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瑜 《今日海南》2023,(2):24-25
<正>海口市琼山区,在老爸茶桌上,一堂堂特殊的“党课”正轮番上演。几张简易茶桌、一壶冒着热气的茶,干部群众围炉煮茶,一边品茶一边聆听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走“新”更入“心”。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如何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在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上更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钟瑜 《今日海南》2023,(12):13-15
<正>一壶茶、几份点心,这是海南“老爸茶”的标配。今年6月,这样接地气的“套餐”也被移植进省营商环境建设厅举办的“话家常体民情促发展‘营商老爸茶’”政企面对面活动中。政府相关负责人与企业家“围炉煮茶”,你一言我一语中,在海南发展遇到的问题和诉求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习近平总书记发表“4·13”重要讲话以来,海南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工作,把营商环境建设工作上升到自贸港体制机制改革的全局和高度来谋划、推进。2022年12月13日,海南成立全国首个省级营商环境建设厅,权责更明晰、工作更聚焦,开创了营商环境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的新格局,推动海南营商环境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3.
杨凤华 《群众》2020,(15):18-19
消费是一切经济活动的起点和落脚点,也是扩大内需、增强经济增长持久动力的主要着力点。在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努力促进传统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加快回补的同时,加快培育新消费,充分挖掘内需潜力,不仅是当前守牢“保”的底线、夯实“稳”的基础、提高“进”的质效的有效手段,而且也是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积蓄势能、增创优势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4.
张璇  周琳 《半月谈》2020,(3):72-73
网络消费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时下再次“点火”发力。在国内三四线城市中,众多已过上小康生活的居民日益迸发消费新动能,网络消费力大增。主流电商平台的消费大数据显示,电商下沉市场增速亮眼,消费升级亮点纷呈,农货上行粗具规模,消费新空间不断拓展,消费新动能不断培育。  相似文献   

5.
季辉 《群众》2023,(5):10-11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在“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过程中“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省政府工作报告将“积极扩大有效需求”列为今年重点工作首位。江苏优质特色农产品丰富,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迅猛,农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持续增长,农村投资潜力大的内在优势日益凸显,把战略基点放在扩大内需上,农业农村有巨大空间。  相似文献   

6.
金玉梅 《群众》2020,(8):45-46
消费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是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地对我国消费短期内造成较大冲击,扩大消费成为对冲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重要着力点之一。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3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江苏省政府办公厅也印发《关于积极应对疫情影响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的若干举措》,这都释放了鼓励和促进消费的积极信号。因而,在不断巩固拓展我省疫情防控成效的形势下,有效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速消费“回暖”,正当其时。  相似文献   

7.
陈涛 《群众》2024,(4):6-7
<正>消费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对经济具有持久拉动力,事关保障和改善民生。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扩大国内需求,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江苏是经济大省,也是消费大省,需要更加努力在消费市场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自2021年开始,全省商务系统突出“省市县、政银企、线上下、内外贸”四个联动,多措并举打造“苏新消费”品牌,开展“苏新消费”四季系列主题促消费活动,推动消费市场回升向好。强化政策供给,推动消费加快恢复。坚持“政策+活动”双轮驱动,  相似文献   

8.
邵颖萍 《群众》2023,(16):57-58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作为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文旅消费作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的有效突破口和显著增长点,既是繁荣市场、扩大就业、联动产业的关键抓手,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现实要义。江苏应坚持锚定建设文化强国先行区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目标,推进求“真”务“实”向“深”行“远”的文旅融合,发挥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带动作用,在“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中传承中华文明,以新担当新作为推进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陈玲春 《群众》2024,(4):12-13
<正>2023年以来,文旅市场加速复苏,消费需求不断释放。从淄博、哈尔滨“爆火出圈”,到各地文旅部门借势营销;从热门景点一票难求、人潮涌动,到“跨城观演”“、村超”、元宇宙等消费热点层出不穷;加上一系列促进文旅产业发展和消费政策的密集出台,折射出人们对文旅消费的巨大热情。扬州拥抱新需求、依托新技术、打造新业态,不断拓展文旅消费新产品、新空间,更好满足游客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的文旅消费需求。2023年,扬州累计接待游客突破1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近1000亿元,创下历史最佳成绩。  相似文献   

10.
小时候,每当快到除夕的时候,当家的祖母就会不时地给我精神鼓励:“孩子,争取考出好成绩,年夜围炉奶奶给你做好吃的。”在上个世纪“以粮为纲”的年代,吃的问题总是每个家庭的头等大事,而年夜围炉则是一年中最具诱惑力的大餐。听了祖母的话之后,我巴不得日历很快就撕到那一天。  相似文献   

11.
大年初二中午,在万宁市万城镇一家新修建好的普通民宅里,新春佳节的“年味”似乎多了一层色彩:一家六口围炉而坐.杯盏频举。酒过三巡,姐弟俩再一次举杯祝福在座的亲人,并留下美好的愿望“我们初五就要动身了,此去一年才能回来,家里的农活我们帮不了忙,希望你们多多保重。”  相似文献   

12.
何乐 《群众》2023,(4):34-35
<正>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国内消费市场升级的高级形态,也是对接全球消费市场、吸引全球消费者的枢纽和平台。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南京坐拥“中华第一商圈”新街口,消费市场辐射南京都市圈3700余万人,是全国首个人均社零消费超8万元的城市,占领消费制高点、发展高度繁荣的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13.
李莉  陈雪钧 《重庆行政》2023,(1):110-111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发展方向。重庆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提出“着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新时期面对前所未有之环境变化,重庆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面临新挑战和新问题。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已成为重庆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命题。一、重庆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现实基础与挑战重庆市已具备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优势现实基础。2020年重庆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1787.2亿元,全国排名第四并跻身北上广深第一方阵;2021年上半年重庆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92.99亿元,同比增长29.9%,消费增长势头迅猛。然而,新时期重庆高质量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面临着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新贫族”:一种消费新主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35岁以下的高收入者打起“贫穷”旗号,社会学家给这个新兴消费群体命名为“新贫族”。“新贫族”有着与以尚俭黜奢为根本特征的中国传统消费模式完全不同的消费新主张:消费观念转向享受生活、消费心态追逐前卫和新潮、消费方式崇尚个性品位。  相似文献   

15.
大雪节气,微信朋友圈里自然是一番抒发,民俗画、风景画纷纷呈现,“塞北的雪”、刀郎的“雪”滚滚而来.我转发了老树画画“廿四节气大雪”帖子,还写了感言:“围炉温酒夜读时.”  相似文献   

16.
高睿 《小康》2023,(20):46-49
<正>“黄金周”和周末的消费市场已被浓厚的假期氛围点燃。2023年第一季度“黄金周”消费和周末消费同比出现增长。餐饮行业助力“黄金周”线下消费复苏,新业态经济迅速崛起,带动周末经济春暖花开。社会消费复苏是2023年的主旋律。今年春节黄金周,超市货架上年货琳琅满目,选购人群络绎不绝。伴随着迎接兔年的钟声,春节前后市场强势回温,城市迎来久违的“烟火气”……  相似文献   

17.
正海峡两岸一水相隔,血脉相连,很多风俗习惯都相同,比如人在天涯,年俗依旧。除夕这一天,两岸都有"围炉"守岁的习俗。在大陆,一家老小会围坐一起吃年夜饭,寓意合家团圆;在台湾,则是全家人"围炉"守岁,也是寓意团圆吉祥。在大陆的一些地方,"围炉"的做法就是围着炉膛烤东西吃。大陆作家王安忆曾在《长恨歌·围炉夜话》中,对"围炉"生活有过详细描述:"房间里暖和起来,  相似文献   

18.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让人类开始重新审视生命的本质与意义,并反思人类的发展方式,也促使人类对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予以根本调整。后疫情时代的消费具有以下特征:国民谨慎消费意识增强;健康生活方式的营造与追求成为消费“新宠”;从追求批量生产的大众化产品到高档消费、名牌商品;个性化、差别化、发展型消费将成为未来消费的热点或重点;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兴起引发精神性消费比重的提升。这些消费特征的出现预示着中国从大众消费阶段开始进入个性化、风格化阶段(第三消费时代),并出现了“第四消费时代”的特征,但未真正、全面进入“第四消费时代”。  相似文献   

19.
<正>聚焦“有人”“有意愿”消费,进一步增强城市吸引力,改善居民预期;聚焦“有好物”消费,进一步提升供给品质;聚焦“有地儿”消费,进一步丰富消费场景;聚焦破解“堵点、痛点”,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改善消费条件。近两年来,全市按照《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2021-2025)》确定的时间表、路线图,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上下协同,多方发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与此同时,受疫情冲击、国内经济发展“三重压力”以及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等因素影响,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进程中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相似文献   

20.
我国新消费时代的主要特征和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网络消费、汽车消费、休闲消费、文化消费迅速发展推动下,以“四高”、“四化”为特征,以深刻改变人们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为结果的新消费时代正在形成,其支柱是网络经济、汽车经济、休闲经济,其标志是网络消费时代、汽车消费时代、休闲消费时代的来临。新消费时代是新经济时代的动力源,新兴消费领域的发展是消费增长主动力,消费增长是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