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秀兰  张天维 《侨园》2014,(2):36-36
2013年夏季,美国号称"汽车之城"的底特律正式申请破产.该城市破产大致有如下原因:一是产业单一.伴随汽车工业衰退,城市也经受了同样的衰退;二是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底特律三大汽车公司裁员14万人,2009年克莱斯勒和通用相继宣布破产;三是大量中产阶级,特别是高级人才纷纷离开.曾经有200万人口的城市,现在只剩下70万.  相似文献   

2.
京津冀大都市区人口跨地区流动的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捷 《学理论》2010,(20):71-73,124
随着京津冀大都市区经济的发展,人口跨流域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京津冀大都市区日益成为中国在21世纪的第三增长极。本文详细阐述了此地区人口跨地区流动的现状及形成原因,并运用极化一涓滴理论和增长极理论分析了此地区人口跨地区流动的趋势,最后提出了通过产业调整、转移和城乡统筹发展来合理引导人口流动的政策方向。  相似文献   

3.
大都市区是城市化发展到较高阶段时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近年来成都市人口、产业和城市空间布局变化的情况表明,大城市向大都市区发展,能够对一个特定区域的产业、人口和基础设施进行有效配置,防止产业和人口向中心城区过度集中,促进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二十年来犯罪率持续攀升的社会层面的原因很多,主要有:收入分配不公及解决社会问题机制欠缺;人口流动加深了社会矛盾;社会心理因素和文化传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美国大都市区的府际关系复杂,跨域公共问题突出,政府间合作共治显得尤为重要,美国探索了形式多样的大都市区治理公共问题的组织模式。典型组织模式是建立统一的大都市区政府,建立双层制的大都市区政府,建立特定管理目的特别区政府和建立区域政府联合会或区域委员会。除了通过兼并和合并的方式建立统一的大都市区政府外,其他几种组织模式都有联合政府性质,由大都市区多个地方政府共同组建一个共同治理大都市区的合作组织。这些合作组织具有组织创设的合法性、组织职权的明确性、组织运行的民主性。  相似文献   

6.
在大都市区政府治理模式上,美国是典型的多中心体制,而加拿大则通过合并重组建立了单极体制。北美的大都市区改革经验对我国京津冀一体化有着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构建京津冀大都市圈内网络化的多层次治理体系,理顺京津冀大都市圈内城市政府职能关系,破除京津冀大都市圈内城市行政管理制度的障碍,处理好行政区经济和大都市区发展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理论和实际的多层面分析了美国青年犯罪问题的有关原因 ,并从美国社会的现实出发 ,提出减少犯罪率的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8.
性别失衡对犯罪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人口性别比持续失衡,与此同时,犯罪率也不断上升,虽然中国的性别失衡对社会安全的影响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但是目前性别失衡对犯罪的影响研究多为质性分析.本文在中国性别失衡和社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在分析中国当前不能成婚男性的特征和对犯罪影响的基础上,基于中国1990、1995、2000、2005年全国省级宏观人口经济和犯罪率数据,采用计量经济学的面板回归方法建立人口性别比和犯罪率之间的随机效应模型,发现人口性别比的升高对犯罪率的上升有非常显著的影响.结果显示人口性别比每提高0.01(正常值为1.06),犯罪率上升3.03%.中国性别失衡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犯罪率的上升,对社会安全构成T威胁.本研究不但定量地证明了中国性别失衡对犯罪的影响,同时也为降低和预防犯罪提供了人口学方面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人口结构优化的国际大都市经验和对北京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京、伦敦、纽约等国际大都市在人口结构优化方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对于北京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而言,应当及时甚至及早做出与产业结构相匹配的人口结构调整,以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推动城市经济的稳步增长,解决都市人口老龄化问题。  相似文献   

10.
大都市区是城市化推进到高级阶段出现的产物和呈现的形态。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大都市区也在我国不断形成并且日益扩展。大都市区的形成、扩展及其带来的各种问题,需要有效的治理予以应对,而有效的治理又离不开理论的指导。系统梳理国内大都市区治理的相关研究文献,对于完善大都市区治理体系,提升大都市区治理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大都市区的实践发展与挑战需要继续深化大都市区治理研究,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当进一步加强多学科和多研究视域的结合,突出政府过程视角的研究,注重研究方法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美国匹兹堡城市转型成功与底特律城市经营破产的对比研究,观照深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的四个矛盾:城市承载力矛盾;城市人口结构矛盾;城市产业结构矛盾;城市公共管理矛盾,进而提出深圳城市发展策略转轨的四点建议:从GDP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从行政主导向市场导向转变;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城市管理向公共服务转变。  相似文献   

12.
根据我国六大城市的犯罪数字统计,一九六五年青少年刑事犯占青少年总数的万分之一点九九;一九七九年上升到万分之二十点六,增长十倍以上。同日本比较;日本一九七九年青少年犯罪占青少年总数的千分之十四点五,犯罪率比我国高七倍多;但我国犯罪率的增长,又比日本高七倍多,这是命人担忧和应当严密注意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3.
杨建 《理论视野》2013,(11):83-85
【提要】空间演变历来是国内外大都市区研究的热点。所谓大都市区,是以某一特大城市为中心,有一定空间层次、经济联系、地域分工和景观特征的巨型地域综合体。成都正处于由个体城市向大都市区演进的重要转型期。本文以成都为例,探讨大都市区在中国的空间演变过程,以期对大都市区空间组织进行有效的调控,并为其他城市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是人口大省,出生性别比失衡是该省面临的突出人口问题之一。通过运用湖北省鄂州、黄石和仙桃三市的调研数据对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现状进行分析,证实二孩政策能够基本满足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别比严重失衡的鄂州地区,运用该市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在现行生育政策和不同实施方案的二孩政策下对该市未来人口发展进行了计算机模拟预测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二孩间隔生育政策在控制人口总量、稳定低生育水平、保证正常的出生性别比等方面优于现行政策和无间隔二孩政策,该政策对于解决出生性别比严重失衡地区的人口问题仍然具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已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 ,在加快城镇化进程中 ,必须坚持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道路。大中城市的发展要以现有条件较好的城市 (城市群 )为基础 ,突出重点 ,努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都市集聚区。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在我们这样的人口大国还具有很大潜力 ,要立足于地方的经济特色 ,发展特色城镇。小城镇建设要有一定的规模 ,并保持适度的弹性。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美国社会的犯罪率在世界上是名列前茅的。据统计,一九八三年美国犯罪案件有一半是十四岁至二十一岁的青少年干的。青少年犯罪的急剧增加,已成为美国社会的一个严重问题。对于未成年的犯罪青少年,在美国是怎样进行教养的?教养的效果如何?在美国逗留期间,我们有机会参观了两个迥然不同的青少年教养院,从中看到了问题的部分情况。  相似文献   

17.
新加坡人口仅400万人,土地面积只有626平方公里,是亚洲第三个最小的国家。作为一个资源十分匮乏的国家,新加坡在近几十年来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并取得相当高的国际地位。它不仅是国际贸易中心之一,也是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运输中心之一。新加坡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重视人才培训,重视引进人才。前总统李光耀认为,新加坡资源十分贫乏,人才是唯一的资源。现任总统吴作栋也是对培养和吸引人才重视有加。他担任总统以来,用了很大的力气加强教育,吸引国外留学生,高薪招聘国外高科技人才,努力将新加坡建成一个国际人才大都市。  相似文献   

18.
长三角区域政府合作构想——美国大都市区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宇灏 《行政论坛》2010,17(5):94-96
长三角一体化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各个地方政府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是最主要的推动力量。但长三角区域政府合作效果仍不容乐观。美国大都市区在政府合作和协调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我国长三角区域政府合作受条块关系不顺、政绩观和二元行政文化的影响,效果并不理想。亟须建立制度化的跨区域协调机构,完善区域合作规则和健全政府绩效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9.
德国慕尼黑郊区的创意农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雪梅 《团结》2009,(1):41-43
慕尼黑位于德国南部,面积310平方公里.人口126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4277人.所辖25个区,是德国的第三大城市.仅次于柏林和汉堡。与其他世界级大城市相比,无论是从人口数量上看还是从土地面积上看。慕尼黑都像是一个小村庄,但是这丝毫也没有减弱慕尼黑作为国际大都市的重要性.相反.被许多人称为“百万村庄”的慕尼黑不仅在战后迅速发展成为德国南部重要的政治、经济、交通和文化中心.而且以其独特的人文景观和田园风格在国际大都市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20.
在世界众多经历结构性衰落的工业城市中,美国底特律是其中最具历史性的典型。在探索后工业城市复兴的道路上,文化产业经济成为了过去几十年来城市增长理论中的核心。底特律从上世纪末期开始一直尝试通过发展文化经济试图重整衰败的城市。2013年底,底特律的破产宣告了这些努力的失败。首先,追溯了底特律在后工业时代与其他多数工业城市一样经历的历史衰落轨迹;其次,回顾了后工业城市通过文化推动城市发展的主要理论;再次,分析和讨论了底特律采取的一系列文化发展政策及其失败的潜在因素,以此来反思和评述主流城市文化经济增长的理论局限;最后,论述了城市增长理论的最新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