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以后,我国的刑事犯罪案件呈逐年增多之势,社会治安问题日趋突出。在社会治安状况日趋复杂的形势下,采取何种工作模式,才能更有效地遏制刑事犯罪活动上升的势头,确保社会治安持续稳定,笔者认为,集中打击行动和坚持经常性严打工作相结合,是新时期社会治安工作的有效方法和基本模式。一、集中打击行动与坚持经常性严打工作相结合的现实必然性  相似文献   

2.
高层声音     
社会治安问题仍然是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 社会治安问题仍然是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要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 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建立健全"严打"经常性工作机 制,始终保持对刑事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实行群防群治,认真落实社会 治安综合治理措施,广泛开展平安建设活动,加强社会管理,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切实加强 基层基础工作,提高基层的治安防控能力,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 罗干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结合社会治安形势和刑事犯罪情况作出“严打”整治的决定是一项重要的刑事政策,必须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只有依法正确把握“严打”整治斗争从重从快的方针,才能打得准,打得狠,发挥“严打”的优势,体现法律的权威性,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一、“严打”之“从重”应限定在特定的对象范围内在“严打”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严打”对象的范围,不能任意扩大适用范围,对任何刑事案件、任何人都实行“严打”。“严打”对象要限制在中央规定的“三类”重点案件和根据本地区社会治安和犯罪的实际情况确定的打击重点,不应扩大到所有的…  相似文献   

4.
“严打”作为我国在特定阶段采取的一种集中打击刑事犯罪活动的手段,在社会治安中一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存在着消极影响。“严打”作用的双面性,要求人们站在刑事政策的高度,重新审视“严打”:“严打”不是社会治安的唯一和经常性的手段,它与严肃执法本质上是一致的。只有搞清楚这些问题,才能充分发挥“严打”在维护社会秩序方面的功效。  相似文献   

5.
2001年4月,党中央作出关于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依法从重从快打击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的刑事犯罪和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经济犯罪,实现两年内社会治安取得新的明显进步的重大决策。此次“严打”整治斗争开展以来,深圳市社会治安形势有了一定程度好转,社会经济发展的“软环境”逐步改善。在“严打”斗争中,我市检察机关始终坚持从重从快的方针,克服了案多人少等等困难,保证了“严打”斗争在检察  相似文献   

6.
1983年8月,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的决定》,上海市检察机关协同公安、法院,认真贯彻依法从重从快的方针,积极投入“严打”战役。“严打”的第—战役,主要是打击暴露在面上的严重刑事犯罪分子,特别是流氓团伙犯罪。  相似文献   

7.
要争取实现社会治安的根本好转,必须在坚持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的同时,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其他工作认真抓好。开展“严打”斗争是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不抓“严打”斗争,综合治理不可能收到良好效果;只抓“严打”斗争,不抓综合治理的其他工作,也同样不可能有效地预防犯罪和减少犯罪。因此,人民法院必须结合审判工作,在党委领导下,积极参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本刊从本期开始,特开辟《综合治理》专栏,希望大家把工作中新鲜的经验和体会,以及典型的调查与研究等方面的稿件,寄给我们。让我们共同努力,把这一栏目办好。  相似文献   

8.
历时两年的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的斗争,已取得了很大成绩,社会治安有了明显好转。现在的任务是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依法“从重从快”方针,把“严打”斗争深入开展下去,为争取实现社会治安根本好转而努力。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在治安形势方面还存在许多不安定因素:刑事发案率虽下降较  相似文献   

9.
犯罪化原则与我国的"严打"政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社会治安状况恶化,严重刑事犯罪频发的状态下,“严打”政策的实施在所难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人们惩治犯罪的迫切愿望和对社会安全感的强烈需求。但“严打”毕竟是对刑罚权的一种特殊分配,由于“严打”政策本身蕴含着强烈的犯罪化观念及其行动,因此,在“严打”政策法治化的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好与犯罪化过程中的一些基本原则的关系。尤其要遵循最低限度干预原则、合理组织对犯罪的反应原则和刑法最后手段性原则,以免“严打”活动脱离法治的轨道。  相似文献   

10.
1983年以来,按照“严打”方针,我国持续进行了12年的“严打”斗争,打击处理了一大批严重刑事犯罪分子,有力地遏制了社会变革转型特殊历史时期刑事犯罪的迅猛发展,有效地维护了社会治安稳定,保障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但是,我们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要看到“严打”实践中也存在一些应该反思的问题.本文试图就此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AFEWPROBLEMSSHOULDBEPAIDATTENTIONTOINTHESTRUGGLEOF“SEVERESUPPRESSION”“严打”,是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的简称。‘手打”的核心内容是依法“从重从快”惩治刑事犯罪。为此,1983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犯罪分子程序的决定》,分别为“从重”和“从快”制定了法律依据。此后12年来,我们一直坚持依法“从重从快”的方针,对刑事犯罪进行了三年战役性的“严打”和之后的不断打击,实践已经充分显示了依法“从重从快”方针的正确性、必要性及其威力。但是,近些年来,在组…  相似文献   

12.
作为县(市)级的基层公安机关,处在侦察破案、治安管理的第一线,强化基层公安工作,是提高公安机关整体作战能力的重要一环。把握社会治安的新动态掌握斗争的主动权目前公安工作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从社会治安来看,隐蔽战线的斗争更加尖锐,一些社会矛盾增多。人财物流动,原有的封闭状态被打破,外来人员犯罪明显增多,犯罪活动的地域不断扩大。一些流氓恶势力活动猖獗,扰得一方不得安宁。为此,基层公安机关领导必须见微知著,善于发现治安苗头,及时作出决策,采取有效的斗争手段,把危害严重的刑事犯罪和突出的治安问题解决在初始阶段,切忌凡事等待上级公安机关布置要求。衡量新时期基层公安机关是否称职,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看他能否从本地区的治安实际出发,及时制定确实可行的工作思路,确保一方平安。始终坚持严打方针强化打击力度坚持严打方针,本着"什么问题突出就集中力量解决什么问  相似文献   

13.
一场声势浩大的以“打黑除恶"为重点的“严打"整治斗争正在全国深入开展。这是党中央针对社会治安中的突出问题作出的又一项重要部署。鉴于社会治安中刑事案件总量持续上升,爆炸、杀人、抢劫、绑架等严重暴力犯罪活动猖獗,入室盗窃等多发性侵财犯罪居高不下,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屡禁不止,一些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和流氓恶势力为害一方,一些地方社会治安秩序不好,人民群众缺乏安全感的严峻形势,4月初召开的全国社会治安工作会议决定,采取果断行动,下大气力解决当前社会治安中的突出问题。社会治安,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4.
2002年是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关键的一年。全国刑侦部门和广大刑侦民警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政法工作会议和全国公安厅局长会议精神,深入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严重暴力犯罪和多发性侵财犯罪,加快建立和完善侦查破案的长效工作机制,狠抓提高刑事案件办案质量工作,继续大力推进和深化刑侦改革,加强刑事科学技术和刑侦基础工作,强化刑警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刑侦队伍整体素质和战斗力,为实现社会治安有新的明显进步的目标而不懈奋斗。继续深入开展以“打黑除恶”为龙头的严打整治斗争,严厉打击严重暴力犯罪和多发性侵财犯罪“打黑除恶”专项斗争正处在向纵深发展的关键阶段。各级刑侦部门要依靠党委、政府的领导,在有关部门和广大人民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社会治安形势严峻的情况下,要特别强调运用专项斗争形式,发挥集中打击的威力,与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作斗争。 “严打”战役告一段落后,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对严重刑事犯罪进行惩处,采取了以经常性的打击为主,集中打击为辅的方式,搞好经常性的打击和搞好专项斗争结合起来。实践证明,专项斗争  相似文献   

16.
打击与防范相结合,是公安工作必须坚持的指导方针,也是解决社会治安问题,保一方平安的根本之策。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社会治安状况日趋复杂,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打防脱节,攻防失衡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公安机关。如何在公安工作实践中坚持打防结合的方针,使之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功能,进而实现社会治安的良性循环呢?我以为,必须建立健全适应新形势特点的、合理有序的工作机制,使严打与严防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实际存在的重打轻防局面,以保持社会治安秩序的持续稳定,使公安工作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打击是公安机关的首要职能,严打方针必须坚持,这是丝毫不能动摇的,但是严打的方式应当改变。1983年,社会治安出现非常状态,为此,党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三年的严打斗争。之后,每年要组织开展专项斗争和严打统一行动,多则三五次,少则二三次。应当肯定,运用这种方式严厉打击了各种严重刑事犯罪活动,在稳定社会治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  相似文献   

17.
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犯罪现象日趋严重、复杂,社会治安问题愈来愈严峻,使许多国家的警察在与犯罪问题和社会治安问题的斗争中疲痹不堪.刑事犯罪打不胜打,防不胜防.我国亦然.从1983年开始“严打”到现在十几年过去了,刑事犯罪日益严重的势头虽然得到一定的控制,犯罪嚣张气焰受到了打击,然而犯罪问题并没得到有效遏制.世界不少国家的警察机关不断认识到,只重视侦察破案、打击犯罪的“被动反应型”的警务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社会形势和与犯罪作斗争的需要,纷纷探索并实践“先发型”的社区警务模式,即把与犯罪作斗争的重点真正转到预防、控制犯罪这方面来,而且通过多年实践确实收到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8.
坚决贯彻中央决策全力开展“严打”斗争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刘家琛谈“严打”本刊记者龚稼立吴秀军近来,全国政法机关根据党中央关于维护社会治安、社会稳定工作的重要决策,集中力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的斗争。人民法院的刑事审...  相似文献   

19.
本文所指的重大疑难案件,是指那些危害严重,影响恶劣,民愤极大的案件中案情复杂,牵涉面广,难以收集到确实、充分的证据的案件.在当前严峻的社会治安形势下,公安机关提高攻克这些重大疑难案件的能力,对于深挖犯罪,贯彻“从重从快”的方针,增大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刑事犯罪分子的打击力度,稳定社会治安大局,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近年来,无论在刑法学界还是犯罪学界,对十几年来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分子活动成效的反思不时见诸报端,甚至有学者对“严打”能否抑制住当今处于转轨时期的中国的犯罪狂潮表示怀疑。毋庸置疑,在社会治安形势相当严峻,刑事犯罪活动相当猖极的情况下,作为以法律手段控制犯罪的依法从重从快方外经受了十几年实践的磨练和考验,必须继续坚持。但不容忽视的一个事实是:刑事案件发案率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一直呈上升趋势,社会治安状况尚未根本好转,尤为严峻的是关系祖国前途和命运的青少年的犯罪占据了刑事犯罪总量的多数。严酷的现实使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