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睦邻、安邻、富邻”的时代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崑 《半月谈》2003,(21):81-83
在今年10月巴厘岛东盟与中日韩(10 3)领导人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向亚洲邻国全面介绍了我国致力于“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考虑。这是我国领导人对党的十六大确定的“与邻为善,以邻为伴”重要方针的第一次具体阐述,是对近年来我国周边外交实践新的概括和总结,进一步丰富了我国睦邻外交政策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是中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在这一方针指导下,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不断发展,利益融合日益加深。新形势下,进一步推进睦邻友好,建设和谐周边,面临重要机遇。  相似文献   

3.
张杰 《时事报告》2004,(3):8-11
在我国外交工作布局中,周边外交居首位。党的十六大提出“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贯彻好这一方针,就要把“睦邻、安邻、富邻”作为自身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积极主动地开拓周边,为中国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4.
包雪琳 《创造》2021,29(7):49-54
新加坡是东南亚地区的贸易和金融中心,也是东盟成员国中唯一的发达国家.由于历史文化渊源,新加坡与中国联系密切、经贸合作广泛,是中国开展周边外交值得重点关注的对象国.新加坡的领导人对国际事务有深刻洞见,擅长就国际热点议题表达观点.当前国际和地区形势下,了解新加坡的逻辑或有助我们扩展战略思维空间,为打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提供新智慧.新加坡的对外政策因而值得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作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外交理念的创新发展,"亲、诚、惠、容"外交理念体现了"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的价值追求。这些理念既源自悠久的中国传统价值,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解决当前人类面临的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和发展赤子问题,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叶海林 《半月谈》2020,(3):86-87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这是对新时期中国周边外交指导思想的高度概括。两年多的实践证明,这一外交方针对于引领中国周边外交工作、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扩展国家利益和发展空间,发挥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始终坚持“以邻为伴,与邻为善”的周边外交方针,与周边国家共存共荣,互惠互赢。因此,立足东亚,积极推进新东亚区域主义,真正实现中国的和平发展,成为中国外交的首要选择。随着东亚合作的深化,东亚经济圈已然形成,新东亚区域主义已成为东亚各国共识。  相似文献   

8.
2012年2月,我应邀率中华文化学院访问团,访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三国,分别拜访三国政、学、商三界人士,话题大体围绕"包容性增长与亚洲的共同繁荣"展开.公共外交,以诚相待;见仁见智,畅所欲言.  相似文献   

9.
为了深入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分别于6月1日至8日、7月21日至29日组织机关处级干部和区县人大常委会机关同志赴新加坡、香港学习培训。参加新加坡学习培训的同志听取了有关专家学者讲授的《新加坡基本国情与成功经验》、《新加坡政府框架及公务员制度》、《新加坡的法律制度建设》、《新加坡的廉政建设》等专题讲座,实地考察了新加坡高等法院和贪污调查局的职责与运作。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在周边关系上提出的“睦邻、安邻、富邻”的政策,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对国际法的运用、创新和发展。在“三邻”政策的指导下,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呈现良性发展趋势,中国外交也取得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3,(12):55-55
年初迄今,民进党主席苏贞昌似“政党外交”之名,已五度出访,期间两次造访新加坡。蔡英文以强化“台湾必须走进肚界”的理念,也先后访问印度尼西亚、以色列与新加坡。  相似文献   

1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应新西兰、澳大利亚、阿根廷、巴西政府和议会的邀请,乔石委员长于1994年11月2日至25日对上述四国进行了正式友好访问。这是我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首次出访大洋洲和拉美地区,也是我国今年对南太平洋和拉美地区的又一次重大外交行动。  相似文献   

13.
应越南友好组织联合会、新加坡中国友好协会的邀请,以陈昊苏为团长的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代表团于2002年12月20日至29日对越南和新加坡进行了友好访问。  相似文献   

14.
郭渊  王静 《长白学刊》2005,(1):94-98
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沉积淀,深刻地影响着明代对周边国家的外交行为,主要体现在重邻倚邻,亲仁善邻;强基固本,以德服邻;避战慎战,宁边安邻;礼义为先,厚往薄来;恩威并重,怀柔羁縻.郑和下西洋所体现的睦邻政策,是今天中国政府所推行的"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政策的重要源泉和理论基础之一,对思考我国未来的周边安全战略不乏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化外交是国家间的文化交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政治化产物。对文化价值的科学认识和文化外交价值的战略共识,实现了中国特色文化外交的理论自觉。坚持国家利益与文化主权的统一、坚持策略灵活与制度建设的统一、坚持官方主导与民间互动的统一,是进一步深化中国特色文化外交发展的战略原则。坚守文化外交的中国道路、统筹中国文化外交的运行机制、加强中国文化外交的法治建设、综合运用互联网等文化传播技术和力量,是推动中国特色文化外交服务于早日实现中国梦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6.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0年11月3日至1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应邀对柬埔寨、印度尼西亚、泰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这是在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大背景下,我国主要领导人今年的又一次重大外交行动,对巩固与三国传统友谊,深化中国一东盟战略伙伴关系,营造良好周边环境,维护我重要战略机遇期,具有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正2013年12月16日李肇星会长,各位使节,各位朋友,大家好!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是新起点、新理念、新实践,这三句话准确、生动诠释了今年中国外交的主要特点。我期待与大家一道,共同盘点一年来的中国外交,交流思想、总结经验、凝聚共识,以便把中国外交办得更好。2013年是国际形势发展不平凡的一年。各方关注的叙利亚问题从战争边缘被拉回到政治解决轨道,销毁化学武器与商谈政治过渡方案两个进程得以相互促进。伊朗核问题经过10年艰苦谈判,终于达成首份协议,迈出和平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朝鲜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赴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经贸代表团活动总结河南省经济贸易代表团一九九五年四月1995年3月26日至4月11日,我省由省经贸委牵头,会同有关部门组成经贸代表团,配合以省长马忠臣为团长、副省长俞家骅为副团长的河南省政府代表团出访泰国、新加坡、马来西...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的周边外交战略及其实践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周边外交战略,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邓小平根据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和国内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需要而提出的.它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睦邻友好原则为核心,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全方位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它的实施在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周边关系,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的同时,进一步促进了亚太地区的稳定和繁荣,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并且为当前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及推行的"和平崛起"战略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正黎庶昌的外交自成风格,被称为"文化外交",即以文化为纽带,通过深切体察驻在国情况,了解驻在国的文化。2014年是又一个甲午年,中日甲午战争迎来两甲子的120周年。此时此刻让人不免回忆起那段曲折苦涩的历史,也让我忆起我国清末外交家黎庶昌先生。他曾经两任清朝驻日大使,是一位外交风格独特、文采斐然的外交家,为清朝对日外交作出重大贡献。两赴日本就任清廷驻日大臣黎庶昌是贵州遵义县东乡禹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