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一、促进观念转变。大力开展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必须更新发展观念,理清发展思路,辩证地认识物质财富的增长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转变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必须辩证地认识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转变把增长简单地等同于发展的观念;必须辩证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转变单纯利用和征服自然的观念。在发展思路上要彻底改变重开发、轻节约,  相似文献   

2.
王圣祯 《奋斗》2023,(7):46-4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并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我们要深刻认识这一战略部署的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一、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重大意义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就是要尽快彻底改变过去那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摆脱经济发展对高消耗、高排放和环境损害的依赖,转向经济增长与资源节约、排放减少和环境改善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3.
沈政 《新湘评论》2005,(9):15-18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湖南正处于新型工业化发展阶段和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经验表明,这一时期正是人与自然矛盾最为突出的时期。建设“生态湖南”,就是遵循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以最小的环境资源代价谋求经济社会最大限度的发展.既不为发展而牺牲环境,也不为单纯保护环境而放弃发展.坚持利用和保护相结合、开发和建设相协调,实现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也是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宏伟工程。  相似文献   

4.
在发展经济与减少排放问题上,目前有两种错误的倾向,一种是只顾经济增长,不顾环境保护;另一种是只强调生态环境,而忽视经济发展。在这一问题上唯一正确的观点是坚持辩证思维,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要以人为本,一切发展都要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时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把"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5.
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绿色发展是以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为基础,立足绿色经济增长方式,兼顾经济效益与重大生态效益,强调经济—社会—环境的共生协调,实现传统“非绿色发展”模式向“绿色发展”模式转变的动态过程。绿色发展理念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价值取向,以绿色低碳为主要原则,以生态文明为基本抓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绿色发展理念的集中体现和精髓,为经济发展划定了生态保护红线,是贵州走向绿色发展之路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发展模式相继经历了以制度创新和对外开放、以推进信息化和可持续发展为主要内容的两次创新,成功地探寻到了顺应世界潮流的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既突破了苏联东欧国家的传统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模式,又超越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传统工业化发展模式。这两次探索的飞跃,不仅在于党对中国基本国情的深刻认识,还在于党以全球战略眼光和全球战略意识,将当代中国工业化的发展置于世界工业化进程中进行考察,对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工业化与世界工业化关系所作的辩证思考。这一探索视角的转变,凸现了其对新世纪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引言:“资源瓶颈”和“环境危机”,是当代的两大痼疾。,而其背后,传统的粗放型和外延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屡遭诟病。难道经济的增长就得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当新型工业化的大旗被我们高高擎举的时候,一种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也呼之欲出、这就是——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8.
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马凯 《求是》2005,(16)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资源消费量急剧增加,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是我国今后经济社会发展应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各领域各环节,通过采取技术和管理等综合措施,厉行节约,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满足…  相似文献   

9.
循环经济:新型工业化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言:“资源瓶颈”和“环境危机”,是当代的两大痼疾。而其背后,传统的粗放型和外延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屡遭诟病。难道经济的增长就得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当新型工业化的大旗被我们高高擎举的时候,一种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也呼之欲出。这就是——循环经  相似文献   

10.
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经验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循环经济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将物质流动方式由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线型模式,转变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闭合循环模式。通过在生产和服务过程中贯彻“减量化、再使用、资源化”(简称3R原则)的减物质化原则,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废弃物排放的最小化,从而达到节约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循环经济使人类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使传统的高消耗、高污染、高投入、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为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模式。这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深刻反思的结果,是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11.
要将人口、资源和环境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防止“环境贫困”,追求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共赢”。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能源资源是人类生存、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 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保障。“十一五”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一个重要指标。要求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为了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这个重要的资源指标,更好地应对我国能源资源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严峻挑战,在全社会形成资源节约的增长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积极实施节约能源资源战略是推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3.
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良性互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形成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良性互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良性互动,是指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为先导,以基础产业和传统产业为支撑,使工业化和信息化相辅相成,协同发展,对经济增长产生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这要求既解决工业化过程中的跨越式发展问题,又要合理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既要发挥基础产业和传统产业的支撑作用又要以现代科技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既要使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起到战略性、主导性作用,又要扶植劳动密集型产业…  相似文献   

14.
伏来旺 《实践》2004,(6):34-3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一观点最本质的内容是可持续发展.在认识上必须解决好人与自然、资源开发与永续利用、经济增长与人的健康成长及人才的作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5.
赵建军 《当代贵州》2008,(10):40-41
以建设生态文明为契机,把贵州的资源、环境比较优势转变成后发优势,从而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主张,对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遏制环境污染加重势头,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引导性、基础性、根本性的重大意义。建设生态文明,对于贵州这样一个欠发达、同时资源环境比较优势显著的地区,  相似文献   

16.
《理论导报》2012,(10):15-15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思想,标志着我们党发展理念的升华和对发展与环境关系认识的飞跃,开启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7.
略论生产活动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活动是人与自然相结合的生命存在和活动方式,它既是人从自然中生成的标志,又是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得以生成的基本环节。人类历史就是人与自然及其相互关系随着生产实践活动的扩展和深化不断生成、不断呈现的过程。在现时代,面对环境恶化、资源匮乏、生态失衡等种种危及人类生存的全球性问题,我们必须树立科学的生产发展观,树立人与自然整体价值观,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人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自觉调整人类的生存方式与生产目标,从而促进人与自然这一生态系统的和谐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总被引:133,自引:0,他引:133  
党的十六大提出,我国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精力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从我国面临的经济高速增长、环境状况严峻、资源相对缺乏的形势出发,要完成这一目标,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是重要的战略选择。循环经济是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践模式,它强调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表现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方式,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胡锦涛总书记在2003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  相似文献   

19.
我国循环经济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循环经济模式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最高形式,是世界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大潮流。多年来,我国基本上沿袭了“高开采、大生产、低利用、高排放”的粗放式工业化道路和“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消费道路。这说明我国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是以高昂的环境成本为代价的。当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持续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20.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经济发展取得辉煌成就。但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系列生态、能源问题,导致人与自然不和谐。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