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7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一次明确区分了"建立"和"建设"小康社会的概念,指出小康社会是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全面建设阶段;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现代化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重要的具体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
“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应坚持真理,勇于探索。”这是我的老师——李思教授对我们中青年史学工作者的殷切希望,也是他对事业的执著追求。 李老师长期致力于中共党史的教学和研究,现任省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福建师大中国革命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在30多个春秋的治学生涯中,他以孜孜求索真理之心,把毕生热血溶进自己所酷  相似文献   
3.
《中共闽浙赣边区史》于1993年9月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今年4月举行了首发式.为了深入对这部史书展开讨论和研究,5月17日,闽浙赣党史领导小组和福建师范大学党委联合在福建师大专家楼召开书评座谈会.闽浙赣党史领导小组成员左丰美、苏华、黄庚禹、张翼、林志群、王村民、张次愚等,福建师大校长陈一琴、中共福建师大委员会副书记胡绍樵等有关领导同志以及我省史学、理论界专家学者和《中共闽浙赣边区史》编写组成员共30多人出席了会议.现将部分领导同志和专家学者的发言摘要如下:王大同(福建师大历史系教授):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程中,开始了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转轨。经过30多年的艰辛探索,形成了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思想及战略体系。从区域科学发展的角度重新审视新时期党对统筹区域协调发展问题的探索,我们可以获得新的有益启示和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发展模式相继经历了以制度创新和对外开放、以推进信息化和可持续发展为主要内容的两次创新,成功地探寻到了顺应世界潮流的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既突破了苏联东欧国家的传统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模式,又超越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传统工业化发展模式。这两次探索的飞跃,不仅在于党对中国基本国情的深刻认识,还在于党以全球战略眼光和全球战略意识,将当代中国工业化的发展置于世界工业化进程中进行考察,对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工业化与世界工业化关系所作的辩证思考。这一探索视角的转变,凸现了其对新世纪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落后农业大国的中国国情,着眼于世界工业化的发展规律和趋向,创造性地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创建新民主主义社会,将实现中国新民主主义工业化和解决"三农"问题紧密结合起来,提出了实现新民主主义工业化与解决"三农"问题路径的关系、新民主主义工业化进程中的城乡关系及工农业关系的思路。这些探索,限于历史条件和受实践经验的制约,虽未在理论和实践上完全展开,但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推动工业化进程中如何协调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最初起点,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如何正确处理工业化与"三农"问题的关系,这是经济落后、传统农业居优势的中国经济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在新中国启动工业化初期,聚焦于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工业化道路与"三农"的关系、城市工业化与农村工业化的关系等方面,获得了不少创新性的认识成果.从新中国工业化发展60年的历史长跨度审视,改革开放前党对工业化与"三农"问题关系的探索,虽然有其历史局限性,但独特的探索视角和取得的初步成果仍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改革开放前后的探索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内在联系,改革开放前积累的经验教训也为改革开放后的继续探索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我国典型的发展中大国特征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区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居极为重要的地位。因此,从我国特殊的国情和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尊重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并以世界经济大系统的眼光,选择正确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共同富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新中国成立后近30年间,我国总体上实行的是一种以国家投资向内地大幅度倾斜为基本特征的区域均衡发展模式。其结果,一方面为中国内地的工业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另一方面则人为地抑制沿海地区发展而使包括内地的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相似文献   
9.
世纪之交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纪之交,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面临国际国内新的形势,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从理论上深刻阐发了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同时,在我国现代化第二步目标即将实现和向第三步目标迈进之际,又紧紧把握历史机遇和迎接世纪新挑战,开始从总体上思考党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重点从“第一个大局”向“第二个大局”的转变问题,不失时机地作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及一系列缩小地区差距的方针政策,并提出了区域战略重点转移到“第二个大局”的东西部联动与合作的新思路,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城乡关系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60年来城乡关系经历了工业化初期典型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向工业化中期过渡阶段以农村土地经营制度和城乡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创新和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全面转向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制度创新,初步搭建起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制度框架。这个过程,既反映了世界工业化进程的一般规律,又具有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独创性和丰富性。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并最终走向一体化,不仅要加快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转变,而且必须突破两种不平等公有制的理论禁锢,加快涉及城乡之间根本关系的一系列传统社会主义制度的彻底变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