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积极防御思想"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对军事工作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积极防御"思想为落实"安全第一"思想提供理论指导,为警卫部队建设及运用支援力量指明方向,明确警卫勤务的前期工作重点.加强理论研究工作,建设强大的警卫部队,创造强大的警卫态势,强化统一战线的作用,打击直接威胁警卫安全的敌对组织.  相似文献   

2.
李全庆 《传承》2009,(6):136-137
"积极防御思想"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对军事工作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积极防御"思想为落实"安全第一"思想提供理论指导,为警卫部队建设及运用支援力量指明方向,明确警卫勤务的前期工作重点。加强理论研究工作,建设强大的警卫部队,创造强大的警卫态势,强化统一战线的作用,打击直接威胁警卫安全的敌对组织。  相似文献   

3.
积极防御思想与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成 《公安教育》2006,(2):46-47
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毛泽东同志根据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在广泛深厚的人民战争的基础上,总结长期革命战争的丰富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贯彻积极防御的方针原则,并形成独具特色、内容丰富的毛泽东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其基本内涵是:在敌人向我发动进攻后,我先主动退让一步,或坚守某些要点,努力创造有利于我而不利于敌的条件和态势,利用人民战争的有利条件,以战役战斗的外线速决的进攻战,歼灭和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争取局部主动,逐步转化敌我力量对比,改变战略上的被动态势,而后适时的转入战略反攻,争取最后的胜利。积极防御战略思想中关…  相似文献   

4.
陈效卫在《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6年第2期撰文探讨邓小平“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思想的发展。“积极防御”是中国传统军事理论的精华之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数十年间创造性地发展了这一理论。邓小平在继承毛泽东“积极防御”军事思想的同时,根据世界战略格局的变化和战争与和平新形势的准确判断,站  相似文献   

5.
王传泉 《春秋》2016,(1):18-19
当上了八三四一部队的警卫战士 “八三二四一部队”是中央警卫团对外使用的部队代号,从1964年一直用到毛主席去世之后。1970年12月,我从荣成滕家西仙村参军入伍,到了这个部队。我们部队担负着党中央、毛泽东主席的警卫任务,  相似文献   

6.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是毛泽东统战理论的根本战略思想吴艳春作为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的主要法宝之一的统一战线,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毛泽东的统一战线理论中,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又是其根本战略思想。我们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直至最终取得革命和建...  相似文献   

7.
坚持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立足于打赢现代条件下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是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邓小平在继承毛泽东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基础上,根据现代战争的特点赋予一系列新内容。认真学习、研究和实践这一方针,是我军建设的一项重要历史性任务。 一、正确地判断战略形势 正确地判断战略形势,是贯彻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进行高谋略运筹的客观依据。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在建国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曾错误地认为战争已经迫在眉睫,在战略上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全国一直处于临战状态,从而把有限的财力物力过多过快过急地用在战争的直接准备上,既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军队现代化建设。但到70年代后,国际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邓小平以一个久经沙场的无产阶级战略家的风范,一改过去那种与阶级斗争为纲相连带的仅仅从政治角度判断形势的传统偏见,从政治和经济相结合的新视角观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通过在警卫搏击课程教学中强化体能训练,观察学员在实施强化体能训练教学前后的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的变化,探究体能训练在警卫搏击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以及如何的体能训练能更好地提高学员的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立足历史和时代高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借鉴人类文明积极成果,认真应对严峻挑战而提出来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和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理论精髓,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0.
娜芹 《前沿》2003,(9):30-32
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既是对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实施过程中正确经验和成果加以继承和发展的结果 ,也是对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在实施过程中失误和教训加以纠正与借鉴的结果。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对世界形势和发展趋势作出了正确的判断 ,阐明了中国在当前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外交工作的主要任务 ,适时提出一系列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策略原则。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仍然是中国在当前正确判断国际局势发展 ,制定对外政策 ,开展外交活动的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11.
文化大众化思想是毛泽东文化理论中极富特色的组成部分。从历史逻辑看,毛泽东文化大众化思想经历了一个初生萌芽、不断形成、逐渐成熟、继续发展的递进过程。从主要内容看,毛泽东文化大众化思想包括文化根本来源大众化、文化丰富内容的大众化、文化表现形式的大众化、文化创作主体的大众化和文化服务对象的大众化等具体内容。从时代价值而言,毛泽东文化大众化思想对于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大众属性、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的文化权益和促进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健康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学者对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既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也诞生了一大批很有影响的学者。对这些研究成果做一个系统梳理,可以归纳概括出学者们研究的角度,以及有待深入研究的领域。从横向的角度概括已取得成果的特点;揭示研究学者们研究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思想所经历的阶段,以及每一个阶段的特点;已有成果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包括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形成、理论体系、特征、作用和局限性等仍具有一定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张国 《桂海论丛》2013,(6):16-19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多篇重要的讲话、报告和文章中探讨了在当时的历史背号下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问题,其内容主要涉及到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等方面。进入21世纪,中国共产党人重温毛泽东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党建思想,对做好新时期的党建工作给予诸多而有益的重要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4.
民主革命时期,基于党内存在不适应革命需要、不符合党的宗旨和性质的状况,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从遵循政党自身建设规律和社会活动规律出发,对党的指导思想、思想建设、作风建设进行了科学化的探索。而重视调查研究、注重从实际出发;重视把党的建设科学化体现在常规工作中则是毛泽东科学化探索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吏治思想主要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深受中国传统吏治文化的影响,与毛泽东个人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具有密切的联系,有毛泽东个人品质的影响。毛泽东吏治思想的目的在于为中国共产党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人民服务既是毛泽东吏治思想的基本内容又是其吏治思想的目标,反映了在行动和目标上保持高度一致的特性,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高度统一。毛泽东对于吏治基本方法是强调通过社会主义民主,通过反对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让人民监督政府,人人负责,以保证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相似文献   

16.
四十多年以前出版的日本版《毛泽东集》、《毛泽东集补卷》所署文稿的日期,有不少是准确的,并有精到之处,也有一些不准确及失误。  相似文献   

17.
邱荷 《桂海论丛》2011,27(4):80-84
毛泽东学习观的内容大致可以概括为六个方面,即学习的宗旨、原则、内容、态度、方法和目的。毛泽东的学习观对今天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有重要启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人民群众的实践结合起来,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18.
周杨 《桂海论丛》2013,(4):68-72
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60多年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了社会管理思想。毛泽东在探寻社会主义建设中蕴含着社会管理的理念雏形,邓小平围绕经济建设对社会管理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江泽民从加强党的领导、基层民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等方面推进了社会管理建设,胡锦涛进一步创新和完善了社会管理体制,使我国社会管理在理论和实践上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李合敏 《桂海论丛》2010,25(2):12-17
关于建成社会主义的标准问题,是毛泽东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不仅在其提出的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中蕴涵了建成社会主义的标准,而且随着实践和认识的发展,他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新的探索,提出了一些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思想观点,指导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但由于时代、实践和认识的局限,他未能真正摆脱苏联模式和"左"的影响,在建成社会主义的标准上日益注重生产关系的变革而忽视生产力的发展,这不能不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贾龙 《青年论坛》2014,(3):47-50
毛泽东的群众观内涵十分丰富。毛泽东的群众观重视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中的主体地位,要求正确处理领导和群众的关系,强调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这对于当前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利于寻找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突出的"四风"问题的思想根源以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长效机制建设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