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邓小平主持的1975年整顿是在毛泽东的支持下进行的。整顿的依据是毛泽东作出的三项指示。邓小平把这三项指示联系起来,提出"三项指示为纲",作为指导整个整顿工作的指导思想。毛泽东的三项指示和邓小平的"三项指示为纲",有相同点,也存在着重大分歧,这是影响1975年整顿工作的首要政治因素。  相似文献   

2.
针对“文化大革命”给国民经济造成严重破坏的状况,1975年毛泽东发出“要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指示,邓小平全力领导了国民经济的整顿工作。在邓小平的领导下,福建的经济整顿有了很大成效。  相似文献   

3.
李先念与全面整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5年初,中共中央向全党传达了毛泽东关于学习理论、安定团结和要把国民经济搞上去三项指示。这时,由邓小平代周恩来主持国务院工作,不久又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对各条战线进行大刀阔斧的整顿,大力扭转“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混乱局面。李先念全力协助邓小平,积极推动全面整顿工作,  相似文献   

4.
1975年,邓小平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下提出了“三项指示为纲”,它的实质是通过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来早日结束“文化大革命”的进程,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重新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其核心是“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它的提出是对中共八大路线的恢复和坚持,具有承前启后的伟大意义,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作了重要的酝酿。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在1975年主持党中央的日常工作时,提出了“三项指示为纲”的方针,以把国民经济搞上去为全党的大局。这对于当时的安定团结,恢复生产,发展经济,曾起到了历史性的重大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为我们党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相似文献   

6.
刘明钢 《世纪风采》2014,(10):12-14
1975年,经历了9年“文化大革命”的中国各种问题积重难返。受命于危难之际的邓小平,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气魄与胆略,大刀阔斧地进行各项工作的整顿,同时,他又很注意策略,在迂回抗争中表现出超人的智慧。“三项指示为纲”1975年新年伊始,神州大地依然是寒风凛冽,但有几则信息却早早地传递着春意与希望:1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一号文件,任命邓小平为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  相似文献   

7.
1975年,“文化大革命”进入第九个年头,持续多年的运动引发的矛盾越积越深,全国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科学技术等方面工作陷于严重混乱局面。在这种历史条件下,毛泽东在1974年下半年至1975年初先后作出三条指示: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反修防修;“现在,以安定团结为好,全党全军要团结”;“把国民经济搞上去”。与此同时,邓小平在四届人大召开前后先后担任了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国务院第一副总理等重要职务。他在周恩来身患重病的情况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并立即着手开展整顿。1975年2月25日至3月8日…  相似文献   

8.
(中共党史研究)1996年第3期发表了(1975年的全面整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诞生前的酝酿)一文,其中有些史实不够准确。现大体上按史事发生的时间为序列举几例于下,供参考。一、文章说:“1975年4月至6月间,在毛泽东支持T,中央政治局连续召开三次会议”,对江青等展开批评。事实是,由于“四人帮”提出所谓反经验主义问题,毛泽东对“四人帮”进行批评,由此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有四次,而不是三次,其中有一次是毛泽东亲自召集并主持的。具体说来这四次会议是:4月27FI,政治局开会讨论毛泽东4月23日对新华社(关于报导学…  相似文献   

9.
危局未扶身先死,周恩来抱憾辞世/毛泽东再造继任,华国锋取代邓小平/“四人帮”倒行逆施,群众怒火如岩浆奔行 1976年1月1日,中华大地进入新的一年的第一天,中国舆论界最权威的《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发表了题为《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元旦社论。社论传出了毛泽东对“三项指示为纲”的指责:“什么‘三项指示为纲’”,“安定团结不是不要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纲,其余都是目”。  相似文献   

10.
从“反击右倾翻案风”到“四人帮”覆灭 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以来,对各行各业进行全面整顿,特别是1975年的7、8、9三个月,是搞整顿最有成效的时期。纪登奎这期间在浙江、河南搞整顿也很努力。“四人帮”则认为7、8、9三个月是“右倾翻案风”刮得最厉害的时候,他们在寻找一切机会向邓小平发难。1975年11月,全国开展“教育革命大辩论”,批判刘冰、周荣鑫搞翻案,把斗争矛头指向了邓小平。11月20日,中央政治局开会研究对“文革”的评价问题,会上“四人帮”批了邓小平。毛泽东希望在“文革”的问题上统一认识,他提出由邓小平主持作  相似文献   

11.
在十年“文革”的大部分时间里,由于受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文化思想的影响,我国的文化建设停滞不前,甚至出现了极大的混乱和倒退。但进入1975年后,“左”倾文化思想开始遭到部分的质疑、批评和纠正,文化工作领域进行了初步的拨乱反正。这种情况的出现,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是邓小平重新进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并在毛泽东、周恩来的支持下,于1975年主持党和国家的日常工作。对各行各业进行了全面整顿。,  相似文献   

12.
实现国家的政治稳定,是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后极为关注和力求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邓小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总设计师,他的关于政治稳定的思想,对于实现和巩固我国目前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早在十年内乱时期的1975年,在毛泽东、周恩来的支持下,邓小平肩负重任,重新出来工作,他就巧妙地利用了毛泽东关于要安定团结,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言论,对“文革”所造成的严重混乱局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顿,力求在当时社会政治背景所能接受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和斯大林作为中苏两个大团、两个大党的领导人,曾经有过不寻常的交往,结下了不平常的关系。透过这些关系,折射出中苏两党、两日之间的许多恩恩怨怨、去非曲直。“一生写过三批歌颂斯大林的文章”,但“老实说,我都不愿意写”。毛泽东曾经坦言“一生写过三篇歌颂斯大林的文章”,但“老实说,我都不愿意写。”毛泽东解释三篇文章写作的深层背景说:“第一篇在延安,1939年斯大林60寿辰时写的”,当时欧战爆发,苏联需要我们的支持,我“抛弃个人感情,向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领袖祝寿”。“第二篇在莫斯科,是1949年他70寿辰…  相似文献   

14.
美国著名作家埃德加·斯诺1937年访问延安时,在和毛泽东的一次谈话中曾经问道:“国民党方面认为,你们的周兴是中共的特务头子,您以为如何?”毛泽东回答说:“我以为周兴是无产阶级的宝剑!”1962年,毛泽东又在“七干人大会”上风趣地说:“唐朝有个周兴,是酷吏,残害百姓。我们的周兴是保卫人民的。”  相似文献   

15.
<正>“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毛泽东熟稔中国历史,对于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留有诸多评批。其中,被明代思想家李贽喻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不仅是毛泽东诗词歌咏最多的古代帝王,也是毛泽东评批次数最多的古代帝王。对于这样一位在历史上存在争议的中国古代第一位封建君主,毛泽东有着怎样独特的见解与评价呢?一、肯定功绩:“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毛泽东评价秦始皇的总体态度是“一分为二”。1975年,当时在毛泽东身边为他读书的芦荻曾就秦代政治史和秦始皇的历史地位请教毛泽东,毛泽东明确表示:  相似文献   

16.
1975 年,邓小平全面主持党政军的工作,由此开始了1975年的全面整顿。而军队整顿,则是各项整顿中的一个重要方面。197年的军队整顿,是由邓小平和叶剑英共同主持的。通过军队整顿,枪杆子牢牢掌握在忠于党、忠于人民的马克思主义者手里,为 197年10月粉碎“四人帮”做好了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对后来的中国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邓小平在1975年军队整顿期间提出的各项思想,也成为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开端和重要内容。 1975 年,邓小平全面主持党 人被责令停职反省。同时中央决 军队整顿的指示,对军队建设具有政军…  相似文献   

17.
“四人帮”继续兴风作浪在中共中央的两个决议发布后,“四人帮”继续在全国掀起更大规模的“批邓”运动。在连篇累牍的报道、社论、批判文章中,他们把“党内最大的不肯改悔的走资派”的帽子扣在邓小平的头上,说他“就是这次大刮右倾翻案风,直至天安门广场反革命政治事件的挂帅人物”。他们指责,“‘三项指示为纲’,是邓小平翻案复辟的政治纲领”;“争夺思想阵地”是“舆论准备”;“首先抓班子”是“组织措施”;“全面整顿”是“行动部署”。他们反复论证“资产阶级就在共产党内”的论断,宣扬“从民主派到走资派”的公式,宣传“走资派还在走”,号召起来斗争。  相似文献   

18.
刘志青 《党史博览》2011,(11):30-34
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主要部署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工作,一般每年召开一次。1961年至1971年,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受到严重干扰,10年没有召开过中央军委扩大会议。1975年,叶剑英遵照毛泽东的指示,主持召开了中央军委扩大会议。这次会议,以军队整顿为中心,成为全面整顿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1956年9月间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七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说:“至于陈云同志,他也无非是说不行、不顺。我看他这个人是个好人,他比较公道。能干,比较稳当,他看问题有眼光。我过去还有些不了解他,进北京以后这几年,我跟他共事,我更加了解他了。不要看他和平得很,但他看问题尖锐,能抓住要点。所以,我看陈云同志行。至于顺不顺,你们大家评论,他是工人阶级出身。不是说我们中央委员会里工人阶级成分少吗?我看不少,我们主席、副主席5个人里就有一个”。本文拟对毛泽东与陈云的友谊与交往作些探讨,不足之处,欢迎指正。稳定物价的斗…  相似文献   

20.
上山下乡的启动湖南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叶。其历史背景有三:一是当时有一部分城市中小学毕业生既不能升学,也不能就业。二是由于农业合作社的高速发展,需要一大批财务会计、记工员、扫盲辅导员等。这一大批人到哪里去找呢?毛泽东说,可以动员大批的中小学毕业生去做这个工作。他还说:“一切可以到农村中工作的知识分子,应当高兴地到那里去。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三是实施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的需要。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的《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中写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