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黄亮 《今日海南》2023,(2):26-27
<正>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海南结合自贸港建设实际,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在生态保护、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领域广泛开展,通过完善服务机制、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能力,持续打造品牌特色,着力推进志愿服务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省文明办结合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组织作用,突出打造生态志愿服务品牌项目,着力在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统筹山林湖海保护发展等方面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
深入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志愿服务作为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它不仅是现代文明公民的道德品格,也是现代文明公民的道德实践,还是现代文明公民引领的道德生活。而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是保障志愿服务现代化发展、发挥志愿服务服务社会治理、推动志愿精神融入社会生活的必然要求。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应侧重强化政府的政策支持,鼓励志愿服务的自主性发展;完善志愿服务法律体系,促进志愿服务的法治化与规范化;提升科学化的内部治理方式,推进志愿服务专业化;加强志愿精神培育,增强志愿服务的内在驱动力。  相似文献   

3.
黄建军 《群众》2022,(23):42-43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为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新时代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内容。党员参与志愿服务,既是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方式,也是促进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提高基层治理水平的重要力量。特别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基层社区需要大量的志愿服务者,必须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引导广大党员在志愿服务中做表率、当先锋。各级党组织应不断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完善制度体系,强化激励引导,积极推进新时代党员志愿服务。  相似文献   

4.
志愿服务不仅促进了社会服务的改善,也促进了社会道德的进步和个人的道德完善,是现代社会治理和善治的内在要求和基本目标。本文还将现代志愿服务划分为"支助型志愿服务"和"自助型志愿服务"两大类型,强调当前要大力开展农村志愿服务对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促进乡村社会的和谐及社会的文明进步所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还对大学生下基层政策进行讨论,建议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将大学生下乡纳入农村志愿服务的范围,实现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常态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5.
声音     
正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要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服务需求为出发点,以能力建设为基础,以建立健全政策制度、完善体制机制、增强法律保障为重点,积极扶持发展志愿服务组织,形成布局合理、管理规范、服务完善、充满活力的志愿服务组织体系。要把志愿服务组织的工作重点放在扶贫、济困、扶老、救孤、恤病、助残、救灾、助医、助学方面。——5月2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志愿服务发展概况和趋势,揭示了当前志愿者团体机制建设中存在对正式组织依附性强、决策机构不够健全、志愿服务内部组织定位不明确等缺陷,并结合广州工商工作实际,提出了广州工商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组织机制建设必须从运行体制、内部管理机构设置、形成专业服务特色、推进志愿队伍能力建设等四个方面加以完善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好运北京"系列赛事是2008北京奥运会测试赛,此项赛事的志愿服务工作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先进志愿服务理念与完善管理机制同中国文化的完美结合,代表我国志愿服务工作的最高水平.此项赛事的志愿服务工作经验对于解决我国当前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发展建设中普遍存在的认识定位不够准确、组织建设不够规范、运行机制不够完善、工作领域不够专业、服务对象不够认同等问题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统一思想,提高对深入志愿服务活动的认识。制定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深入开展志愿服务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志愿服务形式、工作机制和领导机制等。先后开展了3次志愿服务活动的培训,邀请专业部门、志愿者先进组织负责人对志愿者进行授课,培训志愿者2000余人次。  相似文献   

9.
志愿服务作为凝聚社会力量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载体和场域,其自身的转型和创新一直都是学界、政府和公众关注的议题。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当代中国,中国志愿服务的传播、动员、运行和变革等诸方面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时代变迁,同时也面临着法治化水平不高、文化提升欠佳、组织定位模糊和长效机制缺失等现实挑战,新媒体介质的多元化和高效化正在深刻影响着当前中国志愿服务的生态格局以及志愿服务的体制转型。因此,志愿服务行动的组织和管理必然要体现时代发展的特色、志愿组织和志愿服务发展的诉求。通过对当前中国志愿服务发展现状科学而理性的梳理和反思,刷新发展理念和发展路径,适时地建构新媒体时代新型的志愿服务体制,推进志愿服务模式的变革和创新,为转型期中国的社会建设和深层次的社会治理创新提供动力便成为当前中国志愿服务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中国改革开放40年,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领域发展迅速,与此同时,志愿组织也应运而生,不断发展壮大,并逐渐成为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志愿组织经历了以下的发展变迁:首先是特色各异的志愿组织雏形;其次是性质趋同的志愿组织形态;再次是多元参与的志愿组织环境;最后是协同创新的志愿组织生态。在志愿组织类型上,通过结构创新,志愿服务组织的发展日趋多元化,出现了"统筹型志愿组织、支持型志愿组织、传播型志愿组织、实施型志愿组织"等多种形态。此外,在志愿组织内容上,功能也在不断扩展,呈现出"智慧志愿服务、技术志愿服务、信息志愿服务、行为志愿服务"等多种功能。面向未来,在加快社会建设、创新社会治理背景下,中国志愿组织呈现社会化、规范化、岗位化、专业化、信息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也在不断推进社会服务的创新。其中,引进和借鉴国外现代志愿服务,转变和丰富“学雷锋、做好事”形式,逐渐建立当代中国的志愿事业,就是重要的创新形式。从广州、天津、深圳等地区率先发展的志愿服务,至今走过了20多年历程,经历了“探索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建立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的过程。中国具有东方社会文化影响,又具有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基础,建设富有特色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需要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12.
治理理论视角下,大学生志愿者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在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应积极发挥大学生志愿者的社会治理功能。当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面临的主要难题为缺乏社会化的志愿服务平台、缺乏常态化的志愿服务项目、志愿服务保障体制不够完善、志愿者的培训工作不够深入、志愿服务评估体系不够健全等。为此,应从治理理论的视角创新大学生志愿服务管理体系。首先,要树立参与社会治理的志愿服务理念,搭建平台,拓展常态化的志愿服务;其次,要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保障机制,建立学生志愿服务长效培训机制;最后要遵从服务领域的"社会问责"原则,科学评估大学生志愿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湖南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重要指示精神,在全省初步构建起社工引领义工,义工助力社工的"两工互动"新局面。一是建立领导、政策、保障"三大体系",健全发展机制。建立全省志愿服务领导机制,社会工作人才领导小组,在全省形成双牵头、两融合、相促进的领导机制。推动颁布《湖南省志愿服务条例》,推动省委省政府先后制定出台系列重要政策文件。  相似文献   

14.
城市社区志愿服务是加强社会管理与社会建设的重要平台,在社会管理不断创新的背景下,社区志愿服务的模式也需要不断的探索。杭州市下城区开展的"社区志愿服务项目超市"即是对社区志愿服务模式创新的一个尝试,"服务项目超市"具有志愿服务理念综合化、服务主体多极化、服务开展项目化的特征,以及志愿服务多元化与选择自主化的统一和社区服务志愿化与有效激励化的统一两大优势,对今后城市社区志愿服务发展的模式创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伶 《中国民政》2013,(5):52-52
志愿服务工作水平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志愿者精神更是文明市民素质的重要体现。提倡志愿服务,不仅优化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也是政府施政和满足人民群众各种需要的要求。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中华社区创新基层管理体制,建立全国第一家社区“绿丝带志愿者联盟”,以社区为依托,围绕社区居民和公益事业开展志愿服务,发挥社区党委统筹协调的核心作用,整合各类资源,形成“党委统筹、依托社区、社会参与”的志愿服务新格局,积极推动志愿服务社区化。  相似文献   

16.
志愿服务对于建立社会资本和公民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它已成为西方大多数国家社会政策的基础。志愿服务的三个参与方:政府、企业和教育机构,在促进志愿服务,发展志愿服务网络中各具作用。基于"志愿力"和"招募力"的核心概念,我们提出了志愿服务的三方模型,展示了三方是如何参与志愿服务的,还研究了各个参与方能够用于加强志愿服务的新方法,讨论了它们对志愿力和招募力的影响,同时也论述了志愿服务的潜在消极影响,并讨论了改善这些消极面的方法。这些研究对志愿服务领域的社会政策研究将可作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快速发展,并日渐成为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其中,企业志愿服务作为志愿服务领域一支快速增长的力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慈善法》《志愿服务条例》的相继出台,为企业志愿服务明确了法制化的发展路径,也为其规范管理提供了重要契机,企业志愿服务将出现新的发展机遇,也将呈现出新的特征和新的趋势。结合当前的宏观背景和政策发展情况以及企业志愿服务的实践经验,我们发现中国企业志愿服务呈现出十大发展趋势:企业志愿者管理的规范化;企业志愿者管理的互联网化;企业志愿者团队的自组织化;企业志愿服务参与主体的多元化;企业志愿服务活动的常态化、本地化和社区化;企业志愿服务项目的多样化和精细化;企业志愿服务的专业化;企业志愿服务时间记录的精确化;企业志愿服务效果评估的科学化;企业志愿服务带薪假的普及化。  相似文献   

18.
卢艳齐 《理论月刊》2023,(6):122-130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志愿者作为提供志愿服务的主体,是推进和完善现代志愿服务事业的重要力量。同时,作为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组成部分,社区志愿者也是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制度的重要一环,其工作有助于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结合新时代社区志愿者的实践,基于角色进阶的分析框架发现,当前我国社区志愿者数量迅速增长,发展态势良好,但也陷入了角色认知模糊、角色期待悬浮与角色互动失衡等困境,与社区治理的需求不适配,不利于中国特色志愿服务事业的长远发展。以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为目标导向,通过强化志愿服务理念达成角色认同目标、完善体制机制达成角色契合目标、优化治理格局达成角色共治目标等方式是突破角色困境,实现社区志愿者角色进阶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精神文明导刊》2014,(6):26-26
北京市认真贯彻中央文明委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电视电话会议精神,采取多种措施,加快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一是召开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进一步完善志愿服务工作体制机制,将北京市志愿者联合会更名为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并召开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  相似文献   

20.
深入理解青年志愿精神的内涵既是一项重要的理论工作,也是社会现实的紧迫需要。自愿、无偿是青年志愿精神最基本的内在品质;服务社会、关爱他人是青年志愿服务精神的根本宗旨;发展、进步是青年志愿事业的生存主题,是青年志愿精神的理想意愿;奉献、共赢是青年志愿精神的核心价值理念;高尚、崇高是中国青年志愿服务精神的恒久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