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榛树 《理论探讨》2005,21(5):26-28
在法学的视域中,"以人为本"是与物本、神权和官本相对立的一种理念.要在法律发展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就必须以人的权利为价值目标,以人的法律社会化为基础,以法律人才的培养为关键."以人为本"的法律发展观必须坚持三大发展原则,即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原则.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而以人为本则只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具体来讲,马克思主义是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内的一种思想体系,它是我国当今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而以人为本则是这一思想体系的一种理念、追求和价值目标。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包含着“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一价值目标,而且还包括实现这一价值目标的途径与方式,因而,马克思主义是价值原则与实践原则的有机统一,而以人为本只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一种价值原则。马克思主义超…  相似文献   

3.
滕艳娇 《学理论》2009,(15):67-68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是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性把握,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依据;以人为本的治国方略是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睿智解析;贵和尚中的处世原则是对人与人关系的深刻体悟,是正确处理人与人关系的精神依托;刚健有为的人生态度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必要途径。在多元文化并存与冲突的今天,从和谐社会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当代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佟瑛 《学理论》2009,(21):205-207
新时期教育推崇“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现代班级管理中,人的因素越来越重要,并且要求充分地重视人、尊重人、发展人,班级的发展重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因此,这就决定了以人为本思想成为班级管理理念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文章对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的含义及意义作了理论的探讨,并且就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的实践途径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的历史演化、时代内涵及终极归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为本是一个历史范畴。作为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 ,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以人为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提出的以人为本 ,是社会发展的价值尺度 ,这里的“人”是一个包括弱势群体和“未来人”在内的“大写的人” ,这里的“本”指的是“社会发展之本”。以人为本以关注人的利益、倡导民主和平等为基本原则和行为取向 ,同时要求人们用“人性”化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对待世界 ,在人与外部世界的和谐互动和人性关切中实现自然与生命的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6.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广大人民群众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最高层次的执政理念和价值追求。我国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必须牢牢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方针和基本原则,要把以人为本的原则贯彻到改革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和改革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7.
人贵务本。务本之要,在务“五本”,即世以人为本、人以德为本、德以善为本、善以诚为本、诚以真为本。“五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义,是人生之本。  相似文献   

8.
论科学发展观中的社会公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导 ,蕴含着社会公平是社会发展核心价值和动力的思想。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余瑾 《学理论》2013,(16):197-198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所谓"以人为本"就是要求一切活动都必须以人为出发点,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既是高校思想政治科学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开创高校思想工作新局面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0.
李海毓 《学理论》2009,(6):105-106
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思想,既强调了人的最高价值,即人是最重要、最根本的、最值得关注的,也彰显了人的本体地位,即人在创造历史时也将自己创设为历史之“本”。“以人为本”思想作为与我国现实发展紧密相关的科学理念,渗透于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了目的与手段、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价值原则.作为价值导向,以人为本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的全部领域.在人和人的关系领域,以人为本体现为人道主义价值诉求.在人和社会的关系领域,以人为本体现为集体主义价值诉求.在人和自然的关系领域,以人为本体现为生态主义价值诉求.马克思主义价值体系是以人为本为核心的人道主义、集体主义、生态主义相统一的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人本取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以人为本”的新视角来重新审视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可见其中所蕴涵的价值尺度、价值原则、价值目标、价值归宿都是以“现实的人”为轴心的,从而彰显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的地位与价值的确认,为人的独立、尊严与人格的维护与尊重、人的现实权利关系的建立、人的发展需要的满足等提供了可靠的现实基础,体现出社会主义“以人为本”的内在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3.
略论"以人为本"的内涵与外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进平  张剑锋 《理论导刊》2005,20(12):32-34
唯物史观认为,人是社会历史的前提和起点,也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和结果.因此,人既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也是人格的主体.理解和把握以人为本的内涵,关键在于对"人"的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主要关注人的共同性,这并不意味着它等同于人本主义.以人为本与人本主义的区别,在于以人为本不是一个普适性的原则,它在各种利益主体在利益上有共同性时具有确定性,只能在特定的范围内运用.  相似文献   

14.
王更杰 《学理论》2008,(21):42-43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之所以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因为它简明扼要、正确精辟地概括了实现科学发展所必须坚持的出发点、主体、动力、目的等基本原则。这些  相似文献   

15.
《管子》“以人为本”的思想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仲的以人为本的思想价值,主要表现他认为人民是治国之本,从以人为本的观念出发,所有的重要举政措施都在于爱民,而爱民必须“爱”与“利”兼施并用,要发展生产以富民,同时,依法治国是维护以人为本的准绳,只有依法治国,才能真正维护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6.
李春生 《理论探讨》2006,1(2):119-121
“以人为本”不仅仅是一种价值取向和道德诉求,它也是一个科学的哲学命题。“以人为本”科学性的哲学依据是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而非抽象人本主义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包含着科学和彻底的人本主义理念,但它又不同于抽象人本主义,在历史观和世界观上,唯物史观又与人本主义历史观存在着原则分歧。如果把“以人为本”进行抽象人本主义的哲学阐释,那它就是一个非科学的哲学命题。  相似文献   

17.
王威 《学理论》2008,(8):82-83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18.
乔雪艳 《学理论》2011,(29):3-4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它是指将人看作社会的主体和社会发展的核心,说到底就是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以人为基础,以人为前提,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在以人为本的视阈中,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更加注重个体价值,即注重培养受教育者全面、自由、和谐的品德和性格,从而形成完善的人格,最终趋向自由全面地发展。在以人为本的内在规定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实现方式必须向养成教育转变,制定切实可行的行为目标,因材施教,并且要注重主体间性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邹瑄 《学理论》2009,(30):29-30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也是新形势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的核心价值理念。贯彻以人为本理念,不断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必须以人为起点,尊重学生的需要;以人为动力,肯定学生的主体作用;以人为目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李铁牛 《理论探索》2007,2(1):53-55
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监督机制和权力制约机制的重要内容。在实际工作中,我国舆论监督仍然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再一次给我们全面认识舆论监督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了条件,在当今社会,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才能让舆论监督成为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动力,实现真正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