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构建和谐社会的民主执政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健 《当代广西》2005,(16):38-39
民主执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制度保证。它通过建立畅通的民意表达机制、完善公民政治参与机制和公共决策机制、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机制等等,来充分体现社会多元利益的需求,最终达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当前,我国正处在体制转型时期。体制转型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必然涉及社会利益关系的调整和变动,如何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建立各健全利益协调机制,直接影响到我国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试论利益协调与社会和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建立协调利益关系的机制和平台,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建立科学的协调和处理机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本文主要通过对现阶段我国社会利益矛盾的分析,来探讨利益协调与社会和谐这一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4.
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社会化途径的完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陶元浩 《新东方》2007,(4):13-17
和谐社会是社会各群体利益关系相协调的社会。完善的利益表达机制是协调好社会利益关系的前提条件和重要基础。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作为促进社会安定和谐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健全利益诉求表达机制”。[1]所谓利益表达,是指社会各阶层的代表和个人,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方式向国家公共权力主体表达自身的利益要求,以影响政治系统输出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正面临利益格局重新调整、各类社会矛盾比较突出的问题。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协调利益关系,尤其需要协调阶级阶层利益关系、城乡利益关系、区域利益关系、劳资利益关系、干群利益关系、行业利益关系等。协调利益关系的基本前提是建立和健全利益诉求表达机制,根本保证是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重要途径是优化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6.
王金水  孙枝俏 《群众》2007,(7):77-78
和谐社会是一个充满创造力的社会,是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是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的社会,是稳定有序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是我们党  相似文献   

7.
白璟  张国林 《前沿》2012,(3):33-35
加强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建设,协调好各方的利益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我们党必须要有更大的勇气和决心加强协调利益的能力,必须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利益协调的原则,必须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利益表达、分配、导向、约束、调处、保护机制,以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的核心是利益和谐,作为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理应用制度解决和化解利益冲突,实现多元利益的协调、容纳和共存,使整个社会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用制度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9.
石杰琳 《人民论坛》2011,(9):244-245
和谐社会的核心是利益和谐,作为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理应用制度解决和化解利益冲突,实现多元利益的协调、容纳和共存,使整个社会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用制度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0.
贺先平 《桂海论丛》2006,22(5):62-64
加强利益协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一个和谐的广西,必定是一个利益协调、公平公正的广西。加强利益协调,构建和谐广西,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健全利益协调机制,加快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11.
刘涛 《传承》2008,(8):50-51
利益协调是维护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的基础和保障,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大作用:利益协调能够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和冲突,增进社会团结和睦,维护社会政治的稳定,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因此,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建立畅通的利益表达机制、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科学的利益观念导向机制。  相似文献   

12.
利益协调是维护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的基础和保障,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大作用:利益协调能够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和冲突,增进社会团结和睦,维护社会政治的稳定,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因此,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建立畅通的利益表达机制、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科学的利益观念导向机制.  相似文献   

13.
建设“平安浙江“ 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日浙江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和谐社会是指整个社会处于顺和、协调、稳定的状态,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多种人类活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一个历史的、综合的、动态的概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础的和谐社会,具有四个基本特征:一是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充满创造活力;二是全体人民各得其所和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三是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健全;四是社会稳定有序。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作出的建设“平安浙江”的决策部署,完全符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建设“平安浙江”是构建社…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强调要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地方人大是党领导人民掌握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5.
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燕 《新东方》2006,(2):4-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形势下我党着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化解利益矛盾,激发社会创造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使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利益协调马克思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利益追求是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动因,它既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杠杆,也是引发社会矛盾的最终根源。利益协调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大量的历史事实证明:一旦社会利益关系严重扭曲,社…  相似文献   

16.
申永丰 《求索》2011,(6):67-69
公共决策的本质是对公共利益的权威性配置,这种权威性配置是通过社会利益关系的调整来实现的。公共决策中利益的结构要素主要包括个人利益、共同利益、公共利益与国家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合法利益与不合法利益等几对基本范畴。利益诉求是公共决策全面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逻辑起点,利益取向是公共决策均衡配置公共利益的基本依据,利益冲突是公共决策不断完善社会利益格局的内在动力,利益整合是公共决策有效增进公共利益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坚持社会公正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社会公正缺失已对我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构成潜在威胁。社会公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动力支持,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要实现维护社会公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就必须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控制和缩小贫富差距,使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协调好各个阶层的利益关系,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要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充满活力、保持稳定、不断发展、平衡各种利益关系的社会,是改革发展稳定相得益彰、和谐统一的社会。  相似文献   

19.
课题组 《前沿》2006,1(2):13-16
利益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最普遍的关系,利益差别是任何社会都广泛存在的普遍现象.利益差别扩大导致利益分化,引发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为了社会正常发展就必须进行利益协调.马克思主义和西方经济学理论对此有过较多的阐述.国家是利益协调的主体,自从有了政党以后,在社会利益关系的协调中政党特别是执政党起着关键的作用.在利益分化的时代,我国社会利益差别也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并导致社会阶层的变动,逐步发展为现代社会阶层的雏形.利益过分分化影响社会正常发展,因而加强利益协调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利益协调的主要领导者,对社会利益关系协调起着关键作用.因而,在利益多元化和利益分化的新形势下,要不断增强和提高党对社会利益关系的协调能力.这就要求党必须按照利益协调原则、建立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采取合适的利益协调途径对社会利益关系加以协调,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稳定而又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完善利益协调机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有效地协调处理各种利益群体间的利益冲突,是我们解决当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一系列社会问题的重要课题.完善利益协调机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我们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利益诉求机制、利益约束机制、利益调节机制、利益补偿机制、社会流动机制、社会控制机制和社会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