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健全政府职责体系是我国政府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任务之一。当前,我国政府在横向与纵向间政府职责体系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本文以英国、法国、德国这三个涵盖了单一制与联邦制的西方国家为例,在横向与纵向分解上分别对这三个国家的政府职责内容、相互关系以及运行机制进行了简要的研究与分析,以期得出对我国进行政府职责体系改革有益的参考与启迪。经分析发现,在横向上,"大部制"改革仍是主流趋势,但各国更注重的是在本质上提升部门分工合理性以及部门行政效率,而不是表面上部门数量的增减;在纵向上,各国均实行职责异构模式,对中央与地方政府职责体系做出了科学与明确的划分,并以法律与财政等手段确保其职责体系能够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2.
在中央推行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之后,地方政府必然迎来新一轮的机构改革,各地如何选择自身的改革路径和方案,将是地方政府面对的问题.目前,我国的地方政府机构设置,仍然存在着机构林立、职责交叉、政出多门、相互推诿挚肘等问题,势必会影响地方政府服务水平.大部制改革的本质是解决“三权”的合理划分与相对分离.大部制下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应遵循满足需要、总体统筹、系统整合、制约协调、总揽分别的原则,既要体现与中央大部制改革的对应性又要体现自身特色,从国家权力结构上予以推进.这些问题的解决之道,就是在地方政府推行大部制改革,科学合理地设计地方机构改革方案,并加以有效组织实施.  相似文献   

3.
崔宏 《人事天地》2010,(21):27-28
实行"大部制"是机构改革的努力方向,此次机构改革,其主要任务就是整合职责相近交叉、职能相通交汇、职权相向交融的部门,实现政府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原人事部门和劳动社会保障部门整合成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是典型的"大部门",整合后的人社部  相似文献   

4.
关于议事协调机构的改革是中国政府机构改革中的一个新课题。在OECD国家的政府组织体系中。设置协调机构业已成为处理跨部门间协调事务的普遍组织手段。OECD国家政府组织体系中的协调机构,主要包括广义型协调机构、专项任务型协调机构、复合式协调机构、府际关系协调机构这四种类型。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这些协调机构一般数量较少、运作较为规范,这主要是源于它们政府横向间机构设置的“大部门体制”、政府纵向间职责配置的“职责异构”、机构的职责重心在于咨议、注重管理的制度化和程序性等因素。  相似文献   

5.
当前,机构改革已由中央政府向各级地方政府逐步推进。然而,政府职能的转变是机构改革的关键,是衡量机构改革成功与否的最重要标志。中央政府机构改革如此,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更是如此。相比较而言,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任务更艰巨,难度更大,困难更多。简而言之,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更具艰巨性和挑战性。所谓地方政府职能,是指国家地方行政机关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行使行政权力的过程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功能。转变地方政府职能是指以行政权力为基础的地方政府职责、功能的变化、转换与发展,它意味着地方政府行政权力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政府职责体系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之一。自20世纪末以来,国内学者开始对政府职责体系展开研究并取得一系列成果,有力地促进了政府间关系的调整。在既有研究中,学者们不仅从认知、领域、路径等向度探究了政府职责体系的学理问题与优化路径,还创建了职责同构这一经典的分析框架,用以对我国特殊的纵向机构设置与职责配置方式进行剖析。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学者们对职责同构及其对立模式职责异构的认识也在发展,更加强调理性看待这两种模式的优缺点,找寻适合我国实际需求的道路。然而,已有的研究成果还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进一步完善与扩展。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对"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作出了总体部署.我们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在明确改革的总体目标、遵循改革的基本要求、重视改革的科学方法的前提下,确定今后5年改革的重点任务:(1)着力转变和科学配置政府职能;(2)合理确定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行政人员和行政支出规模;(3)调整优化各级政府的横向组织机构和中央与地方政府的纵向组织机构;(4)改革创新政府的决策机制、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5)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确保行政权在法治的轨道内运行;(6)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清正廉洁、作风优良的高素质政府公务员队伍.  相似文献   

8.
十一届全国人大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及新一届政府的组建让党在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大部制"改革由构想变为现实,国务院机构改革进入实际操作阶段,"大部制"改革路线图逐渐明晰.而此次改革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的五次政府机构改革的基础上、电子政务建设卓有成效的背景下进行的,所以在信息化时代探索新一轮改革卓有成效的路径模式,有必要充分发挥电子政务在"大部制"改革中的工具媒介和推动作用,为"大部制"改革实践的成功开展提供技术支撑,而"大部制"改革亦反作用于电子政务,促进其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9.
崔宏 《人事天地》2010,(25):27-28
实行“大部制”是机构改革的努力方向,此次机构改革,其主要任务就是整合职责相近交叉、职能相通交汇、职权相向交融的部门,实现政府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原人事部门和劳动社会保障部门整合成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是典型的“大部门”,整合后的人社部门其职能更广、职责更重、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对"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作出了总体部署。我们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在明确改革的总体目标、遵循改革的基本要求、重视改革的科学方法的前提下.确定今后5年改革的重点任务:(1)着力转变和科学配置政府职能;(2)合理确定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行政人员和行政支出规模;(3)调整优化各级政府的横向组织机构和中央与地方政府的纵向组织机构;(4)改革创新政府的决策机制、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5)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确保行政权在法治的轨道内运行;(6)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清正廉洁、作风优良的高素质政府公务员队伍。  相似文献   

11.
实行"大部制"是机构改革的努力方向,此次机构改革,其主要任务就是整合职责相近交叉、职能相通交汇、职权相向交融的部门,实现政府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原人事部门和劳动社会保障部门整合成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是典型的"大部门",整合后的人社部门其职能更广、职责更重、职权更优.如何尽快以机构整合为契机,有效实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快速发展,为全市"二次创业"、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柳州提供人才智力保证和民生发展保障,是新一届班子的光荣使命和巨大考验.  相似文献   

12.
“大部制”是一种按政府综合管理职能合并政府部门,组成超级大部的政府组织体制。中国的“大部制”改革是在政府本位的管理模式向社会本位的服务模式转变的背景下发生的。按照“大部制”改革的合法性、法治性、透明性、责任性、回应性、有效性、参与性、公正性、民生性、民权性等基本原则和决策核心统一化、执行集中效能化、监督独立透明化等基本思路,我国地方“大部制”机构设置改革的理想型方案是在借鉴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地方政府机构设置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具有较强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13.
政府职责动态配置问题在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实践及学术研究领域日益突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开展了八次规模浩大、积极推进的政府机构改革,涉及组织转型、职能转型、治理转型等重要议题,更使政府职责动态配置有了前所未有的现实紧迫性。作为国家治理关系的形塑,政府职责动态配置状况同时创生着转变政府职能的绩效与政府机构改革的绩效,事关深化机构与行政体制改革全局。动态配置政府职责,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组织保障,是提高政府机构效能的重要抓手,是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途径,必须遵循政府职能转变及政府机构改革的内在逻辑,从横向均衡与纵向融合两个层面满足政府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实践的需求,以多元协同与效能提升相统一为切入点,探讨政府职责动态配置的可行路径。这种内在逻辑与可行路径的寻绎与发挥,将为深化、拓展政府职责动态配置研究提供助力,彰显其学术与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是我国政府大部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措施。在推进大部制改革的过程中,部分地方政府进行了积极实践和有益探索,提出了一些具有重要价值的理论问题,学界对此进行了一定研究。分析地方政府推进大部制改革的实践经验,总结当前学界的研究成果,对于完善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构建服务型政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政府每5年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机构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陕西自1982年起进行了省级政府机构改革,尤其是2013年的改革有力地推动了政府职能转变;规范了机构编制管理;进一步调整优化了组织结构,理顺了职责关系,完善了相关管理体制。进一步优化组织结构、推进政府机构改革,陕西应从做好机构改革工作的统筹规划和安排,因地制宜地探索推进大部制改革,着力推进机构合并,加强立法,尽快健全完善相关法规制度,制定与机构改革相配套的分流人员安置政策,以及不断推进机构改革工作常态化等方面整体推进,尽快形成权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转高效、法治保障的地方政府机构职能体系。  相似文献   

16.
广东顺德"大部制"改革,41个机构变成16个,上海浦东政府机构数量大幅精简,天津滨海新区着手十项改革,"大部制"改革正以接力棒的形式向全国蔓延。从组织理论上看,"大部制"改革是调整组织结构、应对组织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在现实的实行过程中,"大部制"仍然存在一些困境,必须有相应的解决措施,才能保证"大部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我国跨省流域生态补偿的实践寥寥,其面临的主要困境是政府内在动力的不足和外在的制度保障不充分,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政府环境责任纵向配置的不合理、政治集权下的行政考核机制致使地方政府"唯经济是瞻"和流域生态补偿模式单一化所产生的弊端。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将中央政府纳入,起到了利益协调作用,并建立了稳定的财政保障制度和设立了中立的评估机构,突破了跨省流域生态补偿实践中的困境。但要从根源上解决跨省流域生态补偿问题,需要加强横向政府问责,构建纵向的有差异的政府责任,改革我国流域管理体制和实现多元化的补偿模式。  相似文献   

18.
大部制:当前我国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总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大方向是实行大部制,实行大部制有利于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解决长期存在的职能过度交叉问题,有利于行政组织决策、执行、监督的分离,有利于降低行政成本,有利于转变政府直接进行经济干预和市场管理的传统做法。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应与持续的外力推动相结合,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监督体制相结合,与建立和健全法制相结合,与地方实际相结合,并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深圳市大部制改革的跟踪调查发现,大部制改革后,深圳的政府机构得到优化,资源得到整合,管理层级实现了扁平化,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相互监督和协调的运行机制得到了初步的完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行政效率。但是以激进方式推进的大部制改革,尽管从形式上实现了组织的扁平化,但大部制改革的最终目标并未完全实现。在"委"与"局"的运作模式中,相关的联系制度建立得并不充分,有的部门甚至重新带来了交叉和混乱。在改革存在一定程度的阻力、缺乏内生动力和需要政治强力介入的背景下,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制度约束和公民政治参与是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在自上而下的"大部制"改革过程中,"监督"一直是"行政三分"探索的一个重点与难点"。行政监督"直接关乎"大部制"改革的成败。当前的具体国情和一些实施"大部制"改革的地方特色模式,把"行政监督"作为单独的一个模块置于大部制改革的环境下,监督权的设计和配置大都局限于行政内部,缺乏独立性,监督权的实质意义甚微。在落实三分制改革过程中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督机制是其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