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9 毫秒
1.
<正> 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频繁开展,国际私法的作用日益增长,为人们所关注。现就国际私法所调整的法律关系,及其在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过程中的主要作用,作一些基本论述。每个法律部门都调整着一种特定的法律关系。国际私法所调整的是含有涉外因素的民事法律关系,简称涉外民法关系。涉外民法关系是指在民法关系的主体、客体、内容  相似文献   

2.
论国际私法与国际经济法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际私法与国际经济法之间有着密切联系 ,同时 ,它们之间也存在着本质区别 :不同国家当事人之间的国际商品流转关系 ,只能是国际私法、而不是国际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国际私法属于典型的私法规范 ,而国际经济法则属于公法的范畴 ;二者的调整对象不存在交叉 ,完全可以区分清楚 ;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应该是与国内法平行的国际法体系内两个彼此完全独立的法律部门。  相似文献   

3.
从若干案例看网络发展对传统国际私法的挑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国际私法领域 ,网络所具有的全球性、跨国性、虚拟性、多元性、自由性和新颖性对传统国际私法的诸多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冲击 ,尤其是它动摇了传统国际私法的管辖权基础 ,使得国际私法的法律适用原则陷入困境 ,进而在司法诉讼中困扰着各国法院和因特网服务提供商。国际私法必须以灵活的姿态应对这些挑战 ,继续发展仍可适用的规则 ,调整已不适应的规则 ,并制定新的规则。  相似文献   

4.
国际私法的对象的涉外性意味着它与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法律体系均有联系.较之其他法律部门,国际私法的适用更需要运用比较法方法进行实体法的比较和冲突法的比较;比起其他法学分支,国际私法的研究更需要运用比较法方法,以探究不同法系的异同和各种方法的特点;国际私法规则的国内立法和国际统一也离不开比较法.本文以国际私法的适用、研究和法典编纂为视角,阐述了比较法对国际私法的重要意义,以及对中国未来的国际私法立法、司法和理论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刘萍 《行政与法》2005,(4):110-112
对于提单首要条款的性质,我国学界存在着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提单首要条款是法律适用条款;另一种观点认为提单首要条款不是法律适用条款。本文针对第二种观点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第二种观点是建立在传统国际私法理论基础之上的,随着国际私法传统理论的转型,第二种观点存在的理由和依据已经丧失。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行法律体制不承认学说为我国国际私法的法律渊源。然而学说在国际私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从学说的定义和其作为国际私法渊源的立法和理论分析,抑或考察学说作为我国国际私法法律渊源的可行性,将学说作为我国国际私法的辅助渊源未尝不可。  相似文献   

7.
国际私法产生于欧州,是西方文明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经验以及资本主义制度孕育和培养了近代意义上的国际私法制度。相比之下,中国传统法律中没有也不可能有国际私法,中国缺乏近代国际私法生成的基本条件。原因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因为资本主义在我国得不到发展,明清两代稍有萌芽又因采取闭关锁国政策和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侵略而夭折,窒息了中外民事法律关系的发展;二是由于  相似文献   

8.
国际私法的哲理性体现在国际私法学者对国际私法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法律冲突与法律适用等问题进行较深层次的、系统的思考和提出解决方案的理性认识和思维活动之中。国际私法的哲理性是法律价值理性和辩证哲理在国际私法中的反映,它表现为学说理论的思辨哲理性。  相似文献   

9.
国际私法成为一门独立的法律学科还是上个世纪的事情。但是,在两次大战期间,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一个时期,国际私法似乎没有什么发展。因此有人曾断言,国际私法如果不是完全僵化,也开始停滞不前了。其实,这正是国际私法酝酿着大发展、大变革的重要时期。从本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国际政治、经济情况的巨大变化,国际私法进入了飞速发展的  相似文献   

10.
<正> 世界各国都从本国利益出发,试图用本国的法律来“干预”跨国公司,但是对跨国公司的法律监督只能采用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的法律形式。由于国情的不同,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法律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为了解决这种矛盾,只能根据国际私法的国际通用原则来解决。但随着时间和条件的变化,国际私法旧的方式已不能完全处理跨国公司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我国加入WTO、北京奥运会的筹办以及上海成功申办2010年世博会,我国正在积极地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与此同时,我国涉外民商事交往日益频繁,使得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及其法律适用也变得更加复杂。而涉外动产物权关系的法律适用在调整跨国民商事法律关系的国际私法领域中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当前,我国国际私法立法活动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而关于动产物权的法律适用问题在国际私法立法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笔者拟以商品经济发展为视角探究动产物权适用物之所在地法的原因,致力于完善和发展我国的国际私法成文立法。  相似文献   

12.
我国公共秩序保留制度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涉外民商事法律冲突不断增多。公共秩序保留作为国际私法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在排除有违内国公共秩序的外国法律适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已经比较完善,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国际私法上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发展趋势提出改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论国际私法的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国际私法的重构必须贯彻国际私法的价值,国际私法的价值是国际私法所追求的基本目标。正义是国际私法所追求的重要价值之一。形式正义是传统国际私法的价值内核,实质正义是现代国际私法法律选择方法的最根本的价值取向。从形式正义向实质正义的嬗变是当代国际私法发展的基本趋势。实质正义在当代国际私法中具体体现为以社会或政府利益作为法律选择的导向和以“有利原则”为指导,赋予法官以法律适用选择权。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中期后,后现代主义的哲学理论和方法在法学领域掀起了后现代主义法学思潮,从法理学开始逐步扩展至其它法律部门,其中包括国际私法领域。该思潮不仅推动国际私法学界对国际私法理论加以重新认识,也影响到法官适用其本国法律适用法的实践行为。通过对"后现代"法律适用案例进行分析,把握后现代思潮对国际私法理论的影响,并探讨了该思潮能否给国际私法带来新的革命动力,以及当前国际私法下如何对待这股"新思潮"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14世纪发轫于意大利的法则区别说确立了国际私法的基本雏形,公元19世纪创立于德国的法律关系本座说奠定了现代国际私法的理论基石.20世纪美国的冲突法革命拉开了对传统冲突规范进行改造的帷幕.法哲学思潮的流变始终影响着国际私法冲突规范的变革。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带来了法律的全球化,法律全球化在国际私法上呈现出统一化的趋势,国际私法的统一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本文在对国际私法范围界定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提出了国际私法统一化的四种途径,并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论述了各途径的利与弊。  相似文献   

17.
孙建 《法学评论》2012,(2):113-119
客观认识并正确把握我国国际私法法律适用的确定性与灵活性目标是正确适用我国国际私法与有效发挥其效用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对我国国际私法法律适用确定性与灵活性在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对晚近国际私法法律适用的确定性与灵活性的结合及其启示和对我国国际私法法律适用确定性与灵活性的价值选择问题的研究尚不够深入。深入研究上述问题将有益于我国在理论和实践中正确把握我国国际私法法律适用的确定性与灵活性问题,有益于促进我国国际民商事关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单边主义和多边主义是国际私法中两种既对立又统一的法律适用方法。单边主义的法律适用方法在法则区别说时代就已经存在了,但在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这段时期,随着法则区别说被推翻和法律关系本座说与既得权说的盛行,欧美国际私法更多地采用多边主义的法律适用方法,单边主义法律适用方法被忽视。到20世纪初,特别是在“二战”之后,随着国家对国际商事关系干预的强化,单边主义的国际私法方法分别在欧美的国际私法立法和司法中得以复兴。重新认识单边主义的国际私法方法,借鉴欧美的立法和司法经验,对中国国际私法立法和司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法律选择是国际私法中解决法律冲突的特有方法。为了克服传统法律选择方法的弊端,法学家们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法律选择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归纳为根据国家利益进行法律选择和根据当事人利益进行法律选择两类。当代国际私法的发展要求在法律适用问题上平衡当事人利益和国家利益乃至整个国际社会的利益,我国的国际私法立法应顺应这一时代潮流。  相似文献   

20.
<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经济法和传统的国际私法,成为保证国际经济交往和解决涉外民事纠纷的两个非常重要的法律规范。对于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即国际经济法是否与国际私法是平行的独立的法律部门,在国际法学论坛已经争论几十年了,仍然众说纷纭,至今没有一个定论。笔者认为,国际经济法与国际私法是一个既有密切联系,又有严格区别的两个不同性质和任务的独立的法律部门和学科,现代的形势为划分达两门学科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