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教经典《太平经》蕴含丰富的官德思想,彰显“省欲去奢”、“柔弱不争”的为君之德,以及“忠诚”、“劝谏”的为臣之德.在政治主体美德、政治行为的道德调控、官员自身的道德修养等方面, 《大平经》官德思想对于现代政治伦理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五灯会元》上曾说:“劝君不用顽镌石,路上行人口似碑”。对党员干部而言,“金奖银奖,不如群众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在群众“口碑”里,既有政治、又有官德;既有党性、又有品行;既有原则、又有人格。群众的“口碑”是透视政绩的显微镜,能观察出政绩的真与假;是照亮官德的一面镜,能照出官德的美与丑;是验证廉政的试金石,能验出从政的廉与贪;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提出“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对各级领导和干部队伍的道德建设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官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以德治国”中,“官德”建设是关键,为官必须有德,治国必须修身;加强“官德”建设,要从抓教育、抓典型、抓监督等方面多管齐下,才能不断提升干部的道德修养,达到以“官德”带“民德”,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4.
《贞观政要》是我国古代政治典籍,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其中官德思想影响颇为深远。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贞观政要》的官德思想,对于完善我国公务员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官德是为官者立身从政之本,为官者具有良好官德是国家善治的必要条件。《晏子春秋》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官德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为官要"以民为本",在遵循民意中恪守"爱民""乐民"理念;为官要"尽礼行忠",在躬亲践行中坚守礼义准则;为官要"劝谏纳善",在处事履职中坚持刚正不阿;为官要廉洁清正,在省察自律中加强品性修养。《晏子春秋》体现的传统官德思想对新时代加强官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针对干部队伍中部分人的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不适应或不完全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的新情况、新问题,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干部”。本文从官风官德的现状和原因进行阐述,对如何加强官风官德建设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重点阐述,即:正确对待职位、职权、职责;大讲政治、正气;运用好权力、能力、魅力;努力做到尽职、尽责、尽力。  相似文献   

7.
官德就是领导干部从事领导、管理、协调、服务过程中所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由于官员在社会生活中处于领导地位,由此决定了官德具有强制性、示范性、政治性和决定性。目前我国各级官员中的大多数,其道德素质不断提高。但也有少数官员理想信念和道德观念发生严重混乱。少数官员的道德沦丧,影响了党和国家的形象,破坏了干群关系,动摇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败坏了社会风气。因此,加强官德建设是现实而又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7,(11)
官德在整个道德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对社会道德规范具有示范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社会、政治、经济形势面临更大的变数,为了维持社会稳定,为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打下良好的铺垫,必须对当前领导干部官德失范现象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官德建设措施,如建立有效的官德教育机制、建立操作性强的考核机制、加强官德制度化建设等。  相似文献   

9.
孔子义利观属于官德范畴 ,其思想来源上承周代“敬德保民”,下接当时的“幅利”观点 ,其主旨是为其推行“仁政”服务。孔子讲利时 ,公利与私利并重 ,尤重为民谋利 ,而轻官吏为己谋利。孔子讲义 ,不是从一般意义上讲公利私利孰重孰轻 ,而是讲应该正确处理好公利与私利的关系 ;从本质上讲 ,义就是正确处理公利与私利矛盾的一种社会价值导向原则。作为享受俸禄的执政官吏 ,应“以义为质”,“谋道”为要 ,爱民为先 ,反对增加民众负担。对孔子义利观进行概括把握 ,其实质内容可表述为“重利贵义”。孔子义利观对现代官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要彻底消除权力腐败 ,势必要加强官德建设。在市场经济个体价值分化的前提下 ,“利他”的成本和难度增大。因此 ,在市场转型期 ,建立和完善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权力制衡机制是官德建设成败的关键。在治理和预防权力失范过程的中国特色是靠创新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热词     
官德效应在工作中,人们经常会见到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有些领导干部,业务很精,能力很强,也非常敬业,但群众就是不认可,工作难以开展;相反,有些领导干部,在能力上、业务上并不是特别优秀,但群众却很拥护,工作完成得很出色。这就是“官德效应”。  相似文献   

12.
张文军 《理论探索》2004,3(6):58-59
以德治国是我党的治国方略之一 ,党的各级干部是治国的主体 ,这就要求为官者首先要讲官德、有官德 ;端正社会风气的前提是端正官风 ,端正官风的关键是加强官德建设 ;要超越单纯就道德领域谈官德的思路 ,把加强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和法治作为官德建设的重要手段和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3.
官德兴,政权安,国运旺,百姓幸福;官德衰,政权乱,国消亡,百姓遭殃。做人要讲道德,做官要讲官德。官德标准应为"四个是否":"是否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是否确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是否真抓实干、敢于负责、锐意进取,是否作风正派、清正廉洁、情趣健康”。这也应是官德底线。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先进特质不仅对官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官德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更为官德建设拓展了新的路径与方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官德建设,必将有效提升官德建设的成效和层次,开创官德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刘彦芬 《求知》2012,(12):17-18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再次提出:“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四种危险”与领导干部官德水平密切相关。要化解“四种危险”.最根本的方法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官德建设。因此.加强领导干部官德建设,是克服“四种危险”,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执政党的重要途径,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传统文化认为,自身修养是所有道德建树的基点。所谓“官德建设,首在修身”。组工干部处在党员干部工作的重要岗位,一言一行,举足轻重。对组工干部来讲,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自身修养,必须以公道正派为根本要求,力求做到“四正”。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5,(24)
官德修养不仅对于官员个人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官员的道德水平也关乎执政党执政的能力、国家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道德取向。宋明理学具有一套系统而又完备的道德修养方法,这些道德修养方法对于官德修养具有重要作用,宋明理学强调的立志、内省、改过、慎独等道德修养方法对于提高官德修养、改善官员道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官员的官德建设不仅需要依靠道德自律,还有赖于制度伦理的规范和约束。面对社会转型过程中日益突出的党群干群矛盾和阶层利益整合,如何处理利益关系成为官德建设的重要问题。制度伦理作为制约权力的一种手段,从外部环境入手,通过制度、法律、法规等建立健全伦理道德的监督和制约机制,把一定社会伦理原则和道德要求提升、规定为制度,并使其规范化、法制化。从制度伦理层面强化官德建设,对官德的实现具有普遍性,有助于官德规范的把握和官员道德的养成,为社会转型时期的伦理道德建设提供理论指导。通过完善干部任用选拔机制,建立科学的党内民主监督机制、改变传统官德教育方法、建立作风教育长效机制等措施,形成全方位的官员从政道德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9.
公务员官德建设是新时代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治文明发展的需要。加强公务员的官德思想建设对于提升公务员行政能力和预防公务员行政腐败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我国古代官员录用、为政、道德行为等方面蕴含的的官德思想,探讨我国公务员在行政和机制建设方面汲取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0.
廉政文化与官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廉政文化内含着深刻的伦理底蕴,充分发挥它的导向、凝聚、约束、社会舆论和抵制“腐败文化”的功能,针对传统文化中消极因素的影响、中外文化碰撞中文化变异和市场经济的负效应所带来的消极文化的挑战以及官场腐败文化的侵蚀,用廉政文化建设提升官德建设的新境界,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