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求是》2012,(3):58-60
中国工程院院士队伍是中国工程院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是建设国家工程科技思想库和引领工程科技人才队伍发展的基础。如何持续保持院士队伍的质量、活力与荣誉,推进院士队伍科学发展,成为我院中心工作之一。为此,我们组织开展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队伍建设"研究。该项目围绕中国工程院院士队伍基本状况、国外工程院院士队伍现状和发展趋势、新时期我国工程科技队伍发展趋势、中国工程院院  相似文献   

2.
白杉  子荫 《党史文汇》2004,(3):20-22
张光斗是我国著名的水利水电工程专家、工程教育学家、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的两院院士、墨西哥国家工程科学院的外籍院士.在90年的人生旅途中,与水打了近70年的交道,被同行专家称之为"我国水利工程学界的泰斗".从黄河的龙羊峡、拉西瓦,到长江的葛洲坝、三峡,从雅砻江的二滩到红水河的龙滩,祖国大地从南到北各大水电站的坝址,几乎都留下了张光斗的足迹.2003年6月1日零时,三峡工程的成功下闸蓄水,张光斗功不可没.全国政协副主席、原中国工程院院长宋健称赞他为"当代李冰".  相似文献   

3.
正据3月15日的澎湃新闻报道,"我国进口的最大物资,不是石油、天然气,也不是粮食,而是芯片。"3月15日上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举办第三场"委员通道",全国政协委员、"星光中国芯"工程总指挥、中国工程院院士邓中翰在回答记者提问时透露,我国每年针对芯片的进口  相似文献   

4.
《奋斗》2019,(8)
正陈予恕,生于1931年3月,著名工程非线性振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应用科学院外籍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工程非线性动力学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提出的"C-L方法"解决了国际非线性振动界长期存在的难题。陈予恕主持的中国一般力学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大型旋转非线性动力学问题",解决了7省市23台汽轮发电机组的疑难振动故障和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取得了4亿多元直接经济效益和显著的社会效益。从教60余载,培养了一大批国家科技发展领域高精尖人才。2011年,他个人出资40万元,同事同行捐资40万元,设立国内动力学与控制学科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学科奖学金"陈予恕奖学金"。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相似文献   

5.
2007年10月24日下午6时05分,随着"嫦娥一号"升空,国人为之振奋。"嫦娥工程"令世人瞩目,与此项工程相联系的一位科学家成为了科技界关注的焦点,他便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国家天文台高级顾问、中科院院士欧阳自远。欧阳自远出生于江西吉安,从小在永新长大,后来成为中国绕月探测工程应用科学首席科学家,是我国提出探月工程计划的第一人。他对故乡的绵绵深情令笔者动容,笔者特采撷几则鲜为人知的故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湘潮》2017,(6)
正2013年12月19日,中国工程院发布公告称,通过科学、严谨的评审程序,2013年选举产生了51名新院士。其中,52岁的西北核技术研究所副总工程师、研究员、实验核物理学家,曾被《人民日报》誉称为"21世纪中国最有希望获得诺贝尔奖的青年科学家"欧阳晓平当选为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院士。欧阳晓平是一位在我国实验核物理研究领域勇于拼搏、屡创奇迹的传奇人物。他志向高远,学识渊  相似文献   

7.
正头条号"人民日报"11月26日刊文说,两年一次的院士增选后,我国的院士人数超过1700人。新增选的院士,平均年龄不到57岁,最年轻的42岁。院士队伍整体上变年轻了,让院士到年龄光荣退休也理应成自然。长期以来,院士退休并非易事。秦伯益院士晚年希望"到处  相似文献   

8.
正最近,辽宁省与中国科协各全国学会的合作又传来好消息——顺应辽宁籍院士和在辽工作两院院士"情系家乡、服务辽宁"的心愿成立辽宁院士联合会的提议,目前已得到111位院士的积极响应。中国科协拥有210个全国学会,这些学会覆盖国内全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学术高端、学科齐全、院士专家荟萃,是我国科技人才资源的"富矿"。其中,一大批全国学会与辽宁省产业发展、学科发展高度契合。  相似文献   

9.
2004年2月20日,我国载人航 天工程的开创者之一和学术技术 带头人王永志,从国家主席胡锦 涛手中接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证书和奖金。这是500万科技大奖 设立以来,首次授予航天界。今年 72岁的王永志院士以他40多年来 在我国战略火箭、地地战术火箭 以及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中作出 了突出贡献,特别是在载人航天 工程中作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 "中国实现千年飞天梦想第一 人"。  相似文献   

10.
《湘潮》2017,(1)
正在2004年1月5日揭榜的中国工程院新增选院士名单中,44岁的我国结构监测、控制与防灾减灾工程专家欧进萍榜上有名,他是该院当时最年轻的院士。他的家乡宁远籍诗人郑国栋获知此一喜讯,特赋《院士》一诗。诗前小序云:  相似文献   

11.
《求是》2011,(1)
孙家栋,中科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探月工程高级顾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我国卫星事业和深空探测事业的开拓者。他是我国最  相似文献   

12.
1月8日上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引人关注的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同时揭晓,我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的奠基人闵恩泽院士和著名植物学家吴征镒院士获此殊荣。闵恩泽:创新好似吃"麻辣烫"53年前,他留美学成归国。从此,他的人生和祖国炼油催化事业的发展紧密相连。如今他已是83岁的老人,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石化集团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高级顾问——闵恩泽。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青团》2024,(6):37-38
<正>苏州,这座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不仅是文化遗产的宝库,也是红色文化的沃土。沙家浜的抗战故事,五卅路的革命印记,程开甲、钱七虎等院士的报国事迹……这里沉淀着深厚的“先忧后乐”的家国情怀,让广大少年儿童心灵得到红色教育的洗礼。面对时代变迁,苏州市少先队积极适应新时代教育要求,坚守“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教育使命,切实把立德树人融入青少年国家安全和国防教育,开辟了依托少年军校、警校全面提升少先队员品格和能力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斯信强 《当代贵州》2013,(12):23-24
著名古人类学家、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贾兰坡曾著书写道,我国西南广大地区"位于人类起源的范围之内"。地处云贵高原一二级台地上的六盘水市近年来发现多处史前人类遗址,无疑给这一论断提供了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5.
《湘潮》2016,(5)
正在一个春日的下午,笔者通过电话连线,采访了贵州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克俭。现年83岁的马克俭是湖南省岳阳县人,我国著名的空间结构工程研究与设计专家,2007年当选院士,成为贵州省第一个院士。马克俭院士扎根贵州58年,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实践中,不断探索,吃苦耐劳,勇于创新,在多种新型钢筋混凝土空腹结构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成为全国同行业中首屈一指的专家,其  相似文献   

16.
正张光斗(1912-2013),我国著名水利水电工程学家、工程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原副校长,曾获多项国际国内荣誉和奖励。勤奋攻读水利矢志为民造福1912年5月,张光斗出生在江苏省常熟县鹿苑镇一个贫寒家庭。1924年小学毕业后,从家乡来到上海,先后就读上海交通大学附小、预科,1931年升入交通大学本科土木工程专业学习。  相似文献   

17.
《党史纵横》2012,(12):65
沈阳科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丰生物)是从事农业微生态技术和产品的集政、产、学、研、资互助的现代化创新型企业。科丰生物本着"关注生物"关心生态·关爱生命"的理念,致力于构建"低碳微生态控制食物链安全技术研发产业集群"。项目主要以辽宁省农业微生态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和院士专家工作站为强大的技术依托(2位院士、15位二级教授研究员、35位硕士  相似文献   

18.
正我国地球物理与海洋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光鼎,被誉为"中国海洋地质之父"。他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石油事业,年过八旬,依然肩负重任。提起何以耄耋之年仍精神矍铄,刘院士津津有味地谈起了他与太极拳的特殊情怀。  相似文献   

19.
他出身于贫寒家庭,却走在了国际科研的前沿;他的研究成果为国家避免了数以万亿计的损失,他的名字却不为大众所熟知。他就是2009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得主、我国海洋腐蚀与防护研究领域唯一的院士——侯保荣。  相似文献   

20.
正人物档案秦裕琨,1933年5月出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热能工程、燃烧学专家。2000年,秦裕琨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1年、2003年、2012年三次被评为黑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2006年荣获"全国师德标兵"称号。已经85岁的秦裕琨,至今仍没有完全进入退休状态——不时奔走于学术会议,为学生把关研究方向,为年轻学子做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