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重庆》2007,(2)
巫山县作为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总人口59.8万,其中农村人口52.4万,城乡法定年龄内劳动力294817人,需转移输出就业富余劳动力167720人。目前已转移输出劳动力119920人,待转移输出富余劳动力47800人。按照市委把劳务经济打造为巫山"第一经济"的要求,县委县政府果断抉择,亮出决策、体制、机制创新高招,着力建设劳务第一部  相似文献   

2.
近日,从吉林省驻外劳务机构工作座谈会上获悉,面对严峻的就业大环境,2009年,吉林省将确保330万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实现全省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800元。据了解,去年吉林省共输出农村劳动力328万人,农民人均劳务收入为1750元。  相似文献   

3.
通化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总面积15698.08平方千米,辖3个县、2个县级市、2个市辖区,总人口226.8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0.89万人,占总人口数的53.3%。按照省劳动保障厅的部署,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提出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促进统筹城乡就业进程。现对我市劳务经济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做以下动态分析。  相似文献   

4.
转移之战     
农村人口居多,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是地处闽东南沿海中部仙游县的县情。如何把农村实有劳动力56.58万人迅速转型,提高收入?仙游县的决策者及职能部门,把目光瞄向了劳务输出,他们借助各方力量,采取多种措施,不断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速度,打出了一场漂亮的“转移之战”。据初步统计,至今共转移农村劳动力37万多人,培训农村劳动力11万多人,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和劳务经济的和谐发展。今年4月,该县被劳动保障部授予“第二批全国劳务输出示范县”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5.
《江西政报》2007,(22):1-1
近几年来,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06年,跨省劳务输出562.9万人,实现劳务收入540亿元,今年预计到沿海务工的人员将超过年初预定的560万人目标,达到600万人,劳务收入也将会大幅增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对改善和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信息窗     
博州:劳动力转移实现劳务创收1.1亿元2007年,博州把劳务创收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积极拓宽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创收的途径和领域,当年全州完成农牧民科技和劳务技能培训9万余人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4.54万人,实现劳务创收1.1亿元,人均增收172元,占当年农民增收比重的30%.(博州党委组织部)  相似文献   

7.
长汀是农业大县,全县人口近50万人,其中劳动力资源25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13万人,每年城镇新成长劳动力7000多人,高峰期全县的下岗失业人员达8000多人。为促进城乡统筹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城乡协调发展,长汀县委、县政府积极开展"一户一就业"工作,向外组织劳务输出.有力地促进了就业和再就业。目前,全县向外输出和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13万,户均1.5人,按人均  相似文献   

8.
《时事资料手册》2005,(4):96-96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简称“阳光工程”,是由政府公共财政支持,主要在粮食主产区、劳动力主要输出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开展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领域就业前的职业技能培训示范项目。目标是2004—2005年,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区、劳动力主要输出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开展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农村劳动力500万人,年培训250万人;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四平市是农业大市,城乡剩余劳动力转移输出任务十分繁重。近年来,我们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遵循经济规律,认真研究劳务经济的构成要素,抓实做细劳务输出的关键环节,使城乡劳动力出得去、站得住、多赚钱、有保障,全市劳务经济发展呈现了良好的势头。2005年以来,每年全市城乡劳务输出人数一直保持50万人以上。其中常年在外的人数达20万人。劳务经济收入稳定在25亿元以上。农村人均劳务性工资收入比重占农村人均总收入的24%。  相似文献   

10.
《劳动保障世界》2005,(7):20-21
长岭县是典型的农业县,幅员面积5728.4平方公里,总人6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4万人,剩余劳动力10万人左右。近年来,我们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作为推进“一推双带”、实施开放兴县、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战略性措施,加强引导,积极扶持,搞好服务,使全县劳务经济得以快速发展,目前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去年,全县共输出劳务人员51200人,实现劳务收入2亿多元,  相似文献   

11.
地州快读     
乌恰县4万农牧民外出务工近年来,乌恰县通过抓市场、建基地、创品牌,狠抓了有组织输出,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劳务输出工作的开展。截至目前,全县已成立协会和劳务组织13个,新建宁波服装厂、广州纺织厂、广东电子厂等20多个劳务输出基地,打造了"保安员"、"纺织工"、"保姆工"、"电子工人"等12个劳务品牌。今年以来,全县共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4918人,向疆外输出农牧区劳动力446人,向疆内输出1898人,共培训农村劳动力2850人,技能培训190人,劳务创收495万余元。(周洪)  相似文献   

12.
许昌市总人口450万,其中农村劳动力231万,富余劳动力172万。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强力推进农村劳务输出工作,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据统计,全市共输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28万人,其中外出务工63万人,就地转移65万人,占富余劳动力总数的75%。2004年,全市实现劳务总收入45亿元,为农村的经济繁荣注入了新的活力。一、主要经验和做法1.领导重视是关键。去年以来,许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决策,下发了两个重要文件,并召开了全市四级电视动员大会,使各级领导认识到发展劳务输出是增加农民收入最有效、最直接的捷径。市…  相似文献   

13.
劳务派遣作为创新就业的新形式,同时也作为我省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2004年劳务派遣已经在全省各地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劳务派遣这一新的就业形式的确是对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组织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就浦城县劳务派遣工作来看2004年共派遣员1725人,占全年再就业任务的62.5%,劳务派遣已成为促进再就业的主要途径,但劳务派遣是一项新的就业形式,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很多的新情况、新问题,劳务派遣不是一帆风顺,而是坎坎坷坷。  相似文献   

14.
一、我国农村劳务输出问题的产生 当前,我国作为一个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农业大国,农村劳 动力转移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必然结果。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已有2亿多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到了非农产业。农业剩余劳动力 小批量外出始于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和放松对劳动力流动 计划控制的初期。此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 和劳动力具有的商品属性在理论上的认可,农村劳动力开始借助 市场力量,穿越城乡之间的障碍,形成了势不可挡的转移大军。以 四川省为例,2002年上半年,农村劳动力已有1300多万人实现 转移。其中,跨省输出的劳动力超过600万人,海外劳务输出的人 员约有1.5万人,预计全年实现劳务收入约400亿元,农民人均 劳务收入已占四川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左右。尽管如此,截 止2003年,全国仍有一半以上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农业部课 题组运用劳动力合理负担耕地法来计算种植业所需劳动力数量, 其结论是现阶段农业部门剩余劳动力数量约为1.52亿人。如果 再考虑技术进步和信息传递速度加快使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等因 素,农业剩余劳动将有1.8亿人左右。农村剩余劳动力继续向农 业以外转移的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5.
平和县地处漳州市西南部,总人口54.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9.2万人,占90%;拥有农村劳动力25.3万人,其中富余劳动力11万人。近年来,尤其是2001年被列为"福建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试点县"以来,我县立足农产品资源丰富和传统产业优势,围绕"实施培训推动产业化,发展二、三产业促转移"的思路,突出抓好农产品、面包和服装加工及农产品营销等技术培训,实现了"传一项技术、带动一个产业、转移一批劳动力"的良好成效。全县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10.1万人,占应转移劳动力总数的78.2%;劳务转移收入每年可为农村增加经济收入3亿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5.2%。涌现了秀峰乡福塘村劳务输出经营面包者人年均纯收入5万元以上的致富典型。  相似文献   

16.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推进新农村发展进程,繁荣县域经济。从潼南来看,应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潼南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积极采取措施加以推进。一、潼南县农村劳务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潼南是一个人口大县,全县有劳动力45.6万人,占全县农业人口57%,可以转移劳动力近30万人。2005年我县劳动力有21.3万人在外打工,收入10多亿元,占农民纯收入的29%左右。伴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我县的城乡人口结构、劳动力就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17.
<正>1.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做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工作,确保全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万人以上,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万人。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完成创业人员培训0.6万人,再就业培训1.6万人,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3.7万人。完成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推进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雨露计划",  相似文献   

18.
韦奇  任珠 《当代广西》2004,(19):23-23
田阳县把打造劳务品牌作为发展劳务经济,带动农民致富的一大产业来抓。政府通过引导、培训、服务,务工者文化水平、职业技能得到明显提高,劳务收入不断增加,特色劳务经济正成为该县农民增收的新亮点。今年上半年,全县新输出劳动力6400多人,同比增加1800人;其中有组织输出知识型劳动力4800人,占输出总数的75%,同比增加2500人;全县劳务输出总收入达8500万元.同比增加2800万元。  相似文献   

19.
《就业与保障》2006,(9):F0002-F0002
近年来,平和县劳动保障局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创新机制破难题,真抓实干促落实,勤政为民树形象,不断开创劳动保障工作新局面。推行“四项机制”:“联合培训、订单就业”,“重心下移、一线服务”,“村级建站、派遣对接”,“部门联合、特色服务”,共转移农村劳动力14.8万人,占57.8%,其中劳务派遣就业5619人。特别是在全县建立50个村级劳务站,实现劳动力资源库与企业、技能培训与企业岗位、求职愿望与用工需求、就业与保障维权“四对接”。福建省副省长李川作了重要批示:“平和村级劳务站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只有深入到村才能更充分有效,劳务派遣要和这些村站对接”。2006年8月,全省劳务派遣经验交流会在平和召开。同时,该局以创建“满意服务窗口”为目标,健全学习制度,完善服务措施,规范工作管理,加强廉政建设,促进系统精神文明上新水平。  相似文献   

20.
荣根妹 《群众》2007,(1):58-59
淮安市楚州区是个拥有100多万人口的农业大区,全区共有农村劳动力49.72万人。为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民就业,近年来,该区紧紧围绕培训、输出、管理、回流四个环节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取得显著成效,使劳务经济真正成为推进富民强区(县)、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一、建立培训机制,在教育培训上由注重单一技能向提高综合素质转变为做强做优劳务经济,楚州区切实转变培训思路,建立了农民教育的培训机制,由注重单一技能向提高综合素质转变,着力培养技能高、观念新、素质全的新型农民。一是全力整合农村教育资源。按照“优化公办、鼓励联办、培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