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为政之道,民生为要。关注民生、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体现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彰显了我们党的初心和宗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民生保障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深刻指出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做民生工作首先要有为民情怀,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总书记再次强调"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新时代做好民生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民政工作是党和国家民  相似文献   

2.
正治国有常,利民为本,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保障改善民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也是党和政府做好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二字,重如千斤,"民生"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党的十九大对保障和改善民生做了全面部署,对积极推进脱贫攻坚和特困群体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一、始终坚持民生共建共享原则,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高屋建瓴地指出:"增进民生福祉  相似文献   

3.
渠慎坤 《群众》2023,(23):25-26
<正>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增进民生福祉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这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扛起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治责任,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办好各项民生事业、补齐民生领域短板,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4.
《前进》2015,(9)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执政理念,把民生工作作为社会建设的根本任务之一,大力推进。民生工作关乎人民的切身利益,涵盖就业、收入分配、食品安全、教育、住房、养老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论述,阐明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意义。"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事关群众福祉和社会和谐稳定。"2013年8月28日至31  相似文献   

5.
<正>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论述,在实施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中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用心用力用情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辽宁实践中奋力实现民生保障新突破,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振兴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  相似文献   

6.
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增进民生福祉为根本目的的经济战略考量成为十九大后经济发展理念的新特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变,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逐渐转变为对美好生活需要的  相似文献   

7.
《创造》2018,(3)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要求。发展是硬道理,实现高水平民生,最根本的是要发展经济。要推动云南  相似文献   

8.
《人民论坛》2024,(5):12-13
<正>就业、医疗、住房、教育、养老……每年全国两会,民生话题热度最高。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扩大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一系列举措回应多群体、多领域的民生需求。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始终秉持“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发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健康是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民生福祉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维护人民健康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建成健康中国作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之一,人民健康状况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9.
正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省委书记娄勤俭在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开幕式上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要坚定不移地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月15日,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召开联组会议,民盟组、社科组、教育一组、教育二组、医  相似文献   

10.
正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兜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党中央、国务院对社会救助工作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实实在在帮助群  相似文献   

11.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党的宗旨的根本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任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中心环节。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根据我省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特点、广大人民群众对改善物质文化生活的新关切  相似文献   

12.
张军 《今日浙江》2011,(2):14-17
民生是社会和谐之基,科学发展之要。近年来,我省坚持民生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基本公共服务步伐不断加快。在转型发展的新征程中,我们要始终把保障改善民生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地位,以民生改善推动改革发展,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努力开创我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政策瞭望》2011,(2):1-1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执政为民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政治品格。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百姓的日子过得  相似文献   

14.
正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建立精准扶贫脱贫工作体系,下"绣花"功夫、做精准文章,集中力量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视察时特别强调要扎实推进民生建设和脱贫攻坚。我们始终牢记总书记谆谆嘱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推  相似文献   

15.
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民政协要充分发挥代表性强、联系面广、包容性大的优势,聚焦推动科学发展、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问题和群众最为关切的问题,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努力为改革发展出实招、谋良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背景下,人民政协如何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积极发挥作用,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6.
民生连着民心,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绩,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的宗旨的要求。党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政》2012,(10):4-5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力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坚持把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和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放在优先位置,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优抚对象的生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我国基本民生保障取得了许多重大的历史性成就。  相似文献   

18.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要求江苏在强化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方面“走在前列”。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江苏在强化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走在前列过程中,要关注重点人群就业情况,对就业困难人群进行分类并针对不同群体制定适宜的就业帮扶政策,切实兜牢就业帮扶底线,千方百计稳住就业这个最基本的民生,在夯实民生保障上不断取得新突破。  相似文献   

19.
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民生问题几乎可以延伸到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改善和保障民生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或社会问题,而且是直接关系到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重大政治问题。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解决民生问题,改善和保障民生是我党长期艰巨的奋斗目标和奋斗过程,要把民生问题作为一项综合性和基础性的工作来抓,把改善和保障民生作为我们党执政为民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大以来,民生问题成为党和国家关注的重大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法治是必然选择。从近年淮北市司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践及成果来看,探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治实现路径选择,对丰富民生法治建设理论和推动司法保障民生的实践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