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刘献利 《求知》2000,(12):24-24
抓好农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直接影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延缓农业现代化的进程。目前农民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农民素质高低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资金投入、农民教育体系建设、师资力量、教育内容和方法等方面深入分析目前我国农民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同时分析比较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农民教育的经验和启示,对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进行农民教育提出措施和建议,力图的在理论与实践上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教育问题研究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马丽丽  王梦亭 《学理论》2010,(10):38-39
毛泽东农民教育思想直到今天仍有很多合理内核指导我们的新型农民教育实践,开拓农民教育新视角,更好地开展农民教育。正是基于毛泽东农民教育思想的伟大意义,着眼于当前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分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农民教育思想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4.
徐瑞 《学理论》2010,(13):78-79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农民增收问题的核心是教育问题。面对我国农民基数大、整体素质低的状况,从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民教育的特征和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对发展农民教育提出了一些建议,即拓宽农民教育的资金渠道,注重实际,以人为本,提高农民教育的实用性等。  相似文献   

5.
关于当前我国农民政治参与滞后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我国农民的政治参与不论是在观念上、实践上还是在制度上都存在着滞后性的问题。这有其文化、社会、经济及机制等诸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应从加强对农民的政治教育 ,提高农民的主体意识 ,深化改革 ,重视干部队伍建设 ,健全农民政治参与机制等各方面入手 ,以提高农民的参与意识 ,增强农民的政治参与能力。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终身教育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农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必要保证.目前,在农民终身教育问题上存在着地方政府缺乏重视、农民终身教育的制度缺失、农民的培训费用缺乏等问题.为此,基层政府应加强对农民终身教育的引导,同时,要加大政策支持和财政倾斜力度,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并引导企业参与农民培训,逐步构建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民终身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农民教育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关于农民教育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又是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无论是在对农民在革命和建设的作用等问题的认识上,还是在农民教育的目的和方法上,都是随着革命和建设的要求和时间的推移发展而发展的。毛泽东农民教育思想的与时俱进性对今天的农民教育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宋文武 《学理论》2012,(15):94-95
农民科技致富是目前社会各界非常重视的问题之一。要如何将农民科技致富落在实处却是众说纷纭。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觉,较深入地探讨了农民科技致富观教育的内容,即使农民思想观念上领先、农村经济发展找准项目、农村科学管理是关键、农民的教育普及是基本。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20,(5)
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生态文明教育是实施生态振兴的重要方式。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进步,农民接受生态文明教育的方式也日益多元化,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责任感也越发增强。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使得农民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得以拓展,也提高了农民参与农村生态建设的兴趣。同时也面临着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使得新媒体技术在农村生态文明教育中存在一定的阻碍。因此,要不断提高新媒体在农民生态文明教育中的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10.
马金娥 《学理论》2009,(19):135-136
怎样提高农民素质,扭转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趋势,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核心,也是牵动国民经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我们要从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积极探索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本文从甘肃农民素质的现状、成因和途径方面,说明提高农民素质对甘肃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全面系统、准确通俗的表达。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线加强大学生爱国敬业教育、服务意识培养、理想信念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观教育、艰苦奋斗教育、诚信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坚持以人为本,走出"大学生廉洁教育无用论"和"大学生廉洁教育万能论"的误区,避免大学生思想上产生"今不如古"、"中不如西"、"病入膏肓"、"改革开放滋生腐败"的"四种错觉"。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能帮助大学生分清是非荣辱,明辨善恶美丑,有利于进一步筑牢大学生的思想道德防线,不断提高拒腐防变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三公消费问题由来已久,并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越来越凸显。特别是近几年,非合理性三公消费增长迅速且花样百出,以致成为久治不愈、广受诟病的"顽症"。究其原因,主要涉及个人思想与认识问题,也包括我国现有预算、监督、问责和法律法规等体制与机制的缺失与不足等。治理三公消费问题,须构建合理的三公消费价值观,重视职业伦理教育,强化财政预算约束,加强社会监督,通过法律法规加大问责力度。  相似文献   

13.
“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农民权益问题,作为村民自治组织的村民委员会应成为维护乡村社会权益的组织依托;当前在我国乡村治理的实践中,乡村自治性组织的维权性功能存在着缺位、错位和异化的现象,这是由诸多原因造成的;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应着力构建以保障农民权益为根本的乡村治理新机制,推进乡村自治组织的社会性复归;通过政治环境的发展、制度机制的重构、文化观念的培育,挖掘和塑造村民自治性组织作为村民群众维权性组织的组织资源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一些典型腐败大案要案中,"裸官"腐败的现象较为严重。"裸官"腐败的黑洞,不在"裸",而在"逃"。"裸官"腐败的生成主要源自理想信念缺失,监管制度存在漏洞,"裸官"出逃的高收益、低成本等多因素的驱动。因此,有效治理"裸官"腐败现象,要在强化制度反腐的同时,更加注重制度防腐。一是注重制度建设,不断提高"裸官"腐败的预见性;二是加强监管,大力提升"裸官"腐败的防范性;三是协作联动,全面强化"裸官"腐败的控制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成熟、不完善,从而滋生大量诱发腐败的劣变生态因子的情况,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继承我党廉政建设有益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构建反腐政治体系。在政党文化层面,积极推进观念化意识形态的创新,为有效有序运行党的权力提供科学而恒定的价值方向和准则规范;在内政治社会化层面,强化对领导干部的政党文化内化教育;在政治制度层面突出准则和规范的实施以及源头防治功能,推进制度反腐新路径;在政治关系层面坚持"以法为轨"的准则,推动新形势下党的权力运行民主化和善治化;在政治行为层面加强对反腐工作规律的认识和继续实行群众参与制度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远离学生现实生活的传统大学德育已暴露出较大的局限性,不能很好适应社会及人的发展需要。德育本应源于生活,丰富的现实生活世界应是构建德育大厦的基石。大学德育生活化模式认为,德育回归生活是时代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德育生活化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德育要走向生活,实现生活化,追求美好生活,在生活中实现德育。  相似文献   

17.
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文化强国的时代背景下,高校的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的任务更重、要求更高。当前高校惩防体系建设仍存在着案件多发、行风不正、制度短板、执行短腿、文化欠缺等问题。我们应总结经验教训,把握建设重点,站在新的战略高度,通过加强顶层设计,采取针对性措施,强化对主动腐败行为的惩戒;将廉政文化贯穿于惩防体系建设的始终,不断推进廉洁教育"三进",营造风清气正的廉洁文化氛围;进一步深化高校的惩防体系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中国“乡政村治”体制是国家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封农民个人权利承认和保护的制度性承诺,是一种基于市场、民主和法制理念的新的行政管理结构和乡村治理方式,它标志着国家行政权与乡村自治权的相对分离、国家与社会的边界的重新确定,对国家民主建设意义也特别重大。但从实践层面上看,“乡政村治”运行中也暴露了不少矛盾与问题,调整和完善农村治理架构显得刻不容缓。因此,本文着重分析“乡政村治”治理架构下的体制缺憾与运行中存在的偏差,并提出制度完善与体制优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重典治吏”思想在朱明王朝立国执政的纲要中占据指导性位置,其“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核心理念贯穿于整个明初社会的恢复和发展阶段,客观上缓和了阶级矛盾,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符合广大民众肃腐惩贪的愿望。反思当下依然严峻的反腐败斗争形势,明初的“重典治吏”思想有助于我们从思想根源上摆脱特权思想的牵制与羁绊,进一步提高反腐制度的执行力,在强化惩处的同时兼施奖励,做到德治与法治并举。  相似文献   

20.
蔡静  钟敏  鲍丽娟 《学理论》2012,(12):164-165
由于多元化社会价值观的冲击和大学生党员自身成长的需要,加强学生党员后续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当今高校在大学生党建工作中普遍存在"重发展,轻教育"的现象,致使学生党员素质下降,特别是在党性修养和政治敏锐感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教育和引导。辅导员作为一支高素质的政工干部队伍,在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中应当起到举足轻重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