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夏昕 《新湘评论》2004,(5):36-38
翻阅《现代汉语词典》,“腐败掮客”这个词是不存在的.然而在现实中,“腐败掮客”已从一个新词语蔓延成了一种可怕的社会现象。无论我们将这群活跃在腐败中的“中间人”称做“腐败掮客”,还是叫做“腐败托儿”,抑或“官场媒婆”、“腐败二传手”什么的,他们存在的事实是不争的,而其危害更  相似文献   

2.
很多腐败行为都是在权力掮客的撮合下发生的。权力掮客虽然自己不去行贿,但可以将一个行贿者的能量放大数倍甚至数十倍。他们把党政机关公务人员手中的权力看成是可以买卖的商品,通过行贿,帮助权力寻租者将权力变成资本,实现权钱交易,使公共权力发生腐败。权力掮客为腐败推波助澜,他们与腐败分子是一根藤上的两颗毒瓜。  相似文献   

3.
《廉政瞭望》2011,(3):10-10
近年来,在一些大案要案的腐败链条中,频现“权力掮客”身影。这些人有接近掌权者的独特优势,身份深受行贿、受贿双方的信任,极大降低了行贿受贿者的风险成本,为其开辟了一条相对封闭可靠的捷径。专家认为,“权力掮客”作为一种“权力暗箱”的衍生物,是我国腐败蔓延的重要推手,加上其增加了腐败的间接性、隐蔽性,也构成当前反腐败打击的一大难点。  相似文献   

4.
如果说“权钱交易”是当前腐败问题的核心,那么,腐败的官吏则是这种交易的始作俑者和掮客。尤其是“一把手”的腐败,既难于监督检查,更易于扩散蔓延。李乘龙,在玉林市一手遮天,而他日进万元的背后是铺就了一大批贪官升迁的通途坦道,买官卖官造成的直接后果便是织就了一张官官相护、你贪我也贪的大网,将玉林市罩在了一片灰色的穹隆下,在这种普遍性的腐败之下,监督处在了一种软弱无力的真空状态。李乘龙的案例至少给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对主要领导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制约,怎样才能更实际、更有力、更到位些?1999年新年伊始,广西…  相似文献   

5.
看过反腐影片《生死抉择》的人,无不被以严阵为首的一群蛀虫们的腐败行径所震怒,更不会忘记他对反腐志士李高成市长说的那句大言不惭的话:“不要忘了,你是我的人……”“你是我的人”这样的话,我相信在各级干部中是不常听到的,但从一些集体腐败的现象来看,有这种思想的人确实是存在的。这种思想的存在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在中国封建社会,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头戴乌纱的官吏,他们视提携自己的人为“再生父母”,在“父母”面前他们唯唯诺诺,言听计从,乃至沆瀣一气,这是由于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所致。而现在在我国这样一个民主集中、用人唯贤的国…  相似文献   

6.
原声回放     
《廉政瞭望》2007,(1):23-23
反腐败在很多国家其实是一项“不可能的任务”,不管在这儿干了多久,新的腐败问题永远会产生。但这才是反腐败组织的挑战和乐趣所在。(透明国际组织亚太地区项目官员廖燃接受某报采访时如是说。)——乐趣寓于挑战之中。反腐败不能放过那些正在挤兑公共关系的庇护关系。对权力腐败的打击,显然也只有在一个修复公共规则、清除庇护关系的过程中,才可以避免“割韭菜”的困境。(吴钩《权力掮客何以左右逢源》)——凡是反腐败难以深入的地方,都有这种庇护关系在作祟。政府体制改革,不仅要建立一个廉洁的政府,还要建立一个廉价的政府。政府的成本太…  相似文献   

7.
英国19世纪历史学家阿克顿勋爵指出:“权力趋于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孟德斯鸠认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杨毓培自1999年4月至2003年9月,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大搞“权力腐败”,批发“官帽”61顶,疯狂敛财200余万元。杨毓培把“官场”变成“市场”、将“官帽”当作商品出售赢利,导演了一幅幅买官、卖官群丑图。探寻这个具体独特的“怪胎”产生之因,对于探索从源头上防治买官卖官行为的对策,不无启迪意义。杨毓培曾毫不掩饰地说,作为…  相似文献   

8.
佚名 《廉政瞭望》2006,(12):52-53
《西游记》这部文学巨著,多数人把它作为降妖除恶的轻松闹剧,也有人把它作为专心修炼的经典,却很少有人认识到这是一篇反腐败的力作。但是,如果你把唐僧肉作为巨大的诱惑看待,围绕夺取唐僧肉就是方方面面的腐败了。而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实际上是一个正当权利的护法团队,是他们在与这些谋取不正当权利的“腐败行为”作你死我活的斗争。正因为如此,《西游记》就描述了各种不同类型的“腐败”现象,用“腐败终究要遗臭万年”的传统观念,提出了“腐败必究”的客观规律。下面我们来看看《西游记》是如何描述“腐败与反腐败”斗争的:仙界“灯下黑…  相似文献   

9.
曹林 《廉政瞭望》2013,(21):51-51
腐败在我们的语境里其实是一个很“宽容”的词,似乎只有“把不该拿的钱往自己腰包里捞”,才叫腐败。其实严格来说,不仅权钱交易是一种腐败,任何背离了民本的权力承诺、“权不为民所用”的行为,都是权力的腐败。  相似文献   

10.
腐败与“洗钱”从来就是密不可分的。腐败需要“洗钱”、庇护“洗钱”。“洗钱”掩盖腐败,助长腐败。两者相互“滋养”,共生共荣。不消灭腐败,洗钱业的“原材料”就会源源不绝;反过来,不彻底阻塞洗钱通道,腐败分子便会愈益猖獗。因此——“洗钱”一词一直与黑社会联系在一起。作为一种犯罪,是指隐瞒或掩饰犯罪收益,并将该收益伪装起来使之看起来合法的一种活动和过程。近年来,在我国一种新的洗钱活动日益频繁,即公职人员的“洗钱”,这是洗钱的一个新特点,更是腐败的一个新特点。以研究隐形经济著称的经济学家黄苇町称其为“有中国特色”的洗…  相似文献   

11.
腐败有三个要素,即“腐败主体、腐败对象、腐败机会”。这三个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缺少任何一个,腐败行为都不可能完成。开展反腐败斗争,就要针对这三要素,制定科学、管用、有效的预防和惩戒对策,而加大“腐败成本”就是良方之一。一、“腐败成本”的含义及分析一个人或一个团体,在谋取一定利益的同时,必然会付出一定的代价或者叫成本。“腐败成本”,是指在一个特定社会中,腐败行为受到来自国家和社会现实的制裁和谴责,包括法律成本和道德成本。具体包括被查处的概率、法律处置程度、经济惩罚程度、精神或名誉损失、道德法庭…  相似文献   

12.
“‘清水衙门’水不清,‘社会净土’土不净。”这是群众对当前教育界中存在的腐败现象直言不讳的“概 括”。当然,这个概括不是指教育事业的全局。教育事业 的发展总体是健康的,一些腐败现象虽非主流,但也决 不可忽视。近年来,一向被称为“清水衙门”、誉为“社 会净土”的教育界,屡曝腐败丑闻。仅2001年一年,陕 西省查办的高校腐败案件就有36起61人,其中处级干部 22人。今年,在沈阳市一年一度的行风评议中,教育系 统在被评议的30个重点部门中,群众满意度排名倒数第 一。在个别地方,教育已经成为腐败的“重灾区”。现 在,让我们对“教育腐败”进行一次全身透视。  相似文献   

13.
腐败,不仅是一种政治现象、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腐败文化”是腐败现象赖以孳生、存在和蔓延的土壤。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社会的“腐败文化”在孳生和蔓延,使反腐败斗争面临着“腐败文化”的严峻挑战。因此,深入剖析当今的“腐败文化”现象,找出其孳生和蔓延的根源、危害及遏制的有效途径,对于深刻认识当前的腐败现象,推动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有效预防和遏制腐败现象至关重要。“腐败文化”的种种表现时下,“腐败文化”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从比较普遍的社会舆论、心态和意识方面来说,概括起来有以下种种:一曰:“容忍腐败”。一些人…  相似文献   

14.
“法轮功”的产生和蔓延,有多方面的原因。往深里思考,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同我们一些地方存在吏治腐败的现象密切相关的。现在有些干部,对上报喜不报忧,对下不敢得罪人。为什么不报忧呢?因为怕报了以后,领导对他印象不好,影响了他的“政绩”,影响对他的提拔任用。出了问题不往上报,又不依靠群  相似文献   

15.
《党建》2000,(9)
腐败是一个历史现象,也是一个社会现象,古今中外都有。我们党是清正廉洁的党,干部队伍主流是好的,反对腐败也是坚决的。但要清醒地看到,我们这样一个有六千三百多万党员的大党,正处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党风廉政建设是一个需要长期认真严肃对待的问题。我们决不能因为党内一些领导干部存在腐败问题而否定党的领导,也决不能因为干部队伍主流是好的而放松这方面的斗争。不坚决反对腐败,必将亡党亡国。“生于忧思,死于安乐”,领导干部要牢记在心。 领导干部要经常想想我们活在世上为了什么,在领导岗位上应该…  相似文献   

16.
一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反腐败斗争和反腐败工作也在不断地深化。具体的变化是: 第一,从十二大到十六大以前,我们党的提法都是“要反对腐败”,而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反对和防止腐败”。加上“防止”一词,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性的变化,表明我们的反腐败工作从单纯的“打”,转到了“打”与“防”的结合和并重。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创新体制,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深化改革,通过体制创新,建立一套包括“不能腐败”的防范机制、“不敢腐败”的惩治机制和“不需腐败”的保障机制在内的权力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8.
我们开展反腐败斗争不能从概念出发,先提出腐败的定义,然后再去反腐败。但是,在反腐败斗争已经开展多年并且作为全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载入党的正式文献之后,回答“什么是腐败”的问题,便提上了理论研究的日程。明确“腐败”这个概念,也就是要明确我们所要反对的对象究竟是什么,这对于正确判定反腐败的政策和策略是完全必要的。一制定腐败概念可以有不同的方法,这里有一个方法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最近,《党风月报》杂志社、辽宁省委党校党建教研部、《党政干部学刊》编辑部与省委党校进修二班的部分学员一起,就“为什么远恨腐败近不拒腐蚀”这一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拳拳赤子之心。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远恨腐败近不拒腐蚀”是新时期腐败现象中一个值得注意的特点,是反腐败的重要障碍  相似文献   

20.
何谓“氛围”?《辞海》说:“笼罩着某个特定场合的特殊气氛或情调。”它是群体成员一定生活方式的凝聚,是一定文化风俗习惯的积淀,是群体成员对群体心理的认同,是社会流行的一种普遍风气,是群体成员必须共同遵守的规范及惯例。在腐败泛滥的社会里,也存在着一种“氛围”,那就是“腐败氛围”,即“腐败文化”。掌握权力的官员一走进这个“氛围”,只要稍不注意,就会不知不觉、潜移默化地腐败起来。善于写忏悔书的原广东省揭阳市委常委兼普宁市委书记丁伟斌这样说:“是我自己走着,干部队伍中一些人把我推着,亲人们把我护着,社会上亲近的人把我哄着,使我朝这腐化堕落之路一直走着,而且越走越快,越走越远,最终滑入了不可挽救的万丈深渊!”谁在“推”?谁在“护”?谁在“哄”?腐败官员能清清楚楚地感受到这个“谁”究竟是“谁”,明明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