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法与行政法的关系向来存在一个分与合均两难的悖论;一方面经济法学者无法令人信服地将二者划分开来,而另一方面经济行政法论的主张者也无法解释二者之间诸多的差异.传统经济法理论以行政机关作为干预主体,借行政权干预经济是造成这一悖论的深层根源.新兴的"第四部门"和社会中间层提供了更优的干预主体选择,同时也为悖论的破解提供了一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2.
经济法与行政法的理念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比较:经济法与行政法的法益本位,价值取向,以及二者在国家干预经济领域的作用与特征不同。理念的区别决定了经济法与行政法的角色分工与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价值是法律科学的基本范畴之一,将经济法的价值与一般意义的法以及邻近法律部门,主要是民法和行政法的价值进行比较,从而进一步论证以实质正义、社会效益、经济自由与经济秩序和谐为其独特价值取向的经济法具有独立法律部门的地位和独特的存在价值及意义.  相似文献   

4.
反思与前瞻:中国经济法主体研究3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中国经济和经济法的发展与变迁,中国经济法主体走过了一条从理论移植到制度创新的不平凡历程,并逐步形成了具有独立品性的主体理论和体系建构。在主体角色多元背景下,不平等性和经济性成为经济法主体区别于民商法主体和行政法主体的最鲜明特征。适应政府与市场相互渗透、融合发展而诞生的社会中间层主体,是对经济法主体范围的新拓展。在未来经济法主体的理论研究中,必须坚持传承与发展的总要求,高度重视经济与法律因素的影响,正确把握经济法主体理论研究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5.
由经济法的价值取向透析经济法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的价值是更本质更深层的东西。法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是法的价值范畴中不同层次的概念,法的价值取向不同,其基本价值目标也不相同。经济法的社会整体效益的价值取向,决定了经济法不同于民法、行政法的价值目标的追求,进而使经济法与民法、行政法区别开,这就决定了经济法具有独特的内在规定性:经济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相似文献   

6.
安全是食品的最基本属性,食品监管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食品安全监管于民众权益、社会秩序、经济的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立法漏洞、政府组织机构紊乱、传统文化辩证性、城乡二元经济等障碍。故立一部食品安全法成为必然,但目前学术界存在两大致命性弊病;一是食品安全监管中诸多重大关系未厘清,二是没有结合行政法与经济法来思考食品安全的立法。笔者在对食品安全监管统筹把握后,从经济法与行政法的双重角度对食品安全监管作了具体讨论。  相似文献   

7.
经济法能否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一直是法学界争论的焦点。通过分析经济法理念的概念、含义 ,站在本位理念的视角比较经济法理念与民法理念、行政法理念的不同 ,经济法理念具有独立性  相似文献   

8.
“市场缺陷”的天然存在需要政府干预经济,经济法是调整政府干预经济的最佳法律形式。经济法以经济管理关系为调整对象,从某种意义上说,经济法就是被赋予法律效力的经济规则。这种直接的经济特点,使经济法区别于行政法而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相似文献   

9.
部分法的划分具有相对性。对经济法与民法、商法、行政法之间关系的认识不能绝对化。其间的联系与区别按照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的排列顺序,从民法到行政法,私法属性不断减弱,公法属性不断增长。其中,以社会法为纽带,私法属性与公法属性的消长变化,说明法律对于社会关系的调整,分别有自身的任务和功能,并呈现出相继联结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经济法与人权可持续发展、知识经济和WTO规则的关系的分析 ,论证了经济法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正当性 ;通过经济法基本原则与民法基本原则、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比较分析 ,阐述了经济法可持续发展原则的特有性。同时 ,文章还对可持续发展原则在我国经济法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经济法应是行政法的特别法——兼论经济法的性质金克胜关于当代中国的经济法地位和性质,一直是近年来我国法学界争论不已的问题。我国经济法的理论是以改革开放为契机而发展起来的。自1979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正式文件中①使用了“经济法”这个概念开始,“经济法”...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对行政法的冲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思想时行政法的价值体系造成破坏,主要表现在新公共管理与行政法存在着冲突,行政法出现了非法律化趋势,行政法的“分化”现象严重,这些都是造成了行政法体系的合法性危机,反思我国行政法学,需要对行政法功能与定位进行调整,充实行政法总论的内容,同时对行政法的基本理论研究也要转变,行政法有必要与行政学再度结合,更加重视行政实务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行政法"是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之前普遍存在、以国家全权干预和计划组织为基本理念与特征的经济法律规范的总称。从"语境论"的角度来看,中国经济行政法的产生和发展在本质上反映了建国以来中国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和法学理论的形成和演变。而从"发生与变异"的角度来看,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正是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和法学理论这三个要素日益向现代性的演化,构成了推动经济行政法向现代经济法"变异"的三个根本要件。  相似文献   

14.
一、经济法调整对象概说经济法的调整对象问题,一直是经济法基础理论研究中最基本的问题之一。对经济法调整对象的不同认识,直接关系到经济法与民商法,经济法与行政法之间的关系处理,也关系到经济法自身的立法取向问题。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经济法在我国发展的先天不足,加上缺乏足够的经济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对经济调整对象的研究现状是不够成熟的,客观上要求经济法必须尽快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规范动作和健康发展提供有效地服务。本文试图在吸收国内外主要观点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  相似文献   

15.
行政法是国家重要的部门法之一,是调整因行政主体行使其职权而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行政法是以法理为基础,以宪法为根本指针,与民法、刑法、经济法各部门法相比较,与行政诉讼法相联  相似文献   

16.
行政法理论基础问题是一国行政法体系主流行政法价值观与核心指导理念的反映。本文从行政法理论基础论证科学的行政法理论基础--由"人民政府论"发展到"政府法治论"的存在合理性与其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17.
对“国家干预”的逻辑解析——基于经济法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经济法的概念,学界有影响的观点主要有经济协调关系说、需要国家干预说、经济管理与市场运行关系说、国家调节关系说、新经济行政法论等。综观我国经济法概念的种种学说,"国家干预"是经济法概念的基本内涵。本文从逻辑学的角度对此进行阐释,以期进一步阐明经济法的本质和特征。  相似文献   

18.
平衡论是一种应然理论,而不是实然理论.平衡论主要运用理性思维和演绎推理建构其理论体系,它指明了行政法在多元价值冲突对峙中应诉诸平衡的目标和导向.对行政法存在的规范和运行状况进行实证分析不是“平衡论”范畴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现代社会中,行政法的基本功能与价值为协调,集中体现为对行政权与公民权的协调,在这一基础上,我们把现代行政法理论基础归纳为“协调论”。我们认为行政特权或者行政“强权力”的存在是“协调论”得以成立的现实基础,协调论揭示了行政法的基本矛盾规律,反映了行政法的任务与宗旨,同时克服并借鉴了以往关于行政法的理论基础研究的不足与经验。  相似文献   

20.
陈乃新先生首创的“经济法之内物权理论”打破了传统民法物权的神圣性,提出了全面而独到的理论——传统物权法理论只有外物权的狭义物权,对作为人为孳息的“存在于人体之内”的劳动力权没有界定,而劳动力权是第一人权,是经济法内物权,是人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内物权理论是基于法权理论之上的现代物权理论。是对传统物权理论的深化与突破。经济法之内物权是经济法所需确认和保护的最基本的权利,在经济法领域和实践过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这有利于开发我国庞大的人力资源,有利于调动亿万劳动人民创造财富的积极性和提高创造财富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逐步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