文献   

8.
北窗走笔     
这是我新出一本小册子的名字,此文无以名之,还是让它来走笔一番吧。《聊斋志异》是文言文写的,但精炼传神,充分表达了传统文学的语言美,往往几个字就能表达出别人用几十个字才能说出来的意思,如“王六郎”篇首:“许姓,家淄之北郭,业渔”仅九个字就把王六郎家住何方,什么职业交待的一清二楚,又如“瞳人语”:“长安士方栋,颇有才名,而佻脱不持仪节。每陌上见游女,辄轻薄尾缀之。”也只有二十余字,就把这无行的文人形象勾勒出来了。《聊斋》的文字之美,印象最深的是“婴宁”与“白秋练”。婴宁是狐与人交合之产,由鬼母抚养成…  相似文献   

9.
耐冷:冷,在此特喻世态炎凉。当一个人在职在位时,直把眼色当令箭;而当处于逆境,无权无势或坐冷板凳时,不但备受冷漠,就连平时亲近的朋友也会逐渐拉开距离。一个人在贫困寒微的时候,亲戚、朋友多“冷”眼相看。对此,一定要忍得、耐得,随遇而安,坦然处之,切不可心灰意冷,愁眉不展。耐苦:苦有很多种,如家境贫困之苦、做事不顺利之苦,失恋及离异甚至丧夫(妇)失子之苦,遭遇误会、打击陷害之苦等。此时要有安贫乐道的修养和百折不挠的毅力,直面种种苦处,要相信浮云易散,终有重见光明、云开日现之时。耐躁:躁即浮躁。如今生活节奏加快,人际关系趋于…  相似文献   

10.
祖国啊 母亲     
永松 《八桂侨刊》2004,(5):28-28
为什么人们总是把祖国比作母亲?有人说:“祖国用她那江河的乳汁喂养了我们。”有人说:“祖国用她宽广的胸怀抱大了我们。”但无论什么词汇,都表达不出我们对祖国的深厚感情,而只有“母亲”这个词才能表达出我们对祖国最忠诚、最纯洁、最真挚、最伟大的感情。  相似文献   

11.
在共和国60华诞的日子里,我常常回味我的“俩家”、“仨名”。 1936年6月,我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小村——深县(现深州市)孙庄,生父生母给我起名孙福臣。这是我的第一个家和第一个名字。可见在那灾难深重的年代,人们是多么渴望生活的美满幸福,所以,生父生母从小就期盼着我将来成为社会上的“有福之臣”。  相似文献   

12.
说“批判”     
写下这个题目就有些犹豫。因为“批评”这个词还可通行,在报刊上还能见到,如“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作风”,“三讲”教育中要“认真听取批评”,“要开展文艺批评”等等。而对“批判”一词则讳莫如深,绝少提到,否则就有“文革”、“大批判”之嫌。最近报载,一位文艺家说:“批评和被批评是完全正常的现象,千万别误把批评当批判。”可见,这里是把“批评”和“批判”看作两回事的。 “批评”和“批判”,在语感上似乎有些差别,但意思也没有什么根本不同。在英、德、俄等外文中,“批评”和“批判”都是一个词,没有什么两样。如果把“…  相似文献   

13.
中国语言极为丰富,自古说话就讲究礼貌和艺术。故凡遇不想直说、不好明说、不愿说而又不能不说的话,就拐着弯儿,变着法儿说。于是,在修辞格上就出现了“委婉”一词。 有了“委婉”,说话就灵活多了,方便多了,也得体多了。比方说,帝王之死,既不能说死,也不能说亡,得用一个委婉之词,说“驾崩”。既然驾为车辆,崩为倒塌,车毁马翻,人焉能不亡?又如,当年曹操,率军攻吴,下战书时也是委婉得很,不说我将与将军决一死战,而说“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意思是说“我将与将军在东吴一起打猎”。你想,以魏国之大,不乏游猎处,何必要借吴国疆土?而且打猎只需主公带上少许人马,何须兴师八十万之众?显然易见,把曹将  相似文献   

14.
学会尊重     
记得曾读过一篇文章,作者是一个在日本留学的美国人。有一次,他的一位日本朋友在跟他谈天中,说他刚听了一堂很没有意义的课,讲课人是个“jerk(译为笨蛋)”。作者很好奇地问:“用日语怎么说‘笨蛋’这个词?”那人想了很久,然后非常遗憾地告诉他说,在日语里实在很难找出一个与“笨蛋”这个词相对应的词汇。那么日本人如何表达他们的愤怒情绪呢?一次,作者亲眼看到一场车祸,他很想知道这两个司机在撞车后会说些什么。没想到,两个司机下车后先互相说了句“对不起”。作者实在无法相信日本人不会发脾气,于是他很认真地观察身边的日…  相似文献   

15.
如果有人要编一部《当代流行语辞典》,我以为“傍款”、“傍官”这两个词条是有资格入选的。傍者,依附也。傍“款”为的是“款”有钱,傍“官”,无非是想得升迁。故时下傍款、傍官者甚众,有趋“傍”若鹜之势。  相似文献   

16.
有些孩子好逸恶劳,厌倦学习,听不进大人的教诲,随心所欲,生活散漫,学习成绩不佳,干坏事却很聪明,这在教育学上叫做“负智力”。这对学习、事业及社会都是有害的,是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训造成的。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应从改造母亲开始。人类的历史和当代的教育科学都证实了这样一点:在幼儿的早期教育问题上,母亲比父亲更重要。美国有句格言说:“推动摇篮的手推动世界。”100多年前,德国教育学家,幼儿园的创始人福禄培尔曾说过:“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的手中。因此,我们必须启发母亲──…  相似文献   

17.
畏法度者快活□景凯史载,明太祖朱元璋曾问大臣:“天下何人快活?”群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言功成名就者快活,有言金榜题名者快活,有言富甲天下者快活……朱元璋听后脸露不悦之色,沉默片刻,一个叫万钢的答道:“畏法度者快活!”朱元璋顿时大悦,夸其见解“甚独...  相似文献   

18.
不要动辄言大□曹文彪自从“精”的提法不再十分时兴以来,在文艺界又有一个新的提法取而代之,这就是所谓“大”。比如,我们就时常听到人们动辄便言什么大手笔、大明星、大导演、大投资、大制作、大动作,等等。很显然,我决不会糊涂到武断地认为,文艺界不必出大手笔、...  相似文献   

19.
在一个人的成长阶段,教科书是获取知识、累积文化底蕴、培育思维能力的重要工具。梁启超有言:“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推而及之,也可以说,欲新一国之文化、精神气象,必先优其教科书。近年来,关于教育的大讨论几乎每隔几年便爆发一次,教科书是其中的焦点之一。  相似文献   

20.
有个关于回声的故事,说的是一个小孩不知回声是啥东西,有一次他独自站在旷野大声叫喊,他的回声也跟着叫喊。因此,这个孩子很生气,大声叫骂起来,但是回声应他的也是一声声的叫骂。后来,孩子回家后对母亲诉说,母亲对他说:“孩子呀,那是你做得不对。如果你和和气气地对他说,它就会和和气气地对待你。其实,世上许多事情都是这样的啊!” 读完这则故事,我感慨万千。闲暇中我又一次想起了家中的母亲,她含辛茹苦把我拉扯大,以致两鬓斑白,丝丝银发千斤重,而我们又回报了她什么?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我求学在外,每次临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