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欧盟主要国家在确保基本实现司法公正的前提下,为解决犯罪现象增多与司法资源有限的矛盾,针对如何提高司法效率设计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诉讼程序和制度。提高我国刑事诉讼效率,应从扩大轻罪不起诉的范围、建立证据展示制度、扩大简易程序适用范围和建构合理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等方面完善我国公诉制度。  相似文献   

2.
证人免证权制度,正是我国目前刑事诉讼证人制度理论界讨论的一个热点,是否在我国确立证人免证制度,反映了社会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冲突。在我国建立证人免证权制度,应科学合理地界定免证权的证人范围,作证内容和必要的限制;加强对刑事诉讼参与人权利的充分保护,已成为完善我国证据法律制度,加强人权保护,推动社会主义法制化进程的重要举措之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3.
2012年3月修订的我国刑事诉讼法,在证据制度上做了大幅度的修改和完善,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不强迫自证其罪、口供补强、特殊侦查措施等证据规则。刑事诉讼的灵魂是证据制度,证据制度的核心是证据规则。分析研究我国刑事诉讼法确立的证据规则,对于刑事诉讼理论和刑事司法实践的改革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2012年3月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在证据制度上做了大幅度的修改和完善,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不强迫自证其罪两大证据规则。刑事诉讼的灵魂是证据制度,证据制度的核心是证据规则。分析研究我国刑事诉讼法目前的两大证据规则,对于刑事诉讼理论和刑事司法实践的改革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构建我国刑事案件证人出庭作证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证人不出庭作证已成为我国刑事司法审判的痼疾,书面证言的使用世所罕见,这无疑剥夺了被告人的对质权,极易造成认定事实和判决的错误,违背了现代诉讼制度最基本的要求,暴露出现行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重大缺陷和人权保护观念的缺失。在刑事诉讼法面临修改之际,将证人必须出庭作证作为一项证据使用原则进行确定十分必要。文章通过剖析证人不出庭的危害及原因,以期将直接言词原则引入刑事诉讼,建立完善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  相似文献   

6.
证据是证明案件的真实依据,也是诉讼的核心问题。实际上,全部的刑事诉讼活动都是围绕刑事证据的收集和运用进行的,目前我国刑事诉讼证据立法在证据的收集、证据的正当性、证据采信、证人作证等方面存在不足,在今后工作的重点是进一步完善证据规则。  相似文献   

7.
控辩式刑事诉讼得以正常进行的一个基本要求是证人出庭作证。但是司法实践中证人出庭率低 ,证人出庭难、证人不出庭的现象十分普遍。设立警察出庭作证制度 ,建立证人宣誓制度 ,赋予特定的证人拒绝作证权 ,完善证人保护制度等 ,既可以构建完善的刑事证人制度 ,也有助于解决证人出庭问题 ,促进我国刑事诉讼程序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8.
证据是诉讼的灵魂,而质证作为审查证据真伪的法律制度,其作用毋庸置疑。我国刑事质证制度在司法实践和立法中都存在缺陷,明确质证的主体和对象、确定质证规则、完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明定刑事质证主体的证据开示义务、保障律师的取证权是完善这一制度的基本内容所在。  相似文献   

9.
卧底证人是一类特殊的证人,与一般证人相比,卧底证人有自己的特征。由于卧底证人掌握着犯罪证据,愿意揭露犯罪,能够解决司法机关取证难的问题,有利于节约司法资源,因此,在我国建立卧底证人制度十分必要。我国卧底证人制度应当包括卧底证人不受处罚制度,卧底证人的特别保护制度、卧底证人的经济补偿制度、卧底证人的物质奖励制度。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刑事诉讼证人出庭制度的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率极低是当前我国庭审制度改革面临的一个难题.其负面影响显而易见.这种状况的出现,与我国相关立法不完善、司法机关对证人出庭作证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影响是分不开的.重构我国刑事诉讼证人出庭制度,必须完善刑事证据立法,重点在四个方面下功夫:一是确立传闻证据排除规则;二是明确证人出庭的权利与义务;三是规定出庭证人证言与书面证言之间的证明效力的差异;四是完善相应的程序性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