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惠卿 《求索》2007,(3):172-174
以表现时人典型事迹和典型言论为重要内容的六朝“世说体”小说,其创作颇受佛经文学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佛经故事的袭用和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尤其是后者,支谦译《佛说维摩诘经》所塑造的维摩诘居士对《世说新语》塑造人物形象影响尤大。  相似文献   

2.
田希 《传承》2011,(29):72-73
《维摩诘经》融入世与出世为一体,提倡世出世不二。人间佛教是近代佛教革命结晶,主张佛教入于人间,不再出世无为,这与《维摩诘经》所提倡"亦出世亦入世""入世出世一而不二"精神恰相一致。  相似文献   

3.
王红 《求索》2013,(8):119-121
佛教传入中国后.因果报应、十八层地狱等观念对本土信仰产生巨大冲击。佛教地狱观具有恐怖、冷酷、受难等特点。六朝志怪小说集中表现了中古时期本土民间信仰的特点,其地狱观、复活信仰等无不带有浓郁的人情味与世俗情调。佛教作为一种外来宗教,其地狱鬼神观在早期传播中比附中土信仰观念得以流传,并借助志怪小说丰富的复活情节得以发展,该观点以“死而复生者”之口宣扬佛教以扬善惩恶。发展到唐代,佛教地狱观才彻底摆脱文人小说的比附手法,出现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这样完全本土化的宗教剧目,此后,地狱观等佛教诸佛经义理中占据了中国民间信仰之核心地位.并深刻影响着中国的文化与民间思维。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是植根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上的,特别是植根在佛道文化的基础上的。《红楼梦》中的许多重要人物与事物在对立统一中都具有象征意义与隐喻意义,这些象征与隐喻也都在佛道这个大框架内。在创作上,《红楼梦》深受六朝志怪与唐人传奇的影响,它实际上就是写的一块石头的传奇,而就全书来说,《红楼梦》也没有跳出某些传奇小说宣扬虚无主义与“万境皆空”的宗教说教。  相似文献   

5.
林飞飞 《求索》2011,(11):242-244
在经学相对衰落的背景下,六朝时期的《孝经》研究呈繁荣之势,并表现出与佛教相互渗透与影响的特点。《孝经》对佛教之影响表现为佛教徒讲习并注疏《孝经》、佛教徒论难以《孝经》为指导、佛教孝道思想之形成;佛教对《孝经》研究之渗透则表现为《孝经》讲习形式之转变、《孝经》义疏著作之产生及《孝经》宗教功能之凸显。  相似文献   

6.
嫦娥奔月神话本末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嫦娥奔月神话本末论李忠华一、秦汉及秦汉以前嫦娥奔月神话的产生和发展(一)先秦古籍文献中的嫦娥奔月神话说到嫦娥奔月,便会提到羿射十日。穷搜古籍,六朝梁代刘勰在其书《文心雕龙.诸子篇》中说:“《归藏》之经,大明迂怪,乃称羿毙十日,恒娥奔月。”经考证,《归...  相似文献   

7.
马珏玶 《思想战线》2004,30(5):39-43
由唐至宋,社会性别观念经历了一个由较为自由开放进而渐趋严格化、周密化的社会化过程,《稽神录》体现了这一转折在志怪小说中的叙事影响。等级观念的制度基石、因果观念的叙事逻辑、志怪叙事的传统影响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最终导致了《稽神录》社会性别叙事面貌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周兴泰 《前沿》2008,(10):177-181
本文旨在探讨陆机《文赋》对刘勰《文心雕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文学功能、艺术构思、艺术灵感、文质关系、文体分类、文体特征及具体的文学技法等方面。从二者的前后继承关系中我们大致可以窥见六朝文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春秋》2020,(3)
正凡仙侠必蜀山,无青丘不狐狸。狐妖化人作为我国古代传说的主要素材,在《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子不语》等诸多志怪小说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然而,有的作品对狐仙的发祥地和出处含糊其词,模棱两可;而大部分作品中,只要提到狐仙的发祥,大都来自一个名不见经传之地,名曰"青丘"。  相似文献   

10.
在鲁迅所推崇和介绍的俄罗斯作家中,阿尔志跋绥夫是令人瞩目的名字。自1920年10月到1921年4月,他在半年内从德文转译了阿氏的三篇小说(短篇《幸福》、《医生》及中篇《工人绥惠略夫》),作了三篇介绍阿氏思想和作品的译后记。1926年9月又译出杂文《巴什庚之死》。此外,他还在十多篇文章和书信中论及阿氏及其作品。 阿尔志跋绥夫是俄国1905年革命失败后颓废派文学的典型代表之一,他在俄国文学史上  相似文献   

11.
曹秀华  ;徐望驾 《求索》2008,(2):121-123
佛教至南朝梁武帝时达到鼎盛,时风所及,梁代皇侃《论语义疏》深受影响,解经方式发生巨大变化:一是大量选择佛语词解经,二是仿照译经文法自造个人特色的语句。这两个特点在中国经学史上是非常独特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现代文学话语转型 ,深受日本文学的浸润、影响 ,与之有着直接而复杂的关系。具体言之 ,日本近代作家坪内逍遥的《小说神髓》关于小说之主脑为人情的观念 ,经由周作人传入中国 ,为中国近代政治文学突围 ,标示了“人情”文学方向 ,使近代政治话语文学开始向现代以人情话语为中心的人的文学的转型。然而 ,民族传统文学功利性的审美观 ,特别是现代启蒙意识 ,决定了现代作家虽认同于《小说神髓》的人情说 ,却又能根据中国文学现实需要进行创造性转换 ,使现代文学的人情叙事区别乃至超越了《小说神髓》的境界。  相似文献   

13.
魏晋六朝时期是我国史学发展的重要阶段,肇自司马迁《史记》“八书”,后为班固《汉书》“十志”所因循完善的书志体例,在这一时期也得到充分的发展。《史通·书志篇》云:“原夫司马迁曰书,班固曰志,蔡邕曰意,华峤曰典,张勃曰录,何法盛曰说。名目虽异,体统不殊。”在这里,华峤以下,均是魏晋六朝史家,他们的著述都已散佚,其所撰书志更名曰典、录、说,还有易名曰记,或仍以志为名的。但后来有的论者,由于对大量散失的史著(佚史)缺乏应有的重视,或是揣摩不周,只注意到今存可据的史著,如二十四史书志编纂  相似文献   

14.
胡遂  胡果雄 《求索》2012,(7):121-123
佛教自汉代传入后,于六朝达到兴盛之顶点。然而随着唐代门阀制度的进一步衰微,佛门失却权贵稳定之物质依托,这就为凭依朝廷权门而昌显的贵族化的北宗,最终为拥有广大信众的平民化的南宗所取代。在南宗争取上层士人并"名渐闻于名贤"之时,王维受到南宗神会禅师弟子的谒拜,随之和神会等禅师交流佛理,其后受托撰《六祖能禅师碑铭》。南宗在逐渐取得正统地位的过程中,获得具有极大影响号为"诗佛"的王维的鼎立支持。  相似文献   

15.
苏轼在其著作中对六朝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但是对六朝文学似乎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六朝诗歌,苏轼的评论不多,不过他对鲍谢诗歌以及徐庾体的评价还是基本客观的。苏轼的六朝文学观除了受时代风气的影响外,其独有的文学创作经历也是不容忽视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苏东坡评赏王维,曾说:“读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读了唐人张继这首七绝,真如看了一幅极美丽的山水画。要说“诗中有画”,不得专美於摩诘,谅不为过吧! 牟小东先生在《中国建设》一九八一年  相似文献   

17.
宋义霞 《求索》2012,(10):109-111
六朝艺术创作与文艺思想在中国文艺理论发展中起承前启后之作用。在社会动荡杀伐不已的六朝时期,知识阶层深受庄子的玄学影响,艺术思想变革求新,其实践探索形成的六朝文艺观之"形神论",讲究艺术创作应"以形写神"、"以技载道",最终达到"形神兼备"。继"形神论"之后的"气韵论",更是追求"形与神"的彼此关照、完全融合,倡导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应表现其共性与个性的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六朝开创形成的这两种文艺观对当代"快餐式"、"表象式"的媚俗艺术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论《文赋》体制方法之创新及其历史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赋》体制方法之创新及其历史成因钱志熙在批评史上,《文赋》第一次对文学问题作出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它的理论体系以及各种重要观点,已经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并作了许多研究。但是,要全面地认识《文赋》的创新价值,尤其要揭示它与当时的思想背景和文学背景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王辉 《求索》2013,(2):139-141
虎关师炼是日本五山文学从草创走向隆盛的过渡时期的重要作家之一,其诗学思想深受宋代诗话的影响。他的《诗话》是日本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以“诗话”命名的诗学著作,在日本汉文学发展史和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尝试以《诗话》为主要对象,并结合虎关师炼的其他著述,揭示其创作条件、批评特色、主要诗学思想、以及在五山文学发展史上之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许地山与佛教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许地山与佛教文化的关系谭桂林一、“参得文坛的上排”1921年7月,文学研究会雁冰;圣陶、郑振择诸君在《小说月报》发起关于创作理论的讨论。作为文学研究会的中坚人物,许地山写了《创作底三宝和鉴赏底四依》一文参加讨论。作者按佛教佛、法、僧三宝之例,指出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