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把注重发挥政协组织的界别特点和优势,作为加强政协自身建设的特有内涵之一。界剐是政协组织的“天然细胞”,是政协性质的集中反映,是政协工作的有效载体。政协界别具有:广泛性、包容性、平等性、专业性、拓展性和合法性的特点。目前政协界别的设置基本适应了形势的发展变化,但依然存在一些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主要有:界别设置滞后,界别边界不清,界别的组织化程度不一,界别委员构成不尽合理,特邀界委员人数较多。政协界别的功能作用包括:团结功能、咨政功能、民意功能和监督功能。  相似文献   

2.
由界别组成是人民政协的一个特点,是政协的组织基础和存在发展的依据,也是人民政协区别于我国其他政治组织的显著特征。加强人民政协界别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加强人民政协界别建设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凸显人民政协工作特色、推进政协履职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3.
加强界别建设是提高政协履职实效的重要基础,对人民政协事业乃至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何科学设置界别并充分发挥界别作用,必须从政协界别的历史发展中揭示出其内在特点,以把握政协界别设置和调整的规律性,并根据新的形势正确认识目前政协界别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4.
人民政协如何在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历程中做出更大的贡献呢?笔者提出如下建议:一、进一步界定政协三大职能的内涵和外延;二、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三、进一步发挥政协界别,特别是各民主党派界别的作用;四、突出民意功能,引领民意,实现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五、协调、和谐政党关系,促进政党政治运作规范化和社会公平、正义。切实为人民谋福祉。  相似文献   

5.
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进一步发挥人民政协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要勇于探索和创新,在优化和加强各级政协领导班子建设、改革政协委员产生机制、完善现行政协界别的设置、推进人民政协法治化进程及利用互联网探索和培育新的协商民主渠道等方面不断提高人民政协自身建设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6.
协商民主理论是对于选举民主、代议民主缺陷的一种反思。文章在分析西方协商民主理论与我国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理论异同的基础上,着重剖析协商民主理论对我国古代传统文化“和合”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指出我国政协界别设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利用协商民主理论来完善人民政协的界别设置,从而更好的分配和协调社会利益的矛盾和分歧,维护社会的安定和团结。  相似文献   

7.
政协界别民主体现了协商民主的特质。政协界别主体狭窄,弱势阶层利益代表阙如,精英主义与官僚化倾向严重,阻滞了民主的效能发挥。外来务工者与农民作为弱势阶层,也是"沉默的阶层",在政治生活中没有话语权。这是人民政协应严肃对待的一个课题。通过界别把社会各阶层、各群体愿望和诉求表达出来是政协的重要职能。扩展政协界别的利益表达渠道,加快弱势阶层社会组织建设,提升阶层组织化水平,推进政协委员专职化,实行政协委员选举制,成为政协界别改革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人民政协作为我国政治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界别组成是它的显著特色。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界别协商是我国政治协商制度的形式,《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强调界别协商是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重要举措,对人民政协新时期开展界别协商议政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要认真履行政协职责,推进协商民主,界别建设不容忽视。然而,界别建设犹如过河,如何加强人民政协界别建设,如何从基层政协出发,夯实基础、搭建平台、建章立制,解决搭桥或渡船的过河问题,成为了新时期界别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9.
加强界别建设是提高政协履职实效的重要基础,对人民政协事业乃至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从而为执政党长期关注。科学设置界别并充分发挥界别作用,必须清醒认识到界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而有针对性地从思想制度、模式、载体等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0.
党派界别是人民政协开展工作的重要力量,人民政协履行三大职能必须发挥政协例会、党派界别、决策机关的作用。转变履职方式就是履行三大职能的主体由例会成员转变为党派界别,核心是党派界别提出履职议题,政协召开履职例会,使政协例会成为履职平台,党派界别成为履职主体,决策机关成为履职对象。  相似文献   

11.
协商民主有助于增进社会各界相互理解、达成高度高级共识,进而凝聚社会力量,实现共同目标。人民政协是实现协商民主的主要形式之一。增强协商民主实效,就是要发挥好政协界别、政协主体和专委会的优势和作用,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注重协商民主的舆论宣传,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决定了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主要形式,具有强大的政治功能。新形势下,推进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创新实践,要提高参与政协界别主体的协商意识和能力;在践行协商民主基础上逐步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共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更加活跃有序地组织人民政协界别协商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从人民政协界别协商的演变历程分析了现实中存在的发展陷阱,即在人民政协“权力化”思维中设计界别协商、在社会阶层分化关照中造成界别设置职业化、在界别协商运行中存在界别主体意识模糊化等;从中国特色政治制度体系的角度追溯了界别协商的本源,即“两会”制度中人大与政协的宪法定位、政党体系中共产党与其他党派的关系、人民政协组成单位与政协界别的性质区分;从提高人民政协履职能力的角度提出了完善界别协商的建议,即以社会阶层结构为基础设置政协界别、以界别为平台推进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创新机制提升人民政协界别协商的活力.  相似文献   

14.
界别是人民政协的组织特色,界别协商是协商民主理论与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有机结合的重要形式,具有显著的界别性、平等性、协商性、共识性等特征。在基于协商民主的要求审视下,人民政协界别协商还存在协商主体的参与性和协商性、协商客体的公共性和平等性、协商过程的开放性和公开性等方面的不足。为此,要以协商民主理论为依据,着力从原则、形式、内容等三个方面,来探讨深化人民政协界别协商的整体发展思路,进而提高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实效。  相似文献   

15.
界别是人民政协的组织特色,界别协商是协商民主理论与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有机结合的重要形式,具有显著的界别性、平等性、协商性、共识性等特征。在基于协商民主的要求审视下,人民政协界别协商还存在协商主体的参与性和协商性、协商客体的公共性和平等性、协商过程的开放性和公开性等方面的不足。为此,要以协商民主理论为依据,着力从原则、形式、内容等三个方面,来探讨深化人民政协界别协商的整体发展思路,进而提高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实效。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结构与利益多元时代,政协不仅成为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重要渠道,而且还将成为利益表达和利益综合的政治舞台。加强政协自身建设是一项涉及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界别、政协委员、政协机关在内的"四位一体"的基础性、系统性工程。政协委员是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主体。政协委员的素质决定了政协组织的形象。政协委员的水平决定了政协工作的质量。我们应从发展协商民主、发挥政协委员主体作用的新高度,进一步规范完善政协委员遴选机制,优化政协委员队伍结构,改进提升界别功能,以促进政协整个机体的健康发展,全面提高政协履行职能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人民政协功能的发挥提出了新要求,但由于没有一部专门针对人民政协的法律,政协内部管理不够科学,界别划分不够科学,再加上政协代表履职效能不足,使得人民政协的治理功能未充分发挥。针对这些问题,相关部门应积极推动制定专门针对政协的法律,建构更为科学合理的界别设置、委员产生制度和政协工作规范,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在提高政协履职能力的基础上推进依法治国的全面实现。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进行总体布局之后,党际协商和人民政协政治协商分别发展成为政党协商和政协协商.民主党派作为政党协商与政协协商的双重主体,在政党协商与政协协商中存在非均衡性.化解这种非均衡性,需要以人民政协界别建设为核心促进政协协商的发展,并由政协协商的发展推动政党协商的发展,最终使民主党派在政党协商与政协协商中实现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人民政协的发展历程中,界别作为人民政协产生、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充分发挥制度与组织优势,对彰显政协特色、推进政协履职至关重要。人民政协界别制度便于社会各领域、阶层、行业、团体的利益表达,利于各社会阶层参与国家决策、社会管理,促进社会治理整体效能提升,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界别组织优势的充分发挥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基本依托,合法性使其在人民政协中的地位不断强化,与社会发展、多元治理的现实需求契合;专业性使其在人民政协中的能力不断强化,组织化水平提升、聚拢效应扩大、整体优势发挥与创新催生新发展、时代催生新使命的历史要求契合;拓展性使其在人民政协中的作用不断强化,不断扩大人民政协的团结面和包容性,与人民政协为人民的价值追求契合。在新发展阶段,在以新发展理念构建新人民政协发展大格局的进程中,要深入研究人民政协界别的制度与组织优势,工作实践中构建好界别制度体系、发挥好界别整体优势,充分体现界别政治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双重价值,不断探索与创新人民政协界别工作。坚持党对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的领导,开创党建引领人民政协界别工作新局面,党员委员参加双重组织生活制度化、规范化,实现党的组织对党员委员的全覆盖、党的工作对政协委员的全覆盖。  相似文献   

20.
界别协商作为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的一大创新,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即界别性、协商性和实效性。同时,界别协商作为一种全新的协商民主实践形式,仍存在协商主体参与意识和协商能力不足,协商客体代表的公共利益性不足,界别协商工作机制不健全,界别协商议政的载体不足的问题。通过坚持主体性,提高界别协商主体的参与意识和协商能力;把握协商议题的选择,增强协商议题的公共利益性;强化政协界别协商机制建设;丰富载体,提高界别协商工作的实效性等途径能很好地弥补上述不足,对于推动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