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非洲民主化进程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80年代末期起,随着国际形势的突变,在非洲掀起了一股“民主化”浪潮。这可以说是自非洲国家独立以来最为广泛的一场政治变革。它既引发了各种社会和政治动乱,在一些国家还导致了军人干政,同时也迫使一些有独裁倾向的国家领导人进行改革,从而带来了一些可喜的现象。国际学术界对这一现象一直非常重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也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2.
作为在中东、阿拉伯世界和非洲最重要的大国之一,埃及的政治继承及民主化问题备受关注。迫于国内反政府力量的逐渐扩大及美国的民主化压力,穆巴拉克从2005年开始启动以宪政为核心的政治改革。但是由于长期积累的诸多问题未能在短时期得到根本解决,穆巴拉克最终没有在埃及建立起民主化制度,其政权在2011年初被大规模群众性抗议所推翻。在未来的过渡时期,军方能否顺利还政于民,穆斯林兄弟会能否乘势而上,埃及政局的走向充满了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3.
“和谐世界”理念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思想体系,它反映了新世纪国际政治民主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蕴含着全新而深刻的“多极化”思想;政治上顺应多极化趋势,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经济上推动全球化,互利,合作,共赢,促进世界普遍繁荣;文化上加强交流,倡导文明多元化,发展模式多样化。  相似文献   

4.
“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后,拉美政治发展进程呈现出民主化进程不断发展、政治改革不断深化、传统政党的地位有所下降、左派力量东山再起、政党政治的地位再上升和“民主疲劳症”积重难返等特点。影响拉美政治发展前景的因素很多,其中关键的因素是能否遏制腐败,能否使军队成为政治发展进程的“稳定器”,能否解决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5.
周瑾艳  周玉渊 《国际展望》2023,(6):40-61+156
基础设施建设是中非合作的重点领域,中国在促进非洲基础设施建设上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美欧国家开始改变以往对非洲基础设施发展的忽视状况,通过提出新的全球倡议加大对非洲基础设施的投入,这被认为是为了抗衡“一带一路”倡议并强化对华竞争。然而,这种认知和单一思维夸大了中美在非洲基础设施建设上的竞争关系。“差异互补”是中美在非洲基础设施领域关系的基本特征。这一结构性关系在美国对华实施“接触融入”战略时期得到中美双方的认可和肯定。当前中美在非洲基础设施上表现出的“战略竞争”更多是美国对华竞争在非洲的投射,是由美国将非洲基础设施视为权力博弈工具的认知引发和挑起的,并未反映非洲的现实和需求,“差异互补”也依然是中美在非洲关系的基本事实。  相似文献   

6.
埃及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非洲和阿拉伯国家,中国历来把埃及视为中国在非洲和阿拉伯地区最重要的战略伙伴。2006年11月,两国政府在北京发表《中埃建交50周年联合新闻公报》,强调埃及在阿拉伯、伊斯兰和非洲范围内的“独特地位”,并希望埃及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有效作用”。本文从中非合作论坛这个角度出发,认为埃及在非洲大陆享有历史与地理、人口与经济以及政治与外交等三个方面的“独特地位”。与此相应,埃及也能够在中非合作中发挥三个方面的“有效作用”,即“政治合作中的带头作用”、“经济合作中的示范作用”以及“文化合作中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70年代,台湾经济起飞迈向快速发展阶段,民众文化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升,中产阶级兴起,要求民主权利的呼声日渐高涨;与此同时,所谓“第三波”民主化浪潮蔓延至亚洲,面临内外多重压力的台湾当局,不得不顺应潮流进行“政治革新”,逐步开启民主化的进程。从1980年代末迄今20多年时间里台湾“民主化”取得了备受关注的重大进展,但也出现了“台独”思潮泛滥、民粹政治以及形式民主等异化现象,不仅影响了台湾民主的品质,也对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制造了新的障碍。台湾只有走出意识形态左右的负面选举的迷思,才有望提升民主政治素质,培植台湾社会乃至两岸共同的价值认同,促进台湾的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8.
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因素历来有中国大陆因素、国际因素、台湾岛内因素及两岸关系自身发展因素四大层面,在不同的时期四大因素所发挥与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又各不相同。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随着台湾政治社会的剧烈演变,台湾政局因素在两岸关系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尤其是随着台湾政治社会的“本土化”、“民主化”的发展,台湾政局因素对两岸政治关系的影响至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美国的"民主化"战略值得警惕(笔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美国为了扩大自己的霸权,挤压亚欧大国俄、中的战略空间,以“街头政治”的形式,推动格鲁吉亚、乌克兰和最近的吉尔吉斯斯坦相继发生“颜色革命”,成功地实现了有利于美国和西方国家利益的一系列政权更迭。从目前发展趋势来看,美国还在加紧推动“颜色革命”在中亚甚至全球的蔓延。为考察美国“民主化”战略背景下“颜色革命”发生的原因、具体机制和应对办法,本刊邀请了六位专家就此主题进行了笔谈,期望以此推动对美国“民主化”战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由于国内改革及对外政策调整等因素,苏联(俄罗斯)一度放弃了传统对非政策并从非洲全面撤退。进入21世纪后,随着俄罗斯与西方地缘政治关系逐渐恶化和非洲国际地位的迅速上升,俄罗斯开始意识到非洲对其维护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的重要性,随即启动了重返非洲的进程。俄罗斯领导人相继访问非洲,重拾与非洲合作,其主要目的一方面争取更多的支持者,另一方面是扩大俄罗斯工业产品和农产品特别是军工产品的出口,同时获取俄罗斯短缺的战略性矿产资源。俄罗斯重返非洲具有历史上苏联大力支持非洲民族解放与独立运动的经验以及非洲对俄罗斯的支持优势,但也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1.
目前,随着外部势力广泛介入,特别是美、欧、俄等大国的直接插手,作为阿拉伯世界政治动荡“重灾区”的叙利亚危机的“国际化”程度日益加深,围绕巴沙尔政权去留问题的斗争不断升级并趋于激化。与突尼斯、埃及同属“内生性”的叙国内政治变局已发生“质变”,正在演变为国际和地区势力的竞技场。  相似文献   

12.
闫健 《国际政治研究》2023,(2):85-105+7-8
在非洲国家独立之后,非洲国家间边界充满韧性的一个表征是分离主义运动相对较少。对后殖民时期非洲的分离主义运动进行整体性梳理与类型学划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在后殖民时期的非洲,“是否寻求创立新的国家”与“是否采用强制力”是判断分离主义运动的两个条件,而“军事斗争能力”与“分离主义目标的实现程度”构成了对非洲分离主义运动进行类型学划分的基本维度。后殖民时期非洲分离主义运动呈现出一些主要特征,如倾向于从特殊的殖民经历中寻求合法性、较少出现跨国家边界的分离主义运动及充满了内在的分裂倾向。在2005南苏丹分离主义问题达成政治解决方案后,非洲的分离主义运动出现了“和平化”以及日益与伊斯兰势力相结合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13.
<正>民主化研究一直是比较政治学界关注的焦点。伴随现实政治的发展,不同时期民主化研究呈现出不同的研究重点。当民主化成为某一时期全球政治的主要潮流时,研究重点就集中在民主政体上;当一些民主政权被威权统治所取代,或者民主化的结果不如理论预期时,学者们的注意力就会转到威权政体上。从客观现实的发生、发展,到学者对这一问题作出系统研究论述,这中间会存在一定的滞后,但总体还是处于相对一致的状态。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大幅上升,西方学界对于中国援非项目的研究日渐增加,并且开始出现两种不同观点的争鸣:批评者认为,中国的援助是为获取非洲的政治或自然资源,给当地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而支持者则认为,中国通过投资人力资本和技术转让促进了当地的发展。2010年后,随着中国对外援助数据的公开,西方学者开始用实证研究方法重新审视中国对非援助的动机和效果,其对中国援非项目的评价开始趋于一致。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的援非项目并非以获取资源为目的,并且通过改善人力资本和基础设施等方式总体上促进了非洲经济的发展。同时,上述研究也发现了中国援非项目的部分待改进之处,可以为进一步提升中国国家形象和提高援助效率带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非洲是当前台湾当局三大“邦交”区域之一。台湾当局持续拓展与非洲国家关系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在国际上凸显其所谓的“独立政治实体”地位。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当局的“外交”政策开始从两蒋时期的“汉贼不两立”向“务实外交”转变,其对非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持一定数量的“邦交”关系。尽管陈水扁当局仍采取“金钱外交”等各种手段积极巩固对非关系,但受国际形势变化及中非关系不断深化的影响,当前台非“邦交”关系逐步萎缩、台在非“外交活动空间”也进一步被压缩。本文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台与非洲关系的发展历程、动因以及趋势加以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依据西方的民主理论,所谓“政治民主化”的基本含义就是“主权在民”、“民有民治民享”。其具体表现形式包括:人民有言论新闻出版自由、集会结社参政议政权、政党公平竞争、普遍选举制、代议制、司法独立,以及各种各样体现民主、分权和监督制衡精神的,关于政府组织形式与运作方式、人民的权利与义务等的法律规范。本文试以这一理论来检视、分析一下台湾自1987年解除戒严至今,所谓“政治民主化”的表现、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及其原因等,进而发表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17.
刘中伟 《当代世界》2023,(12):54-60
拜登政府上台以来,大幅调整特朗普时期美国对非洲的“漠视”政策,在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等不同维度加大对非洲投入,深化美非合作,试图改善美国在非洲形象。拜登政府的非洲政策具有突出价值观外交、应对气候变化和粮食短缺议题优先以及强调大国在非竞争等特点。拜登政府从全球战略的视角处理美非关系,目标是在大国战略竞争中获取非洲国家支持,但其拉拢非洲打压其他域外大国的战略图谋难以如愿。展望前景,拜登政府非洲政策的推进,将面临诸多困难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双周·观点     
《南风窗》2001,(13)
苏联解体真相对意识形态制度、政治法律制度、封建特权制度的垄断导致了上层领导在道德、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退化。同时,渗入国民经济综合体、国家机关的“影子经济”,在感到经济活动空间被民主化改革挤压后,顺势提出了政治问题,从苏共内部选择了新的代理人,让所谓的民主派掌握了政权。  相似文献   

19.
在第三波民主化的浪潮中,"建造民主"是一种显著的民主化模式。由于种种原因,"建造民主"这一术语并没有得到认真对待。"建造民主"是指倚重政治精英和寡头集团的政治力量,以最短时间自上而下强制推行民主化计划的做法。事实上,"建造民主"的后果不仅在于民主制度难以在社会中扎根,更在于新兴的民主化体制并未兑现其应有的承诺,但是由于它们赋予了推动民主化的威权领袖更大的合法性和制度基础,使这些号称民主的政权并未被颠覆,反而在民主化计划严重受挫的条件下维持了稳定,从而给民主化蒙上污点。它的失败不在于挫败民主,而是污损民主。  相似文献   

20.
在上个世纪50—80年代两蒋统治下的威权时代,“台独”作为一种非法的社会政治活动,在台湾岛内没有生存空间,一直受到国民党执政当局的严厉打压,“台独”人士大都亡命海外,或改头换面在岛内隐蔽活动。自80年代中期以后,伴随着台湾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和民进党的成立,特别是李登辉上台主政后,海外“台独”人士纷纷闯关返台,与岛内“台独”势力合流,活动重心也从海外转向岛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