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间的交流日趋紧密,外语教学的目的不再是仅仅培养纯语言能力的人,更需要将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发展,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为此,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承担着他们跨文化教育的引领者的作用。本文所探讨的是教师应如何进行自我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从而在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教育中扮演好引领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2.
目前最具影响力的互联网治理机制是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和它的挑战者——联合国系统下的三个机构:国际电信联盟、信息社会世界峰会和互联网治理论坛。这两套互相竞争的机制各有不足之处,前者合法性不足,后者有效性不够。但这只是互联网治理困境的表象,其深层原因不仅在于网络安全问题本身的复杂性,还和国际体系转型过程中全球治理的困境密切相关,集中反映在三大矛盾上,即霸权国和国际社会的矛盾、中关之间的矛盾以及国家行为体和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的矛盾。任何国际治理机制的有效性和合法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新兴大国的参与,互联网治理机制也是如此。基于此,中国如果能在其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将对互联网治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区治理中的政府角色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我国经济与社会的转型,决定了社区治理中的政府职能必然会转变。本文从社区治理概念出发,分析了社区治理中政府角色转变的动因,并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探讨了新时期我国社区治理中政府角色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公民有序参与角色的现代转型表现在公民参与由"被动型"管理客体向"主动型"治理主体,由"人治型"管理客体向"法治型"治理主体的角色转型。公民有序参与角色的现代转型是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需要,而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和公民参与角色的现代转型,制度现代化是一个关键。因此,从制度建设角度来探讨公民有序参与角色转型及其路径,通过制度安排来提升公民制度参与的权利意识、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对实现公民参与角色现代转型和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辅导员作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面对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的压力与挑战,辅导员在工作中应该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适应时代要求;强化教育引导和学生的自我教育两条主线,扮演好学生成长旅途中的引领者、学生人际关系中的协调者和学生心理问题的调试者三种角色,具备组织管理、心理适应、语言表达和配合协调等能力,为促进高校学生工作可持续发展和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高级人才做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6.
辅导员作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面对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的压力与挑战,辅导员在工作中应该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适应时代要求;强化"教育引导"和学生的"自我教育"两条主线,扮演好学生成长旅途中的引领者、学生人际关系中的协调者和学生心理问题的调试者三种角色,具备组织管理、心理适应、语言表达和配合协调等能力,为促进高校学生工作可持续发展和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高级人才做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7.
刘桂华 《工会论坛》2005,11(3):95-97
腐败是一个世界性现象,在我国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尤为突出。由于市场交易成本的存在,组织就成为经济系统的必然存在,腐败产生的基础是组织治理结构中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因此,如何进行制度创新,提高委托代理链的监督效率是治理腐败的关键。本文通过对政治域腐败的重新界定,对我国出现的腐败现象提出了新的评价标准,并对治理腐败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建立以来的60年里,中国经济体制经历了两次重大转型。在这两次经济转型过程中,陈云作为国家领导人,不仅第一个提出计划经济应该包括市场调节的思想,而且第一个将计划和市场都视为管理和发展经济的手段,并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运用的,即在计划经济下强调发挥市场的作用,而在市场化的改革下强调计划的作用,“众人皆醉我独醒”,在两个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开创性的重要作用,只是在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作用可能要在更长的时间里才会被人们所认识。  相似文献   

9.
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对美国的全球战略进行了调整,提出了旨在制衡中国崛起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在该战略中,美国高度重视传统盟友澳大利亚的价值与作用,将其视为重要战略支点。对此,澳大利亚则做出了积极回应,明确表示坚定地支持该战略,并在军事、外交、经济三个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予以全力配合。澳大利亚在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中扮演了一个"坚定的支持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0.
当下中国,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如何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导向下的文化政策转型,正成为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立足于我国文化政策的发展与转型轨迹,从治理逻辑角度诠释我国文化政策的主导逻辑及其转变动因。首先,我国文化政策的原初逻辑是"党的革命理念"与"国家文化领导权"的确立;其次,我国文化政策的变革创新是向"国家文化领导权"与"市场经济理性"的同构逻辑转型。再者,当今中国文化政策新转型,是迈向"公民权益理性"的文化治理。这种转型的实质在于,"国家文化领导权"的内涵从阶级政治的斗争哲学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性,并从经济理性迈向回归人本价值的文化治理,最终完成文化与经济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由于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和福利国家福利模式的种种弊端,使得社会福利社会化的福利模式被世界许多国家选择和实施,我国也不例外。社会福利社会化要求社会各方共担责任,并扮演相应的角色。社会工作教育者“身在处境中,责无旁贷”,故要扮演相应的多元化的角色,即教育者、研究者、政策影响者和实务者等。而要扮演好多元化的角色,需要一定的角色意识和角色能力作为前提条件。在社会福利社会化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多元化角色的扮演具有一定的意义和功能。  相似文献   

12.
石油在世界经济与世界和平中扮演的角色,决定了中石油必须尽快提高综合实力,为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支持和保证。现代战争对中石油的启示:借鉴作战系统整体对抗的理念,对管理资源进行整合;借鉴作战手段高科技的理念,用好三大技术资源;借鉴作战外交一体化的思想,搭建强大的公共平台。  相似文献   

13.
《外交评论》2016,(5):109-134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进入一个持续深刻变化的过程,"竞争的多边主义"既对此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也揭示了这一变化的主要特征。七国集团(G7)与二十国集团(G20)作为当今全球经济治理乃至全球治理最重要的多边机制,是日本扮演全球经济治理角色的核心舞台,对日本发挥全球治理作用意义重大。但日本在G7和G20中的地位和表现差异明显:G7作为老牌发达工业国家进行全球治理的象征,突显了日本在亚洲乃至在全球的领导大国地位,在日本多边外交中处于核心地位。G20作为应对金融危机和新兴经济体崛起的产物,虽然契合了日本进行政策协调、走出经济困境的现实需求,但也变相削弱了日本在亚洲和世界上的优势地位。总的来说,日本在G7和G20中采取了一种既"务虚"又"务实"的态度和策略:一方面,日本借重G7成员这一身份对其大国地位的彰显作用,极力维护G7及其所代表的旧秩序,另一方面,面对自身经济深陷长期衰退和新兴发展中大国崛起的形势,又不得不根据现实力量对比和政治经济需求,调整其在G20中的态度和立场。  相似文献   

14.
新公共服务是关于公共行政在将公共服务、民主治理和公民参与置于中心地位的治理系统中所扮演角色的一系列思想和理论,借助此理论中的公共价值、公共责任、公民参与等理念,解释昆明市家庭服务业立法政策议题从产生形成、反复论证到被暂缓实施这一过程的原因,凸显政府公共服务精神与战略决策能力在发展民生工程、体现民主与公民权、促进公共利益实现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转型时期,我国的教育公平问题日益凸现。教育福利政策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调节和整合功能,体现了政府发展公共教育服务的责任担当。顺应服务型政府的角色转型,教育福利政策坚持公平正义价值取向的趋势日渐清晰。  相似文献   

16.
温总理在指导云南省抗旱救灾工作讲话中要求地方政府要痛定思痛,加强水利建设,凸显了政府角色在农村用水管理中的重要性。本文从农村用水的属性和政府角色变迁两个角度,强调政府角色在农村用水管理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分析了当前农村用水现状与政府角色失败的内在联系,指出在转型时期多元主体兴起的新形势下,政府应当在治理理念指导下逐步构建一个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农村用水公共行动网络。最后,本文强调了政府要在制度层面、统筹规划、服务和监管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以缓解当前农村的用水危机。  相似文献   

17.
《外交评论》2016,(5):31-54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新兴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作用得到前所未有的体现。以中国为例,在应对1997年及2008年两次金融危机的实践中,中国形成了"有管理的"而非"完全的"资本账户开放政策,对自身乃至世界经济稳定产生了重要影响,丰富并完善了国际经济治理体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注中国实践的积极作用,开始反思既有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承认"有管理的资本账户开放"政策的合理性并在全球进行推广。双向社会化理论是解释中国与IMF互动的可能路径,通过对双向社会化过程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在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的认知转变,同时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开始以自身经验及治理理念更多地影响世界,对国际经济治理产生了积极的建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政府转型、公民社会与中介组织功能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大陆作为一后发型现代化的社会,其改革开放的路径起点是:行政型国家主导。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使得大陆的社会形态也从整体性社会向权力分散性社会转型,政府管理转型也就成为历史的必然。大陆政府管理转型包括结构转型、制度转型、战略转型与策略转型四方面。而政府管理转型的重点应在于:拓展有利于公民社会成长的“制度空间”;加强政府同处于“国家活动范围之外”的社会公益组织,即同社会中介组织建立一种互动与合作关系。中国社会中介组织兴起对政府治理变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具有社会资本优势的“公民社会”及社会中介组织在构筑多元主义治理结构过程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在政府管理转型过程中,社会中介组织具有治理供给、冲突缓解、张力维持与交往网络形构等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19.
顺应城市化基本规律,中国式城市化先后经历了地理空间、社会空间和数字空间的三次转型。从外部扩张到内城更新,从城市治理到区域联动,从社区治理到数字孪生,中国城市理论支持了中国式城市化的政策选择。城市空间的三次转型既推进了中国城市政策的持续演进,也带来城市治理工具的迭代。同时,由于规模治理的秩序性约束,中国客观存在的身份差异与区域差异决定了中国式城市化必然有一个渐进过程,有一个空间互动和制度嵌套的过程。但是总体上看,从区域治理、社会治理到数字治理,从土地城市化到人口城市化,中国式城市化逐渐形成了人民至上的核心理念,形成了政策演进的权利主线,走出了人口大国社会发展的独特道路。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制度"观点认为公职人员的角色是执行当选官员所做出的决策;另一种"公共"的观点则认为公职人员的知识和培训使得他们能够履行"专家市民"的角色,来构想公众的私人生活以及未来可能比现在更好的前景。文章在描述这两种观点的基础上评估了公众参与的情况以及对治理的看法;最后展示了公职人员如何帮助公众塑造一个理想的未来,即使是公众没有直接参与政策项目的制定与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