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方式。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都强调用良法保障善治。良法是善治的前提和基础,善治是国家治理的价值内涵和追求。选择良法善治,是新时代"中国之治"的客观使然。新时代,我国的国家治理必须在党的领导下,不断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中国建设,实现良法善治。  相似文献   

2.
法治框架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中华文明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和"魂",良好的国家形象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标志,建成法治国家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既定目标。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保障举措是: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制度,构筑国家总体安全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保障理念,确立法治政府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方略,明晰法治社会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主要抓手,运用国际法权威捍卫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3.
"善治",即良好的治理;"善制",即完善的制度。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就是以政治体制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以国家治理引导政治体制改革为内在逻辑的"善治"与"善制"的现代化互动过程。从现代化视角分析,我国国家治理与政治体制改革的互动逻辑,体现在价值耦合性、主体一致性、制度内聚性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法治精神是信息网络危机管理的一个重要基石。在信息网络危机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中,"良法善治"可以充分体现法治精神的根本属性和深刻内涵。"良法"和"善治"应当是探讨如何切实有效地弘扬和光大法治精神的两条研究主线。科学的信息网络法律、法规意味着"良法",是衡量信息网络危机管理的重要价值尺度和理性渴求;客观的信息网络空间治理措施即电子治理意味着"善治",是信息网络危机管理操作的基本范式。在信息网络危机管理中应该坚持法治性原则:正义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反馈性原则和全球化原则。应当建立充分体现法治精神的信息网络危机管理系统:信息网络法律、法规体系和依法电子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5.
法治精神是信息网络危机管理的一个重要基石.在信息网络危机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中,"良法善治"可以充分体现法治精神的根本属性和深刻内涵."良法"和"善治"应当是探讨如何切实有效地弘扬和光大法治精神的两条研究主线.科学的信息网络法律、法规意味着"良法",是衡量信息网络危机管理的重要价值尺度和理性渴求;客观的信息网络空间治理措施即电子治理意味着"善治",是信息网络危机管理操作的基本范式.在信息网络危机管理中应该坚持法活性原则:正义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反馈性原则和全球化原则.应当建立充分体现法治精神的信息网络危机管理系统:信息网络法律、法规体系和依法电子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6.
法治的运行结构"立法—执法—司法"与治理结构"治理主体—治理权力—治理规范—治理效果",都蕴含着法治的治理效能。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应重视从治理结构中发挥法治的治理效能。充分调动治理主体,合理配置治理权力,有机整合治理规范,精确反馈治理效果,是构建法治的治理结构并从中发挥治理效能的重要措施。探寻新时代发挥法治治理效能的路径,必须全面准确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快推进我国法治的理论建构、制度建构和话语建构。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社会管理表述变为社会治理,是中国社会治道之变。鉴于法治是社会治理的根基,其中法治思维是社会治理基本思维模式,法治方式是现代社会的最优治理方式。所以法治型社会治理体制的构建是社会治理范式的历史性飞跃,它是民主+法治的完美组合升级版,是社会治理的简单化智慧,可挈领提纲的制度性化解问题;其终极目的是善治的达致。需明了的是,法治型社会治理模式是立基于"法律主治"的治理模式,承载着民众对生活世界幸福的美好向往,但它绝不是公民幸福的全部。  相似文献   

8.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四个基本路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治理能力中的目标定位能力。"依法治理",是治理能力中的法治能力。"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和民主动员",是治理能力中的民主能力。"共和"是治理能力中的广泛协商能力和包容能力。四大治理能力前后衔接,环环相扣,不仅构成了整体性的治理能力,而且倒逼出整体性的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9.
法治是社会治理方式现代化中体现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依托.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必须把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检察机关作为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以公益诉讼助推社会治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监督方式.检察公益诉讼作为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制度安排,其对于保护国家...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攻坚期和深水区,社会矛盾积聚,稳定风险增大,迫切需要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从依法而治走向良法善治,是法治中国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因此,正确理解良法善治的内涵和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晓曼 《实践》2020,(5):38-39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是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国家及社会治理之关键在于立规矩、讲规矩与守规矩,而法律是最重要的规矩。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依托。  相似文献   

12.
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履行政党利益表达机制,激发社会治理主体活力;善用利益综合思维,明晰国家治理模式,释放最大红利;完善政治录用,提高国家治理执行力;在政治社会化中形成良性沟通与互动,实现善治新常态。  相似文献   

13.
党政统合是一种以基层问题为导向,以层级动员为动力,通过纵向与横向两种方式的运行来进行统领、整合的制度合力,是以党委与政府为组织核心,通过将企业、社会组织、基层民众统合到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动态良性运转的基层治理体系。党政统合具体表现为一种组织、协调、整合、指导、监督的能力,是维系基层政治与社会发展活力的保障,是基层治理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实现的核心动力,也是最终实现"善治"目标的基础与保障。在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唯有充分发挥党政统合的基层治理优势,优化企业在基层治理中的资源配置功能,注重多元社会组织培育,推进公众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完善基层治理的法治保障,才能够真正实现基层治理的现代化,从而真正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史志军 《唯实》2021,(1):64-65
"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深刻指出:"要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政务公开是重要一环,对于凝聚思想共识、优化社会治理、促进问题解决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推进新时代政务公开行稳致远,必须将其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政务公开格局。  相似文献   

15.
悦读     
正《走向善治》作者:俞可平善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种理想状态,是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治理活动和治理过程。本书用历史的眼光、哲学的分析、政治的远见条分缕析地阐明了统治与治理、善治与法治、善治与民主的关系,进而指出善治的丰富内涵以及实现方法。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历史的曲折、民主的细节、法治的思维、政治的蓝图。  相似文献   

16.
实现乡村善治需要构建自治、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自治包含自律与他律两条原则,是法律与道德规则双重约束下的弹性治理,自治、法治、德治互构为一个"三治"结合的"箱式治理"结构。在这其中,法律边界与道德边界规定了有效治理的空间,突破两者的边界为"违法"或"违德"的无效治理。自治在法治与德治所约束的范围内上下位移,形成不同的治理类型。在偏向德治的一方为"德主法辅型自治",偏向法治的一方为"法主德辅型自治",居中为典型的"德法均衡型自治",是最优型治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追求有效治理,应区分失效治理、低效治理与高效治理,赋予乡村善治一定的弹性空间,既要以法治与德治方式促进自治,又要在自治活动中培育深化人们的法治精神与德治观念。  相似文献   

17.
乡村治理是我国基层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提出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背景下,实现乡村治理方式的现代化转型,通过传统的"以礼治村"嵌入"依法治村"的法治方式,构建多元社会治理主体,逐渐培养公民的"法治"人格意识,从而构建一种良性、稳定、长久的基层治理方式。这是我国基层促进经济发展、发展民主政治、稳定社会秩序的一项重大的变革,也是我国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基层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很显然,法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逻辑联系,法治既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前提,又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保障,没有法治,就没有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法治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带来的广泛政治参与提供秩序保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条件下的政府行为划定明确而合理的界限,为国家治理的各项制度的创制和废止提供合法性保障,是国家治理实现社会正义或公正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两个决定,是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现代化建设总布局的"姊妹篇":一个确定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一个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现代国家治理能力表现在国家制度体系的稳定性、国家制度执行的有效性、社会各方参与基础上的资源配置结果的公平正义性等方面。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推进和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20.
正记者: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里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然也包括法治现代化。那么从历史上看,我国法治现代化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李林:法治现代化是近代以后我国社会一些有识之士的崇高追求,但是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才有条件真正迈上实现法治现代化的进程。从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