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每年4月5日,人们都要携带酒食果花、纸钱等物品,按照传统习俗到祖先或故人的墓地去祭拜。和我国一样,世界各国每年也有为死去的亲人、朋友祭奠致哀之日,我们亦可称其为外国的“清明节”。  相似文献   

2.
与一些从国外舶来的“洋节”受到热情追捧相比.我们自身的传统节日却日趋遭人冷落.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一方面,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这些与农耕文明联系在一起的传统节日.在商业文化泛滥的今天,其中的许多传统习俗已逐渐被人们摈弃。另一方面,在文化政策的制定方面,传统节日往往又被忽略。除春节之外,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都没有被纳入我国的国家法定节假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对这些节日的重视。于是,清明节成了“扫墓节”.端午节成了“粽子节”……一些传统节日之所以遭受冷落.实际上是它的精神载体不复存在了。尽管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但我们更希望看到,通过保护.人们能够在“健在的节日”中体悟“情感高潮”.而不是在博物馆和影像资料里遥想当年。而重视传统节日这个精神载体,重续传统文化的文脉,是改变传统节日被冷落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山东省章丘市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节”主题活动的第三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摈弃烧纸旧俗,敬献鲜花、种植纪念树、手机短信、网上扫墓和家庭追思会等文明祭扫方式,已为广大群众接受,文明祭扫蔚然成风。  相似文献   

4.
修羽 《公民导刊》2008,(4):53-55
今年,清明节首次首次成为法定节假日。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之一,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虽然各地习谷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相似文献   

5.
林长华 《黄埔》2013,(2):148-150
春光明媚,莺飞草长。农历三月间,在我国传统习俗中,备受重视的节日就是有情有味的清明节了。清明节包含两层意思:一指节气,二指节日。在我国二十四节气中,节气兼具节日的只有清明。清明节不仅是上坟祭祀、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人们认祖归宗、睦亲联谊的一个载体。人们以感恩的心态、敬祖的情感,将一片无尽的思念默默传达,把一种优良的节俗绵绵传承。  相似文献   

6.
正清明是节气,是节日,更是文化。清明文化是两岸共同的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作为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清明节将节气日与民俗节日融为一体,是天时与人时的合一,清明礼俗文化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传统观念。千百年来,时代虽然在变,但清明的节日文化却一直被两岸人民代代相传并不断丰富着,由清明节衍生出来的各种诗文、谚语、民间口头传说以及各类民俗活动多不胜举,清明节带给我们的是丰盈厚重的文明积淀和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7.
王雨 《前沿》2011,(24):186-188
清明节是我国暮春时节一个重要的节日,它兼有节气和节日的双重功能,兼具两种情感氛围,成为人们表达对春季的时间感受和怀念先人的特定民俗节点,是融合上巳、寒食、清明三大时间相近、功能不同的节日、节气的综合产物。本文从清明节的历史渊源、形成过程及具体的形态分析考察了这一重要节日从先秦到唐宋这段漫长岁月的融铸过程。  相似文献   

8.
“清明”一词最先只是阴历二十四节气中一个节气的称谓,据汉代《孝经纬》所载:“冬至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汉代另一书《三统历》描述:“清明者,谓物生清净明洁”。到了明代,有《山堂肆考·时令》明确指出清明这一称谓的来由:“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亮,故谓之清明。”清明节也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大约始于周代,古时清明节的节期很长,前和寒食节(清明前三天)后和上巳节(俗称三月三)相连。从禁火冷食、祭祖扫墓到踏青郊游、娱乐活动逐渐演变丰富起来。清明节于1935年由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  相似文献   

9.
小枫 《前进论坛》2009,(8):23-24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形成了许多传统的节日,比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传统节日历史久远,元旦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春节过去被称为“新年”,按照中国历史上一直沿用的农历,  相似文献   

10.
《精神文明导刊》2011,(3):12-13
为什么叫找回“我们的节日”?它不是圣诞节,不是情人节,不是其他西方节日,是“我们的”。“我们的”是什么意义呢?就是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中形成的传统的节日。这些传统节日是跟我们血肉相连的文化内容。  相似文献   

11.
正走过春光烂漫的三月,我们迎来甲午年温暖的清明——绿,染深了大地,花,香透了城乡。清明节,又叫扫墓节、踏春节、三月节等,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春祭节日,历史上一度成为仅次于春节的盛大节日。在传统社会中,它的节期持续时间较长(五六天到十几天,多地多时代不等),一方面是扫墓祭奠、怀念离世亲人的节日,一方面是踏青嬉游、亲近自然的节日。中国传统节日大都是岁时节日。所谓岁时节日,就是与  相似文献   

12.
《精神文明导刊》2022,(6):32-32
清明节期间,长沙市按照市委、市政府“奋战清明节、打赢歼灭战”的总体部署,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清明祭扫,坚持精准指导、立体宣传、创新服务,积极倡导市民健康祭扫、安全祭扫、文明祭扫、绿色祭扫,有力营造文明、健康、绿色的节日氛围,助力筑牢疫情防控防线。  相似文献   

13.
正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如期而至。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这个节日既庄重肃穆又明亮有力。这一天,我们低头追思逝去的祖辈先人,静思默想当下生活的来之不易。也在这一天,我们接续生生不息的血脉亲情,传承奋斗前行的精神力量,抬头迈向充满希望的明媚春天。秉持清明的文化内涵,清明节不仅是祭祀祖先的节日,也是缅怀先烈的日子。民政部公布的《烈士公祭办  相似文献   

14.
从今年起,清明节将成为法定假日,即由一个民间传统的节日变为国家的法定节日.尽管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就清明节的传统而言,有一部分是古往今来延续不变的.因为,一个节日能长期延续,必定有其人文和自然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17,(8)
<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提起清明,华人会想起唐代诗人杜牧的这首诗。4月4日是清明节,也是连假的最后一天,全台湾都是晴朗无雨、阳光普照的好天气,适合出游、扫墓。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清明节是华人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清明节与纪念亡者有关,在清  相似文献   

16.
刘强 《台声》2010,(5):10-15
清明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祀和扫墓的日子。祭祀则通指祭神、祭祖,有祭天、祭祖,公祭之分。  相似文献   

17.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过传统节日?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怎样过传统节日?“节日”这词从哪里来,是怎么组合成的?“节”字的原意是什么?节日的节字,原本指竹子长叶、分叉的那个地方。竹节的节是本义,节日的节,则已经是引申。了解这一点,我们就能明白:原来,我们祖先是用竹子来比喻我们的过日子,平常的日子就像竹筒,  相似文献   

18.
速读     
《人民公安》2007,(22):7-7
"建议春节假期延长到十天,作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不应该让人们回家过节比参加劳动会战还累,来去匆忙!清明节、中秋节放假应延长到两天  相似文献   

19.
马来西亚全国大大小小的节日和庆典约有上百个,其中政府规定性节目约10个左右。此外,各州现任苏丹州长的生日,都是本州的节日;各民族也有各自的节日,如华人的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印度人的九宵节、盗火节、万灯节等,以及达卡山人的丰收节、伊班族的犀鸟节等。全国性节日除少数有固定日期外,其余的具体日期由政府在前一年统一公布。  相似文献   

20.
海峡两岸拥有共同的中华传统节日。中华传统节日包括年节(除夕和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这些节日,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湾和大陆同属一个中国,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共同拥有这些文化传统,共同受到这些节日的哺育、熏染和精神陶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