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选用产后7~10d的急性脓性子宫内膜炎病牛和健康中国荷斯坦奶牛各20头,通过支原体分离培养、DNA荧光染色法及套式PCR方法,检测了子宫病料中支原体的感染情况,并确定了支原体种类,以探讨支原体感染在奶牛子宫内膜炎中的作用.结果显示,子宫内膜炎病牛子宫的支原体检出率为60%,其中45%发生子宫黏膜细胞感染;而健康组奶牛的...  相似文献   

2.
采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技术对产后6~10d的健康及患急性子宫内膜炎的西门塔尔牛进行子宫内膜的超微结构观察,探讨了奶牛患子宫内膜炎时子宫内膜超微结构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子宫内膜炎病牛的子宫内膜局部严重脱落,甚至可见子宫肌层,表面附着组织碎片,可见较多球菌、杆菌附着;子宫内膜基质细胞破损、细胞器外溢,腺细胞线粒体肿胀,肥大细胞颗粒数量减少、有空泡形成,淋巴细胞粗面内质网扩张,巨噬细胞核空化、胞质内有较多吞噬体;对照组子宫内膜表面轻度破损,但整体内膜结构相对完整,MC颗粒较多、分布均匀。证实,牛患子宫内膜炎时子宫内膜的细胞呈现缺血、缺氧性变化,说明子宫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氧及营养物质供应不足,子宫内膜的屏障作用降低,病原菌大量增殖导致子宫内膜炎。  相似文献   

3.
为对猪小肠集合淋巴结黏膜处的菌群构成进行鉴定和分析,采集20头自然饲喂猪的小肠集合淋巴结回肠黏膜段,对细菌进行分离培养并通过16SrDNA测序鉴定菌种。结果发现,从猪小肠集合淋巴结中共分离到43株细菌,其中,大肠杆菌的检出率最高,为90.00%;枯草芽胞杆菌次之,为35.00%;蜡样芽胞杆菌为15.00%,地衣芽胞杆菌、巴氏杆菌均为10.00%,短小芽胞杆菌等为5.00%。而其他肠黏膜处的菌群则有所不同,回肠黏膜段共分离到8株细菌,分别为大肠杆菌(71.43%)、克雷伯菌(42.85%)、猪链球菌(28.57%)、奇异变形杆菌(14.28%)、嗜水气单胞菌(14.28%)等。此外,地衣芽胞杆菌仅在小肠集合淋巴结中被检出,检出率为14.28%。结果表明,大肠杆菌是猪小肠集合淋巴结黏膜处的优势菌群,枯草芽胞杆菌在猪小肠集合淋巴结黏膜大量存在,地衣芽胞杆菌仅存在于猪小肠集合淋巴结黏膜中,三者可作为靶向小肠集合淋巴结细菌活载体口服疫苗的载体。  相似文献   

4.
奶牛子宫疾病对奶牛繁殖和奶产量影响巨大,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美国因奶牛不孕症每年损失高达2.5亿美元;苏联奶牛不孕症占适龄母牛的16%;英国报道子宫内膜炎造成奶牛不孕约占95%。国内奶牛子宫疾病也是严重的。东北地区奶牛场慢性子宫内膜炎占奶牛病的20~30%;1983~1985年我们对北京、上海、南宁、兰州等16个城市41个奶牛场作了调查,适龄奶牛9754头,因生殖系统疾病引起不孕牛为2464头,占25.26%,其中子宫内膜炎为1684头,占不孕牛的68.34%,子宫内膜炎中又以隐性、卡他性,卡他性脓性和脓性子宫  相似文献   

5.
据青岛畜牧公司乳牛一场统计,1983年可繁殖奶牛610头,患子宫内膜炎的256头,发病率占42%。济南第二奶牛场统计,1982年可繁殖奶牛430头,患子宫内膜炎的81头,发病率占18.83%。山东垦利县永安公社配种站统计,1983年4月~8月份来站配种的163头母牛,发生子宫内膜炎的31头,发病率占19%。因此,母牛子宫内膜炎给养牛业,特别是奶牛业带来很大危害。关于子宫内膜炎的治疗,作者根据近代微生物生态学的观点,提出用健康母牛阴道中的正常菌来抑制引起母牛子宫内膜炎的致病菌。为此,在健康母牛阴道中分离并筛选  相似文献   

6.
根据中国农科院中兽医研究所于1983年~1985年对北京、上海、南宁、兰州等地41个奶牛场9754头适龄奶牛的调查,奶牛因生殖系统疾病引起不孕的为2464头,占总头数的25.26%,其中患子宫内膜炎的有1684头,占不孕牛的68.34%。1978年对重庆、昆明、贵阳、武汉等市30个奶牛场10495头适龄奶牛的调查,产后患子宫内膜炎的奶牛有2107头,发病率达20.08%。从国内外研究资料表明,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当前影响奶业生产、降低奶牛繁殖和奶产量的主要疾病之一。为探索其病理发生,我们进行了奶牛子宫内膜炎病理学研究,现将其超微结构变化观察报道于后。  相似文献   

7.
明确母猪子宫内膜炎的病原菌,评价清宫促孕灌注液防治母猪子宫内膜炎的药效,为其在临床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对母猪子宫内膜炎进行细菌学检查;以液体培养基对倍稀释法测定清宫促孕灌注液及相关单味药对母猪子宫内膜炎主要病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并以1.0 g/L高锰酸钾溶液和缩宫素合用作对照,观察清宫促孕灌注液对母猪子宫内膜炎的临床疗效.结果21例患脓性子宫内膜炎母猪子宫中共分离到35株细菌,其中大肠埃希氏菌、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分别占31.4%、31.4%和20.0%;其他菌的比例较低.清宫促孕灌注液及相关单味药对母猪子宫内膜炎的主要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或杀灭作用,其中清宫促孕灌注液和冰片的作用较强,与对照药物桉叶油作用相仿.清宫促孕灌注液对母猪脓性子宫内膜炎的治愈率为96.15%,疗效优于对照药物(P<0.01).  相似文献   

8.
母牛子宫内膜炎是造成母牛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之一。轻者延长休情期,影响配种繁殖;重者造成长期不孕。并对乳牛的泌乳量亦有影响。在国外,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相当高,Ruder等(1981)报道,通过对64头奶牛的观察,发现43头患有产后子宫感染,占67%。Zebrack等(1980)指出,在生育力扰乱的奶牛中,有60~70%是由于产后子宫感染所引起的。关于子宫内膜炎的治疗,方法颇多,用法不一,其疗效亦不一样。近年来,国内外学者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观察国产宫炎清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疗效,为正确评价该药提供依据。(一)材料和方法1.病例选择及其诊断要点: 在西安市第一奶牛场和第三奶牛场选各种类型的子宫内膜炎病牛共70例,其中急性(包括部分亚急性)病例33头,慢性病例37头,其诊断要点为:(1)急性卡他性脓性子宫内膜炎:选用分娩或流产后10天以内由卡他性发展成为卡他性脓性子宫内膜炎的病例。病牛拱背努责,从阴门流出粘脓性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刚出壳雏鸡感染病原菌的种类,本研究对90只刚出壳的病弱雏鸡进行病理观察;从肝脏等器官分离细菌,提取分离株DNA,进行16S r RNA基因序列的扩增并测序,将测定结果与Gen Bank相应细菌株比对,结合菌落菌体形态进行鉴定。结果显示,病弱雏鸡腹围较大;解剖显示皮下胶冻样,卵黄吸收不良,肝土黄色;显微镜下显示肝充血,脂肪变性。从病弱雏鸡的肝脏分离出菌株56株,分离率为62.2%(56/90)。其中粪肠球菌分离率为46.4%(26/56),大肠杆菌为16.1%(9/56),金色葡萄球菌为14.3%(8/56),奇异变形杆菌为8.9%(5/56),鲍氏不动杆菌为5.3%(3/56),沼泽考克氏菌为3.6%(2/56),柠檬酸细菌属为1.8%(1/56),无色杆菌为1.8%(1/56),地衣芽胞杆菌为1.8%(1/56)。结果提示,刚出壳雏鸡感染的细菌为9种,主要有肠球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为雏鸡细菌感染的防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了确定实验室筛选的6株芽胞杆菌(Bacillus spp.)的种名,利用形态学、DNA促旋酶A亚单位基因(DNA Gyrase Subunit A,gyr A)和DNA促旋酶B亚单位基因(DNA Gyrase Subunit B,gyr B)序列的单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和PCR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鉴定。结果表明,6株芽胞杆菌的单菌落生长特征相似,革兰染色呈阳性,具有芽胞;以gyr A和gyr B基因构建的单基因系统发育树显示6株菌均与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归于同一分支,自展值(Bootstrap)较高;特异性PCR结果也证实它们均为贝莱斯芽胞杆菌阳性。结论,实验室分离的6株芽胞杆菌均属于贝莱斯芽胞杆菌,这为它们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影响奶牛繁殖和牛奶产量主要的疾病之一。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通过对16个城市41个奶牛场9754头适龄母牛的调查,因子宫内膜炎引起的不孕症占生殖系统疾病的68.34%。表明奶牛不孕以奶牛子宫内膜炎性不孕比较多见,且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目前国内对奶牛急性卡他性子宫内膜、炎隐性子宫内膜炎、非化脓性子宫内膜炎的诊断尚无准确可靠方法,国外虽有子宫内膜炎组织活检方面的报道,但方法不详难于引用。为此,我们借鉴国外及国内医疗单位组织活检方法,研制了适用于奶牛的子宫内膜活检器。通过百余例淘汰奶牛子宫内膜活检,证实器械安全可靠;通过病理解剖学,病理组织学对比观察,证明子宫内膜  相似文献   

13.
子宫内膜炎是奶牛产后常见病,它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所引起,其病原区系比较复杂,对主要致病菌国内外报道不尽一致。我们从南京地区仙林、卫岗、玄武湖、江宁等6个奶牛场共采集子宫内膜炎的分泌物231头份,进行了病原菌研究;并随机抽样73头,用作清宫消炎混悬剂治疗前后的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4.
防治乳牛子宫内膜炎是提高产后受孕率的关键措施。治疗乳牛子宫内膜炎通常是在乳牛产后 14~ 15d第一次向子宫内投药 ,以后根据阴道内流出的炎性分泌物的性质继续治疗 ,直至治愈。为了进一步探讨乳牛子宫内膜炎的防治效果 ,笔者在乳牛产后早期应用不同药物进行了比对试验。试验方法  1996年 7~ 10月 ,将某奶牛场分娩的母牛随机分为 4个组 ,每组 3 0头 ,其中产后胎衣不下施手术剥离的乳牛 ,随机均分搭配于各组。第 1组牛用 5g/L黄色素 40mL(用原料药自配 ) ;第 2组牛用宫洁 (兽用子宫注入剂 ,北京市奶牛研究所研制 ,每支 2 5 g装 ) ;…  相似文献   

15.
为确诊黑龙江省某种猪场母猪发生的严重流产的病原,选择2头刚流产的胎儿剖检并无菌采取病料,结果从胎儿的肝、脾和肺组织中检测出PRV和PRRSV核酸阳性,同时还分离到1株革兰阴性细菌,对其理化特性进行鉴定,并对其进行16S r RNA测序分析。结果显示,该菌与鲍曼不动杆菌理化特性相符,并与菌株DENMARK 1O的同源性为99.2%,所以确定该菌为鲍曼不动杆菌,并命名为HLJ-1。  相似文献   

16.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奶牛最常见的产科病之一,关于其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和出现频率,国外报道不一,国内报道甚少。为了搞清病原,作者于1984~1985年在济南第一、二奶牛场,在进行子宫内膜炎治疗试验的同时,对引起子宫内膜炎的致病菌进行了分离。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从奶牛、产蛋鸡、屠宰场的猪、舍饲的绵羊和山羊的粪便及肠内容物分离空肠弯杆菌的试验结果。从肠内容物取样,猪分离率为32.61%;粪便材料,猪、鸡、奶牛、山羊和绵羊分别为26.47%,13.04%,9.76%,13.33%和6.82%。利用改良的布氏半固体培养基,接种新分离株后置37℃保存,解决了弯杆菌新分离株保存难题。5株新分离株分别于10、20、30和40天检查,全部存活,效果可靠。这一方法对分离鉴定弯杆菌时菌株的短期保存,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几年来,我们针对当地产后奶、黄牛发生胎衣滞留、恶露不止、瘀血内阻、发烧、产乳量下降等症状及慢性子宫内膜炎所致的久配不孕情况,在临床上筛选出加减生化汤进行治疗后产奶、黄牛287头,其中奶牛170头,黄牛117头,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9.
我场奶牛产后胎衣不下发生率1981年为51头,占全年分娩奶牛数的21.3%;1982年为28头,占全年分娩奶牛数的11.3%。它不但加大了兽医人员工作量和药费开支,更重要的是子宫内胎衣腐败分解引起感染而多数并发脓性卡他性子宫内膜炎,轻则使奶产量大大下降,重则造成不孕,丧失经济价值被迫淘汰。 由于我场奶牛副结核性肠炎存在时间长、发病率高,使奶牛对饲料中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的消化、吸收受到较大影响,特别是奶牛分娩后大量钙盐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进入初乳,引起血钙和血糖浓度骤然下降,导致瘫痪和子宫弛缓而并发胎衣不下。基于这种认识,我们从1983年4月起对奶牛分娩后,立即通过静脉注射补充钙盐、葡萄糖等和其他措施预防胎衣不下,收到满意的效果。 具体作法 奶牛产后(不分昼夜)立即喂饮红糖麸皮水(红糖6斤、麸皮2斤,温水50斤),随即静脉注射25%葡萄糖1000毫升、10%盐水500毫升、10%安钠咖20毫升、5%氯化钙500毫升。注射后胎衣多  相似文献   

20.
奶牛子宫内膜炎性不孕症是影响奶牛业发展的一个严重问题。据1983~1985年我所对北京、上海、南京、兰州等16个城市的41个奶牛场的9754头适龄奶牛进行调查,患子宫内膜炎的竟有1684头,占17.26%。为了解决生产上的问题,我们采用中西药物分组治疗子宫内膜炎患牛173例,其中8412液治疗组61例,治愈58例,治愈率为95.08%,受胎52例,受胎率为85.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