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东铁路建成后,大批俄国人来华工作,尤其是十月革命后,大批俄国难民涌入中国的哈尔滨、新疆、上海等地.这些俄国侨民把俄罗斯文化引入哈尔滨.俄罗斯文化包含了生活、语言、文学、艺术等多个方面,并在东北地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为分析俄国国际行为提供了一个外交史的研究路径:20世纪俄国激进变迁的遗产;影响俄国外交的4个持久因素,即相对的经济落后性、多元文化的国家社会、可渗透的边疆及文化的边缘性,这些是正确认识俄国外交的入口.其次,本文分析了影响俄罗斯外交的新因素:苏联解体不仅使整个俄罗斯国家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而且使俄国开始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制度变迁,充分理解这一因素对俄国外交的影响,是把握俄罗斯外交政策变迁的关键.最后,本文通过上述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分析框架,评价了俄国近年来的外交政策过程,得出了一个较为乐观的结论:俄国不仅是21世纪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的重要力量,而且也是国际稳定和合作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3.
十月革命前俄国学者对东斯拉夫人奴隶制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诸多观点。他们的研究对于我们今天认识东斯拉夫人的社会生活状况,具有积极意义。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十月革命前俄国史学界对东斯拉夫人奴隶制问题的研究也存在一些偏颇以及错谬之处。  相似文献   

4.
对俄罗斯民族的起源和命运的深刻思考,似乎是俄国知识分子的一个历史课题。十月革命后,在俄国侨民知识分子中出现了一个新的思想和政治流派,“在历史哲学文献中称之为‘革命后的’思想流派,这些流派之一就是欧亚主义。”1欧亚主义(евразийство)一词是从其同根词Евразия(欧亚大陆)演变而来。《苏联百科词典》对Евразия的解释是:地球上最大的大陆,在北半球(其部分岛屿在南半球),面积约534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7亿(1976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有中国、印度和苏联。欧亚大陆包括欧洲和亚洲2。欧亚主义是一种世界观、哲学和…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和乌克兰同属东斯拉夫民族,基辅罗斯是它们共同的摇篮,蒙古大军的入侵使俄罗斯和乌克兰走上不同发展道路。通过《佩列亚斯拉夫协议》,乌克兰并入俄罗斯帝国版图,并逐渐由俄国管辖下高度自治的政治实体变为普通行省。此后,俄国利用各种手段对乌克兰实行民族同化。十月革命后,作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俄罗斯和乌克兰又经历了苏联大家庭的沧桑巨变。共同生活数百年的历史留给两个民族的不是兄弟般的手足之情,而是恩怨交织的复杂记忆。苏联解体后,这份解不开的历史情结使两国关系逐渐疏远。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除了地理因素、自然因素外,在其民族国家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几个关键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对其文明特征、民族性格的影响巨大。本文主要从留里克王朝的建立与斯堪的纳维亚文化的引进,“罗斯受洗”与拜占庭文化的引进,鞑靼蒙古人的统治,彼得大帝改革引进西方文化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和十月革命的胜利等方面,分析了俄罗斯民族性格形成的历史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7.
雷丽平 《东北亚论坛》2006,15(1):104-108
俄罗斯农民的东正教,大量渗透了农民自己传统信仰的成分,有些是打着信仰东正教的名义,行的是多神教或传统信仰的诸多内容。俄罗斯农民作为一个缺少文化的下层群体,在东正教信仰上,特别迷信于俄国东正教特有的圣像崇拜,专心于神秘主义。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不仅能透视出被俄国农民改造了的拜占庭东正教文化—俄罗斯东正教文化的保守落后的实质;也能透视出俄国农民在俄国历史发展中起到的阻碍进步或阻碍改革的历史作用;更重要的是,能透视出俄国,这个革命前农民占绝大多数的国家,因文化的落后而频频引发的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俄国落后的根本原因就是农民因素。  相似文献   

8.
自19世纪中叶起,朝鲜人开始进入俄国远东地区。在十月革命前的50多年里,朝鲜移民逐渐接受了俄式学校教育,东正教在他们中开始普及。移居远东地区的朝鲜人在与俄国人的接触中受到俄罗斯文化的影响,但仍在很大程度上保留着原来的生活习惯和传统风俗。  相似文献   

9.
关于中亚社会"俄罗斯化" 概念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影响未来中亚社会发展的诸多文化因素中,俄罗斯化因素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俄国(包括苏联)200多年的影响,使俄罗斯化因素同中亚社会原有的突厥-伊斯兰化文化形成突厥-伊斯兰-俄罗斯化文化.本文就中亚社会的"俄罗斯化"概念作一简要的理论探索.本文认为,"中亚的俄罗斯化过程",是中亚社会"被俄罗斯殖民的过程",也是中亚社会"被俄罗斯同化的过程",同时还是中亚社会"被纳入俄罗斯现代化同步发展轨道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在英国人没有组织起有计划的大规模的西伯利亚殖民活动之前,俄国凭地利之便和哥萨克之勇,抢先占领了西伯利亚。近代以来,直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之前,英国人在西伯利亚地区的活动可大致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555年“俄罗斯公司”在伦敦成立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俄国发生工业革命,在这一阶段,英国人活动规模小,赴西伯利亚动因之一是为了商业利益,二是受沙皇政府聘用出访或途经西伯利亚,三是出于传教或慈善事业的目的。第二阶段从俄国工业革命到1917年十月革命,英国实业家和资本家伴随大规模的对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来到了西伯利亚,从事各种经营活动。  相似文献   

11.
农村公社是俄国农民的自治机构,是农村的基本组织细胞,是农民生产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农村公社被俄国人视为"特殊的俄罗斯精神".漫长的村社生活,造成俄国农民所特有的社会心理和生存意识,并进而影响到俄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村社制度孕育了俄国集体主义、平均主义和专制主义的文化传统.村社所具有的经济和社会二重性特征使农民、地主、国家三者的利益得到调和甚至达到平衡,在某种意义上成为社会发展的稳定器.村社在满足农民基本生存的同时,培养了俄国农民对村社生活的依恋,农民的村社情结却是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社会转型道路上不可忽视的障碍性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一俄国经过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的洗礼,社会激烈动荡,社会关系发生急剧变化,知识分子首当其中,厄运接踵而至。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在十月革命前已着手研究俄国经济史的多数学者在一段时间的犹豫和观望后,还是留在了苏维埃俄国,重操旧业。研究俄国经济史的史学家和经...  相似文献   

13.
斯拉夫主义是俄国重要的社会思潮之一.19世纪30~40年代形成的斯拉夫派崇尚俄罗斯的历史和文化,希冀以俄国公社、俄罗斯精神、俄罗斯东正教振兴俄罗斯.斯拉夫主义不仅视其为振兴俄国的灵丹妙药,而且视其为人类的普遍真理,可避免整个世界被西方工业社会的物质主义和享乐主义所腐蚀.  相似文献   

14.
普京为适应俄罗斯的社会要求,为尽快实现强国富民的战略目标,在延续20世纪90年代形成的基本社会制度的条件下,对整个国家实行广泛而深刻的整顿和调整.本文根据俄罗斯现实情况,并遵循俄罗斯历史脉络,考察自由主义的俄国化问题,试图将俄罗斯的未来发展在一些领域的体现概括为俄国化的自由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5.
十月革命在20世纪俄国历史中发挥了重大作用.1917年俄国君主制的崩溃和临时政府的垮台是俄国历史的转折点之一,这一事件甚至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资本主义在苏联的威胁面前发生了很大改变,许多落后国家以俄为师,走上了非资本主义和苏联式社会主义之路.  相似文献   

16.
张晓艳  米军 《东北亚论坛》2007,16(2):110-115
俄罗斯养老金制度起源于前苏维埃时期。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政府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改革了国家集中管理的养老保险制度,实行了资金来源多样化的、重视效率并兼顾公平的社会保障模式。新的养老金制度支付体系的实施,表明俄罗斯基本建立起了社会化的养老保险制度框架。政府预算开支已经显著降低,依靠社会集资占据主导地位。但是2000年以前的养老金制度实质上仍是前苏联时期的现收现支体系的翻版。从2001年12月起,《俄罗斯联邦强制养老保险法》、《俄罗斯联邦国家养老保障法》和《俄罗斯联邦劳动养老金法》同时开始生效。这标志着俄罗斯的养老保障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更加完备的有法律保障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上半叶是俄国社会思潮和文化运动发生多元剧烈变动的重要历史时期。自1836年恰达耶夫发表著名的《哲学书简》并引起俄国思想界的震惊时刻起,就在精英知识分子中间展开了针对俄罗斯命运与前途的民族主义双重话语表述。这种表述的大方向是在短时期内充分学习西方的前提下,确立俄国在欧洲乃至全世界的独特文化身份。期间俄罗斯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时间脉络上梳理并总结了传统时代的俄国、社会主义时代的苏联、后社会主义时代的俄罗斯主流劳动价值观的特点,让我们对俄罗斯人日常生活中的劳动方式、大众意识中的劳动态度、劳动关系制度有更为直观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本文着重探讨在不同时代和不同制度环境下,俄罗斯主流劳动价值观念内容和功能的变迁与延续及其背后的社会和文化动因。劳动价值观的变迁是俄罗斯现代化的缩影,以此窥见不同于西方的、不断在变迁和重建之间摆动的俄罗斯现代化历程。正因为如此,关注俄罗斯主流劳动价值观念及其变迁对于与俄罗斯有着相似历史命运、如今又同处于政治经济制度转型期的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俄国的地区差别十分明显 :作为其发源地的欧洲部分 ,在1917年十月革命前至少已有一千多年的发展 ,而拥有120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西伯利亚 ,却基本上是浩瀚无际的处女地 ,生活在那里的大约100万土著人尚处于部族状态。俄国从1648年起开始向西伯利亚移民 ,但在其早期主要成分是被放逐的罪犯。1904年日俄战争的失败 ,使俄国感到了西伯利亚和远东在其战略上的重要性 ,始逐步加快其对西伯利亚的开发 ,举措之一是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 ,1906—1910年前往那里的移民平均每年猛增至44万。1917年十月革命后 ,国家百废待…  相似文献   

20.
1856-1862年是M.H.卡特科夫的自由主义时代,也是他政治和社会思想形成、发展和变化的时期.他不仅将《俄罗斯导报》办成俄国最著名的文学杂志之一,还利用它大力宣传英国的政治思想、制度特点和改革经验,希望以此来指导俄国的改革,使其成为俄国自由主义的阵地.同时卡特科夫是渐进式改革的坚决维护者,他认为激进的手段不仅不会实现改革的目标,反而会给社会造成巨大的伤害,破坏已经取得的改革成果.在与赫尔岑等虚无主义者的论战中,卡特科夫逐渐从自由走向保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