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随着主体功能区建设进程的加快,宁夏需要从限制开发区转移出来的农村人口会越来越多,农村人口梯度转移模式就是适应这一变化的一种农村人口转移模式,它对促进农村人口职业转变和空间转移,加快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地区城镇化步伐,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当代新农村社区建设的现实条件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农村城镇化进程中自然村落的衰败与现代社区的崛起以及新农村建设中国家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与居住环境的投入是新农村社区建设的两大主题背景。我国新农村社区大致分为城市化扩张下的农村社区模式、“就地城镇化”下的农村社区模式和“村民自治”体制下的农村社区模式三种类型,其中第二种是适宜在我国推广的模式。农村社区建设可分建设农村社区、构建社区自治机制两大步来进行。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锡林郭勒盟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为落脚点,以落实盟委提出的转变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转移农村牧区人口、实现生态环境改善和农牧民增收的两转双赢目标为切入点,强化措施,落实责任,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有了新进展和新突破。第一。创新工作理念.把基层组织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常抓不懈。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牧区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组织者和实践者。加强农村牧区基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锡林郭勒盟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为落脚点,以落实盟委提出的转变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转移农村牧区人口、实现生态环境改善和农牧民增收的"两转双赢"目标为切入点,强化措施,落实责任,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有了新进展和新突破。第一。创新工作理念.把基层组织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常抓不懈。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牧区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组织者和实践者。加强农村牧区基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盟坚持“城乡统筹、三化互动”,把“两转双赢”作为农村牧区工作的重点,通过加快转移农村牧区人口、着力转变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努力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增加农牧民收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从社会进步和城市化的要求来看,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在这个转移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大量低文化素质农村人口存在的条件下,要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农业的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不可能的。所以,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7.
从社会进步和城市化的要求来看,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在这个转移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大量低文化素质农村人口存在的条件下,要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农业的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不可能的.所以,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8.
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然而,在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普遍弱质和城乡二元结构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加之传统跨越式转移模式的局限性,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的难度越来越大。鉴于此,重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就成为必然选择。在当前情况下,实施农村剩余劳动力双梯度转移更具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它更能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步骤、持续渐进、科学合理地转移。  相似文献   

9.
彭琳 《世纪桥》2010,(19):7-8
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出路,它要求把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纳入整个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全局之中进行通盘筹划,综合考虑。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提高全社会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要调整国民经济收入分配结构,使公共财政以较大幅度向"三农"倾斜;要为农民提供与城市大致均衡的公共产品;要推进城市化,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要统筹城乡工业发展,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要加强组织引导,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序、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高度重视农村人口文化建设。宁夏南部山区农村人口文化建设要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完善制度为支撑,创新机制,实现人口文化建设全面协调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始向城市和乡镇企业转移。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第一代和新生代两代不同的农民工群体。两代农民工群体在思想观念、外出动机、职业选择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性,对其进行分析比较,能够更好地促进农民工群体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与流转制度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由于相关法律法规已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许多省、市制定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地方法规或政策。借鉴地方立法经验,完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与流转制度,必须针对诸如集体土地产权的主体不清、集体土地产权的内容规定不合理、集体土地产权的实现形式不完善等问题,明确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加强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制度建设,不断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立法。  相似文献   

13.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要增加农民收入,根本措施在于创新制度。创新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新农村财税制度,创新农村投融资制度,创新农村经营组织制度,创新户籍制度,让农民享有真正的自由,还农民以公平的待遇。  相似文献   

14.
加快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趋严重,土地的保障功能逐渐弱化,传统的家庭养老体制已陷入困境。从长远来看,只有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创新农民筹资模式,加强对农村养老基金的运营管理,不断加快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法治建设,才能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维护农村稳定,推动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女性人口迁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女性人口迁移在城市化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山西省农村女性人口的迁移与流动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既有观念的束缚,也有城市产业结构的制约。为加快女性人口的迁移和流动,大中城市要调整产业结构;制定地区发展战略要有性别意识,要充分考虑女性农村人口的迁移;要加强对农村女性的职业培训;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为农村女性人口提供更多的城市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16.
城乡关系是经济与社会关系中的重要关系之一,经过近六十年的发展和不断调整,我国已形成新型城乡关系,其"新"在多方面得到体现:一是由城乡分离与对立向城乡融合转变的新阶段;二是由"城乡分治"向"城乡统筹"转变的新理念;三是由城乡之间"非均衡发展"向"均衡发展"转变的新理论;四是由生产力"低水平"向"较高水平"转变的新条件;五是由"城乡二元化"向"城乡一元化"转变的新制度;六是由"城市片面发展"向"城乡发展一体化"转变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国家农村发展战略转变的现实要求,有利于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近年来,邓州市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时也存在土地利用遭遇政策瓶颈、资金来源渠道狭窄、农村居民思想认识不足、管理体制不完善等问题。为了推进邓州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必须坚持规划先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提高农村居民素质,促进其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提高社区管理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建设要关注农村残疾人的生存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农村残疾人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所应关注的特殊群体,其生存与发展状况直接折射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得失,反映了社会文明程度、和谐状况及社会发展水平。因此,研究与探讨农村残疾人的生存与发展,意义重大。要重视农村贫困残疾人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不平衡发展与中国新型城乡二元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乡不平衡是经济发展的常态,城乡差别是不可消除的。中国城乡关系的构建应抛弃变二元经济为一元经济的传统思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克服中国巨大的城乡差距的正确途径是实施向农村倾斜的新不平衡发展战略,逐步建立城乡有别、各具特色、相互协调的新型城乡二元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