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美国模式是指新自由主义模式。它的制度基础是金融资本主义。在这种情况下,资本主义固有的经济危机已经出现了新的实现方式,即通过建立在一定经济增长点上的局部性经济危机,发展到金融危机,再由金融危机走向全面的乃至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这种危机同样具有周期性。美国模式将在这种周期性的痛苦中蹒跚而行。  相似文献   

2.
经济危机理论来自于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深刻认识,是马克思恩格斯经济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产物,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的相对过剩.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周期性有其物质基础.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是对资本的破坏,也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各种不可调和的矛盾的暂时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不断爆发和日益严重,最终将导致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世界粮食危机的产生、发展和原因分析入手,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性缺陷作了深刻揭示。明确提出,世界粮食危机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危机。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由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存在制度性缺陷,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有再度激发并引起全球性冲突的危险。  相似文献   

4.
乐玉成 《外交评论》2010,27(6):1-10
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已过去两年多了,但其影响还在发酵,余波还在扩大。这不仅是一场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更是一场深刻的政治危机、思想危机、体制危机和秩序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经济矛盾长期积累必然导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20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之后,资本主义福利国家也陷入了困境之中。新自由主义将危机归咎于战后实行的高福利政策,极力主张削减国家福利来应对危机。与此相反,社会民主主义则主张调整凯恩斯主义的福利国家模式来应对,以合作主义模式代替国家主义模式,寻求福利国家发展的新途径。合作主义的福利国家模式虽然也面临着一些质疑,但它对于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的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国际金融危机反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席卷了全球。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理论为人们深刻认识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和本质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在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国政府积极采取措施,成功应对,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和生命力。因此,我们要汲取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行。  相似文献   

7.
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粮食和能源危机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危机,凸显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性市场失灵。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全球化必然发生国际性市场失灵。国际性市场失灵的根源在于生产关系不适应当代生产力发展,政治上层建筑(国际组织)不能协调国家之间和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矛盾,人们的思想观念跟不上时代发展需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国际性市场失灵将是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常态。世界经济发展和国际政治格局将进入新的动荡时期。  相似文献   

8.
经济危机和增长理论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的经济运行、技术革命的发生会给经济学理论的产生创造契机,对于经济增长理论亦是如此。纵观经济学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的演变历史,我们便可看到它们和经济危机这些人类经济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有密切的关系,本文就尝试揭示经济危机和经济增长理论形成之间的某些关联之处。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伴随着工业革命进行的。其实经济危机不过是经济再一次发展的调整,危机也是再一次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契机。资本主义发展历史上,大概有以下几次较大的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9.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使人们进一步认清了自由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起源于撒切尔、里根时期的保守主义,过分鼓吹私有化,输出西方式民主和市场自我调节,结果引发了这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和运行规律,。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是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指导下形成的对经济危机的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11.
归根到底由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所酿成的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又对当代资本主义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这种冲击遍及于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各个方面。它引发的一波又一波社会震荡大体上分为五种类型:一是由危机造成的高失业率、经济衰退、政府紧缩财政措施所引发的罢工、抗议和骚乱;二是危机造成的经济低迷、失业率攀升,使西方极右势力得以把其反多元文化、反外来移民的情绪推向极端;三是危机造成的这种经济低迷、失业率攀升,又在西方国家的外来移民聚居区中埋下了街头骚乱的根子;四是危机激起了标志平民主义抗议的"占领华尔街"运动;五是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的所作所为激起的独狼式恐怖袭击事件。这些震荡是资本主义的固有缺陷弊端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集中暴露的必然结果,因而即使在危机后幸存下来时它还将在一波又一波社会震荡中运行。  相似文献   

12.
金融危机客观上给中国提供了扩大国际金融话语权的条件,但同时中国扩大国际金融话语权并以此改革国际金融秩序也有相当多的困难。随着世界多极化发展的格局日趋明确,世界各国将公开、公平、和谐地享有国际金融话语权。  相似文献   

13.
市民社会决定国家它作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型是马克思用来批判资产阶级国家和意识形态的。它表明资产阶级国家并不是什么伦理的国家,它提出的平等、自由、权利的学说也不是为了全体人民利益,而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经济关系不仅决定了国家和意识形态,而且还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使整个社会"物化",商品拜物教作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就是经济关系在社会生活领域发挥作用的结果。卢卡奇和哈贝马斯虽然都吸收了韦伯的思想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物化现象,但是,卢卡奇否定经济在社会历史中的决定作用,并因此把马克思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韦伯化;而哈贝马斯关于系统入侵生活世界的观点则从经济系统对文化领域的决定作用这一维度说明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文化危机,并使韦伯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马克思化。  相似文献   

14.
二战结束后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全球范围的资本主义一系列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较之战前它显示出诸多变化:国外直接投资成为重要纽带,行为主体由国家拓展至国家集团和跨国公司,国际组织的干预和协调得到加强,新科技革命强化了各国之间的联系,一些国家在对等的条件下限制了本国主权。就其特点来说,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内部始终存在的发展模式不统一、发展水平不平衡、经济关系不平等在战后表现得更加突出。用列宁的有关理论审视当代资本主义体系,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没有变,一些国家仍然靠控制和剥削他国人民获得超额利润,由此而来的帝国主义主要矛盾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出现的世界重心由西方向东方转移的发展趋势,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得到了加速。这种重心的转移表现在世界生产、金融格局、全球治理结构中权力的再分配乃至文明的转换上。主要原因是新自由主义主导下金融资本的病变和畸形发展,以及狂热的借贷消费的生存方式。由世界重心东移所直接产生的全球力量对比的改变,主要是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体之间力量对比的改变,资本主义美国同社会主义中国之间力量对比的改变;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制造业回归"、"再工业化"等"逆向"举措,去扭转世界重心转移和全球力量对比改变的大趋势的企图,是徒劳的。  相似文献   

16.
金融全球化和跨国银行的大量涌现推动了全球经济和国际金融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使危机的发生和传导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2008年下半年始于美国华尔街的金融危机迅速波及全球,2009年二季度以来,随着危机的缓和,经济的复苏,全球进入后危机时代。本文就从这样一个特殊时代的跨国银行监管体制入手,对跨国银行监管制度的现状和缺陷进行了分析和论证,以比较国际社会和各发达国家的跨国银行监管体制,总结其成功经验,指出其不利措施。最后,对后危机时代跨国银行监管制度应采取的改革举措进行了思考,同时期望对完善我国的银行监管体制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生态资本主义是当前西方学界的一个重要理论学派,其部分理论观点对于我们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借鉴意义。但它将生态危机的出路归结于“市场主义”和“技术主义”,并以当下资本主义世界的生态状况来佐证资本与生态相统一现实可能的运思路径和核心观点,忽视了资本对全球生态资源盘剥的历史与资本主义国家转嫁生态危机的现实,没有洞悉到资本和资本主义制度反生态本质。资本主义私有制及生产方式所产生的资本逻辑,总是在最大化“不费分文”侵占自然。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只有通过对资本的驾驭和导控,激活资本的生态活力,才有实现资本与生态相统一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中国后期现代化"是借鉴了东亚国家(地区)现代化进程中的成功经验而进行的政治经济改革。作为20世纪后半叶第四代资本主义国家,即东亚地区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后一个地区之后,该地区逐渐成为世界工厂,并得以迅猛发展。在现代化进程中,东亚国家比较重视发展经济,即一党执政的开发型权威政府的功能侧重于经济领域。东亚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在中国社会主义后现代化过程中也得以体现。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之一,就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的指导下,使国家迅速得以富强起来。在世界列强强压之下重新站起来的中国,正在开辟21世纪的中国时代,使中国人民真正拥有了"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的希望和蓝图"。  相似文献   

19.
从改革开放的进程与趋势看,我国经济社会经历了两次大的转型与改革:第一次转型与改革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经济体制改革,其主线是体制转轨,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提高经济总量;第二次转型与改革是从当前到未来的一个时期,其主线是发展方式转型,目标是形成公平与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实现民富国强。目前,我国开始进入以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的第二次转型与改革,而"十二五"是我国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五年,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同时必然伴随政府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20.
国际金融危机凸现中国建立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的紧迫性,而这对于维护中国金融体系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金融体系是一国经济的基础设施,一旦银行破产,将对银行所有国的整个金融体系特别是金融风险和金融稳定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我国当下不仅要考虑建立有关存款保险的法律制度,更要深入思考这项制度与金融机构破产立法的协调问题以及这项制度构建的主题选择、适用范围等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